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三打白骨精时,师徒矛盾激化,唐僧彻底不顾师徒之情,最终导致孙悟空被逐。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接人不揭短”,唐僧听到悟空说他想跟女子“圆房”,已经不是脸红了,竟然连光头都通红,这是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悟空:好像一不小心真相了……
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唐僧最在乎的就是面子,悟空竟然敢当着他的面玩猫腻(刚才羞辱的仇还没报),悟空你就等死吧。当然紧箍咒念累了,悟空又扯出观音的情分,唐僧也不好再发作,悟空又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桃子奉上,这才算完。
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唐僧道:“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 ……行者道:“……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也是跟你一场。
唐僧吃了一惊,菩萨并没有授予他松箍咒,所以没奈何又饶了孙悟空这一次,叮嘱他不可再行凶。(唐僧还是很讲究原则的,虽然肉眼凡胎,但是从不忽悠人,一直很严谨。)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行者道:“……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八戒在悟空被驱逐的事情上真是不遗余力发光发热,一再挑唆,偏偏唐僧耳根软。另一方面唐僧也有自己的考虑。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唐僧怕悟空打死人问起罪来,连累了自己的清白之身,唐僧视名声过于性命。这点在五十六回悟空打死几个强盗的时候也有体现。
……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八戒笑道:“师父推了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三藏真个又撮土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取经路上,孙悟空一直一马当先,自认劳苦功高,本领高的人容易自负也属正常,但倒霉的是唐僧更是自负,去盘丝洞化斋一节中就有体现。
长老见那人家没个男儿,只有四个女子,不敢进去,……自家思虑道:“我若没本事化顿斋饭,也惹那徒弟笑我,敢道为师的化不出斋来,为徒的怎能去拜佛。”
唐僧最厌恶的莫过于被否定,或许因为取经团队中只有他是凡夫俗子,不会法术,所以更在意自己的价值。
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
至此,唐僧彻底被激怒,孙悟空被逐也是必然的结果,三打白骨精可以说是唐僧、悟空矛盾的缩影。当然,这并不代表唐僧对悟空没有任何好感,毕竟收伏八戒和沙僧之前,一直是悟空和唐僧共苦,想想唐僧给悟空做的虎皮裙,简直暖心到不行。
- 微信公众号
-
- QQ群696280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