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周瑜是江东孙氏集团中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他用反间之计,一举除掉了曹操手下两个得力的水军将领。
  原来,曹军士兵,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便用降将蔡瑁和张允为都督,训练水军,为扫平江东做准备。蔡、张二人,久居荆州,深得水战之妙。由他们训练水军,对江东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周瑜深为忧虑。一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有人通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对众将作了一番部署,遂整衣出迎。
  这蒋干,字子翼,与周瑜自幼同窗,交情颇厚,现为曹操帐下幕宾。这次,他是主动请命前来江东的,目的是要说动周瑜投降。对此,周瑜自然心中有数。所以,他一见面就把蒋干的嘴“封”了起来:他命大将太史慈监酒,声称“今天是老同学相见,但叙朋友之情,不言军旅之事,有言之者当即斩首”。然后,他又以江东精勇雄壮的士兵、堆积如山的粮草和众多的文武英杰,夸示蒋干,使得蒋干始终无法开口道出说词。欢宴之后,周瑜一定要与蒋干同榻而眠。他故作大醉之状,和衣而卧,呕吐狼藉,一会儿就鼾声如雷。那蒋干因心中有事,难以入睡,二更即起,见帐内残灯尚明,桌上堆着文书,便下床偷看,他见有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一封投降书信,不禁大惊,忙将其藏到了身上。这时,周瑜在床上翻了个身,说起了梦话,道是数日之内要让蒋干看那曹操的脑袋。蒋干连忙熄灯上床。将近四更时分,只听得有人进帐唤道:“都督醒了吗?”周瑜装作梦醒的样子,故意问那人说:“床上睡的是什么人?”那人答道:“都督请子翼一同睡觉,怎么忘记了?”周瑜懊悔地说:“我平日从未醉酒,昨天喝醉了,不知可曾说过些什么?”那人道:“江北有人过来。”周瑜小声喝道:“低声!”又叫:“子翼。”蒋干装作睡着,一声不应。
  周瑜同来人悄悄走出帐外,蒋干则在帐内偷听。只听来人在外面说:“蔡、张二位都督道:‘急切中无法下手。’”后面的话因声音太小,无法听清。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又叫:“子翼。”蒋干不应,仍然蒙头假睡。周瑜遂脱衣就寝。蒋干暗想:这周瑜是个精细人,天亮后若不见了蔡、张二人的书信,岂肯与我干休?因此,刚到五更,即趁周瑜熟睡之机,悄悄溜出帐外,叫上随身带的小童,飞快地赶到江边下船回江北去了。
  蒋干回到江北,去见曹操。曹操问道:“子翼,事情办得怎么样?”蒋干回答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词所能打动。”曹操十分不悦,道:“事情没有办成,反让人家笑话!”蒋干说:“虽然没能说动周瑜,却为丞相打听到一件重要事情。请摒退众人。”待左右之人退下,蒋干取出书信,并将听到的事情一一告诉了曹操。曹操大怒道:“这两个贼人竟敢如此大胆!”遂唤蔡瑁、张允入帐,未容二人分辩,即命武士推出斩首。这样,大战尚未开始,曹军最为得力的两个水军将领,就被周瑜以反间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
  [评析]
  反间计是用间的一种形式。《孙子兵法·用间篇》将用间分为五种类型,一为“因间”,就是利用敌方的普通人为间谍;二为“内间”,是指收买敌方的官吏作间谍;三是“反间”,是指收买、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己方效力、服务;四是“死间”,就是有意制造虚假情况,让我方间谍传给敌方间谍,我方间谍常会因事发而被敌人处死,故称“死间”。五是“生间”,是指在了解到敌方情况后,能够活着回来报告的间谍。“五间”中以“反间”最为巧妙和高明。方法有两种:一是收买,二是将计就计。收买就是用金钱、美女来收买敌间,使之成为双重间谍为己方服务。将计就计则是发现敌间后,并不将其逮捕,也不加以收买,而是故意制造一些假象,让敌间当成重要情报送回去,以造成敌方指挥官在判断上的失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会露出破绽,从而被敌人识破,以致前功尽弃。
  反间计之例说——韦孝宽施死间计除斛律光
  南北朝时,北周武帝有位大将叫韦孝宽,善于用间。不论是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还是他从北齐收买的间谍,都很尽职。北齐有位战功卓着的将军叫斛律光,号称明月,能征善战,英武可畏。韦孝宽为了除掉这个敌手,先叫参军曲严编造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溃,槲树不扶自竖。”这里的升,原指旧时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谣中的百升,影射斛律光的斛字。北齐王姓高,歌谣中的“高山”,影射北齐王;“槲树”影射斛律光。这两句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将要当皇帝,北齐王就要垮台了。
  韦孝宽令间谍们把写有这些歌谣的传单,散发到北齐的京城邺(今河北临漳)。当时任北齐宰相的祖孝,恰与斛律光有矛盾。祖孝见了这些传单,又添枝加叶渲染扩大,并让小孩子在大街小巷传唱,传得满城风雨,然后将情况汇报给北齐的后主高纬。后主不辨真伪,怀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杀了斛律光。
  反间计之例说——韦皋挑敌互疑破吐蕃
  公元778年,吐蕃兴兵10万侵扰大唐川西地区,川西守将韦皋发兵抵抗。两军对垒,互有胜负。吐蕃王见急切不能胜,便写信给云南王,让他出兵相助。
  云南王接到吐蕃王的信,左右为难,出兵援助吧,自己已向大唐王朝表示愿归附唐王朝,而今出尔反尔,得罪了大唐,恐怕给日后埋下灾祸。但不出兵援助吧,过去自己一直与吐蕃结盟,而今吐蕃有事不去相助,说不定吐蕃马上会兴师问罪,立时就有刀兵之患。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大臣中一人出主意,可效仿战国年间五围攻秦时齐国的办法,答应派兵,但驻扎观望,等待胜负有定时再作打算。云南王一听大喜,马上答应吐蕃,即刻便发兵去救助。
  吐蕃王接到云南王回信,更增长了勇气,向唐军发动更猛烈的攻击。韦皋正在全力对付吐蕃时,却听说背后云南兵正向自己接近,大吃一惊,忙从川内调兵阻挡。哪知云南兵进到泸水(今四川雅砻江下游)时,却停兵扎营,等待观望起来。
  韦皋闻报,顿时松了一口气,但又一想,危机仍没过去。云南兵在驻扎观望,等自己和吐蕃决出胜负后再作打算。若一旦自己失利,那么云南兵从背后杀过来,仍摆脱不了腹背受敌的场面。韦皋觉得要变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必须争取云南兵倒向自己这一边。要争取云南兵倒向自己,必须设法破坏云南王与吐蕃王的关系。怎么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呢?韦皋苦思一夜,终于有了办法。
  第二天,他写了一封给云南王的信,信上说云南王已决定归附大唐,这是明智之举,今番来兵名义上助吐蕃而实际上帮唐军夹击吐蕃,此举甚好。若一举灭了吐蕃,愿把吐蕃的牛羊马群分给云南王云云。将信用以前给云南王送信用的银匣装好,封上封印,揣在怀中,前去出战吐蕃。对阵时,佯作不支,仓促后退,从怀中掉出银信匣。吐蕃战将见有银器落地,忙拍马来抢。韦皋大叫声“那是机密”,便令手下去抢。可那银匣离吐蕃军近,早被吐蕃抢入大营。韦皋装作迫不得已退兵回营。
  吐蕃王拿到这封信一看,气得胡子直抖,马上拨出两万人马,扼住云南王来战场的要道,以防云南兵来助韦皋。云南王听说吐蕃无缘无故地派兵阻击自己,十分生气,马上下令班师回朝。韦皋解除了后顾之忧,全力对付前边的吐蕃兵,将吐蕃兵打得大败而逃。
  反间计之例说——岳飞反间除刘豫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河北大名南)封宋朝的投降官员刘豫做大齐皇帝。以后刘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军,成为宋军北伐的最大障碍。宋将岳飞认为,要想拒逐金兵,必须先除去刘豫。他了解到刘豫与金将粘罕狼狈为奸,金国元帅对此十分忌恨。于是就想利用敌人的矛盾来铲除刘豫。恰好宋军捉到一个金兀术派来的间谍,岳飞便故意将他装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员,责问他说:“你不是张斌吗?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给刘豫,要他设法把金兀术引诱出来。不料你竞一去不复返。以后我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已经答应到冬天把金兀术引诱到清河(江苏淮阴东大清河口)和我共同夹击。你为什么不把信送到呢?”间谍怕岳飞杀死他,也就顺水推舟,冒认张斌,岳飞要他再给刘豫送信,信中叙述谋杀金兀术的事,封成蜡九。然后嘱咐间谍说:“我饶恕了你,这回你一定要守秘密,把信送到。”这个间谍以为既保住了性命,又窃得重要情报,好不喜欢。回到金国,马上把信献给兀术。兀术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消了刘豫的皇帝名号,并把他充军到临潢(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林县),宋朝一个逆敌就这样被除掉了。
  反间计之例说——胡宗宪使间胜倭寇
  嘉靖年问,江浙一带倭寇泛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胡宗宪按察浙江,后因与赵文华联手,得到明世宗的重用。
  当时倭寇的主要首领徐海、陈东和麻叶在乍浦一带建立据点,四处抢掠。胡宗宪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挑起他们自相残杀利用这一办法,各个击破。
  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宪已使徐海暗地里归顺,就对徐海说:“你已经归附朝廷,现在吴湘江一带盗贼蜂起,为什么不去杀贼夺船,戴罪立功呢?”徐海果然带兵出战。而同时胡宗宪又命俞大猷把徐海的船一把火给烧了。徐海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为了表明诚意,把他的弟弟交给胡宗宪作人质,并将他的鱼冠、坚甲、名剑及其他许多珍玩送给胡宗宪。胡宗宪也盛情招待他的弟弟,并告诉徐海说,如果你能够抓住陈东和麻叶,我包你可以得到世爵。
  不久,徐海果然把麻叶抓来献给胡宗宪。徐海一走,胡宗宪就给麻叶松绑,让他写信给陈东,让陈东进攻徐海。而胡宗宪马上又把麻叶写信的事告诉徐海,徐海一怒之下,把陈东也抓来献给胡宗宪。这时官军大举围攻徐海的老巢乍浦。
  徐海约定时间来向胡宗宪投降,胡宗宪还摸摸徐海的脑袋安慰他,让徐海率众住在河东。而陈东的部属驻在河西,然后胡宗宪迫使陈东写信给他的部下,信中说,胡宗宪已命令徐海今晚过河来抓你们,陈东部下得信后,当晚就渡河进攻徐海,徐海仓惶逃走。第二天,官兵围剿,徐海投水自尽。这样,徐海、陈东、麻叶一个一个落入胡宗宪手中。
  胡宗宪把陈东、麻叶和徐海的头献给京师,世宗非常高兴,赐胡宗宪金币,加进右都御史。第二年兼浙江巡抚。两浙倭寇也暂时平息。
  反间计之例说——皇太极离间害崇焕
  明朝大将袁崇焕死于满清皇太极之离间计,乃是自毁长城,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在明王朝危亡的紧要关头,袁崇焕戍边七勒,先后大败后金汗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取得宁远(今辽宁兴城)大捷和宁(远)锦(州)大捷,稳定了辽东防线,鼓舞了明朝军民抗击后金军的信心。后因遭阉党魏忠贤的诬陷,罢职归乡。公元1627年,朱由检(即祟祯帝)继位后,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管河北、山东的军事防务,并赐给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给予他先斩后奏的大权。然而,崇祯帝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而又生性多疑的人。当袁祟焕于次年六月用尚方宝剑杀了私通敌国、为非作歹、不听军令的总兵毛文龙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始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后金兴兵攻明。皇太极由于畏惧袁崇焕,不敢直接进攻锦州,他避开山海关防区,绕道蒙古边地,袭取龙井关、大安口,进逼北京。袁崇焕闻警,立即挥师入关,他自率几千名骑兵,昼夜急驰,抢先赶到北京城下,并在广渠门外击败皇太极部的进攻。
  正当袁崇焕千里驰援、大战后金之际,魏忠贤余党温体仁为首的一伙奸臣,乘机重弹“议和通敌”的老调,诬陷袁崇焕“纵乱拥兵”,“引敌胁敌,将为城下之盟”。明朝廷的一伙阉党余孽则重金贿赂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墨客编写小说,绘声绘色地在京城内外大肆散布袁崇焕是“汉奸”,勾结后金反明云云。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怀疑。当袁崇焕因兵马疲劳而要求入城休息时,他断然予以拒绝。
  皇太极获知明朝廷中的上述情况后,便决定施行反间计。以达到用明朝皇帝之手杀掉袁崇焕的目的。为此,他故意引兵撤退,同时让明军降将高鸿中在囚禁两个明朝太监的屋外对看守人员说:“你知道我军为什么退兵吗?这是因为皇上和袁巡抚订了密约,看来,占领北京的大事很快就要成功了。”尔后,又故意让两名太监逃走。逃回城里的太监立即向崇祯皇帝报告。已对袁崇焕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一听到太监的告发,更加深信不疑,马上以召见为名,把袁崇焕逮捕下狱。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等人,为抗议朝廷逮捕主帅,自率部离京还宁远。身陷囹圄的袁崇焕时刻以国家安危的大局为重,在崇祯皇帝的恳请下,亲笔手书请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要他们听从朝廷命令,团结一心,坚持抗金,决不能因为他个人生死而轻举妄动,千万不要危害抗金大业。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被袁崇焕的信感动得失声痛哭,当即回师入关,期望能用奋勇杀敌之举来保全他们主帅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后金军撤离北京后,不顾广大明军将士的强烈呼声,竞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谋叛”的罪名,将袁崇焕残酷地杀害了。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问世之后,编史者从清人的历史档案中,发现了皇太极施离间计的原始记载,至此袁崇焕的冤案才真相大白。历史学家评论此事说:“崇祯帝自毁长城也”,“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微决矣”。
  反间计之例说——钱藻双施间审军士
  明将钱藻在密云(今北京密云)驻守时,地方官府交来一桩案子。原来是两名驻守京城(今北京)的军士外出公干时,结伙在路上抢劫财物,被密云衙吏擒获。解到官府,那两名军士自恃是京城守军,地方上奈何不得他们,便口出狂言,目无官府。官府难以治服他们,便解到地方驻军长官钱藻处,请他代为审理此案。
  一经审问,那两名军士也不把作为地方驻军长官的钱藻放在眼里,照样刁蛮不讲理,并口出威胁之言。钱藻手下人都十分生气,吵着要揍他俩。钱藻一摆手制止了他们。钱藻明白,这两名军士的长官也是自己的上司,若这两个军士不能招供认罪,上司怪罪下来,于自己也不好。想了一想,他生出一条计来。
  他看那甲军士性情火爆,便命手下人将甲军士押出军门外数丈处,让他看着自己审讯乙军士。钱藻装出温和的样子跟乙军士闲话起来。乙军士见这长官变了态度,且问些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因此也平静下来回答。每当乙军士说一段,钱藻就在纸上写一阵子。那甲军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过了一会儿,钱藻让人押走乙军士,传来甲军士,晃着手中的纸说:“看,乙军士都招供了,这事你是主谋,还不快快认罪!”甲军士一听就火了,大跳大叫着说;“胡扯!这事都是他的主意,他怎么能赖我?”钱藻笑了笑:“他说了,这事是你先出主意抢劫的。”甲军士更火了,一跳老高,叫着:“他放屁!我俩出来公干,不小心把盘缠丢了,难回京都。他说:‘人家偷咱的,咱不会抢人家的吗?咱手中有家伙,哪个不害怕!’于是领我躲在路边上,抢了那个商人。”钱藻一一记下来,又问了些细节,让甲军士画了押,押了出去。
  他又把乙军士传来,说:“甲军士都招了,主谋是你。”乙军士是个奸诈人,起初还不相信,听钱藻念出细节之后,也火了,说:“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但动手的是他。”于是把经过也讲了一遍。钱藻记下之后,也让乙军士画了押。
  这样,钱藻两边巧施离间计,让两个军士互相攀咬,终于审出了案子真情,把那两军士分别治罪,并呈报给两军士的长官。那长官看有军士供状,也就不好说什么。
  反间计之例说——林肯诘难竞争对手
  总统大选前夕,形势对林肯十分不利。其对手民主党在南方蓄奴州的票万无一失,只要争取到不多的几个北方州,就可稳操胜券。
  民主党的内定候选人是道格拉斯。如果想战胜道格拉斯,首先必须制造民主党内部的不和。于是,林肯便想出一离间计。在一次辩论时,他向道格拉斯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未成立州的美国领土之内,人民是否可以合法地把奴隶制驱逐至界外?”
  这是一个十分难答的问题。如果道格拉斯作肯定的回答,就会失去南部各州的支持;如果作否定的回答,又会失去北部各州的支持,包括他的本州伊利诺州在内。
  道格拉斯在他本州民主党机器的压力下,加上他本人也不愿背叛江东父老,便作了肯定的回答。结果激怒了南方民主党人。他们决定取消对道格拉斯的支持,另外组党。这样,民主党就宣告分裂,南方民主党也选出了自己的候选人。
  林肯使用离间计,使民主党内部出现内耗、分裂。他提的问题十分高明,无论道格拉斯如何回答,都肯定会失去一部分选民。
  反间计之例说——英人截取情报施间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个年头,协约国和同盟国已厮杀得精疲力尽,但仍是势均力敌,尚难预料鹿死谁手。美国至此为止一直保持中立,然而他们与交战双方大做军火买卖,大发战争横财。交战双方都希望美国帮助自己打败对方,尤其英国更寄希望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想借这支生力军早日打败同盟国,结束大战。但是,美国人却只想坐山观虎斗,独享渔翁之利,因此迟迟不愿参战。
  1917年,一个偶然的发现使英国人轻易地实现了上述愿望。当时英国人已暗中窃取了德国人的密码,能够破译截获的德国电报。有一次,英国情报机关破译了一份着名的“齐默尔曼电报”。电报内容清楚地表明,德国不仅打算无限制地进攻所有协约国和中立国的船只,还想拉墨西哥参战,和德国站在一边。这一行动是对美国宣称的美洲大陆中立化政策的挑战,而这个政策又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为了掩盖已破译德国外交密码一事,英国人先把这份电报和其他类似电报的详细内容告诉了美国驻伦敦大使馆的爱德华·贝尔。贝尔起先怀疑这些消息的可靠性,认为这或许是德国人搞的骗局,或许是协约国情报机构伪造的。经过英国海军情报处处长霍尔的反复解释,他才相信,并将情报报告了美国驻英国大使。美国大使佩奇博士是坚定的亲协约国分子,他对此消息十分感兴趣,因此立即敦促英国外交部把电报全文交给美国总统。电报很快就转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中,不久又被公布于众。这使美国大为轰动,公众舆论立刻转向了协约国一边。威尔逊总统就此对国会发表了讲话,他说,德国政府的阴谋“使我们终于认识到,德国政府对我们没有什么真正的友谊可言,相反却打算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破坏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几天后,威尔逊总统签署了宣战文告。
  离间之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它往往是利用敌营垒内部的矛盾,使其相互猜忌,形成内耗。上述例子中,美国虽非德国的友好盟邦,但他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极力争取的对象。他同情或参加哪一方,对战争胜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尽一切努力拉拢他,至少不能让他站到对方一边,这就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恶化美国与自己敌手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人利用截获的电文,向美国人晓以利害,引起美国舆论对德国的愤恨,转而同情协约国,使美国终于站到了协约国一边。这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离间计。
  反间计之例说——德国人误中反间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德两国曾利用潜艇在海中进行了多香角逐。为了消灭对方,保存自己,两国在用潜艇相互攻击的同时,也展开了各式各样的反潜战。德国人在这方面走在英国人的前面,他们的潜艇使用了一套反探测战术,就是每当遭到英国“潜艇探测器”的搜索时,德国潜艇就从鱼雷管里往外打出空气,造成大量的气泡,让英国人的“潜艇探测器”去跟踪气泡,而自己则乘机逃之夭夭。为了破坏德军这一反探测战术,英国海军在让科学家们研究新技术的同时,又让一位名叫塔特的双重间谍(是指将对方间谍捕获后,经过收买使之为我所用的间谍)给德国情报局发报,诡称他最近宴请了一位英国海军新式驱逐舰上的指挥官,这位指挥官酒后失言吐露真情说:我们有了对付德国反探测的新办法,这些德国笨蛋不知道他们喷出的气泡恰好帮了我们的忙!塔特把这份情报与前不久英国人偶然击沉一艘经过反探测训练的德国潜艇联系在一起,向德国情报机关作了报告。德国人信以为真,认为英国反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德国原来的反探测战术已经不适应了,于是放弃了这种战术。结果在以后的潜艇战中,德国人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在通信技术和联络手段高度发达的现代战争中,反间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英国人破坏德国的反潜战术就是一个精彩的例子反间计之例说——古尔德设计赚威廉
  在美国内战期间,西联电报公司在美国处于垄断地位,其总经理是诡计多端的老范德比。古尔德早就看上了西联电报公司,只是老范德比不好对付,只好等待时机。老范德比死后,由其大儿子威廉·范德比继任老板。古尔德看到时机已到,想出一着妙棋。
  他先花了100万美元开了一条新电报线路,成立了太平大西洋电报公司。威廉·范德比意识到了古尔德的威胁,立即派人与他谈判。经过讨价还价,威廉以500万美元买下了太平大西洋公司。太平大西洋公司的设备及人马全都转入了西联电报公司。而且,由于知识与技术的原因,太平大西洋公司的艾克特还做上了西联的总工程师。威廉·范德比十分得意,认为不仅扩大了实力,而且还引进了一员虎将。
  过了一些时候,爱迪生发明了四重发报机,比原来的电报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西联公司派艾克特与爱迪生谈判。临行前,威廉叮嘱艾克特要用低于5万美元的价格收买爱迪生的专利。威廉·范德比自以为西联是一垄断公司,爱迪生别无他择,一定稳操胜券。
  然而,艾克特是古尔德预先设下的内线。他一边与爱边生谈判,一边把谈判的进展告诉古尔德。
  在谈判的第一天夜间10点,古尔德与艾克特一同乘车赶到爱迪生家,把爱迪生请上马车,然后直奔古尔德公馆而去。
  一到古尔德家,艾克特忙说:“我今天上午跟你谈判的时候,是代表西联。现在我代表的是现在成立的美联电报公司。我与古尔德先生愿意出10万美元收买您的专利,而且要请你出任本公司的总工程师,薪金好说。”爱迪生是一科学家,不懂生意经,他觉得这个条件比西联的好多了,因此就应诺下来;古尔德在撤走西联总工程师和掌握爱迪生这张王牌的形势下,要挟西联。威廉·范德比大呼上当,几乎气死,然而又束手无策,只好同意两家公司合并,由古尔德任总经理。
  古尔德把刚成立的太平大西洋公司卖给威廉,并非投降,其目的是在西联里安插自己的人马,从内部搞垮威廉。他一夜之间夺得皇座是由于能抓住时机,利用了爱迪生这张王牌。可以想象,西联如果不答应古尔德的条件,肯定会走向破产。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