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垂相虽亡,吾自当率兵击贼,云何以一人之死,废天下之事耶 !(《 魏延传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魏延这些话,丝毫没有背反之心,反而说明了他要继续率诸军击贼,不能因诸葛亮之死而中断北伐事业的雄心壮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三国演义》中,有魏延背反的故事情节,也有诸葛亮遗计斩魏延的妙策这纯粹是毛宗岗的篡改虚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而且这种虚构也完全站不住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如果魏延真要叛反,又何必从五丈原撤退时,抢在杨仪之前南返呢?他完全可以率领本部人马,在前线倒戈,投降曹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如果魏延真要叛反,完全可以回军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军临成都城下,夺取蜀国政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又何必一次次表奏杨仪造反,让蜀主来裁断,他完全可以带兵直接杀掉杨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但魏延都没有这样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陈寿在《志·魏延传》中已作了比较客观的结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190.html
这都印证了魏延根本没有叛反之心
但是,君子斗不过小人一代名将魏延,没能死于他征战几十年的沙场,却死于叛臣杨仪之手
诸葛亮没能做到的事,杨仪替他做到了
杨仪是个反复无常,争权夺利的小人诸葛亮死后,杨仪自以为功大,应当代诸葛亮把持朝政他平日处事,在达不到自己目的时,便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杨仪传》
杨仪后来终于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他对费祎说:往者垂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杨仪传》
事实证明,真正想叛反的是杨仪,只是当时时机未到诸葛亮临死前指定的继承人是蒋琬而非杨仪,杨仪以不正当的手段,窃取大权后,杀害了魏延,并且夷灭了魏延三族
一代名将魏延,为蜀汉事业征伐一生,功勋卓著,却惨死于权臣之手,留下了蜀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而智绝一生的诸葛亮,却始终没有看清叛贼杨仪的真面目,给他穷极一生打造的蜀汉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历史的遗憾
纵观中国历史,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之所以传为千古美谈说明了将相不和,文臣与武将争斗,是中国封建政治的常态
文武不和,在时代,也是屡见不鲜
就蜀汉政权为例 , 诸葛亮与关羽、魏延不和,刘巴与张飞不和,彭羕与马超不和文臣轻视武人,由来已久
诸葛亮用人与曹操有很大的不同,曹操重才,所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各显其能诸葛亮重德,充其量只能使用二流人才
况且,诸葛亮所谓的德,更大程度上是以是否忠于他来衡量的,所以他驾驭不了像关羽、魏延这样的一流人才
由于他不善于培养人才,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人才凋敝的局面
由于他对谁都不放心,事必躬亲,累得心力憔悴,最终病逝五丈原
五虎将之后,魏延成了蜀国仅存的一员大将,一直奔走疆场,杀敌立功,对蜀国忠心耿耿
诸葛亮不仅没有好好的用他,还处处的压制他,迫害他以至于最终被权臣所害
后人有诗纪念魏延
谁魏延生反骨,休言诸葛义千秋
腹藏韬略成孤画,胸有奇兵难共谋
六出祁山非国恨,一刀剑阁是私仇
忠奸曲直应须辨,自古英雄泪空流
名将魏延之死,是一场将才毁于权臣的悲剧,也是蜀国的悲剧,这个蜀国政权中最大的冤案,留下了历史的慨叹
作者青风若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