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目连戏”渊源辨

评论字数 10151阅读模式

胡胜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内容提要】目连戏在中国民间影响之大超乎常人想象,其内容之驳杂更令人叹为观止作为目连戏之集大成者,郑本《劝善戏文》剧中部分情节与《西游记》有隐显的渊源,曾引起研究者的争议厘清二者的渊源,有助于我们对不同话语系统中经典的互文性有深入、清晰的如果我们追溯目连戏与《西游记》的动态演进过程,就会发现二者互有借鉴,是在同台演出之中交互影响,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结状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关键词】目连戏 西游记 渊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目连戏源远流长,为百戏不祧之祖从晋唐佛经、变文到宋元杂剧,从宣教化俗到酬神娱人,从文本至口头,再到场上目连故事流播渐广,声势日大,而戏曲一直是重述、再现该故事最为活跃、最具成就的文本系统明代安徽祁门人郑之珍编纂《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堪称目连戏之集大成者,至清代张照奉谕而作《劝善金科》,以宫廷演剧之人力物力打造故事,又将其提升至新的高度可以说,目连戏是中国戏曲艺术长河中历史古老、魅力恒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一个典型上至帝王公卿,下至村妇孺子,皆乐闻此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总体上看,各地目连戏的演出内容,除了地域色彩之外,基本大同小异至于其功能,大抵不脱祭祀超度、祈福禳灾的本意,同时又承载着全民的狂欢原始宗教的功能,加上独特的演出体制,决定了它的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度,也为吸纳、聚合其他题材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使得故事中屡屡可见其他来源故事的名物、角色,甚至情节以郑之珍本《劝善戏文》为代表的目连戏中部分情节与我们熟知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有隐显的渊源,曾引起研究者的争议,对二者关系的全面梳理,有助于我们对不同话语体系中经典的互文关系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其实早在清代,就已有人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关联,谓三国演义之《西游记》,本唐玄奘《西域志》白马驮经,松枝西指,亦有所本;若猿龙等,则目连救母戏中亦有之[1]谓以目连救母为题,杂以猪猴神鬼诸出[2]惜皆蜻蜓点水式的提及,未有下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对目连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这一问题的辨析得以深入代表性意见基本有三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一种认为目连戏影响了《西游记》,后者因袭前者典型者如目连变文与目连戏对唐僧取经故事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目连戏的影响尤甚可以这样说,猴行者助唐僧取经故事的胚胎就是在目连戏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不仅如此,目连戏的演出方式还对小说《西游记》的内容组合起过一定的作用[3]我们说孙悟空艺术形象塑造本依于目连,是受‘神通第一’目连的启示而逐渐完成的,但并不排除它杂取其它种种但‘杂取种种’不是杂烩,也不能理解为‘综合典型’,它有所倚重换句话无论精神面貌行为表征,孙悟空形象都明显地受到了目连的启示[4]《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将目连以及其他故事、传说、戏曲关目接过来,融合在唐僧身上重新创作而成孙悟空的形象也是作者将各种白猿的故事、传说集合起来进行再创作的产物[5]西游故事与目连戏具有密切关联,西游故事很可能是在目连戏的基础上丰富、形成的,而这一演变的主轴应为唐僧而非孙悟空[6]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一种认为目连戏相关情节来自《西游记》,是受其影响的结果如刘荫柏就认为其中‘遣将擒猿’一折,纯系抄袭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九出‘神佛降孙’,第十出‘收孙演咒’的情节纵使他不是从《西游记》小说中搬来,也是受元人《西游记评话》影响[7]徐朔方先生则以为(《劝善戏文》)中卷的《遣将擒猿》、《白猿开路》、《过寒冰池》《过火焰山》、《过烂沙河》取材于小说及戏曲《西游记》[8]杨森则进一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吸纳了当时的西游故事最新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多地受到了世德堂本《西游记》前文本的影响[9]甚而有人认为某些《西游记》相关情节是从目连戏中抽离出来另起炉灶的泉州傀儡之《三藏取经》(《西游》)是傀儡戏艺师们将《目连》中有关‘西游’之情节抽取出来,重起炉灶,所创造的另外的一出戏[10]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还有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交互影响,目连西行故事是受唐僧取经故事启发而产生的,但它毕竟在一个独立的故事体系中,有很强的自生能力,在故事演变、流传过程中,肯定会增加许多新的人物和故事,不可能都从其他故事中取材说《西游记》在成书过程中,从目连故事中受到启发和影响,也是可以成立的两者形成一种颇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1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2.html

以上为代表性观点众人瞩目的主要情节,无疑当属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郑本)中卷的《观音渡厄》、《遣将擒猿》、《白猿开路》、《过寒冰池》、《过火焰山》、《过烂沙河》几段与《西游记》情节、人物的相似度,由此连带对二者相似的情节结构加以对照

二、

事实上,目连戏形态复杂,演出版本众多,郑本即是吸收了前代(旧本)的集大成者但即便是郑本问世以后,在其强势影响之下,依然有许多目连戏演出形态各异,不拘一格事实上,仅以有关西游的情节为例,就不仅仅限于郑本所展现者,而可谓五花八门下面加以简要介绍

《白猿开路》,是北方晋南龙岩铙鼓杂戏,一般认为是宋元孑遗讲罗卜为救拔其母升天,肩挑经担,西行求佛,观音感念其诚,为保其性命,遣白猿开路流沙河战败沙和尚,寒冰池杀死鳌王太子乌龙精,又在张天师的协助下遣马、赵、温、关四元帅及关羽、周仓,战败为报兄仇的龙女三娘(鱼精)此戏相关情节与郑本似又不似,自成一格

《地狱册》,是闽西南道坛的演出本,即道教本体戏剧《目连救母》的演出本由道士装扮目连表演挑经救母,称之为做目连救母法事(道教目连戏)以人物演故事,掺揉插科打诨、杂耍歌舞伎艺等歌舞娱人手段,实与科仪之礼赞宣说的形式截然不同,情趣迥异,是以戏代仪、仪中有戏的道教法事戏剧[12]孙行者已从西天取经回转,成家娶妻,被目连以观音所赐金圈圈在头上,被迫随行,他的角色功能主要是插科打诨,而非降妖驱魔,与目连戏中习见的白猿不同

《枉府西游》,则是两广交界处的南渡镇仪式剧科仪本《取经科》、《西游科》(又名《枉府科》)演述观音化身和尚,点化唐僧,送小花帽让其制服悟空师徒在观音护送下渡过寒冰池、火焰山,流沙河降伏沙精,同上灵山另有一条线索何担和尚灵山见世尊据说南渡道馆仪式体系中有繁简两本取经故事简本为《取经科》,在道坛仪式中以诵念形式表现该版本主要讲述何担和尚挑经救母,前往灵山取经,救度亡魂繁版为《西游科》,用仪式剧《枉府西游》表现,内容在《取经科》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并将取经目的从灵山见世尊,改为真观见阿弥,以超荐孤魂为主旨将何担和尚地狱巡游与唐三藏的西天取经融合到了一起[13]

南音《罗卜挑经救母》(《目连救母》),是流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一种说唱曲艺内有猿精截路、猿精借宝、金星收伏、二精交战情节,叙白猿精率手下将目连捉住,吊于房梁太白金星启奏玉帝,派张天师遣关、康、马、赵四元君救护双方大战,白猿用天罗网困住天兵又与马、康二帅激战一日,猿精拔毫毛变化无穷法身,被火烧净去芭蕉山寻契母芭蕉老母借芭蕉扇破了天兵火阵关公请太白金星收了芭蕉扇,白猿精变化飞雁逃入云端关公请出了齐天大圣二者赌斗变化,猿精被擒

湘剧《大目犍连》,第十一出金狮下凡、第十二出观音收狮讲金毛狮精下凡扰乱红尘观音法眼观见黎民遭害,携善才、龙女,幻化一面食酒店,金狮精不察,入店吃面被铁链锁住心肝

绍兴老本《目连救母》,有骗钗、女吊,为东方亮妻故事安徽、湖南的民间本子中也有耿氏悬梁相近情节其它如江苏高淳阳腔本(包含《化钗求子》、《出神》、《脱凡》),南音《罗卜挑经救母》(包含翠莲施钗施钗误命、金氏悬梁)等皆有相似关目

以上只是初步列举了各地目连戏中与《西游记》直接相关的各类情节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情节涵括在目连戏之中,与目连戏融为一体,是目连戏的有机组成成分

还有人注意到目连戏演出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与其他大戏的合演,如《梁传》、《香山》、《金牌记》、《封神》,尤其是是《西游记》,联演更多现今所见的与《西游记》同演的目连戏即有歙目连(安徽)、川目连(四川)、江目连(江西)、泉目连(福建)等多种,其间各有不同[14]

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何目连戏中会有如此多的西游元素?为何如此热衷与西游戏联演?抛开宗教因素,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演出规模和体制的原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演《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为止,观者倍增[15]其为期一周的演出规模堪称壮观正是这种搬演形式决定了其内容的不断扩张及与其他戏剧合演的必要性因为随着时间的拉长(有七天、十四天,甚而长达七七四十九天的罗天大醮[16]),仅仅是区区目连本传的演出,已难以支撑其异形融合旁支扩张的机制,决定了其本身内容不断膨胀的必然[17]被迫合演的习俗,无疑促进了相互间的融合、吸收所以对于与《西游记》的关系而言,二者是否一如之前研究者所说,仅是单向度的因袭?这一点只要我们对上述相关情节稍加辨析,即可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三、

先看最为研究者所推重的《白猿开路》一般认为它是现存目连戏中最早的如朱恒夫即以为铙鼓杂戏的剧目基本上同于戏曲早期的剧目,也就是说,铙鼓杂戏的剧目内容自宋金以来没有什么变化《白猿开路》为铙鼓杂戏整个剧目的情况推知,《白猿开路》亦是宋金时的剧目,其内容同于宋金时的目连戏内容而拿《白猿开路》与郑之珍的《劝善戏文》相对应的内容比较,两者出入不大,这就有力地证明,《劝善戏文》的主要内容源于北宋时的目连戏[18]欧阳友徽更是认为《白猿开路》很可能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宋元时期北方目连戏的遗珠之一上限,不超过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下限,在元宪宗元年(1251)左右[19]但是如果我们将《白猿开路》中的相关情节和百回本《西游记》加以比照,渊源自现白猿身上种种特征都和孙悟空高度重合写的是白猿,事迹却明明是孙悟空

白猿(吟)

血口龙面眼如环,行动要把乾坤翻

昨赴瑶池王母宴,蟠桃会上惊群仙

花果山中逞纵横,寿活十万八千年

欲知神妖名和姓,菩萨弟子是白猿

手执金箍棒,法旨不敢违

筋斗忙打起,一去十万里

眼红面长嘴似龙,浑身白毛如雪明

松柏石崖降生我,花果山中逞纵横

玉帝仙酒我曾吃,盗去仙桃献寿星

要知仙人名和姓,得道仙猴孙祖宗

不仅白猿如此,就是观音菩萨和沙僧也同样是西游范儿观音召唤白猿,保护孝子目连西行

既愿前行,我想你一人护送,前面有一流沙河,其中有一沙僧,他系玉帝卷帘将星,罚于沙河受罪,你可收伏作伴,三人同行若遇妖魔神通广大,赐你法旨一道,召请天师,遣拘天将擒拿,口念吾神即至

沙僧出场,吟

自幼出家入沙门,不受佛法好横行

闷了上山去打虎,闲时下海捉蛟龙

执檀杖赏善罚恶,神鬼见胆战心惊

若知罗汉法名,流沙河内一小僧

如果说上述情节、人物、语言尚属间接相似,再看更直接的

铙鼓戏《白猿开路》 百回本《西游记》 郑本《劝善戏文》

猿吟

自幼为妖胆气高,随时变化逞英豪

花果山前为帅首,水帘洞里聚群妖

不管远近妖魔怪,春夏秋冬日日朝

一卯不到打四十,两卯八十定不饶

外国王子来纳进,年年奉献柘黄袍

山后有个老仙长,寿活十万八千高

老猿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下海龙宫要宝贝,献出金箍棒一条

凡间耍笑无结果,三十三天走一遭

盗了玉皇平顶冠,又盗蓝田带一条

正遇王母蟠桃会,吃了仙酒共仙桃

老君见我成了怪,把我拿在炉里烧

烧了七七四十九,炼成钢头铁背一身毛

老君搬开炉里看,一个筋斗了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那山有个老仙长,年寿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下海降龙真宝贝,才有金箍棒一条

花果山前为帅首,水帘洞里聚群妖

玉皇大帝传宣诏,封我齐天极品高

几番大闹灵霄殿,数次曾偷王母桃

送在老君炉里炼,六丁神火慢煎熬

日满开炉我跳出,手持铁棒绕天跑

纵横到处无遮挡,三十三天闹一遭

(第17回)

僧吟

猿精不必枉逞狂,老爷我也不寻常

自幼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南天门内我为尊,灵霄殿中我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

头戴金盔映日晖,身披铠甲明光亮

往来护驾我为首,出入随朝吾在上

因赴王母蟠桃会,设宴瑶池邀众将

失手打碎玉琉璃,天神个个魂魄丧

玉帝即刻怒生嗔,将我绑在沙场上

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我放

赦死回生不杀我,贬至流沙东岸上

来来往往吃人灵,翻翻复复伤生瘴

你今行凶过沙河,拿住稍停捣肉酱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南天门内我为尊,灵霄殿中吾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

头戴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

失手打碎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玉帝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

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沙场上

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我放

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

你敢行凶到我门,今日肚皮有指望

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鲊酱

(第22回)

龙吟

吐气成云万里腾,黑暗乾坤日不明

猛风吹到太行山,寒烈练成一片冰

有人若从冰地过,振动风雷一口吞

欲知豪杰神妖术,鳌王太子乌龙精

嘘气成云万里腾,

呼风搅作一池冰

生人若到冰池过,

震动风雷一口吞

(《过寒冰池》)

由上述比照,不难看出铙鼓戏《白猿开路》相关情节,明显移自百回本《西游记》乃至《劝善戏文》这样前者关于《白猿开路》为宋元作品的论断就值得商榷了,抛开目连的相关情节不论,至少有关白猿、沙和尚、乌龙精部分内容为晚出,明显袭自百回本《西游记》,所以无法证明相关内容影响了《西游记》的形成,反而使人得出相反的结论

《地狱册》和《枉府西游记》同样如此《地狱册》中的孙行者与齐天大圣已然合一,明显是《西游记》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反流,这从目连称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千岁爷爷就可见一斑[20]目连去水淋(帘)洞寻访孙行者,佛祖向目连介绍孙悟空

我这里没有好徒弟(地),原先有一介孙悮(悟)空,因为变乱天庭,返(反)下天宫后来唐三藏收去,西天取经回来,封他齐天大圣,名唤孙杏(行)者,那畜生又不才了,因为盗吃仙桃仙酒,如今师父收在花果山水淋(帘)洞,把一介(个)大石磕(盖)监在那里我想起来,看他五百年灾殃已满了,尔可叫他为伴前去那畜生道心不改,还要契(吃)人尔将观音娘娘赐尔金圈,圈在(他)头上,自己(会)归降,同尔前去(刘远校注本《地狱册·给件仰佛》)

尽管《地狱册》中孙悟空与我们熟知的孙悟空有所不同,事迹无序、变乱,甚而更加世俗化(成婚娶妻而且惧内),但他的许多事迹还是暴露了百回本之后的迹东洋大海去洗浴、油窝(锅)之中去洗浴(《行者起身》)加上八戒挑担,情节上还是有迹可循有人将道坛本《目连救母》与郑本《劝善记》的曲词做了比较,保守地认为道教目连戏之孙行者与郑本《劝善记》之白猿原为一源所出[21]本人以为可以进一步认定是在《西游记》百回本流行后,在民间广为传播之后影响所致

《枉府西游》中唐僧与悟空过火焰山、寒冰池、烂沙河的情节明显出自《劝善戏文》中卷观音渡厄中观音救度张佑十兄弟;观音赠唐僧小花帽制服悟空的情节,悟空护送西行的情节与《劝善戏文》中的遣将擒猿白猿开路等高度重合[22]但这些情节同时也与百回本《西游记》纠缠不清,因为剧中人物已经用唐僧、悟空替代了目连、白猿,更为直接,明显属于拿来主义

南音《罗卜挑经救母》中更有趣的是白猿作乱,由齐天大圣出头将其降服此本虽然不能断定它直接由郑本改编而来,但可以肯定地说,原本一定是郑本系统的戏曲本[23]这种大圣降白猿的套路本身也说明了一种接受心理,大圣所属的西游记与白猿所属的目连戏是两个系统,可以交互融合,不存在谁蹈袭了谁的问题

湘剧《大目犍连》则另有所本,第十一出金狮下凡有一支曲子

【点绛】(净白)铜头铁骨自生成,绿耳黄毛百炼身豹头岭上曾显圣,竹节山前旧有名吾乃,金毛狮精是也曾在九灵元圣门下,炼成千变万化[24]

金毛狮、豹头岭、竹节山、九灵元圣,几个关键词就将底细尽泄,分明分明移自百回本《西游记》第8890回玉华国降狮精

而绍兴老本《目连救母》的骗钗、女吊,论者多以为系敷衍《西游记》刘全进瓜情节而成这可能是作为连台本戏的目连救母杂剧,在流播过程中吸收与自己剧情主干无关的剧目,而又未充分消化的迹[25]江苏高淳阳腔本、南音《罗卜挑经救母》等相似情节皆是如此

由此我们知道,目连戏中许多与《西游记》相关的因素,明显出自《西游记》百回本之后,是受百回本影响的产物,因为唐僧、孙悟空(大圣)、猪八戒与目连、白猿动辄相互取代,动辄纠缠杂糅,难以切割,这充分说明了双方的密切程度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为何?目连为何与白猿为伍?白猿为何与孙悟空有那样高的相似度?

关于目连戏中的白猿出身,已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白猿即是目连敦煌讲经文《四兽因缘》

过去久远,往昔世时,有一个大国日迦尸人则安乐,五稼丰稔,四序调和,无诸灾疫仙人答曰非王所感,亦非夫人太子之福彼是山林中迦毗罗乌、兔及猕猴、象等四兽,结为兄弟,行恩布义,互相尊敬,感此事也尔时如来告诸大众彼时乌者,即我身是;兔是舍利;猕猴即是大目犍连;白象即是阿傩施是[26]

原来,按照经文的说法,猕猴即是目连,那么从现存郑之珍本《劝善戏文》白猿的出现,可以推知白猿应是由目连形象分化而来而又吸收了民间传说中的某些同类形象的因子,然后进一步发展又与《西游记》有了某些关联度,于是具备了孙悟空(行者)的某些特质关于白猿的系列情节,现在看郑本《劝善戏文》是最为典型的,但如果仅从郑本挖掘其与《西游记》的关系,视域难免受限因为目连戏是个动态发展过程(从佛经、变文到杂剧、传奇),而《西游记》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史实、传说到诗话、杂剧、平话、百回本)因此如果我们能将坐标平移,向前看,即将眼界由《劝善戏文》和百回本《西游记》纵向上向前追溯、横向上对不同演出版本加以观照,就会看的更加清晰只须比照郑本之前的本子相关情形即可有所斩获

那么,目连戏在《劝善戏文》之前是否存在较为完整的本子?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泉腔目连》[27]《泉腔目连》的演出流传时间远早于《劝善戏文》,这一点已有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详尽论证

其一,罗卜籍贯,诸本皆作王舍城,只有泉本作大唐国湘州府追阳县王舍城(第14出《请神》),应是目连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地名混合,并烙上唐变文、宋俗经的地名印记其二,三分钱财情节,为郑本系统所无,泉本独有此情节则来自《目连缘起》、《目连变文》;而罗卜经商诸本皆无具体地名,只是泛言外州、他国,独泉本明确作金地国,这一地名见于宋代《佛说目连救母经》儿将一分往金地国,兴生经纪这说明泉本保留了变文、俗经的遗迹,在郑本问世前,有自己的母本流行其三,游地狱模式,泉本顺序混乱,不像郑本等有明确的十殿概念,次序井然且泉本以打刘氏为主,杂以科诨与杂剧、院本特征相符由此可知傀儡戏《目连救母》保留了宋元目连戏的某些与众不同的初始形态[28]

既然有确凿证据证明《泉腔目连》早于郑本《劝善戏文》,那么,《泉腔目连》是否有郑本中卷与《西游记》相关的情节?答案是否定的泉本只有白猿梅岭抢经的一小段(第六十三出)[29],没有铁扇公主、猪百介,没有烂沙河、寒冰池、火焰山等,只提了一笔黄眉童子(沙僧)协助白猿抢经,情节极其简略由此可知郑本《劝善戏文》的相关情节并非目连救母的原装情节,应是在演出流播中的某一环节吸收而来

这样,我们再联系《泉腔目连》与《西游记》(包括《李世民游地府》、《三藏取经》)的合演,问题就逐渐明晰起来有人认为这部分西游戏是傀儡戏艺师们将《目连》中有关‘西游’之情节抽取出来,重起炉灶,所创造的另外的一出戏[30]明显属于臆测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三藏取经》从目连中剥离,相反目连全簿中的《西游记》已属自足、完备的故事系统,具备独立演出、流布资格(尽管与我们熟知的百回本小说系统还有很大差异)[31]所以,合理的推测应是二者在同台演出中交互影响,使得目连戏与《西游记》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结状态目连戏的演出机制,使其具有了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度,《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情节因子慢慢被吸收进来,甚而分化、分支,遂有郑本《劝善戏文》的启人疑窦的诸般情节,也有了前文所举郑本之外的各类演出情形而《西游记》也沿着自己的演进轨迹在与目连戏的合演中吸取了大量养分,这种纠结、交融,一直呈动态变化而非凝滞不前,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阶段目连戏的变异,也会看到不同时期《西游记》的差异,这是民间话语体系中经典形成的一种常态即便是后来出现郑本《劝善戏文》和百回本《西游记》这样文人化的集大成之作,流播广泛,也无法一统天下因为民间话语体系与文人话语体系本就分属不同的场域,自说自话者偶尔鹦鹉学舌皆为常态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西游说唱辑校(项目编1637

作者简介胡胜,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本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7

<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0 0; border-color: rgba(0,0,0,0.1); -kit-transform-origin: 0 0; -kit-transform: scale(1, 0.5); 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 scale(1, 0.5);" size"1" width"33%" />

[1]焦循《剧说》卷五,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三集,黄山黄山书社,2008年,438

[2]清·周凯《厦门志·风俗》卷十五,清道光十二年本

[3]朱恒夫《目连变文、目连戏与唐僧取经故事之关系》,《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

[4]刘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之孙悟空》,《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

[5]欧阳友徽,《宋元遗珠读铙鼓杂戏<白猿开路>》,《中华戏曲》第15辑,1998

[6]谢健《仪式·文学·戏剧<西游记>故事与目连救母渊源新证》,《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3

[7]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480-481

[8]徐朔方《目连戏三题》,《徐朔方说戏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170

[9]杨森《世德堂本<西游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互文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6

[10]曽金铮,《泉州傀儡目连探略》,《泉州学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70页

[11]苗怀明《两套西游故事的扭结对<西游记>成书过程的一个侧面考察》,张锐戟《西游记研究学术论文集纪念吴承恩诞辰500周年》,淮海工学院2006

[12]参见叶明生,《道教目连戏孙行者形象与宋元<目连救母>杂剧之探讨》,《戏曲研究》第54辑,1998年;刘远,《地狱册》校注

[13]参见谢健,《仪式·文学·戏剧<西游记>故事与目连救母渊源新证》,《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3

[14]参见拙文《重估南系<西游记>以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为切入点》,《<文学遗产>古代小说研究论文集》(2016),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印制

[15]《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

[16]参见文忆萱,《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艺海》,2002年第4

[17]参见陈泳超《目连救母故事的情节类型及其生长机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

[18]朱恒夫《目连变文、目连戏与唐僧取经故事关系初探》,《明清小说研究》19912

[19]欧阳友徽,《宋元遗珠读铙鼓杂戏<白猿开路>》,《中华戏曲》第15辑,1998

[20]蔡铁鹰《元明之际孙悟空齐天大圣的文化身份及<西游记>成书过程的阶段划分》,《晋阳学刊》2010年第4

[21]叶明生《道教目连戏孙行者形象与宋元<目连救母>杂剧之探讨》,《戏曲研究》第54辑,1998

[22]谢健《仪式·文学·戏剧<西游记>故事与目连救母渊源新证》,《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3

[23]朱恒夫《南音<目连救母>的道德叙事》,《学术研究》2007年第3

[24]戴云选编《目连戏珍本辑选》,台北施合郑基金会民俗曲艺丛书,2000年,154

[25]徐斯年《绍兴目连戏散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3

[26]王重民等编校,《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855

[27]一说《莆仙戏目连救母》是较早的本子,但较有代表性的牡丹本已有大部分情节与郑本相同,参见杨美煊校注,《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三卷《目连尊者》《目连》,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所以,徐朔方先生认为莆仙本目连戏源于郑本颇有见地,本文从之(见《徐朔方说戏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70页)

[28]参见马建华,《宋元民间目连戏的另一种形态》,《戏曲研究》第71辑;曾金铮,《泉州傀儡目连探略》,《泉州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9]龙彼德、施炳华校订《泉腔目连救母》,台北施合郑基金会民俗曲艺丛书,2000年,158-160

[30]曽金铮,《泉州傀儡目连探略》,《泉州学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70页

[31]参见拙文《重估南系<西游记>以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为切入点》,《<文学遗产>古代小说研究论文集》(2016),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印制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