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西游记》诗三百”

评论字数 2525阅读模式

张晓康

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诗经》中收集的古诗有三百零五首是故,后人所著《礼记·乐记》中称其为诗,言其志也在《论语·为政第二》中有提示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第六》中则将其综述为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更是明示,读诗之要,在于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因此,赋诗者能在其中言其志,持人性情,赏诗者则能够在其中思无邪,持之为训;若能在其中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读者皆可因心而得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鉴于此,历代文人又陆续收集并编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等,应该是要在诗词曲的其志,其性情,其象,其境中思无邪,让读者皆可因心而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然而,在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神话故事中,读者知道孙悟空与众多妖魔鬼怪争斗之奇幻,却不知还有三百余首能够让读者在其中思无邪,持之为训,感悟与解读《西游记》之真谛与奥义的诗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读过《西游记》无法知之,但却能知道很少有人能够用文、史、哲三学合一的方法,来感悟与解读一笔写三意(见清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的神话故事因此,《西游记》问世近五百年至今,历朝历代虽有一些文人墨客为解读《西游记》而不懈努力,但终因未能在神话故事中的三百余首诗中因心而得,故《西游记》这部可与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相媲美的神奇之书,至今还被人们当成是无甚微言大义的闲书,作为闲来无事读者玩儿的消遣类图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明代曾有李贽、谢肇淛等人认为《西游记》是在游戏中暗传密谛,是有盖亦求放心之喻,那是与《西游记》作者同时代的学这所产生的共鸣清代有以张书绅、陈仕斌、刘一清为代表的《西游记》研究者,他们云劝学,云谈禅,云讲道,其神话故事被越解越玄之又玄了近代有胡适、鲁迅两位大文豪将《西游记》盖定为无甚微言大义的神话神魔小说,将《西游记》思想无情地压在了学术霸权这座五行山下,让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即‘《西游记》思想’)在此山脚下苦苦挣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为了将《西游记》思想从学术霸权般的五行山解救出来,笔者在神话故事中摘取了三百余首诗词汇编成一册,并题名为《西游记》诗三百,欲以此让读者在诗中思无邪,持之为训,并在其中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地感悟与解读出神话故事之奥义与密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笔者在《西游记》神话故事中摘选出来的诗中,有102首已注明了诗曰有诗为证,但在被写成诗曰的诗中,却有词牌《西江月》二首,《南柯子》一首;因此笔者以此为整理思路,将第八十七回开篇词牌《苏武慢》也列入其中另外,还有以笔者的诗词欣赏水平找出来的未写诗曰有诗为证的诗词189首,以及神话故事中直接引用的古诗2首,还有些明显是用来注释神话故事寓意的词牌赋偈颂,故也从中精选出几首列入其中,共计有三百首,笔者则将其称之为《西游记》诗三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中国古代文人善于将主观意念隐喻于诗词赋偈颂之中,当他们的主观意念与外界客观事物发生猝然撞击时,就会产生出创作灵感而诗性大发,并将这些灵感转化为意象融入诗词中;古代文人有时还会以对诗对词对赋等攀话方式,对人生感悟进行讨论,比如《西游记》第九回神话故事中描述渔夫张稍与樵夫李定二人的渔樵攀话,就用了《蝶恋花》、《鹧鸪天》、《天仙子》、《西江月》、《临江仙》等五种不同的词牌,以渔、樵站在各自不同角度之感悟,用词牌对辩的方式讨论对世间百态现象的感受与认识;但这还只是其表象,真实寓意是要效仿邵雍的《渔樵问对》之法,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生命道德,以及古今兴衰等更奥妙、更厚重和更富有哲理的话题因此,必须博引旁证,仔细认真地研读《西游记》神话故事中的诗词赋偈颂,并在其中思无邪、持之为训,方可真正感悟与解读出《西游记》中的造化会元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在《西游记》诗三百中,有开宗明义的,如第一回的开篇诗,就如同西方哲学现象学的导论;有注释神话故事借指关系和寓意的,如第一回中的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第七回中的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等;有揭示世间百态现象的,如第一回中的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有抒怀写意的,如第八十七回开篇的那首《苏武慢》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还有明示能贯穿《西游记》神话故事全篇主题及作者期望的,如第一百回的结束语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生因此,深入《西游记诗三百》中的诗词赋偈颂,有助于读者感悟与读懂《西游记》神话故事之表象所要呈现出来的真实寓意与密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在《西游记》第一回标题中有心性修持大道生一句,已点明神话故事就是关于人的心性这个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命题;在此后描述花果山美猴王(即‘心性’)所作所为的神话故事中,还用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第一回),以及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第七回)等诗句来解释石猴就是心性的人格化肉身及其现象在第十四回中又用佛即心兮心即佛来进一步指明佛与心的关系是同一的,即佛理自性觉,众生皆佛;自性谜,佛皆众生其实这是在明确告诉读者,《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及唐僧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就是在象形论述心性修持大道生过程中的矛盾发展及其现象因为,在心性修持大道生过程中的矛盾发展及其现象是看也摸不着的,即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及变化,是无法用拍照方法定格成相,让人一眼就能看透、看明白的,正如第一回诗句所称,人的内心世界内观不识因无相,因此只能通过关于美猴王所作所为的神话故事来外合明知作有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4.html

令人遗憾的是,从古至今读《西游记》者,往往会被离奇精美的神话故事情节所吸引,就如同成语买椟还珠之喻,很少有人注意到神话故事中那三百余首诗词的提示注释意义,其结果是,欣赏着神话故事之椟,就全然忘记了开篇心性修持大道生的宋明理学心性论这个哲学命题,忘记了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同前)的诗句提示与注释,其结果,就是将《西游记》中的珠(即思想之宝珠)丢弃掉,只欣赏到了椟(即神话故事)之精美,也就不可能从中感悟与解读出《西游记》神话故事就是用中国人所熟悉的形象思维方法,象形论述人的意识发展史((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16页))的哲学著作了(2019年月5日改于长沙)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