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新说西游记》总评”

评论字数 18721阅读模式

张晓康

前言张书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1736年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字南薰,山西人,著有《新说西游记》一百回及《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自明代万历金陵世德堂《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游记》(简称世本)问世以来,明清学者对其点评者众多,云参禅,云论道,云儒学,正可谓三教九流各有其说,但笔者读之,均感偏颇,若是以宋明理学来借指如来佛之手掌(即借指‘《西游记》思想体系’),明清学者那些儒道佛之评论,就好比孙悟空(即借指‘个人意识自我意识’)翻筋斗云,翻不出如来佛之手掌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通观明清众先贤对世本《西游记》的点评,清代学者张书绅以儒家《大学》之道诠释的《新说<西游记>总评》感觉还较为系统,还明示世本《西游记》为一笔写三意之奇书,故为后世留下其三意之悬疑由于笔者所能检索到的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仅有三晋张南薰注《新说西游记》晋省书业公记藏板,但此藏版却与黄山书社1992年版《西游记》中的《新说西游记》总评不一;前者从今《西游记》其文无为之后仅有寥寥几句,而后者则为剖析三意之长篇大论笔者为作区分,抄录部分均以括分别框出,并运用文、史、哲三学合一方法和东汉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中汉字六书的相关法则,以及清代史学家张廷玉所著《明史》中的相关记载,并结合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相关理论,还有笔者二十多年来读悟《西游记》之见解,对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予以点评(注为便于读者阅读,笔者的点评均以加粗楷书字体标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为正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新说西游记》总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清·张书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西游》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何也?如来对三藏云阎闽浮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多淫多佞,多欺多诈,此皆拘蔽中事彼仙佛门中,何尝有此字样?故前就盂兰会,以及化金蝉,已将作书的题目大旨,一一点明,且不特此也,就如传中黑风山、黄风岭、乌鸡国,火焰山、通天河、朱紫国、凤仙郡,是说道家那一段修仙?是说僧家那一种成佛?又何以见得仙佛同源?金丹大旨,求其注解,恐其不能确然明白指出真乃强为渺幻,故作支离,不知《西游记》者也长春原念人心不古,身处方外,不能有补,故借此传奇,实寓春秋之大义,诛其隐微,引以大道,欲使学业焕然一新无如学者之不惜也,悲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点评此段已点出《西游记》非言佛、道之事,而是言儒家之道清代人在此处已点明《西游记》作者为邱长春,为何近代以来学界对此仍存争议?纵观各历史时期的学者对不同版本《西游记》的争论,明清时期多为邱长春与李春芳之争;清顺治时汪象旭论证《西游记》为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此后出版的《西游记》刊本《西游证道书》两个版本均注明作者为长春真人邱处机近代以来主要是围绕金陵世德堂梓行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本《西游记》’)的作者之争;后因胡适、鲁迅等以天启《淮安府志·淮贤文目》载有明代淮安人吴承恩曾著《西游记》为依据,世本《西游记》作者盖定为吴承恩,故此后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均注明作者为明·吴承恩但学界对作者之争仍然不断,持续了上百年笔者将所能看到的论述《西游记》作者的文章统计了一下,世本《西游记》作者除吴承恩外,还有李春芳说,陈元之说,无名氏说,高攀龙说,顾大训说,李攀龙说,王世贞说,还有笔者所论证的读书群体说(见《西游记》创作者是个读书群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西游》又名《释厄传》者何也?诚见夫世人,逐日奔波,徒事无益,竭尽心力,虚度浮生,甚至伤风败俗,灭理犯法,以致身陷罪孽,岂非大厄耶?作者悲悯于此,委曲开明,多方点化,必欲其尽归于正道,不使之复蹈于前愆,非释厄而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点评曾有人将释厄二字注解为释家、和尚之厄,此处已明确将释厄的释字解读为解释,即解释世间人事之厄难,这应该符合《西游释厄传》的原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西游》一书,以言仙、佛者,不一而足初不思佛之一途,清静无为,必至空门寂灭而后成;即仙之一道,虽与不同,然亦不过采炼全真,希徒不死斯二者,皆远避人世,惟知独善一身,以视斯世斯民之得失,漠不相关;至于仁义礼智之学,三纲五伦之道,更不相涉此仙、佛主事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00.html

点评笔者以为,若将《西游记》简单地解读为三教之言,则是均未见真谛,故自古学界存疑颇多,争议数百年不断,亦遭近代以来鲁迅、胡适等大文豪痛批之

【今《西游记》其文无为,是以读之亦觉无味《西游》是把理学演成魔传,又由魔传演成文章,一层深似一层,一层奇拟一层,其实《西游》又是《西游》,理学又是理学,文章又是文章,三层并行,毫不相背,奇莫奇于此矣爱理学理,究其渊微;爱热闹者,观其故事;好文墨者,玩其笔意是岂别种奇书,所可得同日而语也?(三晋张南薰注《新说西游记》晋省书业公记藏板)】

点评在网上搜索到的《新说西游记》总评中,从今《西游记》其文无为一句后,仅取了下文后面一小段话,几乎尽失总评之精彩

【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心正意、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事耳,亦何有于仙、佛之事哉!

点评其实《西游记》中已有诗词提示,即这是在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故既非言仙、佛之事,亦非言儒家之言,神仙佛菩萨也好,妖魔鬼怪也罢,都是在用假借手法,以石猴借指心性(即‘个体意识’),以唐僧借指众生之心(即‘社会意识’),来象形论述人的心性发展变化及其现象,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种种世间百态现象

《西游记》称为四大奇书之一观其龙宫海藏、玉阙瑶池、幽冥地府、紫竹潮音,皆奇地也;玉皇、王母,如来、观音,阎罗、龙王,行者、八戒、沙僧,皆奇人也;游地府、闹龙宫、进南瓜、斩业龙、乱蟠桃、反天宫、安天会、盂兰会、取经,皆奇事也;西天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往返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日,取经即五千零四十八卷,开卷以天地之数起,结尾以藏经之数终,真奇想也;诗词歌赋,学贯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真奇文也无一不奇,所以谓之奇书

点评正因为如此,笔者才会认为《西游记》并非一人之学识、经历、能力所能为之,并以《西游记》创作者是个读书群体一文予以推论之另外,明朝中后期已有传教士将原产于南美洲的南瓜之类的物种,以及西方哲学思想传入中国,故刘全进瓜,将南瓜进给十阎王的神话故事描述,若联想南瓜为西方万圣节(即鬼节)的祭品,应该是在暗指必须引进西方哲学思想来留全(谐‘刘全’音)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也!

微子去殷,张良离汉;施耐庵隐于元;贾閬仙隐于僧忆邱长春,亦一时之大儒贤者,乃不过托足于方外耳味其学问文章,品谊心术,无非经时济世,悉本于圣贤至正之道,并无方外的一点积习,盖即当时之水镜黄石,一隐君子也

点评邱长春应为道教全真派龙门祖师,为何会被张书绅称为大儒贤者?若道教全真派龙门祖师邱长春为《西游记》作者,就不可能言《大学》之道了

《西游》一书,其事则极幻,其意又极隐,若再不明白解说,深文浮衍,读者愈疑而莫知从入之处矣是以开解处,只求明白爽快,即三尺之童子,读之亦显然易知,方上不负前人之作,下有稗于后之学者也良多矣

点评确实如此!《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极幻、极隐之事,就是在象形论述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心性(即‘个体意识自我意识’)发展变化及其现象,正是如第一回诗中所揭示的争名夺利几时休,称王称圣任纵横,若再不请如来佛祖(即‘绝对精神现象’)来调教,那就还将出现要求皇帝轮流做的齐天大圣了

《西游》一书,是把一个人从受胎成形起,直写至有生以后,直写到老,方才罢手分而言之,有唐僧、行者、八戒、沙僧、白马之疏;合而计之,实即一人之四肢五脏全形耳五圣成真,是一人之事业已完,有此功德文章,自可以垂千古而不朽此即长生之学,此即至善之旨也仙佛之事,与人世无涉,且幻渺而不可知人事之常,日用之所不可离,虽愚夫愚妇,莫不共知若必以人事之所不可知者解之,则何如以人事之所共易知者解之?与其以世事之无益者强解之,则何如以人生之有益者而顺释之?

点评此说太绕,今人难懂其实《西游记》是借神话故事为表现形式,来象形论述人的意识发展史(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16页),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世间百态现象;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成正果之历练,正是其创作者们期望能够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引自《西游记》第一百回的结束语)另外,此序中把一个人从受胎成形起这一句,与西方哲学家恩格斯称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5页)的观点相类似,不过张书绅评说的是人的受胎成形,恩格斯论述的则是人的精神胚胎张书绅若能重点《西游记》开篇心性修持大道生的命题,以宋明理学心性论为依据来总评神话故事,就能解读出人的心性(即意识、自我意识)修持所形成的心路历程了

孟子云故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方才作得将相,方才建得功业,方才成得大圣大贤,是正面写而明言之;彼三藏之千魔百怪,备极苦处,历尽艰难,方才到得西天,取得真经,成的正果,是对面写而隐喻之《孟子》一章,是言纲领指趣;《西游》一部,正是细论条目功夫把一部《西游记》,即当作《孟子》读亦可

点评与《孟子》相比,《西游记》更通俗易懂,故读《孟子》,大多需要反复背诵方可记忆,而读《西游记》则无需背诵和记忆,只需用心读悟,皆能潜移默化于自心也!

八百里黄风岭,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通天河,八百里荆棘岭,八百里稀柿河,八百里狮驼国问其名皆八,究其处有七,皆人生之大魔障也

点评人的心路历程皆是如此这般,往往是难以越过人的心性中那么多的欲望所形成的种种八百里之大魔障也!

《西游记》当名《遏欲传》

点评此处当名《遏欲传》之说,已经很接近《西游记》神话故事是用形象思维方法,象形论述人的自我意识就是欲望(引自《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第117页)的精神现象学说了

一洞魔王有一洞魔王的名,一处山林有一处山林的事件,则必以一回有一回的旨趣古人命名作书,原各有取意,读者不得其解,概以心猿意马混过,以妆门面夫心猿意马,只解得白马悟空,如何解得山国魔洞!试思平顶山、西梁国是何解?大力王、玄英洞是何说?岂亦以心猿意马解之耶?

点评人心魔障由心猿意马而生,故消除魔障仍待心猿意马虔诚往西天取经,此乃自性觉之道也!

一部书中,魔怪前后重见者有四牛魔王、青狮子、奎木狼、赖头

点评前后重现的妖魔,均值得细读深研;牛魔王靠的是官商勾结发展产业,当上土豪后就敢背着发妻铁扇公主包玉面狐狸当二奶;奎木狼私自下界为妖当黄袍怪,霸占宝象国百花羞公主十三年;还有那些假变欺骗国君的妖道等,都有何世间百态现象之寓意?感悟与解读之,玄妙尽在其中也!

南华《庄子》是喻言,一部《西游记》亦是喻言,故其言近而指远也读之不在乎能解,全贵乎能悟,惟悟而后能解也

点评感悟其中,确实有同喻之处,亦能解其一二;但是,若不以文、史、哲三学合一方法来求其全解,难也!

《西游》一书,本文亦似平平,极其浅近;探其旨趣,实天人性命之源也,处处皆言明心之要,而其理本渊微故非深心者,不足以语此

点评此段之言确实为大实话,故泛泛而读之,仅是一笑而过,但潜心于其中三五载,则可以修身养性,存心炼性,明心见性,还能从中解读出儒道佛三教之诚理,悉发菩提心也!

夏日长天炎暑,日夜难禁窃思有向日都中所序之《西游记》,尚在悬阁,于是以六月二十六日 本,至七月初九日,十四日夜草稿初成;至闰七月二十日,真本笔削初定是非不能自知,而所谓炎暑者,不知消归何有矣!名为《消魔传》,不污也乾隆十三年闰七月,羊城志

点评看来,张书绅总评《西游记》确实是花了一番真功夫的,因此能忍耐炎暑之苦,而且还解读出《西游记》当名《遏欲传》,此处又言名为《消魔传》,但终因读悟时间实在是太短,没有花上三二年深功,故不能读出其中之妙,更难以感悟与解读出其中之密谛也!

《西游》一书,皆因讲的是和尚取经,且又有心猿意马之旧,长生不死之名色,人再不作经书之想,又何有于正心诚意之文也!至于为采炼,为太极,纷纷议论,惊奇立异,徒为幻渺岂知差之毫厘,远之千里,而卒至不能贯通,谓非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难求诸难也

点评自古绝大多数读者仅将《西游记》当作茶余饭后有闲之时的消遣类读物,当代中国人还在争名夺利几时休,更是少有通读过一遍《西游记》全文之人,又何以能通其精要,解其奥秘也!

古人作书,其旨深奥,惟恐后人之不解,是以批而解之,以告后人至批解之而后人仍不明,则此书何贵有此一解,后人何赖有此一解,我又何必多此一解!

点评其实只需用文、史、哲三学合一方法读解之,就不会感觉神话故事之寓意太深奥,反而能在其象形表象之中,感悟与解读出活灵活现的人的心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世间百态现象

前阅数家之批,笔墨富丽,议论风生,超然有高出千古之意予实庸才,愧不能有此,乃不过平平常常,直截了当,止将全部的本旨大意注明,前后的脉络线索分清,实一时之草创,至于润色,以待之博物君子

点评查阅古今学者对《西游记》评批的数家之言,故疑有三教九流之偏颇;若能用文、史、哲三学合一方法解之,方可一通百通也!

《西游记》却从东胜写起,唐僧又在中华,其相隔不知几千万里也,如何会合得来?看他一层一层,有经有诗,有理有法,贯串极其神妙,方知第一回落笔之际,全部的大局已在其胸中,非是作了一段,又去想出一段也

点评《西游记》中确实是有经有诗,有理有法,但阅读者大多只能欣赏其椟(即神话故事)之精美奇幻,却将其中能明映五般光彩(引自《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开‘篇苏武慢’词句)之珠(即经、诗、法、理)弃之也!若是用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理论观点来感悟与解读《西游记》神话故事,乃是一部象形论述人的意识发展史(同前)的精神现象学说也!若说差别,仅为《西游记》用的是形象思维方法,黑格尔用的则是逻辑演绎方法

谓孙行者大闹天宫,普天神将尚且不能擒拿,西天路上区区小妖,反又不能取胜,似此荒唐,何乃自相矛盾?初不知断章取义,其中原有至理即如闹天宫,原是写小人,譬如有一小人在此横行,即有许多君子,实在亦无法可制,此其一也又如火云洞,原是讲借债,未借之先,就是罗铁汉亦不能相强;既借之后,就是李老君亦不能相抗此原理之不胜,非力之不胜也故交战处,原写本题之妙意,人情世故之至理,若真认作刀兵,则误矣何谓怪?盖乃非常之谓也心无物欲,神气自然和平;一有所私,举动各别,面貌非常,此其所以为怪也

点评《西游记》第一至第七回孙行者大闹天宫的神话故事,乃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意识、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这三种现象(称意识发展史(同前)的前三个阶段)序中所论心无物欲,神气自然和平;一有所私,举动各别,面貌非常,此其所以为怪也此论所言极是,人心中若是有物欲、有所私,必将妖为鬼蜮必成灾(引自《毛泽东诗词》)也!

钉耙、棒、杖,乃即人心之主杖,故随心变化,凭意卷舒独是八戒之耙,非不利而且美,惟其有勾齿,终不如棒杖之正直,是以贪嘴爱懒,此其所以常想丈人也

点评若言人心之主杖,似乎有些偏颇;若将钉耙、棒、杖等感悟与解读为思想理论和思辨方法,似乎更为确切因为,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神魔争斗,其实都是不同思想理论和思辨方法之争辩也!

人心物欲多端,则茅柴满腹,钉耙二字,设想绝妙,非是耙地之宝,正是耕心之具安能尽得八戒之耙,为人心之打快也哉

点评钉耙有九齿之谓也,故猪八戒拿的九齿钉耙也好,沙和尚项上挂的九个不沉的骷髅也罢,还有唐三藏所持的九环锡杖,孙悟空那条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之数术之和亦为九,这都是在暗指九流文化也!

《西游》一书,以言求放心者不一夫《西游》,故有求放心,然求放心,实不足以尽《西游记》

点评此处求放心说的依据不足,应该是求发心说也!因为,《西游记》神话故事中已有五处提及发心这一概念,特别是在第一百回结束语中的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一句足可论证能贯穿《西游记》全篇的主旨,乃求发心说也!

一部《西游记》,共计一百回,实分三大段再细分之,三段之内,又分五十二节,每节一个题目,每题一篇文字,其文虽有长短大小之不齐,其旨总不外于明、新、止至善

何为三大段?盖自第一回起至第二十六回止,其中二十二个题目,单引圣经一章,发明《大学》诚意正心之要,是一段;又自二十七回起,至九十七回,共二十七个题目,杂引经书,以见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也,是一段;末自九十八回起,至一百回止,共是三回,总结明、新、止至善,收挽全书之格局,概括一部之大旨,又是一段

点评依据《大学》来分段、分节,似乎有其道理,但若将《西游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至第七回为第一部分,是以美猴王现象来象形论述人的心性(意识、自我意识)的;第八至第十四回为第二部分,是以神‘劝觉’、鬼‘催觉’、人‘愿觉’现象来象形论述精神就是具有理性的意识(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精神》第3页)的;第三部分为第十五至第一百回,是以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来象形论述通往绝对精神之历程的

另外,从第一部分神话故事中能找出一个花字,从第二部分中能找出一个萼字,从第三部分中还能找出一个社字;若将所找出来的三个字连起来,就是《明史》中所载的,明代荆王府支系的第四代樊山王府中的花萼社这个地名(注在第五回神话故事中,亦可在金影沉浮的词句中找出花、萼二字);依据花萼社这个地名求索之,许就能求证世本《西游记》的诞生地和作者问题也!

游字即是学字,人所易知;西字即是大字,人所罕知是西游二字,实注解大学二字,故云《大学》之别名人必于此二字体会了然,全部文义则自不难晓矣

点评笔者对此所见则有所不同,认为游即经历、过程等,西游则有心性(意识、自我意识)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世间百态现象之喻,这些现象若用汉字六书中的谐音一书来戏解之,当解为喜忧二字更合适,即人的心理活动所导致的情感变化也!这种依据谐音的戏解,在《西游记》第十四回的神话故事中就用眼看,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六个山野毛贼予以表述,即从起,到止,正是在以此点题因此,《西游记》若从心理学关于情绪的观点解之,亦可名为喜忧记也!

每节题目,妙意虽各有不同,不难无此疆彼域之分;然而收挽过接处,其脉联络贯串,实又未尝不是一气故分而言之,似有三大段、一百回、五十二节之疏;合而计之,始终全部,只是一篇之局是分有分之奇,合又有合之妙

每章起句,不惟挽清上意,扣定本题,兼且照定结尾,亦并埋伏下传所以分看是一百回,合看实是一回但有看出者,亦有看不出者;有批到者,亦有误失者不可不知

点评笔者则将《西游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并从中找出了花萼社这个地名,因此可依据《明史》中的记载,以此来推论《西游记》的创作地和创作者(因此前已有解读,故不再赘述)

海内相传,有四大奇书其中有《封神榜》,虽其文义深奥,不可骤解,观其结尾三回,似与《西游》相合无二,量非无学无识者之所能为也皆因世远年久,为时淹没,人但闻四大奇书之名,实不知四大奇书之实,遂误以《三国志》补之试思,据实呈情,乃史馆之实录,何得称为奇书?今其数目虽是,惜其名色已非是否有当,故留此笔,以为异日之一验

点评古代四大奇书确实各有所寓,笔者则将其寓意简述为《三国演义》为纵横天下之术,《水浒传》是官逼民反之论,《封神榜》乃商周论奇,惟有《西游记》是借假言真,以神话故事象形论述世间百态现象的精神现象之学说也!

其名曰《西游》,其实却是大学之道,已奇;明明写的是魔传,不知却是种种文章,更奇;然犹未也,最奇妙处,全在按定心猿,以及江流出世一段,便腾出许多地步,抬至心猿归正,自然合拍顺手拈来,其书不难成矣真有旋天转地之手,巧夺乾坤造化之妙!即使天仙设想,恐亦不能再出其右

点评《西游记》神话故事写心猿即为写心愿,但愿众生之心皆能修成正果;写江流即为写人祸,但愿众生之心不再遭魔遇难;皆为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也!

定海神针铁,妙不可言言人心上原要有针线,又贵如铁石,而外物不能摇动禅杖,无非死缠活缠,苦向此中求也《西游》每笔必寓三意;其事,则取经也;其旨,乃大学也;其文,又文章也是以写取经处,先要照定正旨,又要成其文章手弹丝弦,目送飞鸿一笔写三意,已难;一笔解三意,更难,不得不为之逐段逐句细分也

点评《西游》妙就妙在能一笔写三意,难则难在一笔解三意,但若能用文、史、哲三学合一方法解之,易也!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如同江河湖海,只有定海神珍铁般的思想理论和思辨方法,方可平定由人的意识形态现象所导致的惊涛骇浪也!当然,若无能过自如挥舞定海神珍铁的孙悟空,也只不过是丢弃在龙宫的废铁块

《西游记》,当第一奇书

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也至双叉岭差路,至宝象国招亲,为幌金绳牵系,在木仙庵偷闲,中途半路,即多改行易辙,是以求一到西天者而已寡,又何能返本还元,以见其本来之旧也!

点评人人心中皆有条取经路,但每遇到‘双叉岭’差路,至‘宝象国’招亲,为‘幌金绳’牵系,在‘木仙庵’偷闲之处,确实容易产生改行易辙之迷茫,是故,从古至今,能够取得真经者,寥寥无几也!

取经一事,何以云西天?盖天高西北,地陷东南,以见君子之下学而上达也况春华秋实,东作西成,此所以东土花开,西天结果、生于东胜,成于西天,笔墨有如天地之造化,文章本于阴阳之自然真正妙想!真正奇书!

点评更为巧合的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有座唐代的麓山寺碑(即‘北海碑’),其碑文亦云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莫非是《西游记》神话故事创作者们曾游历过麓山古寺,仿其碑文之东仁而首,西义而成,即由东土大唐始行,至西天灵山成正果也!

《西游》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止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上追洙泗之馀风,下本程朱之正派,而墨笔实在《左传》、《南华》之上言近而指远,《西游》之谓也世仅以奇书目之,乌足以尽此书之美也

点评作序者称《西游》笔墨实在左丘明之《春秋左氏传》、庄子之《南华真经》之上,足见清代读书人对其之珍爱也!时过境迁,若当今读者能以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关于意识发展史(同前)的相关论述细读深研之,感悟则将更神奇、更妙哉也!

凡传奇之书,不过逞笔墨之富丽,字句之工巧,究竟其文无为,是以读之亦觉无味《西游》是把理学演成魔传,又由魔传,演成文章,一层深似一层,一层奇似一层其实《西游》又是《西游》,理学又是理学,文章又是文章,三层并行,毫不相背,奇莫于此也!爱理学者,究其渊微;爱热闹者,观其故事;好文墨者,玩其笔意是岂别种奇书所可得同日而语也!】(注仅有此段文字与前面的三晋张南薰注《新说西游记》晋省书业公记藏板相同)

点评此处已点出《西游》是把理学演成魔传,故读者皆可以己之所好来阅读神话故事,在其中求理学思想,习春秋笔法,观故事神奇,均能因心而得也!

《西游》凡言菩萨如来处,多指心言,故求菩萨,正是行有不得,则反求诸已正是《西游》的妙处圣叹不知其中之文义,反笑为《西游》的短处,多见其不知量也】(注此上下两处在括内的引文,前者取自三晋张南薰注《新说西游记》晋省书业公记藏板,后者则取自黄山书社1992年出版《西游记》,比对后读之,更利于求真解矣)

《西游》凡如许的妙论,始终不外一个心字,是一部《西游》,即是一部《心经》

点评此处将《西游》名为一部《心经》,若细读之还有种多心经之感悟,故《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佛家《心经》也!从古至今,若是能用心读悟几年《西游记》者,皆能在其中悉发菩提心,即发出的乃是一部又一部神奇的多心经也!

通人读书,只往通处解,所以愈读愈明;不通人读书,只往不通处解,所以愈读愈不明即如郑庄公名寤生(注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姬姓,郑氏,名寤生,生卒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是郑国第三位国君,此原不过作者下此一字,便好起恶字,以与后爱段叔一句,作一文章关照在读者,不过看通其文意即了,何必定深究其所生?况此不过一乳名,初无甚紧要关系,在为父母宥,原无所不命,而当日未必亦于此,即有心,在后世就生出许多的议论见解呜呼!郑国远矣,固不得趋而视之,庄公没矣,又不能起面问之,若必如是解,则晋文公名重耳(注晋文公,晋献公之子,姬姓,名重耳,生卒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岂真两重耳朵耶?曹操名阿瞒(注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生卒公元155年-220年3月15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岂又瞒其父之所生耶?诚如是,则世更有以鸡犬牛羊命名者,不知又当作何解?在古人未必有此事,在后世则强要作此解,不过徒以文字之相害耳,乌足以读古人之书,乌足以解古人之书也?

点评此处以在古人未必有此事,在后世则强要作此解,不过徒以文字之相害耳,乌足以读古人之书,乌足以解古人之书提醒解读古人之书,不可望文生义,曲解先贤文章然笔者认为,读悟古人之书,理当先掌握观点三教九流之学问,方可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庄子·天道》;虽自古望文生义解读历史文献典籍者谬误甚多,后世学者确当以此为鉴,但更应以今之学术思想发展之成果,以及西方哲学思想的渗入与融合,加以辩证分析,方可将《西游记》所论心性何以遏欲,何以消魔,何以修持大道生的人的心路历程(称‘意识发展史<同前>’)全面系统地发掘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精神现象学说的哲学思想体系否则,又怎能在神话故事中若有见闻,而悉发菩提心也!

《西游》一书,不唯理学渊源,正见其文法井井看他章有章法,字有字法,句有句法,且更部有部法,处处埋伏,回回照应,不独深于理,实更精于文也后之批者,非惟不解其理,亦并没注其文,则有负此书也多矣

点评张书绅读《西游记》时间实在太短,故未将前后文章字句作仔细比较分析;《西游记》仅前七回大闹天宫的神话故事写得精彩极致,而自五十回之后,则明显参差不齐,甚至有错句别字出现这些玉中瑕疵足以说明,《西游记》并非一人所能为之,最终写定者的文字功底尚欠之也!

天人性命之学,东山泅水之书,已无不道;

诗词传赋之文,周秦唐汉之时,已无不作

降而稗官、野史之传奇,多系小说虽极其精工灵巧,亦觉其千手雷同,万章一法,未为千古擅场之极作也孔子云述而不作盖上焉者,不敢作,下焉者,又不肯作回翔审视,几无可下笔之处矣长春计及于此,所以合三者而兼用之,本孔、孟之探心,周、汉之笔墨,演出传奇锦绣之文章,其中各极其妙,真文境之开山,笔墨之创见写一天宫,写一地府,写一海藏,写一西天,皆前代之所阁笔,后世之所绝无,非学贯天人,文绝地记者,乌足以道其只字也?自古学已远,文尚富丽,以夸多,以争幻,此不过一大书店,藏经柜耳五尺之村童,录之有余,何足以言文,又何足以为奇也?

点评若世本《西游记》为邱长春所作,应该不会出现前后文字功底参差不齐的现象,故世本《西游记》应该是以元明两朝之作为祖本,历经明中后期数十年中众多读书人共同发心而成之作,而非一人能成之

人生学业不成,皆因物欲多故外边的魔障,即是内里的私欲,故云心生,种种魔生也若一直写去,未免腐而无味看他形容钦食之人,则写出一蝎子精;言非礼之视,则画出一多目怪写得奇异,状得更奇异

点评正因为心中易生魔障、私欲,才会种种魔生;神话故事中的种种妖魔鬼怪,皆为因欲望而生魔障也!

《西游》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起,一路编年纪月,历叙寒暑,魔怪本于阴阳,克复顺乎四时此乃以山岳作砚,云霞作笺,长虹为笔,气化为文读之如入四时寒暑之中,俯仰其间,而奠识风云之奥妙也

点评世本《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乃风马牛不相及也!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人物、武功、场景、山川、深涧,以及时间、路遥、妖魔、神佛、遭遇等,都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实为心性以及世间百态现象也!

天地以太极生两仪四象,树木以根本发枝叶花果,人以一心生出仁义礼智,一身行出忠孝廉节是人生在世,如同天地,如同树木则学问文章,原本天地之自然不是长春作出天地自然之文章,正是天地自然有此文章,不过假长春之笔墨以为之耳夫天地至大,却不遍写起首落笔第一句,先写一东胜神州,写一花果山真是妙想天开,奇绝千古夫东胜紧对西天,神州紧对佛天心之精灵无所不通,故曰神洲;身之德行无所不备,故曰佛天一东西,一神一佛,以海比地,以西作天,由花结果,从地升天自心生海岛,树长神洲,以见根深者叶茂,本固者枝荣莫不本阴阳之气化,至理之本然是以有天地,即有风云气化,有树木,即有枝叶花果;有人,即有仁义礼智()之心,忠孝廉节(义)之事是风云气化,乃天地自然之文章;枝叶花果,乃树木自然之文章,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乃人生自然之文章,此方是夫子之文章人若不读《西游》之文章,不知《西游》之文章,而欲以笔墨堆砌,强为文章,又乌睹所谓文章者也?

点评确实如此;古有成德之功夫论,《西游记》亦有成德之功夫寓意,故笔者将、义二字加入上段文字,应该更符合神话故事所论成德之功夫论的内涵

《西游》列传,大半伏于盂兰会,此即百样奇花,千般异果,故云明示根本,指解源流西粱国,即是口舌凶场;火焰山,谓非是非恶海贪酒好色,迷失本来之业;争名夺利,何有西天之路?荆棘丛林,不识法门之要,凤仙郡里,怠慢瑜迦之宗心独故失,正应不服使唤之文;双鸟失群,却是回照多杀之旨有师有徒,玉华州原非盂兰会,明德止至善;天竺国已伏化金蝉白虎岭至精至细,金兜洞极隐极微前伏后应,各传说来俱有源由条目纲领,首尾看去无不关会全部数十万言,无非一西,无非一游始终一百回,即此题目,此即部法

点评《西游记》神话故事中的各景、各物、各神、各魔皆有所指,即暗指由于众生争名夺利的心性之多心,故乌巢祖师要教授唐三藏念多心经,以解取经路上众多由心而生的种种魔障,将本为《心经》的佛经,念成了取经路上的多心经

心本虚灵不昧,故曰灵台返本还元,以复其本来之初,故曰如来,言如其本来之旧也足以说灵山只在心头,可知如来亦并不在心外凡如许的妙意,皆有生之所未见

点评灵台即借指人心,故水帘洞、灵台方寸山、西天灵山等,都是借指人心之归属,而唐僧则是借指众生之人心,故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争相要吃唐僧肉的描述,实为暗喻得民心者得天下(引自《孟子·离娄上》)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何以却写出许多的妖怪?盖人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是为不明其德者一翻于是忠之德不明,则为臣之道有亏;孝之德不明,则子之道有未尽以至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争名夺利,不仁不义,便作出许多的奇形,变出无效的怪状所以写出各种的妖魔,正是形容各样的毛病此德不明至善终不可止,而如来又何以见也?

点评神话故事中写出许多的妖怪,都是在借指人的心性因为人欲的发展变化,所导致的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争名夺利,不仁不义等世间百态现象也!

三藏真经,盖即明德新民止至善之三纲领也而云西天者,言西方属金,言其大而且明,以此为取,其德日进于高明故名其书曰《西游》,实即《大学》之别名,明德之宗旨不唯其书精妙,即此二字,亦见其学问之无穷也

点评此论有些牵强,若将西游谐音为喜忧,许更为好玩且简明易懂;如每当读到唐僧不听孙悟空劝阻,遭遇妖魔鬼怪之难时,你忧不忧?每当读到孙悟空与各路神仙佛菩萨降妖灭怪之时,你喜不喜?其实,以好玩之趣解读西游二字,就如同前面的解释,就是如此好玩且简单,又何必解成《大学》,搞得如此高深莫测

时艺之文,有一章为一篇者,有一节为一篇者,有数章为一篇者,亦有一字一句为一篇者而《西游》亦由是也以全部而言,西游为题目,全部实是一篇以列传言,仁、义、礼、智、(),酒、色、财、气,忠、孝、名、利,无不各成其一篇理精义微,起承转合,无不各极其天然之妙是一部《西游》,可当作时文读,更可当作古文读人能深通西游,不惟立德有本,亦必用笔如神《西游》、《西游》,其有裨于人世也,岂浅鲜哉?

点评此处称人能深通西游,不惟立德有本,实为总评之精华也!不过,若以列传言之,应该加上,还应该加上温、良、恭、俭、让之善,才是成德之功夫也!如神话故事描述开封相良所行之善事,即为宣扬积小善为大德也

《大学》之效,有三纲领,五指趣,八条目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经藏之数,有一万五千一百军四十八卷其中之三百里,六百里、八百里,十万八千里,悉照大学之数故开卷以天地之数起,结尾以经藏之数终

点评若读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则有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之说;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之数,即源于此说,其实是借指人思维的速度,即顿悟也!

《大学》之道,至远至久,故要经历十四年,十八万千里,以见其道之至大至高,原非近功浅学者之所能造是以一路西来,无笔不是《大学》,无处不是学道讲《大学》之道,尤为精极

点评西天取经之所以要经历十四年,十万八千里,实为论述众生渐悟之道,而孙悟空一个筋斗顷刻就能翻过十万八千里,则是言顿悟之道,故不是在讲《大学》之道,而是论述人们觉悟速度的意识形态现象为什么孙悟空在天宫过一天,就相当在地上过一年呢?其实也是在论述意识形态领域的顿悟与渐悟现象若引用《坛经》故事,神秀所言是渐悟之理,就如同唐僧取经之难;而慧能所言则是渐悟之道,就如同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也!

古人作书,凡有一篇妙文,其中必寓一段至理,故世未有无题之文也后人不审其文,不究其理,概以好文字三字混过,不知是祭文、是寿文、是时文,是古文不知是《出师表》写出老臣之丹心,还是《陈情表》作出孝子之天性

点评读书必须审题、阅文、求意,但要做到能审题、阅文、求意,又必须是饱读诗书并有所悟者,否则就如竹篮打水也!

古人作书,原如风云展转,文理相因;后人批书,竟是秦楚各天,毫不相涉是古人之作书,原自为古人之书,初不计后人之有批,殊不知后人之批书,只自为后人之批,并不问古人之所作也

点评感悟《西游记》之奥秘,必须依据神话故事中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栓莫外寻的诗句提示,即立足于原著,并运用不断更新的思想理论和思辨方法,结合世间百态现象,方可解读出其中之密谛也!

《西游》原本,每为后人参改笔削,以自作其聪明,殊不知一字之失实,其理难明,文义不可读矣安得古本录之,以为人心之一快

点评自古以来各版本《西游记》主旨大致相近,但其正文及诗词等处确实有改动过的迹,当今学者,也只能以今之所见百回本《西游记》为蓝本,加以感悟与解读了

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足一部奇文,一部妙文其中无题不作,无法不备,乃即长春之一部窗稿,并无别故但人海以为方外之元微,而多歧其说,及细究其文艺题目,则亦无可疑议矣

点评并非无题不作,无法不备,而是全篇都紧紧围绕人的心性发展变化及其所导致的世间百态现象展开的

按邱长春,名楚(处)机,道家北宗有七祖,长春乃其中之一胜迹皆在东海劳山时应元祖之聘,与弟子一十八人,居于燕京西南之长春宫,故此又称长春真人,盖即今之白云观也元人每作传奇,多摘取中节二十七题,以发明朱注气禀人欲之要,文章局面,似迥不同,不知其中之题目,则无丝毫有异

点评这里明确邱长春为北宗道家七祖之一,何以言《大学》?后世又何以在其中读到明朝才有的锦衣卫?故将元代的邱长春认定为明代世本《西游记》的作者,显然有误也

西游二字,实本孟子引诗率西二字

点评不知为何要用率西二字解西游?《诗经》中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说的是古公檀父因戍狄逼迁于歧下的历史故事,与《西游记》神话故事乃风马牛不相及也!

物欲不除,气禀不化,其德不明其德不明,其民亦不新,至善不可止矣看他先从气禀人欲,转到明德,又由明德,转到新民,然后结到止至善一层一层写来,方见学问之有功夫,更见文章之有次第

点评《大学》是言明明德之道,《西游》是言心性修持之历程,此为二者之差别;物欲、人欲皆为心性所生,故必须潜心修持,方可大道生也!

问一部《西游记》,为何其中写了多少的妖魔怪物?夫妖魔怪物,盖即朱注所谓气禀人欲之私也朱注讲的浑含,《西游》实分的详细什么是个气禀?什么是个人欲?人如何便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而具德便至不明?又必如何方不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迨至不拘不蔽之际!此妖魔之所以尽去,而其德亦不昏矣是朱注发明圣经,《西游》实又注解朱注气禀人欲,共拟二十五条,所以亦引二十五个题目,以明具义凡人有一于此,皆足为大德之累,而其德已不明,又何以得见本来之所固有,而以止于至善也

点评此处连着写了诸多人欲,几乎就要开明一字归诚理了《西游记》分明是要论述心性修持大道生的,为何要写这许多妖魔鬼怪?皆因人欲所蔽的众生之心性也!

一部西游记,若说是文章,人必不再说是经书大学文章,人更不唯其不,方见此书之奇

点评人必不,不足以说明其不奇试问自古以来,有多少普通读书人通读过一遍《西游记》?即使是有高学历者,又有多少人通读过一遍《西游记》?如果连一遍都未读过,又怎能知其为奇书?

一部西游记,三大段,一百回,五十二篇,却首以大学之道一句贯头盖路经十万八千里,时历十四年,莫非大学之道,故开卷即将此句提出,实已包括全部,而下文一百回,三大段,五十二篇,俱从此句生出也

点评若引入黑格尔论述精神现象的五个发展阶段予以解之,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对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的论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终成正果的艰难历程,则是对精神就是具有理性的意识,以及精神向绝对精神矛盾发展及其现象的论述

三藏真经,盖即明、新、止至善,故曰唐三藏明德即是天理,故曰太白李长庚大学原是大人之学,故云齐天大圣看他处处抱定,回回提出,实亦文章顾母之法

点评此处将三藏解读为名、新、止;笔者则认为,亦可解读为将文、史、哲理论三藏于其中也!

三藏真经,何以皆是五千零四十八卷,盖按《大学》之字数而言也细查《大学》经传朱注字数;圣经二百零五字,十章一千五百四十八字,小注只云一千五百四十六字,不知何故?朱注,三千一百三十三宇;序文,五十六字;章传,一百零五字;共合五千零四十七宇,尚少一字,其数不符计算之差,抑亦古今之异?然亦不可得而知矣

点评《西游记》中数字之谜较多,如孙悟空那条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和在阎王殿生死簿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之数,还有猪八戒、沙和尚的兵器同为五千零四十八斤,而且与取回的经书五千零四十八卷之数同之,这是在暗示什么?确实值得求解也

人心只得一个,道心只有一条,心顾可多耶?然云密多心经者何哉?盖密者,静也,团也,寂默也;圣人以此洗心涤虑,退藏于密也多心,即气禀、人欲之私也必须将此种心,条条涤诜,件件寂默,其德方明,而至善乃可止此所以为密多心经,实克己之全功也

点评其实,借乌巢祖师授受多心经,正是在暗示《西游记》就是一部多心经,而且是由众人参与创作,因此也要由众生发心求解,方可在神话故事中得意忘象(引自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章》,因心而得(引自王昌龄《诗格》)也!

一部《心经》,原讲君子存理遏遇之要,何以云色不异空?盖色乃像也,即指名利富贵之可见者而言此原身外之物,毫无益于身心性命,虽有若无,故曰不异空又何以云空不异色?盖空即指修己为学之事也人看是个空的,殊不知道明德立之后,禄位名寿无不在其中,与有者无少间,故曰不异色由是观之,人以为色者,不知却是空,所谓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者是也人以为空者,不知却是色,所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者是也再观齐景公,有马千驷,伯夷、叔齐,民到于今称之;孰有孰空,人亦可以概悟矣玉皇张主,盖言心也;天蓬元帅,实蔽塞此心者也,卷帘大将,开明此心,九齿钉钯顿开心上之茅塞者也克己复礼,原是心上的一部功夫所以降妖捉怪,纯以行者之为首先要务也

点评既然是心上功夫,就当在心上理论关于,是超越于一般知识与语言之外,也不在一般感觉与意识之内的心灵体验;作为宇宙存在的终极状态,既不是,也不是,它涵盖一切,又在一切之外;悟空则是指这种心灵体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慧皎在《高僧传》中云至理无言,玄致幽寂,即语言文字的使用,只不过是在借微言以津道,托形传真,而语言文字本身则是不真之物,不获已而用之也!

《西游》每写一题,源脉必伏于前二章此乃隔年下种之法,非冒冒而来电譬如欲写一猪八戒,先写一黑熊精;欲与一铁扇仙,先写一琵琶洞;欲写一宝相国,先写一试禅心不惟文章与文章接,书理与书理接,而且题目与题目接,妖怪与妖怪接矣

点评神话故事环环相扣,层层相接何也?这正是为了能系统性地运用形象思维方法,象形论述心性修持大道生也!

看他如许一部大书,里面却沉沉静静,并无一字飞扬,齐齐整整,亦无一回长短养成学问,练就手笔,读之最足以收心养性

点评确实如此!读之最足以收心养性也!

古人典籍多矣,何独《西游》称奇?且缁在萧寺,深为圣门之所不敢,儒流之所迸弃,何况和尚取经,更觉无味,尤属扯淡平常之甚者也有何好处,能令海内称奇?予初读之,而其奇继而求之,似有所得然亦不过谓与世俗之传奇无异再进而求之,方知有题有目,似一部乡、会制艺文字更加竭力细求,始知足一部圣经《大学》文字迨知是圣经《大学》文字,其妙不可以言,其苦亦不堪再问矣

点评《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并非《大唐西域记》那样的路径及事迹,风马牛不相及也!后世学者往往将其连扯在一起,故总是不得要领,实为感悟与解读《西游记》的一大魔障也!

《西游》一书,原是千古疑案,海内一大闷葫芦但其为文,有据理直书者,有隐寓者,亦有借音借字者,更有止可以章舍而不可以言传

点评《西游记》创作者们原本就是希望读者能在神话故事中悉发菩提心的求放心之作,学界何必设太多的清规戒律限制读者思考与发心;若能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悉发菩提心,何乐而不为之!

《西游》一书,原本真西山《大学衍义》(注《大学衍义》为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创作的政治哲学类著作,成书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而来但西山止讲格、致、诚、正、修、齐,未及平、治两条,《西游》因之而亦如是后至明祭酒邱琼山,始续而补之,详见《大学衍义》盖西山讲的,原是一部至精之理学;长春作的,却是一部绝妙之文章;其名虽有不同,而其义则一也

点评此处将《西游记》与《大学衍义》相比,认为其名虽有不同,而其义则一也应该是古代学者较为的理性判断

如来住在雷音,大士又住在潮音,其寓意绝妙,总言学者格物致知,返本还元,陈诵读之外,再无别法后人不悟不求自己之雷音,反求西域之雷音,舍却自己之潮音,转寻南海之潮音,其计亦左矣

点评所谓雷音、潮音,皆是自心之音,自性觉者心声似雷音、潮音,自性迷者心声则是世间之噪音也!

尝言著书难,殊不知解书亦不易何则?盖少则不明,多则反侮,而言多语失,以致吹毛求疵,不知淹没多少好书,批坏无限奇文,良可惜也!

点评从古至今批注、点评《西游记》者,似乎均未说到笔者所感悟到的神话故事现象,其实神魔之争,就是因人的心性中的欲望发展变化所导致的世间百态现象;若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理论观点来解读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在用形象思维方法,象形论述自我意识就是欲望(同前);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与经历,则是象形论述具有理性的意识以及通往绝对精神的历程,即意识发展史(同前)

奇书最难读者,是查无书可查,问无人可问,有如一百件无头大案,全要在心上细加研究,非得三二年深功,恐不能读出其中之妙也

点评若仅用三二年探功来研读《西游记》,似乎只能观其徼(引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又何以能观其妙(同前)也!

如来何以单要坐莲台?盖莲取其出污泥而不染,以喻学者返本还元,尽性复初,非去其气禀人欲,旧染之污,而不得知其本来也

点评若是以《精神现象学》理论观点解读之,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写人欲,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是写心灵向往上帝的旅程(引自《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34页),到西天灵山皈依如来佛祖是写心灵达到宗教精神绝对精神之境界

夫何以为观音大士?盖士为学者之通称,故曰士观音乃所以学大人之学者,故称观音大士,此指无位者而言,故又称白衣大士看他把方外的许多名目,全然附会成一部理学文章,此更觉奇但不知当原果有此等名,抑亦后人因作奇书,凭空捏设编造也?

点评观音即观世音,应该是在借指能观察世间众生之心声的意识形态现象;其他解释,似乎有所欠缺

《封神》写的是道士,固奇;《西游》引的是释伽,更奇细思一部《大学》,其传十章,一字一句,莫非释之之文,却令人读之,再不作此想,方见奇书假借、埋藏之妙

点评确实是将假借、埋藏之法贯穿于《西游记》神话故事始终,但冠以《大学》之道,似乎有些牵强也

曹溪在广东韶州府东南,内有南华寺,六祖尝演法于此,乃仙境也

点评六祖《坛经》确实是《西游记》创作之源泉,其中关于孙悟空的神话故事,就多源于《坛经》,如三更授法之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和四万七千根猴毛之数等,都是源于《坛经》

此书不妙在谈天说地,怪异惊人,正妙在循规蹈矩,不背朱注,将一部《大学》,全然借一释字脱化出来,再令人意想不到,真正奇绝

点评将释解读为解释是对的,但有些读者总是要将这释解读为释家;其实《西游记》开篇就已点明,此书为西游释厄传,即解释厄难之意,若解读成释家,真乃莫名其妙,贻误后人也!

一部《西游记》,以东字起,西字终,始于万花店,结于婆罗蜜,所以为花果山,而遂名为《西游记》也

点评若以‘东’字起,‘西’字终,而遂名为《西游记》,那位于湖南长沙麓山寺的北海碑碑文是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岂不也可名《西游记》也!因此,其正名应该是《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之名为后世所为之,故误导后世读书人数百年

后记笔者此前曾发表过点评元明清《西游记》序,从心而论,清代学者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总评,笔者感觉还是能自成儒家一派的,即能用较为系统的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理论观点来感悟与解读《西游记》,其中有些论述与推断,已接近神话故事中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引自《西游记》第二回词句)的暗示;很可惜这位先贤未能运用能将儒道佛思想融为一体的宋明理学中关于心性论的理论观点,以《西游记》开篇心性修持大道生的理学命题疑点来思考,为什么分明是理学命题,却要用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来讨论与论证?若是能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并深入探求下去,许《西游记》的思想与思想体系,早就不是什么奥义与密谛了当然,《新说西游记》总评对后世学者感悟与解读《西游记》思想文化,无疑是具有抛砖引玉之功力的

此点评乃是笔者历经二十寒暑感悟,所发心的一家之言,期望能与读者在《西游记》中悉发菩提心也!(2019年3月8日改于长沙)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