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到湖北匡山之可能与可信

评论字数 3590阅读模式

郑伯成

(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湖北蕲州流传有大量的与《西游记》特别是孙悟空有关的传说,其中仅笔者所掌握的就有30余篇当然,这里的蕲州,不是现在的蕲春县蕲州镇,而是历史上州府路的蕲州,其辖地包括蕲春、广济(今武穴)、黄梅、蕲水(今浠水)、罗田这里所说的传说,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西游记》中的人物特别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展开情节的,这应该是《西游记》成书后人们再进行的口头创作,就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问世后,人们又创作出许多新的故事、水浒故事一样;二是一些传说中虽无《西游记》中的人物,但它的故事核与《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又是什么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以上述第二种情况为例,在《黄冈地区民间故事集》中,凡明代时不在蕲州所辖范围内,虽经民间文学集成普查,均没有发现此类故事;而在蕲州所辖范围内,这类故事却屡见不鲜比如蕲春的狮子洞与《西游记》中的九头黄狮、白龙潭与为妖时的白龙马、仙人台石猴拜祖师、蕲州杀和尚的断头山与灭佛国,都属此类;浠水华桂山唐勒华桂说的是唐明皇夜往华桂,见远方一对灯笼冲他而来,立即用玉雕弹弓连射两颗金弹子灭了灯笼,原来是一条巨蟒毙命于山丘,两颗金弹子射中了巨蟒的眼睛,这与《西游记》中的红鳞怪蟒故事如出一辙;罗田蕙兰山的传说,说的是陈蕙、陈兰兄妹学武归来,见家乡人正无奈地准备用一对童男童女祭祀佘大仙时,便替下了那一对童男童女,并先下手为强射杀了佘大仙,原来是一条黑蟒,这与《西游记》中通天河的故事如此雷同也绝非偶然;在武穴、黄梅一带,栽松道人变个枣儿在水井中让周姑娘吃了而孕并成为四祖,慧能见五祖在头上敲了三下便悟到师傅要在三更时传授衣钵,也都与《西游记》中的情节完全一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对上述现象,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吴承恩到荆王府任纪善,因而有时间到附近各地去搜集创作《西游记》的素村荆王府在蕲州的州治内,他到蕲州所辖境内去搜集素材创作《西游记》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吴承恩有了这些积累,再经过笔底腾挪,最终把一些民间传说演绎到《西游记》中,这应该是蕲州辖地(蕲春、武穴、黄梅、浠水、罗田)民间传说故事与《西游记》中某些情节有惊人相似之处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再让我们具体到武穴匡山地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匡山应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太平山、一尖山、二尖山以及横岗山(是蕲春与武穴交界处的一座山,蕲春叫横岗山,武穴既叫横岗山又叫匡山)早在2003年7月5日的《鄂东晚报》上,就刊登了匡山人王筱春撰写的《花果山与太平山》一文,该文回忆说早在40年前,太平山上有一位老先生曾说过我看《西游记》后,书中所写花果山和水帘洞,跟太平山一模一样,越看越像换句话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太平山(匡山之一部分)与《西游记》的关系既如此,我们不妨将太平山与花果山作一比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西游记》第一回写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太平山一尖二尖,伸手摸天,峰顶有一圆形巨石自然从中炸裂开来,此地附近还有供奉神猴的猴王庙和石猴出世的传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西游记》第一回写花果山下有一深涧,直通东海,第三回写孙悟空由此涧入水,到东海龙宫借回金箍棒;在太平山蕲春、黄梅、武穴交界处有一清水潭,水从40里外的长江通过地下河道流来,此潭蕲春叫春龙潭,黄梅叫黄龙潭,广济(武穴前称)叫济龙潭,潭边有座龙王庙,庙侧有座石头桥,桥下瀑布飞溅,真似挂帘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太平山的五峰山下有个藏秘洞,洞有石桌、石椅、石灶、石床,可容百千来人,与《西游记》中的水帘洞极其相似;藏秘洞附近有个黄牛垸,传说常有神牛出没,亦有人说这神牛不是正经神,因为它常祸害庄稼,是头魔牛,这又让人联想到了牛魔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46.html

(三)

我们再来看看九头虫的故事

《西游记》中的九头虫,前有眼,后有眼,八方通见;左也口,右也口,九口言论一声吆喝长空振,似鹤飞鸣贯九宸在与孙悟空、猪八戒打斗时,那怪大显身手,展翅斜飞,飕的打个转身,掠到山前,半腰里又伸出一个头来,张开口如血盆相似,把八戒一口咬着鬃,半拖半扯,捉下碧波潭水内而去可它在与二郎神打斗时,却吃了大亏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那怪急铩羽,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地咬将下来那怪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

杨桂森先生在《从孙悟空杯酒化雨说开去》中指出直接影响吴氏创作‘九头虫’故事的大概是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翻开《齐东野语》卷十九,有记载曰九头鸟昔有十首,被犬噬其一,至今滴血人家,能与灾咎故闻之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淳熙间,李寿公守长沙日,尝募人捕得之景定间,周汉国公主下降,赐第嘉会门之左贵主尝得疾,一日正昼,忽有九头鸟踞主捣衣石上命弓射之,不中而去,是夕主薨杨桂森先生还认为周密的记载,保留了古人对九头鸟的记载,又增加了三个内容,一是周汉公主下嫁,二是命弓射之不中而去,三是公主闻鸣声而死从增加的内容上看,人们对九头鸟避之犹恐不及,而万圣老龙竟遇蠢到要招九头虫入赘,其不死又将何为!

杨先生的推理无甚挑剔,但大概并非唯一,直接影响吴氏创作九头虫故事的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有,那就是吴承恩任荆府纪善的经历,理由如下

其一,闻九头鸟鸣声而死的不仅仅是周汉国公主,宋代大文学家王禹 贬职蕲州时,闻蕲州鬼(鬼,鬼车鸟,即九头鸟)叫,有惊恐之状,随即病死蕲州,后朝吴承恩岂不知前朝王禹偁死于九头鸟之事?

其二,古蕲州之辖地(含匡山)及庐山、鄱阳湖一带,上有大别山,下有长江,丘陵起伏,湖泊罗布,是九头鸟等凶禽的理想栖息地,笔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还多次在夜晚听到鬼叫(九头鸟叫),吴承恩要创作九头虫的故事,那素材应该是手到拈来

其三,最重要的一点是《西游记》中九头虫的故事烙有明显的横岗山(匡山)印记这横岗山素有小武当之称,传说是武当山真武大帝的行宫, 有真武大帝时时刻刻在武当,来来往往在横岗之说,吴承恩把真武大帝演绎成真君大帝,把真武大帝出行演绎为二郎神巡游,因而增加了二郎神大战九头虫的精彩情节,这是周密等古人在写九头鸟时都没有过的情节还有,横岗山是九龙参顶之地,山下的清水潭(即蕲春叫春龙潭、武穴叫济龙潭、黄梅叫黄龙潭之处),传说通江达海,而且在蕲春一侧有个万圣宫,这万圣老龙招九头虫入赘的情节也就有自然而然了,这同样是周密等古人在写九头鸟时都没有过的情节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影响吴承恩创作九头虫故事的,不仅有周密的《齐东野语》,更有鄂东包括匡山在内的地域文化的影响

(四)

吴承恩出任荆府纪善,这在史学界已成定论;吴承恩在荆府任纪善期间,到蕲州辖地各县采访民间故事以作《西游记》的写作素作,也已无异议那么,吴承恩出荆王府到蕲州所辖各县的出行路线该怎么走呢?根据明清时期的地理地形,无非是两条路线一是东线从蕲州菩提(蕲春)四望(武穴)匡山地区(横岗山、太平山等)云丹山(蕲春)苦竹(黄梅),然后再从古角(蕲春、黄梅交界处)仙人台(蕲春),东线始终是沿着蕲春、黄梅、广济(今武穴)交界的山川而上一条是西线从蕲州圆峰山三角山(包括牛皮寨)浠水罗田,西线基本上是沿着蕲河以西一带山川而上出浠水而罗田

为什么是这两条路线呢?

其一,蕲州城外是诸家湖(雨湖)、西角湖等众多小湖泊,稍远一点便是八里湖、红铜湖(今赤东湖),这二湖当年的面积相当于现在的蕲州镇一部分以及国营八里湖农场、赤龙湖国家湿地保护区、赤东镇等三个乡镇级行政单位的几乎全部辖地,出入全靠舟船,只有东、西两线是陆路相通吴承恩出行是为了采访故事以便写作《西游记》,而不是现代人的旅游,他只能选择东、西两线

其二,在东、西两线之间,下半部分如上所说是湖区,不利出行;而上半部分基本是平畈地区,奇山奇景都在东、西两线山川上而不在这些平畈地区奇山奇景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根源,以采访故事为目的吴承恩只会选择东、西两线出行

其三,如前所述,蕲州地区(所辖五县,含匡山地区)的许多景点与《西游记》的景点相似,有许多故事的故事核都与《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相同,而这些相似的景点和相同的情节几乎都集中在东、西两线上,也佐证了吴承恩出行的线路是东、西两线

匡山地区正在吴承恩出行东线上,吴承恩到过匡山是可能与可的这一推论成立了,匡山地区的景点能在《西游记》中找出原型、匡山的故事与习俗与《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如此相似,也就不难解释了回头再看看王筱春先生写的那篇文章,说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位老先生说太平山就是花果山时,人们还笑他牵强附会;到王筱春先生写那篇文章的2003年时,人们才恍然大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则渐渐接受并深不疑匡山(含太平山)与《西游记》的渊源关系了

(作者简介郑伯成,男,现年73岁,名西游记研究专家,湖北蕲春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副研究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版《西游记与湖北蕲州》、《神怪侠笔吴承恩》、《灵猴孙悟空》等专著三次接央视《西游记》研究专访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