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版本《新说西游记》探幽

评论字数 12545阅读模式

清代版本《新说西游记》探幽

曹炳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内容摘要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关键词《新说西游记》,评点;奇;幻中有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自从清代初年汪象旭的《西游证道书》问世之后,《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正旨》、《西游记评注》和手抄本《西游记记》,无不步汪象旭之后尘,一时出现了讲道说泛滥的局面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儒家学者再也忍不住了他们站在维护儒家正统的立场上,奋起狙击讲道说由此导致了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的问世但对于《新说西游记》和由此带来的这种文学批评史上的奇特现象,历来学者却未能进行深入探讨,不能不是《西游记》研究史上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的一大缺憾今不揣浅陋略加探讨,以就教于时贤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学术界简称新说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此本内封上部横题第一奇书下部中间题新说西游记,左题三晋张南熏注,右题晋省书业公记藏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卷首有《自序》,序后题西河张书绅题另有印章三一为张书绅印,一为道存氏,一为张书绅字道存南薰三晋古西河人氏下为《西游记总论》,后题乾隆戊辰秋七月晋西河张书绅题接下去按次序分别是《新说西游记总批》,《新说西游记全部经书题目录》,《全部西游记目录赋》,《目录》正文首页题新说西游,晋西河张书绅题正文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有图正文中又有回前批、双行夹批和回末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新说西游记》国内外收藏较多其最早的刊本为上述晋省书业公记藏版本据其中《西游记总论》题乾隆戊辰秋七月晋西河张书绅题,可知书成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并很可能即于本年刻版印刷第二年,即乾隆己巳年(1749),有其有堂刊本此后的版本有善成堂刊本;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味潜斋石印本等其中味潜斋石印本题新说西游记图像,光绪十四年(1888)刊,卷首有王韬所撰序,流行较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在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新说本具有独特的意义清代其它《西游记》版本都是删节本,并且基本上都是继承着证道本发展而来,唯有新说本是全本并且明代所有的《西游记》版本,除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外,都没有完整的唐僧身世故事,新说本却根据清代的本子补入了唐僧身世故事因此,新说本也是整个《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最全的版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0.html

吴圣昔先生经过考证,认为新说本应该是以李评本为底本翻刻的[1]最明显的证据,见于世德堂本的第八十四回这回写师徒们到了灭法国,被关进了柜子里孙悟空半夜变成一个蝼蚁从柜子爬出来,现了原身,作起法来世德堂本在此处这样写道

(孙悟空)将左臂上毫毛都拔下来,吹口仙气,叫变!都变做小行者;右臂上毛也都拔下来,吹口仙气,叫变!都变做瞌睡虫

又把金箍棒变成剃头刀,让当坊土地带领小行者,一夜之间将灭法国君臣僚属都剃成了光头

但是,到了李评本,上面所引的一段文字却变成了这样

(孙行者)将左臂上毫毛都拔下来,吹口仙气,叫变!都做瞌睡虫

比起世德堂本来,李评本显然漏刻了变做小行者,右臂上毛也都拔下来,吹口仙气,叫变!都变这二十二字这样,下文再说让小行者去剃头,就失去了照应

同样的文字,在新说本中是这样的

(孙行者)将两臂上毫毛都拔下来,吹口仙气,叫变!都变做瞌睡虫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新说本更接近李评本,而不同于世德堂本同时,张书绅又将李评本中的左臂改为两臂,将都做瞌睡虫改为都变做瞌睡虫可见他在阅读李评本时,觉得李评本此处似乎有错误,但又不知错在何处,便只好略加改动以弥补缺漏这充分说明,张书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见到过世德堂本,新说本是以李评本为底本刊刻的

从刊刻时间上来看,新说本晚于《西游证道书》和《西游真诠》,而早于《西游原旨》等其它清代版本那么,有关唐僧身世的故事,新说本究竟是根据证道本补入,还是根据真诠本补入呢?吴圣昔先生认为是根据真诠本补入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江流儿长到十八岁,来到江州寻找自己的母亲下面的描写,三种本子各有不同

证道本殷小姐正在衙内思想,夜来得了一梦,梦见月缺再圆

真诠本殷小姐原来夜间得了一梦,梦见月缺再圆

新说本殷小姐原来夜间得了一梦,梦见月缺再圆

很明显,新说本同于真诠本而不同于证道本,说明新说本有关唐僧身世的故事,是按照真诠本刊刻的

新说本的评点者张书绅生平事迹不详在《新说西游记自序》末尾,有印章题为张书绅字道存南薰三晋古西河人氏由此可知,张书绅,字道存,南薰,三晋西河(今山西省汾阳一带)人

《新说西游记总批》中有一段文字,说明了张书绅评点《西游记》的经过

夏日长天炎暑,日夜难禁窃思有向日都中所序之《西游记》,尚在悬阁,于是以六月二十六日觅本,至七月初九日,十四日夜草稿粗成,至闰七月二十日,真本笔削初定是非不能自知,而所谓炎暑者,不知消归何有矣!名为《消魔传》,不诬也乾隆十三年闰七月,羊城志

这段话,记述了张书绅评点《西游记》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新说本成书于乾隆十三年(1748

实际上,张书绅评点《西游记》也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在《新说西游记总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予幼读《西游记》,见其奇奇怪怪,忽而天宫,忽而海藏,忽说妖魔,忽说仙佛,及所谓心猿、意马、八戒、沙僧者,茫然不知其旨尝问人曰《西游记》何为而作也?说者曰是讲禅也,是谈道也心疑其说,而究未明确其旨及游都中,乃天下人文之汇,高明卓见者时有其人,及聆其议论,仍不外心猿意马之旧套,至心猿意马之所以,究不可得而知也迄今十余年来,予亦自安于不知而不复究论矣乙丑年由都归省,值呈安天会,触目有感,恍然自悟曰是矣!是矣!予今而知《西游记》矣,予今而并知作《西游记》者之心矣!

从这段文字看来,张书绅自小就喜欢上了《西游记》,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对《西游记》主旨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最后写成这么一部《新说西游记》,也是他长期探讨的结果从这段文字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从京城到地方,已经被讲道说所充斥

正因为讲道说的泛滥,所以张书绅在评点文字中,首先对讲道说和谈禅说进行了严的批评他在《自序》中这样说

此书由来已久,读者茫然不知其旨虽有数家批评,以为讲禅,以为谈道,更又以为金丹采炼,多捕风捉影,究非《西游》之正旨将古人如许之奇文,无边之妙旨,有根有据之学,更目为荒唐无益之谭,良可叹也!

在《总批》中他又这样说

《西游》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何也?如来对三藏云阎浮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多淫多佞,多欺多诈此皆拘蔽中事,彼仙佛门中,何尝有此字样?且不特此也,就如传中黑风山、黄风岭、乌鸡国、火焰山、通天河、朱紫国、风仙郡、,是说道家那一段修仙?是说僧家那一种成佛?又何以见得仙佛同源、金丹大旨?求其注解,恐其不能确然明白指出,直乃强为幻渺,故作支离,不知《西游》者也

应该说,张书绅对讲道、谈禅等说法的质问,还是很有力的他指出讲道、谈禅采用捕风捉影的手法,将《西游记》解释得支离破碎,也看出了问题的实质

在批判讲道说的基础上,张书绅指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他在《总批》中这样说道

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

又说

游字即是学字,人所易知;西字即是大字,人所罕知是西游二字,实注解大学二字,故云《大学》之别名?人必于此二字体会了然,全部文义则自不难晓矣

显然,张书绅是把《西游记》看成是一部《大学》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神魔斗争的通俗小说,《大学》是一篇儒家的经典著作二者根本就是两回事,可张书绅是怎样把二者生拉到一起的呢?他在《总批》中这样说

三藏真经,盖即明、新、止至善,故曰唐三藏;明德即是天理,故云太白李长庚;大学原是大人之学,故云齐天大圣

这里,将唐三藏的三藏看成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将太白金星看成是天理,将齐天大圣看作是大人之学,已经够牵强附会了,可是他又这样说

三藏真经,何以皆是五千零四十八卷?盖按《大学》之字数而言也细查《大学》经传朱注字数圣经二百零五字;十章二千五百四十八字;小注只云一千五百四十六字,不知何故?朱注三千一百三十三字;序文五十六字;章传一百零五字共合五千零四十七字,尚少一字,其数不符计算之差?抑亦古今之异?然不可得而知矣

实际上,《西游记》中说唐僧所取《三藏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是按《开元释教录》中佛教经典的卷数而言的,并非是按《大学》之字数而言《西游记》所说三藏真经,其中三藏是指的经、律、论这么三藏,并非如张书绅所说盖即明、新、止至善这么三条目更令人可笑的是,张书绅拼凑来拼凑去,《大学》加上朱熹的注解等,还是凑不成五千零四十八个字,只好以计算之差?抑古今之异来搪塞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张书绅是如何牵强附会,硬把《西游记》说成是《大学》的他批评讲道说多捕风捉影,而他的说法又何尝不是捕风捉影呢?

不仅如此,张书绅在具体的评点过程中,又把一百回的《西游记》分成了三大段;三段之内再加细分,分成了五十二节在张书绅看来,这五十二节,每一节都是用来解释《大学》中的一句话的如第一回是解释大学之道,第二回是解释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第五回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是解释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第九回写金山寺长老收留江流儿是解释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第四十至四十二回写火云洞红孩儿故事是写见利思义等等其中第五回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解释似乎还沾点边,其它的解释简直让人莫名其妙

那么张书绅是如何牵强附会的呢?让我们再具体地分析一下张书绅对朱紫国故事的解释《西游记》第六十八至七十一写唐僧师徒取经来到朱紫国,皇帝因为正宫娘娘被妖怪夺去而生病孙悟空不仅治好了国王的病,而且又计盗紫金铃,降伏妖怪赛太岁,为国王救回了金圣宫娘娘张书绅批这个故事是写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书中写道,国王有病,贴出招医榜文,其中有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等话,张书绅便在此处批道好大家产,即得一半亦不是小小家业先点明‘富’字,‘为’字便不落空后来孙悟空为国王治病,在张书绅看来,便是在写为字孙悟空本来没有读过医书,却敢于揭皇榜为国王看病,这就是庸医庸医给人看病贪的是钱财,却经常因为医术不好而杀人,这就是不仁后来孙悟空给国王看病开药,为了避人耳目,要求八百零八味药每味都要三斤猪八戒便对孙悟空开玩笑说知你取经之事不果,欲作生涯无本,今日见此处富庶,设法要开药铺哩张书绅便在此处批道数笔点透‘为富’之意本来是玩笑话,是作者笔墨的诙谐幽默之处,却被张书绅当了真朱紫国国王向唐僧师徒介绍自己的后宫娘娘,其中正宫称金圣宫,东宫称玉圣宫,西宫称银圣宫,张书绅便批曰金玉满堂,足见其富因此,他便把朱紫国国王说成是富翁因为朱紫国皇帝忧国忧民,这就是为仁后来妖怪赛太岁把金圣宫娘娘夺走了,张书绅便认为没有金子,自然不富可见,在张书绅看来,孙悟空不读医书而为国王治病,就是为富不仁;朱紫国国王忧国忧民,金圣宫娘娘却被妖怪夺去,就是为仁不富诸如此类牵强附会,胡批乱点,在新说本的评语中比比皆是

让我们再来看看第八十三回的批语这回写到孙悟空发现了老鼠精地涌夫人供奉的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牌位,于是便拿着牌位来到天宫,到玉皇大帝那里告御状,指责托塔李天王纵使女儿变化妖精,捉去师父唐僧张书绅评论哪吒三太子和李天王,就认为哪吒之所以被称为三太子,是因为哪吒在仁、义、礼、智、这五常中代表着礼;礼居五常之内第三条,所以哪吒便是三太子李天王因为兼仁、义、礼、智、,是天理之王,所以才被称为李天王,所以他才是哪吒的父亲哪吒有三头,是因为《大学》中有三纲领;哪吒有八条臂膀,是因为《大学》里边有八条目可是《西游记》只说哪吒曾经会变三头六臂,却没有说哪吒会变八臂可见,张书绅为了凑数,只好自作主张,给哪吒加上了两条臂膀这些评点,比起讲道说捕风捉影式的批评,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明显,张书绅这种评点方式,完全是八股文式的评点方式明清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就是八股文,考试的题目就是儒家经典中的句子考生要以朱熹所注《四书集注》为依据,仿照古人的语气,去阐述儒家经典,代圣贤立言张书绅应该是一位写八股文的高手,所以当他欣赏《西游记》的时候,便不自觉地用欣赏八股文的眼光来看待小说《西游记》这样,在他的眼中,《西游记》的每一回每一故事,似乎都像八股文那样,在阐释儒家经典中的某句话者更直接地说,在张书绅的眼中,《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在用写八股文的方法,来创作他的《西游记》这样来看待《西游记》,怎么会不将《西游记》的研究引到邪路上去呢?正因此,鲁迅便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清代的劝学、谈禅、讲道诸说,都是三教之徒随宜附会而已[2]140这里所说的劝学,指的就是张书绅的观点胡适则说得更干脆《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3]33-34如此声色俱厉,可见胡适对这些说法,真是达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正是学界泰斗们这种结论性的意见,影响到后来的人们对包括《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等版本亦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当然更不用说去深入探讨了

不过,客观地说,张书绅的评点也并非一无是处当他脱离自己顽固的思想偏见和那种八股文式的评点方式,能够客观地看待《西游记》的时候,他的一些批语还是有一定启发作用的这种启发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张书绅在不少时候,把《西游记》看成是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在《总批》中他就这样说

南华《庄子》是喻言,一部《西游》亦是喻言,故其言近而指远也读之不在于能解,全贵乎能悟,惟悟而后能解也

《庄子》本来是一部说理性质的论说文集,但是庄子在说理的时候,并不是直接说理,而是运用许多寓言故事来讲说道理,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和容易理解《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但是在其创作中,同样寓含了一定的哲理性

张书绅在评点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西游记》的寓言性质,而且就其中所寓含的哲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总批》中就说

《西游》一书,是把一个人从受胎成形起,直写至有生以后;又从有生以后,直写到老,方才罢手分而言之,有唐僧、行者、八戒、沙僧、白马之疏;合而计之,实即一人之四肢五脏全形耳五圣成真,是人一生之事业已完有此功智德文章,自可以垂千古而不朽

这样的评语,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当今有学者认为,《西游记》就是阐释人生哲理和描写人生阶段的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就像是人在青少年时期,还不成熟,行动不免毛躁,甚至有些越轨的胡闹;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就像是人到了中年,成熟了,才逐步走上正轨,努力于事业的奋斗,执着于理想的追求 [4]86-101这种观点,者是和张书绅的观点不谋而合,者就是受到张书绅的启发而提出来的

在《总批》中,张书绅还这样说道

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也至双叉岭差路,到宝象国招亲,为幌金绳牵系,在木仙庵偷闲,中途半路,即多改行易辙,是以求一到西天者而已寡,又何能返本还元,以见其本来之旧也!

这显然是在说,取经就是寓含了唐僧的事业正因为唐僧能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为名利牵绊,不为色情动摇,不被妖魔吓倒,不被艰险所困,才能取回真经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是许多人却事业无成,就是因为不能持之以恒这种对《西游记》思想内涵的揭示,也是很有道理的取经是一项可以使人们摆脱苦难的事业,这是前代流传故事和吴承恩的共识取经故事演变过程的特征之一,便是逐渐脱离了其本身的宗教性质,而被赋予事业和奋斗的象征性意义此外,如第二十四回写八戒吃人参果,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张书绅于此处夹批说好吃!有此一吃,天上少有,世间绝无,所以千古至今传为美谈凡读书而不求解者,大率类此揭示了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哲理内涵诸如此类评语,在新说本中还有不少

二、张书绅还从社会学和人性的角度来看待《西游记》这首先表现在对作品中妖怪本质的揭示上在《总批》中张书绅即这样说

(《西游记》)何以却写出许多妖怪?盖人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是为不明其德者一翻于是忠之德不明,明为臣之道有亏;孝之德不明,则子之道有未尽以至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争名夺利,不仁不义,便作出许多的奇形,变出无数的怪状所以写出各种的妖魔,正是形容各样的毛病此德不明,至善终不可止,而如来又何以见也

人生学业不成,皆因物欲多故外边的魔障,即是内里的私欲,故云心生,种种魔生也

在人类的童年,人们对强大的自然力本能地感到恐惧,于是自然力便被加以人格化和超自然的力量,于是神和妖便都产生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神和妖,赋予妖各种人的属性,认为妖就是人性缺陷的外在表现形式张书绅认为妖怪就是人类社会的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争名夺利、不仁不义等各种私欲的形象化的表现,正是对妖怪从人性角度的认识这对于我们认识《西游记》中的妖怪的社会属性,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次,新说本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如第三十三回写孙悟空变成道士,把金箍棒伸出去,绊了精细鬼和伶俐虫两个小妖精一跤两个小妖爬起来,指责孙悟空为什么绊倒自己孙悟空便说小道童见我这老道人,要跌一跌儿做见面钱此处张书绅又有夹批说见面犹要,则无处不要指出当时社会到处要钱的丑恶现象再如第二十七回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戒从中挑拨,唐僧大念《紧箍咒》,张书绅即在回前批中说

太宰之间伍相,使其句句无言;上官之害屈平,使其处处没法;八戒之谗行者,着着令其莫辩不怪其降魔无术,窃叹其害贤足智至长老把定心真言,竟作殴心之要诀,虽欲不去,不可得矣

评点者从猪八戒进谗言,挑拨唐僧念《紧箍咒》,揭示了封建时代政治上普遍存在的挑拨离间、构陷忠臣的现象又如第六十五回写黄眉怪假变雷音寺和如来佛,欺骗唐僧师徒,张书绅于此回回前评中说

且天下事,有大必有小,有真即有假于是有假道学,假才子,假聪明,假仁义,假忠孝,假廉节,无一不有假甚至假之不已,则径假如来,假雷音矣此迨久假而不归者也

同时,在夹批中又指责当时儒生们欺世盗名,口读孔孟之书,而行狗彘之事这种对封建儒生种种假现象的揭露,同李贽批评程朱理学的徒们言假言、事假事、文假文、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有着惊人的一致再如第七十回回前评说为富的面貌凶如猛虎,为富的心事毒似豺狼,故比之曰‘太岁’,以见其至恶而无以复加矣虽为得财高北斗,米烂陈仓,欲求其一毛之拔而不可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为富不仁此外,第三十一回写奎木狼下界为妖,张书绅便在夹批中说世间有似奎星而实妖魔者,安得孙悟空驱逐上天!指出当时社会妖魔横行,表达了驱除妖魔的愿望

三、对《西游记》的审美价值予以很高的评价这里面最突出的,便是对《西游记》奇的艺术特色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奇是很重要的文学审美观念在明代之前,一般意义上的奇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和虚与实中的虚相对应,如王充《论衡•艺增》篇所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见闻者不快于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5]这里的奇是指虚构意义上的奇,即以虚构的手法,表现奇的风格二是和真与幻中的幻相对应,如萧绮所谓殊怪必举,纪事存朴,爱广尚奇[6]1,洪迈所谓爱奇之过,一至于斯[7]967,都是指神妖鬼怪类的题材之奇,即用幻的题材,表现出奇的风格三是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但人物特异独出,事件离奇曲折,如唐宋传奇之传奇就是如此,即以奇的笔法,表现出奇的风格所以,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奇这一种审美命题既与虚和幻有一定的联系,也与一定的笔法和风格有联系

明清时期关于奇与正的探讨,基本上是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张誉在《北宋三遂平妖传序》中就说小说家以真为正,以幻为奇[8]86这里的以幻为奇,指的就是以幻的题材,表现出奇的风格,是属于题材之奇睡乡居士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认为失真之病,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9]1这里所谓以无奇为奇,是指的在现实题材小说的创作中,运用奇的笔法,使作品表现出奇的风格,属于笔法之奇此外,在《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和《西游证道书》中,也有不少评语谈到了奇这种审美观念

但是,真正对奇这种文学审美观念论述得比较多且比较深刻的,却不能不推《新说西游记》张书绅在《总批》中即说

《西游记》称为四大奇书之一观其龙宫海藏、玉阙瑶池、幽冥地府、紫竹雷音,皆奇地也;玉皇、王母、如来、观音、阎罗、龙王、行者、八戒、沙僧,皆奇人也游地府、闹龙宫、进南瓜、斩业龙、乱蟠桃、反天宫、安天会、盂兰会、取经,皆奇事也西天十万八千里,觔斗云亦十万八千里;往返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日,取经即五千零四十八卷;开卷以天地之数起,结尾以经藏之数终,真奇想也诗词歌赋,学贯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真奇文也无一不奇,所以谓之奇书

张书绅这里所说的奇地,即指《西游记》的神话环境;奇人,即指《西游记》的神话人物;奇事,即指《西游记》的神话故事神话环境、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构成了《西游记》奇幻特色的主要内容可见,张书绅所谓的奇的第一个含义,即是指的《西游记》的幻想题材之奇张书绅这里所说的奇想,是指《西游记》的构思之奇;所谓的奇文,指的是《西游记》的行文笔法之奇奇想和奇文,构成了张书绅所谓奇的第二个含义,即构思笔法之奇

在具体的评点过程中,张书绅也主要就这两个方面,即幻想类的题材之奇和构思笔法之奇展开评点,但更注意对《西游记》构思笔法之奇的揭示如第三回写两个勾死人乘着孙悟空喝醉了酒,将他勾进了地府他酒醒之后,心中大怒,耳朵中取出金箍棒,将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又轮着棒,打进城中,吓得众鬼卒跑上森罗殿向阎王报告大王,祸事!祸事!张书绅在此处夹批说森罗殿上报祸事,奇闻!阎王看到孙悟空相貌凶恶,口中连叫不敢!不敢!张书绅又批道阎王竟怕鬼,真正奇谈同一回的回末总评又写道

写龙宫已难,写地府更难以一回之内兼写两处,且俱是绝世奇文,读之云峰峙立,雪浪千层,不惟文章另开生面,即读者心中、目中,亦若果有一地府、龙宫,如亲历其境者真乃前代之所,传奇之所绝无者也至起伏转接,悉本天地之自然,读之并无迹,真乃妙笔,真正奇文

这里不仅指出了《西游记》的幻想笔墨前代之所,传奇之所绝无,也指出了《西游记》另开生面的构思笔法之奇第十三回回末总评又说

此回乃取经入手之始,法脉最为紧要瞻前顾后,头绪多端看他一层一层,分的清楚,一处一处,布置的妥当以太保作一接引过脉,直写至水穷山尽,忽闻喊叫如雷,何等惊异!何等爽快!此正是笔墨不险,文章不奇,哀黎并剪,并见其妙

这一回写唐僧取经刚刚离开国境,便陷入虎穴,两个小徒弟被妖怪吃掉,唐僧本人幸得太白金星相助,才脱离了虎穴但唐僧上路之后,却又遇到猛虎毒蛇挡道幸好猎户刘太保出现,才驱散猛虎毒蛇,救出唐僧,并将唐僧请到家中热情招待,第二天又送唐僧至两界山但到了两界山分界之处,刘太保却因不能私出国境而不能再送唐僧唐僧正在穷途末路束手无策之时,突然听见山下叫声如雷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就在人们急于知道叫喊者为谁的时候,文章戛然而止,到了回末如此写来,的确正像张书绅所批笔墨不险,文章不奇再如第三十三至三十五回,写孙悟空智斗金角、银角,孙悟空几次骗取了妖怪的宝贝,但又几次失去宝贝,甚至骗去的幌金绳反而把自己捆住妖怪虽然几次捉住了孙悟空,但孙悟空都设法逃了出来,逃出之后,又化名为者行孙、行者孙前来降妖张书绅便在第三十四回回前总评中说

《西游》之写赌斗变化者多矣,然未有如此回之新奇热闹者魔王之宝贝始终有五,行者之姓名前后有三;魔王之宝贝得失无常,行者之姓名变换莫定波浪千层,古怪百出究竟魔王之宝贝到底有穷,大圣之神机始终莫测至变老奶奶一段,妙想天开,笔墨飞舞,其中之奥妙,有不可以骤言者

这些评语,的确揭示了《西游记》行文笔法的奇妙之处再如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一回写火焰山的故事,张书绅在第六十回回前总评中就说

文情至火焰山,曲折尽矣酣战之际,忽思赴宴,笔阵至此一换牛魔要闹中取静,大圣却不妨忙里偷闲一调不虑蕉扇之有假,再调竟八戒之为真假得来,又假得去机巧互见,变诈百出

同一回的回末评又说

火焰山之埋伏,实源于八卦炉;不知牛魔王之来历,已兆于水帘洞,法脉亦可谓沉细矣至其中又前照火云洞,后伏碧波潭,无微不到,真正奇文,真正妙文

从这些评语我们不难看出,张书绅对《西游记》行文笔法的欣赏,的确十分精到此外,如

奇思天纵,妙想非凡(第七回夹批)

笔阵有如黄河之九曲,而变幻神奇,真千古之绝调(第六回回末总评)

越想越妙,愈出愈奇(第三十三回夹批)

一波才息,一浪又起,真是层峦叠峙之奇(五十四回夹批)

朱紫国的病,是双鸟失群;孙行者的铃,偏是雌雄相遇章法绝妙世人徒称西汉(指《史记》引者注)为绝世之奇文,殊不知《西游》之文更奇(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

好照应!真有飞云接日、断桥得路之妙(第九十九回夹批)

此类批语,在《新说西游记》中俯拾皆是

张书绅不仅揭示了《西游记》的奇幻特点,而且揭示了《西游记》幻中有真,认为虚事竟要附会成实事,方不愧为奇书(第十二回夹批)关于《西游记》幻中有真的特点,以李评本卷首所载袁于令的《西游记题辞》所论最为突出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10]

这里,袁于令揭示了《西游记》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西游记》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都是对《西游记》幻中有真特点的精到论述但是,对《西游记》如何幻中有真,袁于令却由于篇幅的限制,未能加以详细论述李评本的评语和后来的《西游证道书》中,对《西游记》幻中有真的论述也并不多见张书绅则从多个方面,揭示了《西游记》的幻中有真、幻中寓真的特点如第十回回前总批说

龙王之犯天条,秦王之游地府,皆非人世之事魏征以人臣而上奉天命,下通冥吏,极其幻渺,读之入情入理,如闻如见,不啻出诸史,真乃妙想天地外,下笔鬼神惊!

这里的入情入理,如闻如见,正是揭示了《西游记》的人情物理之真

同时,张书绅还揭示了《西游记》塑造人物之真如第二十三回写观音菩萨等变成一家母女四口,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别人都经受住了考验,唯有猪八戒想要留下招亲,却又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张书绅在此处批语说

不是写出个猪八戒,竟是画出个猪八戒;亦不是画出个猪八戒,竟是现出个猪八戒也

第二十五回又有评语说

八戒有八戒的声口,行者又有行者的身分摩神写意,无不精妙

第五十九回写孙悟空前来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一旦提起自己的儿子红孩儿,便不由得指责孙悟空张书绅在此处夹批说

家庭惹气,虽起于妇女,大抵多为孩儿曲尽人情,写出世态

婉然妇女情性,母子声口,妙笔传神,恍见其气噎声阻之态

此外,又有趣而且妙,酷似八戒、嘴脸声势,八戒婉然(第二十五回夹批)等批语这些,都是说《西游记》塑造人物时,人物的语言、行为符合人物的性格,能通过细节描写凸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符合艺术的真实

张书绅的有些评语,还指出了《西游记》叙述和描写之真如第十一回回前评说把一座阴曹地府,写得静森严,历历如绘,读之令人失色不是秦王游地府,竟是开了鬼门关,令读者看地府也千奇百怪,如见如闻,真千古之写生,非寻常笔墨所可得而梦见也这里主要说的便是《西游记》的描写之真再如第十一回写唐太宗游地府,一些饿鬼挡道崔判官告诉唐太宗,需要给这些饿鬼一些钱钞,才能过去唐太宗苦于没有带钱,于是崔判官便告诉唐太宗,有一个人在阴间存有十三库金银,可以向他借钱这个人便是河南开封府人氏,姓相名良张书绅在这里夹批说此是个庶人,有名有姓,的的奇文;有方有向,的的奇事又如《西游记》第十二回,写到唐僧于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在京城举办水陆大会,张书绅便在此处夹批说虚事实写,使人不疑,此所以为奇书也第十三回写到唐僧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日前三日,从长安出发前去取经,张书绅又在此处夹批曰一路编年纪月从此始有年有月,的的奇文;有起有落,的的奇事这些,都是说《西游记》的叙述之真

四、张书绅在评点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新说本的评点文字,可以说是众体皆备在全书卷首,即有自序、总评、目录注、总论、目录赋等形式;在每回的回前和回末,又有回前总评和回末总评在文字中间,又有夹批可以说除了眉批和后跋之外,古代小说的各种批点形式在《新说西游记》中全都具备其中目录注和目录赋,还是张书绅的独创

此外,作者还创造性地运用诗词歌赋等韵文形式来评点小说据笔者统计,在张书绅的评点文字中,诗词曲赋竟然多达十余首(篇)如第七十七回回后诗曰奇书妙法古今稀,发尽乾坤造化机非止文章称独步,经书亦赖有维持再如第五回夹批说

莫不是醉将军解甲封侯?莫不是诈风魔孙膑逃走?莫不是问洗马逞旧风流?莫不是润笔毫草圣三斗?莫不是刘伶戒酒?莫不是高阳酒友?却原来是餍东郭天官盗酒好似个醉螃蟹手足乱爬,从今不识朝天路

这显然是一首曲至于赋和偈的形式,在评点文字中也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后来的清抄本《西游记记》大量地利用诗词曲赋评点小说,便是对《新说西游记》这种评点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此文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23

<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0 0; border-color: rgba(0,0,0,0.1); -kit-transform-origin: 0 0; -kit-transform: scale(1, 0.5); 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 scale(1, 0.5);" size"1" width"33%" />

[1]吴圣昔.《论〈西游记〉清代版本的源流演变》[J]《西游新考·演变轨迹描篇》[M].西游记宫网站,网址http://www.xyjg.com/0/21/WU/xinkao/21-wu-3-4-007.htm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胡适.《〈西游记〉考证》[J].《名家解读西游记》[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彭力一.《〈西游记〉的理趣》[J]《西游记研究论文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5]王充.《论衡》.卷八,《艺增》第二十七

[6]王嘉.《拾遗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张誉.《北宋三遂平妖传序》[J].《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9]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

[10]《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卷首.《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台湾天一出版社影印本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