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三)

评论字数 3673阅读模式

李奭学

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发表《西游记》硏究以来,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余敎授的名字一直都和这部晚明奇书分不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是西方人所谓的「单书作家」(one-book author)十数年来,他发表过的其他名著的评论书评,为数更多姑且不论西方经典的论述,一九八〇年发表的〈《红楼梦》里的个人与家庭林黛玉悲剧形象新论>,便标示着他跨出《西游记》的另一思索领域一九八七年,他又发表了范围更广,以中国鬼故事为主的一篇主题学论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目前,《红楼梦》方面的硏究还在持续之中,用新观点新方法撰述的论文正一篇篇的出笼本书附录第一篇〈历史、虚构与中国叙事文学之阅读〉,也是这一系列《红楼梦》论文的一个重要单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我把这篇专论列入附录,原因不在这是我译出的第一篇红学系列里的文章,而是此文申论的史学撰述与虚构作品的本体问题,颇具创意,代表余敎授援用晚近西方叙事学(narratology)评腾中国古典的重要出发点在这篇文章里,读者可以看到诸如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保罗·吕刻(PaulRicour)等晚近理论家的观念,如何为余敎换体大思精的融会贯通所用,更可以在希腊与中国史学撰述传统的比较中,看到虚构作品产生的背景,进而言与事的对立融合、时间与虚幻的矛盾统合,如何在《红楼梦》首回发挥了最具效应的叙述言谈这种排比中西而不为理论所惑,本末有序而不倒置的批评整合,正是余英时从中国思想史的格义阶段着眼,期望现代诠释者能师法饱尝佛学冲击的宋明理学家而达到的新境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读者的兴趣若是集中在西洋文学方面,附录二提供的〈宗敎硏究与文学史〉可供参考相没有人会反对西方文学甚至包含中国与印度古典源自宗敎仪式的说法不论希腊史诗中古欧洲的道德剧,都和各自的宗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解经传统和文学再生,彼此更如影随形,亘古以来一直是文学文化的常态这篇槪论文章,原稿本为已故爱里亚德(Mircea Eliade)敎授的《宗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Religion,1987)所写,一九八七年春余敎授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讲座之聘时,在中国大陆把中译稿宣读了一遍,并作了一些修正就我身为译者的感想言,我深切同意译文在台湾发表后一封读者投书中的话这是一篇「具有行家深度」的综论,可以为「台湾浮泛的介绍文字充斥的当今」,提供「一股新鲜的空气」本书附录这篇文章,以窥余敎授西学贡献之一斑不过,这篇文稿是我企图用中文译出余敎授英文文体的小尝试,眼高手低,画虎不成是必然的,读者幸有以敎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谈到翻译的问题,我最后许应回到序文首节所提余敎授译家的身分而要谈这一点,就不能不为本书正文另收的〈《西游记》英译的问题〉略赞一辞这一篇文章诚然不以阐扬《西游记》的寓意为主,但是读者如欲严译家如何诠释古典作品,则不宜轻易放过基本上,余敎授的,译事原则尽在一个字在另一篇提到英译《西游记》的经验谈中,他亦会援引西哲作法强调过这一点学者本色所要求的忠实固然是余敎授重的原因,我更待指出的是,此一强调并不代表他轻视严复拈出的另外两条翻译标准「达」与「雅」事实上,广义的译事之,不仅要忠于原著「文意」,同时也要忠于原菱「文体」没有不而能求得达、雅,其理甚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西游记》英译的问题〉原稿宣读于亚洲协会「第一届国际中英文翻译硏讨会」(香港)上,时间是一九七五年台湾大学的黄宣范敎授当时曾和余敎授同列议席,归来后着文追记议题,其中有一段译史通评颇値得摘钞在这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从近百年的翻译史看,从事中译英与英译中两种活动的人常常有不同的偿値取向从事中译英的人总是企图把中国的东西苦心经营得合乎西洋人的胃口(就是完全用西方语言词汇者表达方式)然后才敢端呈上去但外国文化思想之引进中国可说赤裸裸地汹涌而入,以致译文的语法长得不像一般的中文,许多表现方式直译到中文衷,活生生呻我们吞了下去至于意识情操的鼠染之深,更是难以测计中国语言与中国意识痛苦地张开了,甚至挣裂了她的子宫,以求抚育一个现代的文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余敎授的《西游记》译本,属于黄文所称的第一种译事活动,他本人的其他译作,亦多局限于此然而,余译的中国经典是否曾削中国足以适西方履,读过余译《西游记》的读者,在参照本书所收的〈英译问题〉一文后,相心中自然会有定论我只想略引余文谈神话上赫赫有名的八骏马」英译处,让读者知道认眞的译者非但苦心孤诣,而且取舍间绝不以意害词,以词害意,更少见发生削足适履的情形「马名在〔《西游记》第四回的〕诗中寓有深意如果要在西方传统里寻觅众马的对等说法,我想我们可以在神话和历史上找到足以替代的名驹,但是,果若〔借西方名驹之名译之〕,我怀疑有多少英语读者能够体会出译者别有用心之处,更不消说会『听』得出原诗四言体所雕凿的铿锵声籁,是以七阳体为主的脚韵了最后,我还是扣紧….〔音译马名〕」钱钟书曾经说过译作上「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余敎授对于这一点想来知之甚深,故而宁取虽累赘但是最负责的态度广为译文作注,极力免讹,削足适履也就无从而生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和余敎授所译介的中文名著相反,读者手上的本书系英文汉学论评的中译,就某一程度言,亦可归入前引黄宣范文所称的第二种译事活动因此,我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便无时不心悬着该文中的警吿,深怕生搬硬套,译出一部用中国字写的英文书」尤其本书系严的论述之作,代表作者的学术见解,生吞活剥的翻译固然不可,以词害意更是罪莫大焉我只能深自警惕,以我所能认识到的中文语法挑用习语,在不害原意的前提下,做刘绍铭敎授所称的「翻译的传统与个人才具」的殊死战然而,余敎授的英文早已经学界公认为一绝,流丽典雅又语意多端,是典型的「不可译」文体我虽黾勉从事,是否能传达神韵什之八九,毕竟不可期,甚不免「译者即逆者」之讥加以余敎授学贯东西,旁征博引的学者作风,使得译者不时要出入于希腊、拉丁、义、德、法,甚至是日文与梵文之中,稍一不愼,卽有「拿错字典」的危险我的挑战之大,译事之艰,可想而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因此,不论是起稿中译完稿搁笔之时,我都可在认识到「批评家余国藩」的博大精深之余,更深切地体会到译家余国藩」的战战兢兢这许是忝为译者的我,在得益于原著的学问知识之外的另一大收获然而,独木难撑巨厦的道理谁都懂得,中译本书时此一困窘更加明显我幸而有众多的师友可供仰仗,以免学养不足的栖栖遑遑本书得以在短期内杀靑付梓,全赖师友鼎力襄助,匡我不逮在希腊、拉丁和古典意大利文方面,我在辅仁大学英语硏究所的业师谈德义(Pierre Demers)、白行健(Steven Berkowitz)、康士林(Nicholas Koss)诸敎授,给我的指导最大现代德、法文方面,康敎授、艾伦(Elian Quackenbos)敎授,以及我在芝大的同学沈安德(James St. Andre)君拨出宝贵的时间,随时备我请益在梵典方面,台湾大学廖朝阳敎授曾为我纠正一些佛经和佛敎名词的误译廖敎授和他也是《西游记》专家的同事张静二敎授,在书内多数译稿发表之前,皆曾当面指正,在电话中提醒中文译句的不妥,详加润饰,惠我良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414.html

这几位师友博通古今,亦有的东、西和古典与现代文学素养我不仅在语言方面承他们指导,在特殊的知识上也屡蒙敎诲一如果本书诸文的谬译能够减到最低的程度,如果译文尙称可读,他们不吝赐正才是主要的原因我尤其应该原作者余敎授「完全的支持」一九八六年底,辅仁大学举办「第一届国际文学与宗敎会议」,余敎授应邀提出本书正文末篇的〈宗敎与中国文学>一文同年暑期,康士林敎授转来该文,嘱我中译我于是开始写向余敎授问学第二年,我在春雪过后的芝大神学院,又承余敎授不弃,授权迻译本书,从此便展开我们正式的合作」在迄今为止的这段期间内,余敎授一直是我翻译上包括课堂上的良师每当我遍检羣籍犹寻不出原引中文,面对原稿苦无对策,之时,余敎授总是在繁忙的课余公余,为我查出引句.,在单篇译稿完竣后,又逐一审阅,纠正疏失,补充不足我不敢说我们的「合作已达万无「失的地步,但是我们确实尽力在为一本书一本出版后人人皆得批评的书负责对我来讲,本书面世的意义不仅在「幸不辱命」而已;中译的过程里,我学到的知识与治学态度更多我也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台湾的《西游记》硏究,再添砌上一块许是不算小的砖石

最后,还有数个机构和个人应该申谢首先是慨允让出中文版权的六个英文原版权所有单位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所(〈获事结构〉)、香港翻译学会(〈英泽问题〉),、芝加哥大学出版所(〈源流〉与〈朝圣行>)、鲁特格斯大学出版所与交流图书公司(Transaction Books;〈宗教与中国文学>),以及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宗教研究与文学史〉)其次是发表中译稿的《中外文学》、《当代》与淸华大学人文科学院的《小说戏曲硏究》专刊这几家期刊薪传学术,鼓吹硏究不遗余力,我向所敬佩,更他们惠允将诸文汇集成书〈历史、虚构〉文承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美国中共学术交流计划」拨款补助译事,并表谢忱《当代》总编辑金恒伟先生一直关心本书,林静华小姐助校书稿及编制〈索引>,功不可没,尤其令我铭感五内

一九八九年夏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