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贵晨:泰山文化与《西游记》(三)

评论字数 12078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杜贵晨,山东省宁阳县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短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先后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大学读书期间即发表诗歌、电影评论,本科毕业论文《〈歧路灯〉简论》发表于《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在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以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文学理论、现代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等论文多有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文摘报》等摘要复印;又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大众日报》等开设学术随笔专栏独创文学数理批评理论,古今中外学学者偶有应用引用,有学者著文专论杜贵晨先生的文学数理批评;提出并阐释罗(贯中)学;提出孙悟空‘故里’泰山说泰山别称‘太行山’梁山泊遗存爱民主义儒林小说二八定律中点理论反模仿等学术观点,有的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有《杜贵晨文集》十二卷(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9年版)
上期推送
杜贵晨泰山文化与《西游记》(一)
杜贵晨泰山文化与《西游记》(二)
五、唐僧、八戒、沙僧、龙马与泰山

(一)洪福寺松借自泰山摩顶松传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西游记》第十二回写唐僧取经之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三二年,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众徒将此言切切而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第一百回写唐取经回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惊讶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风,如何这树头都扭过来了?内有三藏的旧徒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众僧问道你何以知之?旧徒曰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三五年,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时,早已有人传播说取经的人适才方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上引洪福寺松情节,虽非关键,又无多曲折,但前后照应,对取经故事有绾合作用,所以也值得注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这一情节借自泰山灵岩寺摩顶松传说《太平广记》卷九二《异僧六》载

沙门玄奘俗姓陈,偃师县人也幼聪慧,有操行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多心经》至今诵之初,奘将往西域,于灵岩寺见有松一树,奘立于庭,以手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吾归,即却东回,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年忽东回,门人弟子曰教主归矣!乃西迎之奘果还至今众谓此松为摩顶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注出《独异志》及《唐新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独异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亢《独异志》十卷李亢,亢作元、冗唐开成、咸通间仕至明州刺史,是书作于咸通(860873)六年(865)稍后;《唐新语》,又题《大唐新语》《唐世说新语》,刘撰正史无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大唐新语》十三卷,元和中江都主簿书成于元和丁亥(807),记载要早于《独异志》,但《大唐新语》通行本本条失载,今整理本辑有佚文稍简略[28]我们知道,玄奘自长安赴印度取经,必不可能经过山东泰山灵岩寺,但从《大唐新语》最早记载又《独异志》略同可知,这一虚饰的故事应早在中唐就已经出现,后经宋编《太平广记》收录,见重于世,流传至于明中叶以后,被采入今百回本《西游记》,惟将故事又写回到长安,寺名亦易为洪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历史上未见记载唐僧玄奘曾到过泰山,他西行取经之事也与泰山没有关系对此,周郢先生考得唐代齐州山茌(今山东济南长清)人土窟寺(在今长清张夏镇)僧义静,因慕玄奘之宗风,也曾西游取经,归国后受封三藏法师按义静亦称唐三藏,其取经事又与玄奘略似,很可能民间将他的故事嫁接到玄奘身上,泰山‘西游’故事,由此产生[29]此说可从

(二)猪八戒高老庄借名泰山高老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5.html

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写猪八戒强娶的女子裴海棠为裴家庄人裴者,非衣也以《三国演义》写刘备以兄弟为手足、妻子为衣服的逻辑,八戒倒蹅门做女婿,海棠的身份自然不同于一般的妻子,就非衣而姓裴了所以,裴家庄本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命名,然而《西游记》作者大概是不解此风趣,改裴家庄成了乌斯藏高老庄
乌斯藏即西藏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研究资料》录丁国钧《荷香馆琐言》卷下《高老庄》引《卫藏通志》称西藏德庆有蔡里,一作米里,俗传即《西游真诠》所记之高老庄[30]然而此说仅是俗传,文献上的蔡里并未迳称高老庄,所以显系攀附《西游记》而为,不可能是《西游记》创造高老庄的由来而高老庄得名有自,乃与傲来国等并出泰山,从泰山高老桥借名而来《岱史》载

高老桥,在红门上五里许,相传有学黄老者姓高,始开此道

(《山水表》)

又《泰山道里记》云

古有高老创开此道,故名有嘉靖三十九年副使高捷重修桥碑其旁有龙泉水,从西北山峡经此东注中溪

周郢《校证》卷之三《笺证》之181引《元诗选》癸集有李简《高老桥》诗云石桥流水碧泠泠,多少游人坐此听好看春风二月雨,桃花新浪满沙汀可知泰山高老桥早在元代即已成胜景,得名远在《西游记》之前在《西游记》作者熟悉泰山的大前提下,应该视为《西游记》写高老庄的蓝本而据成书于明万历末期的萧协中《泰山小史》于高老桥条下辩称

《西游》有高老桥(引者按当作庄),俗遂以此当之,然真赝无从考也世传有高老得道于此,故名

由此可知,明万历时就已经有人认为《西游记》高老庄由泰山高老桥得名,对泰山与《西游记》关系的思考由来久矣!反而因为《西游记》中由泰山高老桥得名的高老庄被写在了乌斯藏国,引出世间西藏德庆 蔡里即《西游记》高老庄的俗传,高老庄因泰山高老桥得名的历史真相倒被掩盖了!

(三)白龙马鹰愁涧化龙池亦取自泰山

《西游记》第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写白龙收缰化马故事发生地叫做蛇盘山鹰愁涧,称鹰愁陡涧

二神道原来是如此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陡涧

又第一百回五圣成真,写白马于取经有功,折罪升职,仍复为龙身

(佛祖)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长老四众,俱各叩头谢恩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这两处有关白龙故事的鹰愁涧与化龙池,名都不易单从想像而来,却仅见泰山,与泰山密切相关《岱史》载

鹰愁涧,在十八盘下

(《山水表》)

《泰山志》载

白龙池,在傲来山址,广数寻,深不可测,上有龙神祠在州祀典,岁旱祷辄应按察黄鳌刻石曰霖原

(《山水》)

这两处与上引《西游记》所写同名几乎同名的记载,应可视为《西游记》作者写白龙马故事始末之地点取材的出处而泰山与龙相关的景观另有

虬在湾,在王母池上,奇石可爱吕纯阳诗曰无赖狡虬知我字是也(《泰山志·山水》)

龙湾泉,在州东三十里(《泰山志·山水》)

小大龙口石峡为众水所归,飞泉若龙喷然(《泰山志·山水》)

后称小大龙峪

小龙峪,古名小龙口,石峡为众水所归,飞泉若龙喷然(《岱史·山水表》)

大龙峪,古云大龙口(《岱史·山水表》)

这些也应该视为《西游记》鹰愁涧化龙池描写借鉴于泰山景观的旁证

(四)唐僧晒经之石与泰山石经峪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写唐僧师徒取经东归,过通天河湿经,少顷,太阳高照,却移经于高崖上,开包晒晾至今彼处晒经之石尚存这里晒经之石即晒经石,乃摹泰山石经峪而来《泰山志》载

石经峪,在岳之阳,坦石半亩许,古刻《金刚经》,楷书,有近八分书者,大尺许,山人讹传王右军书

(《山水》)

而明人正是曾以晒经之石称石经峪,《岱史》载万恭《石壁记》云

余既表泰山之巅,掠岱麓而南下,则憩晒经之石石广可数亩,遍刻梵经,皆八分书,大如斗,不知何代所为余乃大书曝经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胜

(《岱史·宫室志》)

据此,可知石经峪早在明隆庆以前即已有俗称晒经之石即晒经石,万恭题书不过就旧称改晒为暴,换一字为之而《西游记》云至今彼处晒经之石尚存,称晒经之石,与上引万恭记石经古称一字不差,必非偶然,是其借自泰山石经峪旧名并附会其晒经之事而为的明证

但是,大概因为万恭题刻的影响,后世曝经石名显而晒经石名晦所以明代张岱《琅缳文集》卷二《岱志》载

石经峪山峡中有石,五倍虎邱传唐三藏曝经于此,又名曝经石石上镌汉隶《金刚经》,字如斗,随石所之,尽经而上

这也正如上引萧协中的存疑高老庄,说明至晚明末即已有人把曝经石与西游故事联系起来思考唯是对《西游记》作者、成书的情况几一无所知,所以很可能是颠倒了晒经之石早于《西游记》为后者原型的关系,得出了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

另外,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云都鲁濮水关,有唐僧晒经台板古有河,曰流沙,唐僧取经故道,亦有晒经台[31]孟震新淦(今江西清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于万恭为晚进,又其文称台台板,比较万恭《石壁记》与《西游记》均称晒经之石,显然泰山晒经石更接近为《西游记》写晒经之石的原型

(五)沙僧卷帘大将得名东岳庙神

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卷帘将军》云

国朝段松苓《益都金石记》唐东岳庙尊胜经幢,载诸神名,有南门卷帘将军然则《西游衍义》有卷帘大将之名,亦非无本也[32]

可知沙僧为卷帘大将,得名也与东岳即泰山诸神有关

六、《西游记》其他神魔与泰山

(一)玉女七仙女玉女洗头盆与泰山

《西游记》第三、第四、第三十一、第六十、第九十四回,共七次提到玉女,包括第三十回赋花果山上连玉女洗头盆之句,与第三十一回所写私通奎木狼下界配十三年夫妻的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宝象国公主,表明玉女在《西游记》形象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从全国看,历史上玉女的传说与相关景观并非在泰山所独有,但泰山上最多,而且记载甚早《泰山志》载

玉女山,在岳顶东北十里许,有玉女修真石屋在其下(卷之一《山水》)

玉女池,在岳顶元君祠右,甘冽,四时不涸,详见《灵宇志·玉女考略》一名圣母水池(《山水》)

《校证》卷之一《笺证》之39《玉女池》考池名见于北宋以前,又玉女泉

又玉女即仙女,第五回写奉王母之命去蟠桃园采摘蟠桃七衣仙女,即七仙女,也是玉女玉女传为七人,称七仙女,亦见于泰山志书《泰山志·灵宇》载碧霞灵应宫在岳绝顶西南下三里许,旧名昭真观,宋真宗东封建其神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并引高诲《玉女考略》云及观李谔《瑶池记》,谓黄帝建观岱岳,尝遣女七人,云冠羽衣,修奉香火,以迎西昆仑真人又《泰山志》卷之三《登览》载李白《泰山吟》四月上泰山篇有句云玉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明廖道南《望岳》诗有联云上有玉女池,银河泻长虹玉女散天花,万朵青芙蓉明马三才《玉女池》诗云玉女何年去,名犹在水滨云疑画眉客,月似洗妆人风外听鸾佩,天边忆凤轮不逢仙子降,空指镜中尘由此可知,与黄帝、西昆仑真人(即西王母)密切相关的玉女传说是泰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玉女洗头盆,元明人诗多及之,马铭初、严澄非《岱史校注》卷十七《登览志》尹台《东平道中望岳》诗注谓岱顶东北天空山,其东为九龙冈,上有鉴池,清可鉴发,俗呼玉女洗头盆张宏梁、彭海二先生文揭出(《西游记》)这一节里的玉女洗头盆,正就是钱宗淳《泰山记》里记述的玉女洗头盆王衡《登泰山记》也记述了玉女洗头盆[33]但其引称钱氏文,《岱史·登览志》作钟宇淳《泰山纪游》,未知孰是此外,语及此景观者尚有王世贞《登岱》六首之五渴问三浆玉女盆,尹台《东平道中望岳》晞衣玉女盆等句张、彭二先生文指出玉女洗头盆不只泰山有,华山也有,并据王世贞《委宛余编》辩证玉女洗头盆起于华山又转讹而为泰山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另笔者所见可以补充的证据,还有晚明人胡汝焕在其《登岱四首》之三的尾注中,也说到是西华莲花峰玉女洗头盆误于泰山山顶[34]但是,这一讹误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而与书中涉及诸多泰山独有景观相参观,此玉女洗头盆系据泰山景观言之,也是可以相的
这些联系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西游记》有关玉女、七仙女等等的描绘,深受泰山玉女池、碧霞灵应宫等景观传说的影响

(二)牛魔王火焰山铁扇公主与泰山

《西游记》第三、第四、第四十至四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一回,都曾经写到牛魔王及其家族成员红孩儿(圣婴大王)、铁扇公主(罗刹女)、玉面公主,以及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火焰山这些章回是书中仅次于大闹天宫部分的最好的文字,而周郢先生《〈西游记〉与泰山文化》文有火焰山·魔王洞·扇子崖一节,考论书中牛魔王、火焰山、芭蕉扇影像正有取于泰山魔王洞火焰山扇子崖其文如下

《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唐三藏受阻火焰山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段情节,竟也可从泰山胜迹中找到其娘家

牛魔王夫妇雄居的火焰山,在泰山古代志书中就有记载清人《泰山道里记》有云扇子崖西北二里为火焰山,一峰黑飙特异《岱览》则更对此山作了形象描绘火焰山,赤若秃鬝,熏若柴槱更奇的是这座山中还有牛魔王的洞府《岱览》书中于上文后接着写道南崖有一洞颇深邃,俗称魔王洞清《泰山志》亦云魔王洞,在火焰山南
那么,那柄芭蕉扇又植于何方呢?小说中写道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试问世间何处有这样的仙扇?若有之,则泰山扇子崖是也扇子崖乃是泰山西麓的绝胜之地清初王无欲扇子崖碑记云扇子崖首出群山,其形如扇又《泰山道里记》云扇子崖倾倚如摺箑这岂不正是那柄挟风凝雨、天地钟灵的奇宝芭蕉扇吗?
芭蕉扇的构思源泉出泰山扇子崖,并非仅是笔者的一个推测,在元代杨讷《西游记》杂剧中已有迹可寻其剧第五本第十九出《铁扇凶威》[滚绣球]曲词云这扇子六丁神巧铸成,五道神细打磨阎浮间并无二个五道神乃为泰山之神祗,故《元曲鉴赏辞典》于此曲后论道第二支曲[滚绣球]曲介绍本出的核心道具铁扇说明铁扇的制作过程仅用十二字,且紧扣铁的特性铸件需磨,磨是慢工细活,宜选僻静处,故置于泰山深处,借助东岳神将五道神(见《辞典》页1090)如此,芭蕉扇与泰山的这番联系,尚非全出臆测
扇子崖火焰山魔王洞构织成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仙幻境界,也许正是这大自然赋予泰山的种种奇特景观,激发了《西游记》杂剧与百回本说部作者的驰骋想象,将山川境象摄入长卷,从而三国演义出三调芭蕉扇这一精彩回目

文末注云火焰山之名虽尚未见到明代文献载录,但其名由来甚久,却是事实,因《西游》中火焰山本非佳名,山民似无必要从中选此不祥之地名清泰安知县徐宗干即以为火焰之名不祥,为之易名,其《重修坎桥碑记》云:考志乘,岱西南青桐涧西偏为火焰山余为名其山曰火压

此论甚是但是,杨讷(字景贤),生当元末明初,今多以其为明初人据上引周文进一步考索可知,他的《西游记》杂剧从泰山扇子崖不仅脱化出了铁扇,而且一分为二,又虚构出了铁金差峰,写的是铁金差峰的铁扇公主但至《西游记》铁扇公主的住处被改写为翠云山芭蕉洞,并多出了铁扇仙芭蕉公主罗刹女等名,可说又作了许多打磨增饰的艺术加工

然而我们实在还不便确定杨讷《西游记》杂剧之铁扇为其根据于泰山扇子崖的首创因为应该不晚于《西游记》杂剧,《水浒传》中有宋江唯一的弟弟宋清,名列七十二地煞,就绰铁扇子我们知道,《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为山东东平人,写梁山泊事,东平、梁山泊都离泰山不远,所以书中多及于泰山(详下)宋清绰铁扇子,说不定也正是从泰山扇子崖启发而来

至于罗贯中《水浒传》与杨讷《西游记杂剧》孰为先后,学界有不同看法但拙见以为,《水浒传》为元人罗贯中所作,自然早于杨讷《西游记》杂剧,《西游记》摹泰山扇子崖写铁扇公主,可能直接是受了杨讷杂剧所写与泰山扇子崖景观的启发,但其文本上的渊源,仍然应该追溯到《水浒传》写宋清绰铁扇子的创造

(三)玉真观与泰山日观台

《西游记》第八回写观音菩萨奉佛旨赴东土寻取经人,下至灵山脚下

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菩萨献茶菩萨不敢久停,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摸二三年间,可至此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

至第九十八回山写唐僧等取经来到灵山脚下

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三藏方才醒悟,进前施礼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处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同入观里,却又与大仙一一相见即命看茶摆斋,又叫小童儿烧香汤与圣僧沐浴了,好登佛地

这里所写玉真观金顶大仙正如上所论及洪福寺松树,都绾合一篇,并各有象征意义如果说唐僧再见洪福寺松标志了取经成佛,那么他得见菩萨所安排的金顶大仙则标志了成仙,为成佛之初阶,也有某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一情节也因泰山景观、掌故而来按唐李白《泰山吟》朝饮王母池篇有云寂听娱清晖,玉真连翠薇想像鸾凤舞,飘飘龙门衣而泰山有日观峰,《泰山志·山水》载日观峰,在岳顶东五鼓可见海上日出峰旧有台,《校证》卷之三《笺证》之16(李白《泰山吟》)寂听娱清晖,玉真连翠微,引詹鍈《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卷十七注云玉真,道观也此处借指泰山之道观并按云太白于此写岱顶道观,特用‘玉真’二字,实有寓意泰山日观台道士与玉真公主府实具密切之联系,日观一台,几可视为公主在泰山势力之代表,故太白特以‘玉真’称之李白与玉真公主之缔交,即夤缘泰山日观台道士之力[35]此说最后的结论待进一步证实,但是,以李白诗中玉真指泰山日观台确然可从而岱顶的日观台道士,就有可能成为《西游记》玉真观金顶大仙的原型

(四)观音菩萨等其他与泰山相关的描写

除上述之外,《西游记》人物、故事、环境描写与泰山有关的尚多,兹分述如下
1、观音,全称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第六回出现,一直是书中重要人物,取经人第一导师和保护神他在故事中是佛祖如来的代理,作用之大,乃至凡取经途中大难,都是观音菩萨救了但这个人物却是与泰山有关系的,第八回观音赋赞即曾说他镇太(泰)山,居南海,而泰山正是有观音洞《泰山志·山水》载观音洞,在竹林寺后
2、蟠桃园,见第四回写孙悟空受封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桃园之设,作者自然不难由想像而来,但是,《西游记》既已大量摄取泰山景观以为描写的原型,我们就不能不指出泰山正是有多处与桃相关的景观《泰山志·山水》载桃花洞,在岳顶西北四十里,可容数十人又桃花峪,在岳顶西南二十里,桃花洞南,昔多桃花明王宏海《咏桃花峪》诗流水晴悬碧涧霓,桃花春似五陵溪东方自拟随王母,纵少渔郎路不迷已是把泰山桃花峪与西王母、东方朔一起说了又同书第十七卷《登览》吴同春《过桃花峪》诗前半云桃树千重带水涯,灵岩百折傍山斜秋高瑶圃日为实,雨过天门浪作花瑶圃即瑶池的园囿,更接近于蟠桃园了
3、芙蓉峰,见第二十四回万寿山赋、第六十六回武当山赋泰山也有芙蓉峰《泰山志·山水》载悬刀峰、芙蓉峰、飞鸦峰,俱在岳西南西溪上,见元人《萃美亭记》石
4、莲花洞,见第三十二回,谓平顶山莲花洞泰山有莲花峰,《泰山志·山水》载莲花峰,在独峰之东,奇簇如莲也有莲花洞,马铭初、严澄非《岱史校注》卷十六《登览志》林应麟(按《泰山志》麟字作麒)作《游石屋》诗注,谓石屋在岱顶东北,又名后石坞,崖刻‘天空山’,其巅曰‘尧观台’,台前有黄华洞,传为玉女修真处中有灵异泉,东为莲花洞
5、盘丝洞,见第七十二回周郢《〈西游记〉与泰山文化》文末有注以为《太平广记》卷四七九载有泰岳蜘蛛精异闻,《西游》之‘盘丝洞’受其启发而成但也许还有另外的因素,《泰山志·山水》载金丝洞在岳顶北九十里,可容百余人,丘长春炼丹处旧有庵,今废盘丝洞称名说不定同时与此金丝洞有关
6、《西游记》有十七次用泰(太)山一词,随文分布于第三至第八十八回之中其中有三次用称十殿阎罗之泰山王,分别在第三、第十、第五十八回;十一次用为比喻,分别是第三回写悟空变得头如泰山;第二十二回写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又遣泰山轻如芥子;第三十二回诗筑倒泰山老虎怕之句;第三十三回所谓泰山之福缘;第四十二回剃作一个太山压顶,第四十三回诗惊天动地泰山摇之句;第四十九回筑倒太山千虎怕;第六十一回又是写孙悟空变得头如泰山;第六十九回岂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第八十八回一句话,足足冲倒泰山! 三次为实指,用为情节描写的构件,即第八回称观音菩萨镇太山,居南海,第三十三回妖魔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的泰山下顶之法

七、结 论
综合以上所论列,《西游记》描写涉及泰山大小景观,总计多达四十余处,体现了《西游记》与泰山文化有多层次多侧面密切的关系分析这些关系,可以得出如下文学与文学史上的结论
由上论二三可以知道,《西游记》孙悟空的老家是泰山,孙悟空是泰山猴,泰山傲来峰就是花果山孙悟空作为仙石的产儿、弼马温齐天大圣等也都因泰山而起,齐天大圣更远祖古齐天主神,从而又是齐文化包装过的一个文学形象
这里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有关孙悟空形象的原型,百年间先后有印度神猴哈奴曼说、中国淮涡水神巫支祁说、中印神猴混和说等诸说都追溯这只猴子的渊源来历,却忽视了历来西游故事写这只猴子,既不在印度,也不在淮涡(按第六十六回已经写明国师菩萨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即淮河水怪,为另一形象),而是在花果山紫云洞(宋无名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朴通事谚解》),并不明确其具体在何方至百回本《西游记》中才最后写定为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一回)所以,若论孙悟空源流,学者固然仍可以争论其为中外的哪一只猴子演变而来;但是,若论西游故事中孙悟空老家则只有两说一是《西游记》成书之前不知何方之花果山紫云洞,西域之花果山水帘洞;二是《西游记》中石猴所自报东胜神洲云云从而若论早期西游故事中孙悟空所在,则天下花果山各有份;而若论《西游记》中孙悟空之老家,却只是一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即山东泰山傲来峰、水帘洞,并且他化身所自的仙石也在泰山正当顶上,孙悟空就自泰山岳巅石想像脱化而来,不折不扣是一只泰山猴
由上论四可以知道,泰山是《西游记》所写三界和多个人物、故事取材的地理背景以《西游记》所写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为泰山傲来峰、水帘洞都在山腰实即人界 的地位,参以《西游记》与泰山天宫地狱的对应,可知《西游记》所写天、人、地(狱)三界,实是以泰山全体上上下下为原型蓝本的这就是说,泰山古已有之的三界格局给了《西游记》作者以灵感和作为虚构之依傍的方便,但也影响了《西游记》对三界的描写,看似海阔天空,无边无际,其实场面有限如第三回写太白金星奉旨宣诏,只是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帘洞,直下而已,根本不曾远行;而第四回开篇写孙悟空随太白金星去见玉帝,也只是驾云而起,直上而已,亦不曾远行即使后来取经途中,悟空屡赴天宫求救,也只是一上一下的腾降,说明《西游记》三界的描写不过是泰山上下三界格局的放大这不仅对前七回,而且对全书的叙事都有一定的影响
由上论五六可以进一步知道,泰山不仅是《西游记》写孙悟空的老家而且是猪八戒高老庄、沙僧卷帘将军、白龙马鹰愁涧、牛魔王魔王洞、观世音观音洞、铁扇公主火焰山等等取材的地方,是《西游记》主要人物与大量取经故事原型因素的产地
自古以来,我华夏无人不知泰山,四百年来中国人又无人不知《西游记》而《西游记》与泰山这与生俱来的血肉联系,除两文的作者有所揭示之外,却又几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遂至今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惊人的秘密,一个新奇到近乎怪说的息这个秘密的破解与息的发布,既关乎《西游记》成书、作者、故事、人物、语言等几乎全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关乎泰山文化一个久被遮蔽的重要侧面的内涵,在《西游记》与泰山两个方面都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的空间从《西游记》研究方面来看,可得到两个方面的提示
一是《西游记》故事、人物、环境等方面描写大量取泰山文化为背景原型的事实表明,《西游记》一定程度上是泰山文化的产物,从而《西游记》某些方面的研究应该而且可能放在泰山文化的背景上给予考量,包括其题材、素材、作者、成书、语言等等,从泰山文化的背景上深入考究有可能得出新的认识例如《西游记》的作者问题至今争议甚大,但我们若在已经先入为主的吴承恩之外另寻出一个人来,那么这个人应该非常熟悉泰山如上所论及,《西游记》所涉及泰山景观中,傲来山铁板桥岳巅石摩顶松天宫地府鹰愁涧扇子崖、奈河、奈河桥、金银桥等等多处,为泰山所独有,并在泰山分布范围甚广这种情况不可能出于作者描写与泰山景观的偶合,而应能证明作者曾经到过泰山,对这些景观有乃至研究,印象深刻,才可能把它们摄入并融化于《西游记》之中而因此之故,加以《西游记》水帘洞有铁板桥而与泰山铁板桥相吻合等等可证,《西游记》所涉及那些虽非泰山所独有的景观如水帘洞者,也并不来自别处,而是就近从泰山取影从而表明《西游记》作者对泰山的,不是仅凭卧游文献和博采传闻,而是亲历亲见,知之甚多,识之甚深,并有着浓厚的感情这就非泰安人久居泰山者莫办加以全书写人、述事、设喻,总计不下十七次提及泰(太)山,比较临近泰山的山东东平人罗贯中写《水浒传》有三十二次提到泰(太)山,而河南人写成的《歧路灯》与同是山东人却非泰安人写成的《金瓶梅》各仅四次提及泰(太)山,更显示其作者,不仅是一位山东人,而且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一样,似有某种泰山情结因此,我们认为这位作者即使不是一位泰安人,也应该有久寓泰安的经历否则,他就根本不可能如此自觉大量而又巧妙地笼泰山景观于笔端,创造出今本《西游记》花果山以至天、地、人三界的环境,乃至石猴出世的情节而这一事实也提示我们,考论《西游记》作者应该顾及他非常熟悉泰山的特点
二是由《西游记》故事、环境与人物描写多取泰山文化的事实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即使《西游记》这部写取经成佛故事的以中印文化交流为历史背景的神魔小说,也应该更多地重视其中土文化背景的影响《西游记》虽然写的是东土人去西天取回了佛经,但其与泰山文化联系的密切性表明,其成书的根本仍主要是东方中国的儒、道等传统文化即使已经到了宋元以后佛教完全中国化的时代,一部以取经成佛为旨的小说,也不能不取以中国传统儒、道文化济佛之禅宗的三教合一的思想形式这一特点决定了《西游记》的研究应该在注重其所受佛教影响的同时,加强其所受中国本土思想主要是儒、道思想文化影响的观照,努力发现包括环境描写的地域背景在内的《西游记》文化的多样性内涵,给予更加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其实《西游记》中作者已借孙悟空之口明确说过三教归一(第四十七回),泰山文化对西游故事发展的介入,无疑加强了《西游记》三教归一的思想特点
从泰山文化方面看,我们也可以得到如下两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西游记》与泰山文化关系的发现在泰山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增量,是泰山文化研究面临新的课题,即泰山文化的研究应该拓展到对《西游记》的影响以及对《西游记》文化的接受泰山自古为帝王封禅之山,文人雅士登览之山,更是历代民众禳灾祈福祷求平安之山,在中国山水神祗文化中占有特殊崇高地位,从而在古代文学中也有悠久广大的影响但是,过去人们一般只注意泰山与古代诗文的关系,者还有关于泰山的民间传说等文学样式,但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泰山与《西游记》关系如此之密切如今一经揭蔽而又能逐步为人们所接受的话,泰山文化的研究就应该而且可以把与《西游记》相关的内容考虑进去如上所论及,标志这一联系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神话传说等载体散布涉及泰山几乎全境的范围,由点到面,无处不是值得研究的对象,更综合成为一个有关泰山历史之政治、经济、文化研究的巨大课题,任务重大,前景广阔
二是《西游记》与泰山文化的联系的发现,为泰山旅游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提出了目标,指示了方向,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泰山主要是一座神山,随着社会的发展,迷的进一步破除,神对人的吸引力日渐减弱,越来越不那么灵了,既是不得不然,也是我们所愿意接受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泰山作为神山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必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这决不是靠登山节可以弥补替代的而《西游记》为全人类略有文化的人都能够喜闻乐见,《西游记》文化的介入,不仅为泰山文化增加了新的成分,更使泰山固有神山文化因受到刺激而焕发光彩可以想像如诸天门、玉皇顶、水帘洞、高老桥等,一旦注入《西游记》的内容,其令人耳目一新,乃无可置疑

为了《西游记》与泰山文化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学者与有关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大力破除成见,勇于接受新观点,创造新事物,打开新局面同时也要求学术界与社会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形成人文科学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共同繁荣这不是容易的事,但我们应该有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本文原为杜贵晨《齐鲁文化与明清小说》

第四章,齐鲁书社2008年版

[28] [唐]刘《大唐新语》,许德楠、李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6页

[29] 周郢《〈西游记〉与泰山文化》,《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0]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研究资料》,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305页

[31]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研究资料》录俞樾《茶香室四钞》卷十九《唐僧取经古迹》引,中州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第303页

[32]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研究资料》,中州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页

[33]张宏梁、彭海《吴承恩〈西游记〉与泰山》,《泰安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

[34] [明]查志隆撰,马铭初、严澄非校注《岱史校注》,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338页

[35] 周郢《泰山志校证》,黄山出版社2007年版,第550-551页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