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贵晨:泰山文化与《西游记》(二)

评论字数 8084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杜贵晨,山东省宁阳县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短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先后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大学读书期间即发表诗歌、电影评论,本科毕业论文《〈歧路灯〉简论》发表于《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在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以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文学理论、现代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等论文多有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文摘报》等摘要复印;又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大众日报》等开设学术随笔专栏独创文学数理批评理论,古今中外学学者偶有应用引用,有学者著文专论杜贵晨先生的文学数理批评;提出并阐释罗(贯中)学;提出孙悟空‘故里’泰山说泰山别称‘太行山’梁山泊遗存爱民主义儒林小说二八定律中点理论反模仿等学术观点,有的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有《杜贵晨文集》十二卷(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9年版)
上期推送
杜贵晨泰山文化与《西游记》(一)
三、孙悟空是泰山猴

(一)花果山仙石拟岳巅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早期西游故事中孙悟空就已经与泰山有了直接的联系今见刊刻于明正德四年(1509)的罗祖(无为教始罗祖,无为居士、悟空,嘉靖六年殁)所著五部六册教派宝卷之《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一册中,曾说到朱八界、沙和尚、白马做护法的西游故事;[24]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中,讲杨二郎的母亲云花,被孙悟空压在了太山下,二郎劈山,救出母亲,又把孙悟空压在了太山之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悟空叫声师父救救我,情愿为徒把经担唐僧一见忙念咒,太山崩裂在两边,悟空才从太山底下被搭救出来[25]这些故事表明,孙悟空早在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已经是泰山猴了;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取材泰山塑造这一形象,实是继承并发扬前代西游故事的传统,并且是从其出世写起

西游记》第一回写石猴出世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这里写诞育石猴的仙石,一般不可以认为会有所依傍然而仙石有特点一是在那座山正当顶上;二是有尺寸;三是有灵通之意从而因如上论《西游记》作者熟悉泰山之故,也引起我们从泰山奇石中寻觅其原型的思考按《岱史》载

岳巅石,在玉帝观前,侍郎万恭刻石曰表泰山之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岱史·山水表》)

并载万恭《表泰山之巅碑》文记其事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隆庆壬申臣恭以八月禋泰山,报成绩也余乃历巉岩,逾险绝陟山巅,谒天宫,忽缁衣裳蹁跹,目瞪足践招余曰是泰山巅石也余异之,视其上室如锢也,视其下砌如砥也,而恶知夫泰山之巅?而又恶知夫泰山之巅石?余喟然叹曰夫泰山擅车岳之尊,而兹巅石又擅泰山之尊,乃从而屋之,又从而夷之,又从而践履之,令尊贵不扬发,灵异之表见,余过也!余过也!亟命济倅王之纲撤太清宫,徙于后方,命之曰第掘地而出巅,毋刓方,毋毁圆,毋斫天成,返泰山之真已矣倅乃撤土,巅出之巅石博十有一尺,厚十四尺有奇,耸三尺,戴活石焉东博二尺五寸,厚一尺三寸;西博一尺八寸,长八尺有五寸大约泰山而束之,巅已奇甚矣又摩顶而戴之石,斯上界之绝顶,青帝之玄冠也余倚活石览观万里,俯仰八荒而六极之大观备矣彼巅石不 见几千万年矣,今出之,始返泰山之真而全其尊后来观览者务万世令返其真而全其尊,以毋得罪于泰山之神,其缁衣裳蹁跹之意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宫室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万恭字卿,南昌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隆庆壬申即穆宗隆庆六年(1572)八月,万恭奉旨以侍郎祭泰山,遂有此记此记出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前记中万恭所出泰山巅石也正是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泰山正当顶上;二是被作为大发现隆重表彰,且经测量记有尺寸;三是被万恭认为是活石,称灵异奇甚青帝之玄冠和泰山返其真而全其尊的标志与上论诞育石猴之仙石的三个特点相对照,二者形神何其相似乃尔!
万恭当年以朝廷命官祭泰山,移太清宫,出巅石,立碑表之,碑阳大书表泰山之巅诸事,在当时必有较大的影响,广为泰安人与来泰山的游客所知,从而可以认为,这件事也引起了《西游记》作者的注意,成为了他虚构石猴出世仙石的素材
万恭表泰山之巅毁于乾隆年间,岳巅石之名遂湮,民国以来至今称极顶石

(二)弼马温与泰山马棚崖马神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西游记》第四回写孙悟空被招安授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58.html

从此孙悟空有了弼马温这一令他起初欢喜后来大恼的称,导致他第一次打出天宫

相传猴子可以避马瘟,孙悟空得弼马温做御马监正堂管事的情节来源,当不止一端但是,放在泰山为花果山原型的背景上,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泰山马棚崖、马神庙等,正有可资引发作者如此想像的景观按弘治《泰安州志》载如

马棚崖在山之阳,若覆棚其上者,有马棚崖三字,又名三字崖,世传洞宾书

《山川》

又明成化丙午(1486)春参议尚絅作《游泰山纪略》曰由红门路过高老桥,傍有水帘洞,洞左为岩岩亭,少憩经马棚崖、回马岭,路渐陡峻马铭初、严澄非《岱史校注》于尚絅文下注云

马棚崖在天绅岩登仙桥北,有石崖悬空如棚,可容马,故名明代吴维岳题刻歇马崖《岱史》谓向有墨书三画,风雨不灭,传为吕仙迹,故又名三字崖清代忽倾落,赵国麟诗曰高崖已夷陵谷变,后来休笑画图虚崖北即1929年6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安葬所建之《总理奉安纪念碑》

可知马棚崖在清以前为泰山胜景之一

另据《岱史》卷一《图考·泰山新图(二)》,于天书观之左标有马神庙,当为旧图所遗此外据《泰山志》《岱史》等,泰山与马相关的景点,另有石马山、饮马湾、马蹄峪等等从而以马棚崖、马神庙为中心,这些与马相关的景观,不仅会对《西游记》作者为泰山猴孙悟空安排一个弼马温的御马监正堂管事有启发,而且也使我们想到唐僧取经所骑之马,也正与泰山多马迹的情况相偕
还有一件事也许曾经对《西游记》弼马温故事有所启发,即据《泰山志·灵宇》玉帝观条下济南知府蔡晟《记略》云,明成化十九年,他曾经陪同御马监太监钱喜归前代封禅玉册于旧所,礼成,太监钱喜多出内帑白金,命工修缮这件事与孙悟空为御马监正堂管事勤于职守的描写颇相神似,说不定《西游记》作者曾经从这里受到过启发

(三)齐天大圣也是泰山神

孙悟反下天宫,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齐天大圣的名虽然不自百回本《西游记》始,但是,这一称被写入《西游记》之后,便也与泰山文化有密切联系
早在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前,宋元话本《梅岭失妻记》就已经有猿怪齐天大圣,至元朝无名氏《销释真空宝卷》才有孙行者,齐天大圣之说,而由《朴通事谚解》注孙行者引《西游记》也称齐天大圣,可知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不是今本《西游记》作者首创但明《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杂剧中,齐天大圣的神猴却不是孙行者,而是其大兄,孙行者则自称大唐三藏国师弟子通天大圣所以,从今见资料看,《西游记》以孙悟空为齐天大圣虽非作者首创,却是其承早期西游故事传统又从中选择的结果
作为拟泰山傲来峰之花果山的一只猴子,《西游记》选择孙悟空称齐天大圣与泰山神东岳天齐王有关按泰山神古称东岳大帝,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已经是道教重要神祗历代帝王多有封赠,至唐玄宗称天齐王《元和郡县志》卷十一《兖州•乾封县》载

开元十三年冬,玄宗登封泰山登封之夕,凝氛昏晦,迅风激烈皇帝出斋宫,露立以请及明,清霁,旗幡不摇事毕,至山下日又抱戴,明曜五色,千官称贺其日大赦,以灵岳昭感,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旧唐书》卷八《玄宗纪》、卷二十三《礼仪志》等记载略同中唐以后历代封赠有别,但封中都保留天齐之称这一传统与上述宋明话本、杂剧等创为齐天大圣名相参观,特别是与《西游记》写孙悟空生地拟傲来山联系来看,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西游记》写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名,虽承自前代,但在其写定全书的总体构思中,有以之为从唐玄宗封泰山神王天齐颠倒而来之义
这一点俞平伯先生早曾指出,他在《西城门外天齐庙》一文中说天齐即东岳,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西游记》谓齐天大圣,殆从此设想但他没有作具体的推论我们这样推断的根据是,齐天大圣在前代西游故事中既非孙悟空所专用,又基本上只是一个孤立的名,并无别解但到了《西游记》中,虽然仍保持其与天平起平坐之义,却又有了一个对应的形象即东岳天齐我们以东岳天齐与齐天大圣为对应的根据是,这一形象分别在第三十七回、五十六回、六十九回先后三次提及,皆因孙悟空,却仅有名而无正面的描写一则由那人道‘东岳天齐是他(按指孙悟空引者)的好朋友’(第三十七回),一则由悟空道东岳天齐怖我(第五十六回),又一则由悟空道他却象东岳天齐手下把门的那个醮面金睛鬼(第六十九回)如此三复提示,并无多少情节上的意义,而仅是道出了孙悟空与东岳天齐先是对头后成朋友的关系罢了
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作者写及东岳天齐之意,并不在东岳天齐,而在于借东岳天齐之称,点出‘齐天’大圣实与东岳‘天齐’颠倒共生,并为泰山神祗参以《西游记》作者惯于作这种颠倒文字为名称的游戏之笔(如书中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与刁钻古怪古怪刁钻等都是),可以确认无论齐天大圣之称早期的起因、意义如何,但到了《西游记》中,作者已藉东岳‘天齐’赋予了‘齐天’大圣名泰山文化的内涵
其所能够如此,换言之齐天大圣与东岳天齐颠倒共生并为泰山神意义的形成,源于《西游记》所贯穿《易传》一阴一阳之为道的原则也就是说,正如书中有大雷音即有小雷音(第六十五回),有黄风怪即有定风丹(第二十一回),有奔波儿灞就有灞波儿奔(第六十二回),有刁钻古怪就有古怪刁钻(第八十九回),则有东岳‘天齐’,也就应该有‘齐天’大圣,并且二者都是泰山神,唯是天齐在天宫岱顶(又称玉皇顶),齐天在傲来国花果山而已这一意义的最终指向,则是通过孙悟空齐天先是与东岳天齐对立,后又在皈依佛门后与东岳天齐成为朋友,强调佛法安天的作用,即表明如‘齐天’大圣者,在无边佛法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一变与东岳‘天齐’为同道,不仅再不与天廷对立,而且死心塌地(第十四回),入我(佛)门来(第八回)

(四)‘齐天’大圣远祖古齐天主神

《西游记》以齐天大圣为与东岳天齐的对应,还有更深的文化渊源这要从东岳天齐的得名说起按天齐在今存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吕刑》云天齐于民这里齐读qì,注家均以为整顿、整齐义,是正确的上述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与《西游记》称东岳天齐(王)之齐,今音义同于《尚书》,但其原本实通于脐(jì)《史记·封禅书》载

於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对于这段文字,三家注本于一曰天主下引《索隐》谓主祠天可知自古齐地并齐国之得名,是因为有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之故而八神将之首天主祠于天齐,从而天齐作为渊名,又成为主祠天之天主神之祠,自然也是主祠天之神的别称但是,这里天齐之齐却非整顿、整齐义三家注本于齐所以为齐二句下引《集解》苏林曰当天中央齐又天齐渊下引《索隐》顾氏案引解道彪《齐记》云临淄城南有天齐泉,五泉并出,有异於常,言如天之腹齐也这里齐(qì)通脐(jì),腹齐即肚脐从而表明,这位八神将之首的天主,因居于天中央之地山下的天齐泉畔,而为天齐(脐jì)神,实即天的肚脐之神但早在汉初,八神将包括天主即天齐(脐jì)神已经其祀绝莫知起时,从而后世唐玄宗应是有意无意,夺了古齐主祠天之天主神祠,以移封其历代帝王传统尊崇的主祠天之泰山神,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天齐从古齐临淄南郊山下水神(天之肚脐神),到泰山之巅(祀天之最高坛)之泰山神的转变
总之,唐玄宗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与《西游记》之称东岳天齐之齐,原本通脐,俗读天齐(qì),乃一如齐国之齐(qì),都由于脐(jì)字的音转,而原本应读曰天齐(脐jì)从而上述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和《西游记》称东岳天齐,唐宋以降至今音义同《尚书·吕刑》天齐(qì),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误读退一步说,即使玄宗之封所用齐(脐jì)字音义,当时就已转变为齐(qì),但是,参以《列子·周穆王》谓四海之齐(脐jì)谓中央之国,跨河南北,越岱东西,万有余里云云,可知用天齐指四海之齐谓中央之神,天齐(qì)王之原本仍为‘天齐(脐jì)’王,乃自齐地当天中央齐(脐jì)而来,指中央之神,也是一个历史的事实
至于由天主,祠天齐演为泰山神封天齐王的具体原因,据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云泰山者,古中国之中也古中国地小,以今之齐国,为天下之中,故《尔雅》曰齐,中也又曰,中有岱岳这就是说,古以齐国为天下之中,岱岳即泰山为齐之中,也成了天下即古中国之中,从而原在临淄南郊山下的渊名天齐(脐jì),也就有极大的理由移为泰山之称应当与此有关,唐玄宗才可能以古之天齐(脐jì)移封泰山为天齐(qì)王,使自古天子封禅主祠天的泰山,有了更为恰当的称至《西游记》故事发生,乃渐以形成孙行者称齐天大圣之说,却与泰山还没有建立具体的联系,至今本《西游记》成书,写定者神思妙想,赋予其颠倒天齐而为齐天之义,用作孙悟空的名,并三复提示东岳天齐以彰显其所寓意,从而偕于花果山的原型为泰山和孙悟空为泰山猴的总体设计,齐天大圣也成了泰山神,具体则为居于花果山即傲来山之神其心思之幽深邃密,真有太公阴谋之风

四、《西游记》三界与泰山

(一)天宫拟泰山主峰上下

玉皇大帝所掌管居住的天宫,是《西游记》全书特别是前七回描写的主要环境之一,其主要设施包括天门、灵霄宝殿、瑶池等这些神话中的仙境应该早在春秋以前就有了,因为《楚辞·九歌·湘夫人》首句就已经称广开兮天门王逸《楚辞补注》引《淮南子》注云天门,上帝所住紫薇宫门也后世把对天门的想像附丽于人间,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泰山就已经被认定为天门天宫的形象,并命名相应的景观《西游记》天宫描写与泰山上这类景观广泛的对应性,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后者是《西游记》天宫描写取材的主要原型
天门本是泰山之巅其全体的古称《泰山志·山水》引《汉官仪》云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至天门又唐人类书《兔园策府》云告成方岳,陵天枢而纪原注枢,门也王婴《古今通》曰太山一名天门[26]故李白《泰山吟》诗曰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又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西游记》自第一回始,就不时写到天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南天门,西天门、东天门、北天门等等,在泰山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景观

小天门一名御帐,一名五松亭(《泰山志·山水》)

一天门,有坊,在岳阳岱庙内[北]里许(《岱史·山水表》)

二天门,有坊,在岳阳,一名小天门,即御帐,盖宋真宗曾此驻跸也④(《岱史·山水表》)

南天门即十八盘尽处(《泰山志·山水》)

三天门,石门,一曰南天门,即十八盘尽处(《岱史·山水表》)

东天门在岳顶东(《泰山志·山水》)

西天门在岳顶西(《泰山志·山水》)

玄武门,在岳北址(《岱史·山水表》引按玄武门即第三十三回所写及北天门)

《西游记》写灵霄宝殿是玉帝听政的地方由第四回写巨灵神称李靖为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可知,灵霄即神霄,灵霄宝殿之名,当自泰山神霄山名化出《泰山志》载

东神霄山,在岳顶东十里(《山水》)

西神霄山,在岳顶西十里(《山水》)

与灵霄宝殿对应的则是泰山玉帝观、玉皇庙等

玉帝观在岳之绝顶,即古登封台昔尝圮废,成化十九年中使以内帑金资重建济南知府蔡晟记石(《泰山志·灵宇》)

玉皇庙在岳之回马岭(《岱史·登览志》)

《西游记》写瑶池是天宫宴会之所,俗称王母池《泰山志》载

王母池一名瑶池,在岳之南麓池水之源,乃岱岳山涧之水也自黄岘岭会石经峪、水帘洞诸源委,汇而为斯池焉(《山水》)

而与 玉帝王母相关的,尚有玉女池、碧霞灵应宫等(详后)这些综合构成泰山极顶天宫形象的景观,在《西游记》中几乎一一对应地频繁出现,决非偶然,应视为《西游记》写天宫拟自泰山的证明

事实上明朝人正是有称岱顶为天宫者,如上引《岱史》之万恭《表泰山之巅碑》文就有陟山巅,谒天宫的话刘孝《题南天门》诗云斋戒含香叩帝阍,仙风吹我上天门即看紫气临阊阖,金殿当头捧至尊(《岱史·登览志》)徐绅《登泰山》有句云:曾闻天上玉皇宫,绛节星坛向此逢(《泰山志·登览》)也都称岱顶、玉帝观为天帝之宫殿即天宫这可以说是至晚明中叶人对岱顶一种普遍的观念和俗称因此而有《西游记》作者借景于泰山,为《西游记》天宫描写的原型,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二)地府拟泰山地狱

《西游记》第三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二十九回、第九十七回等,分别写到地府阴司酆都森罗殿鬼门关奈河金桥银桥奈河桥等等,也是泰山先已有之的景观
地府,《西游记》中又称阴司冥司、地狱,自古与泰山联系最为密切《泰山志·山水》引《福地记》云泰山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又魏晋六朝人所著《列异传》蒋济、《冥报录》睦仁蒨等篇中,就已有关于泰山地府、泰山府君的描写《太平广记》卷九九《释证一》录《冥报记·大业客僧》即曰世人传说云,泰山治鬼而泰山亦有酆都峪等实之《泰山志》载

酆都峪在岳之阳,俗传为冥司,今峪南有酆都庙,本其说也(《山水》)

酆都庙在岳之南麓,升元观东弘治十四年建,其神为酆都大帝其左为阎王庙(《山水》)

森罗殿,《泰山志》载

森罗殿左为阎王庙,在岳南三里蒿里、社首二山之间,有七十五司及三曹对案之神,神各塑像,俗传地狱收捕追逮、出入生死之说,固儒者不道,然亦足以警教愚民,使之向善而畏恶也张华《博物志》、陆机《泰山吟》、白乐天诗,俱见学士徐世隆撰《蒿里神庙记》(《灵宇》)

鬼门关,《校证》引《岱臆》云

蒿里山神祠门,俗呼为鬼门关,以石为之观其修门刻石,东西二方,皆云嘉靖三十一年(1522)修[27]

奈河即氵奈河,相传为地狱之河《太平广记》卷三四六《鬼》三十一《董观》载太原人董观死后入地狱

行十余里,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耶!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又见岸上有冠带裤襦凡数百习曰此逝者之衣,由此趋冥道耳

氵奈河之名称亦见于泰山,河上有氵奈河桥、金银桥《泰山志·山水》载

氵奈河,源出岳顶西南诸谷,汇为西溪,城西郭河津曰氵奈河桥,西南隅河津曰金银桥

又《泰山道里记》云(氵奈河)水西南流,明人建金银桥,今僧道做法事,有金银桥、奈河桥,以诳世取财,盖借此附会耳

这里所考地府诸景观多为泰山所独有但其中酆都,却非泰山所原有,而是借自道教传说的酆都地狱此说当起于隋唐时的酆都县(今重庆丰县),传至东省与泰山地狱之说合一而有泰山酆都峪等酆都被认为是泰山地府别称,至晚在弘治十四年建酆都庙之前,远早于《西游记》,而与氵奈河等融为一体,成了泰山地府文化的有机成分,为《西游记》地府描写的参考

未完待续

请看 杜贵晨泰山文化与《西游记》(三)

本文原为杜贵晨《齐鲁文化与明清小说》

第四章,齐鲁书社2008年版

[24] [明]罗祖《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46页

[25] 见[明]无名氏《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转引自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40页

[26] 四川人民出版社刊《英藏敦煌文献》第二册,转引自周郢《泰山志校证》,黄山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27] 周郢《泰山志校证》,黄山出版社2007年版,第392页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