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原因,既非穷兵黩武,也非地狭人稀,诸葛亮临死前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评论字数 5013阅读模式
提到蜀汉的高层官员,总给人心酸的感觉
丞相诸葛亮临死前说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三国志》;
大将军费祎为官清廉,家不积财,儿子皆令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费祎别传》;
大将军姜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三国志》;
掌军中郎将董和临终时家中竟然没有值一石粮食的私财(《三国志》;
车骑将军邓芝朴素俭节,不积蓄产业,家人连带忍受饥寒,死时家无余财(《三国志》等
这些可都是中央级的高官,绝对称得上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代表人物,生活清苦到令人难以想象
但是,在《志·诸葛亮传》中有这么一句话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同时,有史料记载,自战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四川就成了中国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对此,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陆海,谓之天府
若将前后相较之下,则给人以非常怪异的感觉,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强烈反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此,多数人质疑是诸葛亮、姜维穷兵黩武造成的,但也有人说是蜀汉的地狭人稀造成的等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一穷兵黩武,不会摇动国本

诸葛亮、姜维的穷兵黩武,并不会摇动蜀汉国本

如果说诸葛亮、姜维的穷兵黩武,造成了蜀汉的贫弱纵向比较,诸葛亮5次北伐,累计出动军力8-10万;姜维北伐11次,累计出动军力不会超过16万,其中前5次每次兵不过万两者相加,所耗钱粮确实难以数计
但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曹魏累计出动军力达50万,其损耗也绝对是蜀汉的数倍
同时,姜维北伐期间,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曹魏的损耗同样也是蜀汉的数倍
其实,至于双方究竟损耗了多少,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难道蜀不伐魏,魏就不会伐蜀吗?当然不是
例如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处于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和第四北伐的中间阶段,曹魏出动三路大军进攻汉中
其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当时,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东和赤坂(今天陕西洋县二十里后因连续月余大雨,魏军才无奈撤退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开始进入蒋琬的10年主政时期,确实是蜀汉一段难得的修养阶段
但是,到了费祎的9年主政时期,第一年便迎来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的10万大军(也有史料说6-7万入侵汉中
结果,曹爽被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和大将军费祎逼退,而且造成士卒死伤甚多,转运的牛马也几乎耗尽因此,魏国朝中多有人谴责曹爽虚耗国力
这只是敌对国的战争,而作为盟友的东吴,在蜀汉灭亡之际,不但未能及时伸出援手,反而还想瓜分蜀汉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公元263年,东吴听说蜀汉灭亡,竟然派建平太守盛曼、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及征西将军留平率领数万大军,假借救援为名,围攻蜀巴东守将罗宪长达6个月之久
显然,处于国家分裂的乱世时期,并不是说想要置身事外就能置身事外,自己想要修养生息,敌人就不会侵犯
如同,东吴不想伐西晋,难道西晋就不想伐吴、灭吴吗?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怎么感觉总是蜀伐魏,为何魏很少伐蜀呢?其实,并不是魏不想伐蜀,而是曹魏分身乏术
例如魏吴战争从曹丕称帝,到蜀汉灭亡,互相用兵至少有10次之多
同时,曹魏还先后用兵西域、平定新城孟达叛乱、安定保塞的匈奴胡薄居姿职等叛乱、鲜卑步度根与轲比能叛乱、辽东的公孙渊叛乱、高句丽东川王叛乱、内部的权力之争(高平陵政变、魏主曹髦之死、以及淮南的毋丘俭、文钦和诸葛诞叛乱等
如果说蜀汉北伐是穷兵黩武,造成了蜀汉的贫弱、灭亡,那么曹魏用兵如此之多,当然东吴也不少,是不是早就应该灭亡,已贫弱不堪呢?
相反,曹魏一方反而越来越强,最终还灭亡了蜀汉和东吴
显然,蜀汉用兵的多寡同东吴和曹魏相较,许对蜀汉的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摇动蜀汉国本的关键

二地狭人稀,不会过多影响国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地狭人稀,并不能过多影响蜀汉的国运兴衰

灭蜀前,曹魏国土面积397万平方公里(公元264年、在籍人口有443万,如果将未纳入的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一并计算在内,则约有人口1300万;
蜀汉,国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灭亡前在籍人口有94万,如果将未统计在内的兵籍、吏籍、漏籍、荫户、佃客及少数民族等一并计算在内,则约有人口400万;
东吴,国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262年,灭亡时在籍人口230万,如果将屯户、军户、吏户、隐户以及被世家门阀荫庇的部曲、佃客等人群计算在内,则约有550万人以上
相比之下,蜀汉确实给人地狭人稀的感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典故许就是由此而来的吧,但地狭人稀应该不是影响国运兴衰的主要因素
想想曾经弱势的汉王刘邦,不就是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冲出蜀地,打败强势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的西汉政权吗
再看看后世的德国的国土面积仅有357万平方公里;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韩国的国土面积是10万平方公里等国,还没有云南省的面积大(394万平方公里,但这些国家在世界上应该很少有人小瞧吧
因此,所谓的地狭人稀,应该对蜀汉的国运兴衰影响极为微弱
但是,如果说到蜀汉人稀的问题,确实有诸多令人费解的疑惑,许这就是影响蜀汉国运的关键点之一

三人口问题和国策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人口问题的本质许是国策的问题,而国策的问题则可能成为壮大豪族门阀、削弱国力的根源
晒晒刘备入川前、入川时以及蜀汉灭亡时的益州人口数,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蜀汉人口问题,其实也就是国家的财税问题
有数据显示,东汉末年,益州人口约为568万虽然,当时群雄逐鹿、烽火四起,但是蜀地相对其它各州来说,无疑称得上是一片乐土
据《志·刘二牧传》注引《英雄记》记载先是,南阳、三辅民流入益州数万家可见,中原相继有部分流亡人口迁徙到了益州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若以此推论,就算益州也曾受到战火波及,相对中原地区依旧要好的太多,人口也不应该缩水到刘备登基时(221年的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晋书·地理志》和《通典·食货•历代盛衰产门•丁中》如此前后悬殊的人口差距,简直让人难以想象,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关键,蜀地并没有暴发大范围的瘟疫灾害以及战争
无论刘备的入川战争者汉中争夺战,其战争规模绝对比不上起倾国之力的夷陵之战,而夷陵之战蜀军出动的兵力也只不过5万左右,又如何能和数百万人口不明去向相提并论呢?
刘备病逝白帝城后,到了诸葛亮主政时期,他采取发展生产、奖励农耕、注重水利、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例如踵迹增筑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依旧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按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稳定的蜀汉,人口也应该有个稳定的提升期才对
虽然,诸葛亮曾有五次北伐,但每次平均出兵也就2万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3万,就算有少许损耗,而从南安、安定以及天水三地迁入汉中的百姓也足以弥补
接着,蜀汉几乎进入了蒋琬、费祎长达19年的修养生息阶段,只是在费祎当政期动兵六次,一次击退曹爽10万大军来犯,而蜀军几乎没有战损;姜维五次对魏用兵,但都是兵不过万的小打小闹
所以,正常情况下,在这一阶段蜀汉应该会迎来一个人口爆发期才对,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许,有人会说,姜维曾有11次北伐,但最后六次的每次用兵同样不会超过3万,而战果也是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再说,就算北伐有人员死亡也绝对和人口的自然增长没法相比,况且在第7次北伐时,姜维曾将河关、临洮、狄道三县百姓迁入川中,同样也可抵消因北伐造成的人口损耗
也就是说,无论是诸葛亮的北伐,还是姜维的北伐,迁入蜀地的百姓人口,足可抵消战争的人口损耗,岂不是几乎不怎么影响蜀汉人口的自然增长
可是,《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记载公元263年,刘禅投降曹魏时,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在蜀汉刘禅为帝长达40年间,虽然南中之地偶有反复,但也能够很快平定,相比曹魏的用兵之多、东吴境内的叛乱频发,蜀汉则相对要稳定的多,国内又无大点的疫情发生,人口又岂能不出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40年来仅仅增长了可怜的4万人,这怎么可能呢?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当然了,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口,刘备入蜀时的人口没有计算在内,蜀国灭亡时的这些人口同样也没有计算在内
显然,蜀汉并口没有爆发式增长,而是增长的人口被隐藏了
其实说,刘备在位时出现的人口大量缩水,则同样被隐藏了
毕竟,刘备的蜀汉地盘,可比曾经的益州辖区大了许多,但益州人口却从东汉末年的500多万,狂缩到蜀汉时的90万,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毕竟,人口出了问题,国家的财税岂能不出现问题,官员们能过上如此清苦的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
那么,这些缩水的人口究竟 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四理念和国策是人口隐藏的关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人口问题的根源,则出在治国的理念和国策上面,而治国理念和国策的问题,又是人口隐藏的关键
通过对比魏蜀吴的在籍数和实际人口数的比例,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 曹魏在籍人数443万,实际1300万,在籍人数占实际人数的34%;
  • 东吴在籍人数230万,实际人数550万,在籍人数占实际人数的42%;
  • 蜀汉在籍人数94万,实际人数400万,在籍人数占实际人数的23%
显然,相对曹魏和东吴而言,蜀汉人口数隐藏比重占的比例相当之大那么,这部分隐藏人口又是如何出现的?
蜀汉立国初期,刘备、诸葛亮曾认为刘表、刘璋实施的救济贫弱的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心,而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因此,刘备、诸葛亮的治国理念是礼、法并施,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也就是以法为治国的主体,而又结合儒家教化为本
为此,刘备还专门组织了一个蜀科编写推行小组,组员有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
虽然,据《志·诸葛亮传》记载蜀汉虽然执法严峻,但公正公平,百姓无怨若就个别事件的公正公平而言,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周围百姓,自然是认可的
但是,从大的环境下,底层百姓并不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温暖,反而容易将底层百姓推向豪门大族的怀抱好比本该国家实施的放贷赈济、招抚流民、以工代赈、设立粥厂等事项,却由世家豪族自发实施,最终得到关怀的百姓,是感激世家豪族,还是会感激朝廷呢?
当然是谁给好处就感恩谁,许还会为谁卖命在古代,诸如卖身葬母、父之类的事情还少吗
刘备初定益州之时,打算将成都城中的屋舍及城外的土地、桑田分赐诸将,若非赵云坚决反对,岂不成了祸害百姓之举
显然,蜀汉的发展理念主要是依靠世家豪族,而不是普通百姓
如此以来,豪门世家则会通过各种关怀和掠夺等手段,不断吸纳低层百姓壮大自己,相对应国家的纳税人口则会不断流失,不断有百姓变成豪门世家的佃户,自然也就出现了上面的人口问题
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五险一金单位职工的归属感,绝对高于没有保险的单位,争相加入的人当然也会非常的多
同样的道理,此类惠民之举,若被豪门大族做了,受惠的百姓对他们的归属感自然也就更强此消彼长之下,朝廷威望越来越低,而世家豪族的威望则越来越高,国家又岂能不亡
例如世家豪族的代表人物谯周,本是个顾问类的光禄大夫,却能力排众议,说降蜀汉朝廷可见,世家豪族对朝廷的影响力之大
恰恰相反,曹魏和东吴却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招抚流亡、放贷赈济、因灾蠲免、移民就粟、以工代赈、设立粥厂等社会保障
显然,蜀汉对普通百姓关怀方面的工作明显少于曹魏和东吴,人口问题则正好明显大于曹魏和东吴
再看看后世,世界各国都对社会保障工作非常重视,因为社会保障是调和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也是影响国家兴衰的一大关键
例如英国早在1945年就实施了《家庭津贴法》;1946年实施了《社会保险法》和《国民健康服务法》;1948年推行了《国民救济法》,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同样,我国目前也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毕竟,当底层百姓对国家失去了归属感,自然就会寻找新的归属感和依靠,而他们直接面对的世家豪族则是最便捷的渠道
因此,无论是刘备立国时出现的人口严重缩水问题,还是刘禅称帝40年人口增长的问题,归根揭底还是世家豪族兼并的问题
而最初的国策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最终导致94万人口养102万军队和4万官吏的窘困局面,廉洁的蜀汉官员日子过得能不清苦吗,国运又怎能长久,岂不知水能载舟,依能覆舟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254.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