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僧影响最大的人绝非如来,靠着他唐僧才走到了灵山,他是什么来头?

评论字数 3479阅读模式

文/牵着蜗牛散步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在上期,推出了,没想到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留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对这名神仙的来历,大家更是展开了脑洞大开的猜想有的说是如来,有的说是观音,有的说是菩提,甚至还有人说是封神榜中的陆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这究竟是谁,原著中并没有交待有人说,许他像菩提祖师一样,只是小说人物需要罢了但古人写文相当严谨,尤其是吴承恩在那样环境下写文,往往将一些隐喻藏得很深,不会随便多写一个人、一段话(不少重复词句及诗文,是小说说唱需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从原著构架来看,不写,故事结构也是相当完整(央视86版《西游记》在改编时,就直接删除了乌巢禅师)但是,从原著思想来看,这个乌巢禅师相当重要,他传授的《多心经》可以说是整个小说之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上期蜗牛提出,这名神仙对孙悟空的影响,远超菩提祖师,其实,他对唐僧的影响,更是远超如来和观音唐僧一路上遇到妖怪坎坷,不是念的如来和观音讲授的佛经,而是念的乌巢禅师传授的《多经心》,大家不觉得奇怪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我们试着来分析分析,乌巢禅师有可能是谁,作者写他的本意究竟是什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对乌巢禅师出场背景及五大奇特之处,本期不再赘述(不清楚的,可点击上期文章补课)我们先来看看《多心经》在原著中的地位和份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从原著第十九回开始,《多心经》就多次被提及,甚至贯穿到后半部小说在第二十回的开端,作者就写了一篇(即佛经中的唱颂词)作说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170.html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

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怕读者看不明白,作者还补了一句: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怕读者还是看不明白,在原著第四十三回,师徒到达黑水河遭遇水怪之前时,又加了一段说明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快到灵山时,唐僧师徒又一次提到《多心经》,这是全书最后一次提及如下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但是八戒、沙僧却不相信悟空的话,笑他只晓得弄棒,哪里晓得讲经,但唐僧却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这些都说明,唐僧团队要取的经,其实是两部,一部是他们自身修炼要取的经,这经已在乌巢禅师处取到,之后的行程,其实是参悟《多心经》的过程另一部经,是唐王李世民开水陆大会和如来佛教东进需要的经,这部经唐僧取回东土之后,并没有多看,甚至没来得及给大唐子民讲一课,就被八大金刚带回西天受封赏

弄清了《多心经》的地位,我们再来分析乌巢禅师究竟可能是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和《西游记》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者神仙体系却千差万别,比如孙悟空,在《封神榜》里就是一个坏猴子,最后被二郎神打成了一块石头所以,绝不能用《封神榜》来解《西游记》说乌巢禅师是陆压的朋友,抱歉了!

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结合原著来分析

我们首先从乌巢禅师所居山名说起乌巢禅师住的地方叫浮屠山,这山名有何意义呢?

最爱说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按照《佛学大辞典》的解释,其实是佛佗的转音就好像一样,不过是美式英语直译,你也可叫他比儿盖吃,只是大家已约定束成那四字

但在中国,很多佛教徒将浮屠当作浮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意思是指:救人一命的功德,比你建七层高佛塔的功德要大得多

所以浮屠山,实际是指佛山

其次,住的地方是鸟巢,这就排除了是如来和观音的可能

如来住的是灵山大,每次出差也是前面警车开道,后面保镖尾,取经工程就是他亲自安排的,唐僧还是他二徒弟,他有必要把自己变成一鸟人,躲在树上等取经团队来吗?直接通过观音下一个指示就行了

观音更不可能作为取经小组的组长,她一直跟踪打表,并多次现身指导,走哪里都是乘坐莲花版高级小轿车,完全没必要委屈自己,藏在鸟窝里指导唐僧取经

况且上文已说了,《多心经》并非如来和观音传授的经,如果是他们传的,何不在长安时就传,者到了灵山再传,在中途化妆打扮再传一经,的确有些费事

观音的确在中途变化成普通人给过唐僧师徒指点,但她每次都会在空中显一下法身才走比如送紧箍咒那章节(有些搞不懂她为何多此一举)

还有很多人说是菩提祖师,这就更不可能了第一,以他的身份,不可能变成一个孤居深山的鸟人其次,他已经说过不再见悟空,肯定不会出尔反尔第三,如果是菩提,为何对唐僧、八戒热情,反而对悟空冷谈?更关键的是,何必要劝八戒跟他修行?第四,他如果有《多心经》,早传给悟空了,何必这个时候才来传

那么,排除了这几位,还有哪位大伽呢?

有!过去佛燃灯!燃灯作为退休老领导,对如来故弄玄虚开展佛教东进,不一定支持,他可能会感觉目的性太强,与佛教渡有缘人的主张不相符

其次,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他经过了九次转世,他为何要转世,为何又是好人呢?有人说他为了佛教,做出过重大牺牲燃灯古佛作为过去老领导,肯定知道这些事,也肯定对唐僧赞赏有加因此,在中途传给唐僧《多心经》指导他前行,完全有可能

乌巢禅师为何只喜欢八戒而不感冒孙悟空呢?这更好解释,作为佛教大佬,他还是比较喜欢出身正道的八戒,而不喜欢出身山野、并且被如来驯化了的猴子

另外,他住的佛山、鸟巢都符合佛教退休老领导的生活习惯

可能还有人不服,在原著第九十八回,还有一个明证

唐僧师徒因没有送上人事(回扣),所以被阿傩、伽叶摆了一道,用无字真经糊弄他们可取经团队并不知情啊,他们高高兴兴地扛着假货就回家了

隐居在宝阁之上的燃灯古佛完全清楚如来和二尊者的把戏,但又不好明说,只好叫白雄尊者赶上他们,从半空中伸出一只手来,撕烂了经包,揭露了真相,最后导致孙悟空到大殿直接向如来问责

如来为了掩饰尴尬,讲了一大堆道理,并让二尊者重新拿经(不过经书缩水了一大半)他的心里,肯定对燃灯是极度不爽的!

以上,实际是就小说来分析小说但是,在蜗牛内心里,却认为这乌巢禅师就是唐僧不是小说里的唐僧,而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

在上期,蜗牛也告诉过大家,原著中所提的《多心经》历史上是有的(一字不差),它的全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是玄奘法师从天竺(古印度)取回来的众多经卷中的一部

《多心经》在唐太宗去世前三天翻译完成,也是玄奘法师翻译的最后一卷经(难道是巧合?)公元664年正月初九,玄奘在跨越屋后水渠时,不小心跌倒,从此再也没有起来二月初五夜半,一代高僧玄奘去世欲了解详情的朋友,可关注公号,查看第6期文章

当年玄奘法师取经,远没有《西游记》中那么浪漫,他是偷渡出国,几次被追捕,还差点被胡人石磐陀(有人说是孙悟空的原型)杀害他在印度成为一代宗师,很多大国哭着喊着要给他绿卡,可他始终忘不了祖国,忘不了初心,又历尽千难万险回到祖国

李世民原谅了他,专门给他修了禅院让他翻译经卷,并挑选最具才华的为他的助手,帮助他完成了《大唐西域记》的写作可辩机和尚却因与高阳公主(李世民第17个公主)有染,被李世民腰斩于市(蜗牛将在后文中解读)

可见,《多心经》所讲的佛法哲理,有多少人能参透?

《西游记》在成书过程中,作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件,不可能没熟读《多心经》因此,他将玄奘法师化身为乌巢禅师,来度小说中的玄奘法师,并非没有可能

《西游记》中唐僧团队取的是两部经,其实我们生活中往往取的也是两部经

一部是为了解决饭碗问题而追求的东西,如学历、岗位、交往圈等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脸抹下来塞进口袋里,做不想做的事,交不想交的人一部是自我修行之经,如始终保持平常心,看透世间名利争夺,心中坚守那点善念

但是,真的能同时取得两部真经的人又有多少?能同时参透两部经的人又有多少?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两面人,一方面鄙视红尘中如鱼得水的人,一方面又在羡慕着并不知不觉成为这样的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