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诸葛亮去世后,关于撤军与否的问题是杨仪和魏延争论不休的主题虽然诸葛亮有所安排,但魏延拒绝执行二人使出浑身解数互相进行政治角逐,最后魏延身败名裂,蜀汉局势发展至此,着实令人感到惋惜而所谓获胜的一方,杨仪后来也没吃到什么好果子
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杨仪曾在刘备称帝时就有过于同事关系不融洽的案例,在诛杀魏延之后,并没有担任实权官职杨仪在蒋琬上位后总觉得自己比蒋琬有能力且多有怨言,有一次费祎前去提点杨仪时,杨仪祸从口出被打入监狱,最终在囹圄中自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我们知道,杨仪在军事上有很多优点,安排部众,筹集分配粮草,对他来说分分钟就能搞定而性格上的缺陷,却让他走入万劫不复之地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根据《三国志》记载,杨仪字威公,是襄阳人早在建安年间他就曾是荆州刺史的主簿,但杨仪毅然加入了关羽的部众关羽任命他为功曹,并让他前去巴蜀地区找刘备聊一聊杨仪见到刘备后,俩人沟通了军国计策,政治得失由于杨仪的独到见解,让刘备非常高兴,因此征辟杨仪为左将军兵曹掾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升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吴国,在此关键的时候,杨仪和尚书令刘巴很不和睦,刘备只能让杨仪遥领弘农太守,将两人工作隔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建兴三年,诸葛亮任命杨仪为参军,跟随他一起南征建兴五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去汉中参与北伐建兴八年升为长史并加封绥军将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话说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都会带着杨仪杨仪的主要工作是规画分部,筹度粮谷杨仪的工作效率极高,每次面对不同的场面,都可以不假思索,须臾定策因此军戎节度每次都是由杨仪来负责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在北伐过程中,魏延因善待士卒,勇猛过人,看谁都不忿儿军中当时大多数人都敬而远之,只有杨仪明确表示看不惯魏延,因此二人逐渐上升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诸葛亮一方面需要杨仪的才干,另一方面又要依靠魏延的勇猛,经常为两人不和感到惋惜,也不想偏向谁建兴十二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屯谷口,不久后诸葛亮去世,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引兵而还,通过跟魏延的博弈,将魏延诛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杨仪诛杀叛将魏延,于是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的功勋无与伦比,应该由自己代替诸葛亮总领朝政,而非常轻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杨仪甚至找到了都尉赵正来给自己占卜,但占卜的结果并不理想,杨仪因此很不高兴杨仪没有能力改变什么,根据诸葛亮生前安排,蒋琬顺利的成为了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回朝之后被封为中军师,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统领和实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那杨仪为何看不起蒋琬呢?早些年间,杨仪是刘备的尚书,蒋琬当时是尚书郎二人后来都是丞相参军长史,而杨仪每次都跟随诸葛亮出军,其功劳也有目共睹杨仪总是认为自己参加工作要比蒋琬早,才能也比他强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带着怨气,杨仪经常将自己的愤怒表现在脸上和言行中,甚至有时都有点魔怔,骂人的话也非常难听当时的同僚们,都觉得这个人口无遮拦,都对杨仪敬而远之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去探望杨仪,顺便提点一下但杨仪对费祎也很不客气,一抱怨就没完没了杨仪越说越激动,居然对着费祎表示:当时丞相刚一去世,如果我举兵投降魏国,处境怎么会像现在这样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说啥不好,你有叛国之心!费祎将杨仪的话秘密上表给了刘禅建兴十三年,杨仪因此事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被流放了,但还不老实,于是上书诽谤朝中官员,内容也是口无遮拦言辞激烈,于是将杨仪关押进了监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9223.html
杨仪在愤怒和悲痛中自杀,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杨仪已死,他的老婆孩子被赦免,并从流放的汉嘉郡安置回了蜀地
祸从口出!杨仪诛杀魏延后仍不受重用,郁闷之下跟费祎说了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