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季汉军魂,末世孤光

评论字数 4042阅读模式

姜维,三国蜀汉最后一位执政者,以无比坚韧的固执,倾国之力北伐中原,最终落得惨淡收场。后世如《三国志》认为其穷兵黩武乃蜀汉亡国一大祸因,如《资治通鉴》则认为其忠于蜀汉丹心可鉴,还原历史,姜维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一、姜维入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姜维是陕西天水人。天水地处雍州,也就是著名的关中地区,三国中后期魏、蜀交战的主战场。姜维之父在抵御羌、戎少数民族入侵时战死,因此姜维得到魏国赐官。史书说其喜好郑玄的儒学,也有说其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无论真假,结合两种说法,至少可见姜维颇有文武之才,不甘平淡,立志功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太守望风而逃,执行公务的姜维被组织抛弃,只好降蜀。诸葛亮慧眼识英,当即加封姜维奉义将军,当阳亭侯(极高待遇,譬如赵云只是镇东将军、永昌亭侯),并对蒋琬夸其既有胆识,又解兵法,为凉州上士,要毕教军事——收他为徒,甚至很快就拨给他数千兵马——热热身。《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得姜维犹如一凤、大慰平生,似乎也不算夸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二、诸葛亮接班人为什么不选姜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逝五丈原,当时刘禅派人致意诸葛亮谁为接班人,诸葛亮回答说:蒋琬;又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说:费祎;再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不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这段故事出于《三国志·杨戏传》裴松之注,得到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认可和采用。对此,人们不仅要问,诸葛亮既然要北伐,为什么不选姜维做接班人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分几个步骤。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第一,蒋琬、费祎是些什么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里的参军即蒋琬,尚书则是费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蒋琬是诸葛亮发现并一手培养、提拔的人才。诸葛亮北伐期间,蒋琬负责后勤,足食足兵,一丝不苟。所以诸葛亮公开宣称,只有蒋琬能和自己共赞王业;私下则对刘禅说,自己死后,蒋琬可以继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2.html

而费祎是刘备看好的人才,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费祎曾出使吴国,不卑不亢,辩才滔滔,孙权非常喜欢,临别时惋惜地说,阁下将来定是蜀国重臣,难再见了啊!当时杨仪、魏延两大奇才彼此不服,连诸葛亮本人也摆不平,只有费祎左右逢源,和两人都很好。

第二,为什么不是姜维?

人才是需要培养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在诸葛亮看来,蒋琬、费祎有品德、有资历,而姜维是魏国降将且没有战功,论亲疏蒋琬在先,论威信姜维在末;而个人才能上,蒋琬长于内政,费祎长于外交,姜维长于军事,诸葛亮一死蜀国必然内忧外患,安内重于敌外,所以继任者只能是蒋琬、费祎。

第三,姜维是怎样成为新的北伐领军人物的?

事实上诸葛亮一直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作蜀国的政治纲领,虽然他死后魏蜀有过短暂和平,但这不代表蒋琬就放弃了北伐。恰恰相反,他在魏国日益强大的同时深刻反思北伐成败,提出了更加大胆的构想。

公元238年,蒋琬以大司马、录尚书事、益州刺史的头衔,督汉中(姜维随之),开府治事,终于与顶峰时期的诸葛亮齐平。公元243年,蒋琬提出东征构想,沿汉水攻魏国上庸郡,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普遍反对,因为顺易逆难,万一打不下上庸,从水路逆流撤军是非常困难的。为此蒋琬提出折中方案,任姜维为凉州刺史,联合羌胡北路出兵,而蒋琬驻扎涪县,准备水路响应。

遗憾的是,诸葛亮平定的南蛮此时又反了,蒋琬只好派兵平叛;曹爽亲率大军入侵汉中;孙权也在边境增兵准备浑水摸鱼。蒋琬又恰逢病重,于是陆续放权给费祎。虽然费祎成功抵御了曹爽的进攻,但正因这些阴错阳差,蒋琬准备多年的东征宣告失败。两年后,蒋琬去世。

蒋琬执政期间,按诸葛亮的遗愿,费祎、姜维都得到大力培养,蒋琬死后,二人共录尚书事,成了蜀汉的正、副丞相。那么现在北伐怎么办呢?

其实费祎是不赞同赌上国运的北伐的,他认为诸葛亮尚且不行,何况自己?然而姜维一直跟着诸葛亮、蒋琬,是坚定不移的北伐派。于是二人达成妥协:给姜维数千人马,出兵骚扰魏境。这种状况直到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才改变。

三、姜维北伐盘点

演义的后半部主旋律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这两个数字几乎成了标准说法,不过按正史,诸葛亮五次对魏主动作战,只有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出祁山;而姜维的九伐也属凑数,且皆非中原,而是绕路从更边远的凉州腹地进发。

第一次,247年,羌、胡叛魏,姜维带兵接应,与郭淮大战,迁胡人入蜀(可增加生力军和税收)。

第二次,249年,魏国发生了司马懿诛杀曹爽的大变局,夏侯霸入蜀,姜维出西平,不克而还。

第三次,253年,费祎死,姜维终于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吴国诸葛恪以倾国之兵攻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遭遇陈泰阻击,粮尽而还。诸葛恪同样攻不下合肥,兵败后回国被杀。

第四次,254年,姜维督内外军事,出陇西,杀魏将徐质,攻破数县,迁百姓入蜀。

第五次,255年,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杀数万人,为姜维一生最优战绩。

第六次,256年,姜维升大司马,约胡济两路出兵,结果胡济迟到,姜维在段谷遭遇邓艾阻击,大败,姜维自贬三级。

第七次,257年,魏国诸葛诞造反,《隆中对》期待已久的天下有变终于来了,姜维乘机北伐,但遭遇司马望、邓艾拒守,后闻诸葛诞败亡,退军。

第八次,262年,再次北伐,被邓艾击败。蜀中宦官黄皓弄权,想废掉姜维,姜维屡次北伐用兵,也多遭朝中非议,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尤为不满。姜维想杀掉黄皓无果,不敢再回成都,率军屯兵沓中。

第九次,263年,此时魏国五路伐蜀,姜维已经是被动防守了。

四、钟会、邓艾的灭蜀之战

显然,从姜维掌权起,蜀国几乎都在无休止的征伐中。和诸葛亮时期相比,此时蜀国已到竭泽而渔、奄奄一息的地步,因此无论当时后世,多将蜀亡归罪于姜维的穷兵黩武。然而,公平地说,蜀国偏安一隅且内忧外困,灭亡本是早晚的事,况且,钟会、邓艾的灭蜀之战完全一次极其偶然的结果。

要弄清灭蜀之战,我们得从司马昭说起。

虽然司马懿生前将诸夏侯曹灭得七七八八,但司马家夺权之路仍然很长。

首先是李丰、夏侯玄意图政变废除司马师,结果失败被杀,司马师废魏主曹芳、立曹髦;

后来又有毋丘俭、文钦反叛,司马师亲征,随后病逝战场,司马昭晋位;

再接着诸葛诞反叛,司马昭挟帝亲征,钟会随军屡献奇谋,有子房之称;

但到260年又发生了惊世骇俗的弑帝事件,曹髦因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在大庭广众之下死于利器。

这一史无仅有的恶性事件带来了极坏的政治影响,司马昭无论如何也难以息事宁人,只有发动灭蜀吞吴的大型战争才能转移矛盾视线。是灭蜀还是吞吴呢?

攻吴需要准备战船,时间太久,所以钟会提出一边攻蜀,一边造船;然而攻蜀需要越过秦岭蜀道,且蜀国并无可乘之机,所以邓艾坚决反对。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此时司马昭之心只有钟会知道。于是263年,从没有独立领军经验的钟会被授命为五路伐蜀的总司令。五路是这样安排的:

邓艾一路三万人往沓中拖住姜维;诸葛绪一路三万人往阴平拦截姜维,阻止其救汉中;钟会三路十余万人直攻汉中。

显然,这其中隐含了巨大的矛盾。

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的大将,从一个有点口吃的放牛娃,努力了几十年成长为防御姜维的西线总指挥;而钟会,名臣钟繇之子,自幼和司马昭交情匪浅,典型的官二代、太子党;如今要反对伐蜀的邓艾交出指挥权,受年轻的钟会节制,且只带领偏师去和姜维硬碰硬?

不过战争的进程出乎所有人意料:

姜维甩开了邓艾,直奔汉中;诸葛绪晚了一天,阻截失败;姜维想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结果部下投降献关,钟会轻松攻下汉中;姜维无奈只好汇集主力,于剑阁据险坚守。

魏军原计划是在汉中会兵,然而姜维扼住剑阁令一切失去意义。此时钟会已经粮尽打算撤军了,毕竟打下汉中对于司马氏已是不世之功。然则,令钟会想不到的是,年近七旬的老将邓艾非但不从军令,还立功心切,想出奇计偷渡阴平,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绕过剑阁直达绵竹;更想不到的是,邓艾的偏师真的越过天险,而成都最后的军力也在诸葛瞻手下全部阵亡,扶不起的阿斗无视姜维的存在,对邓艾拱手投降。

五、姜维之死

成都投降的消息传到剑阁,前线将士一个个咬牙切齿,以剑击石。当然,前有钟会后有邓艾,姜维即便从剑阁回师也无法帮成都续命。既然刘禅都投降了,姜维何愁不被魏国善待?然而,姜维非但不肯投降,还设计了一个简直逆天的复国大计。

姜维先就地向钟会表示投降。

钟会对姜维表现出由衷的喜欢和亲近,说他的风度超过了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在眼高于顶的钟会眼里,整个蜀国除了诸葛亮、蒋琬,也就姜维可以交个朋友。

姜维接着怂恿钟会,这功劳怎么能让邓艾抢走?何况邓艾在成都耀武扬威,还擅以天子名义任命蜀汉官吏。

这当然很合钟会的心意。于是钟会上书告邓艾谋反,司马昭本有疑心,立即下令拘禁邓艾。此时钟会集结了入蜀的所有军队。

姜维再接着怂恿钟会,做刘备第二,起兵反叛司马昭。姜维希望借钟会之手推翻司马氏,自己再灭掉钟会,寻求复国。

此时司马昭也对钟会起了疑心,陈重兵于长安,钟会惊闻消息,或者为了自保,或者真想自立,于是仓促起兵。然而灭蜀的军士已经获得无数军功,谁也不愿跟着钟会冒险,更何况姜维还在其中。结果在司马昭一些心腹的努力下,钟会、姜维皆被乱军杀死。

叛乱结束后,姜维全家被杀;因谋反罪名,邓艾及其数子全部被杀,家人发配西域;钟会同样坐实谋反,但因为钟家的功勋和势力,最终只处死其子,其他同宗者不论。

六、结论

诸葛亮临死定然知道汉室不可复兴,刘家的江山撑一日是一日,对蒋琬、费祎重德多于重才;姜维对于北伐事业虽然极尽执着,但捉襟见肘的现实让他明白,一切不过是尽人事,安天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姜维诚堪斯言,家无余财、没有妾媵,不喜声色、饮食节制。在满朝君臣都不在乎亡国受辱时,只有姜维还在顽固地坚持他的复国大计,也许刘备的基业真不值得可惜,令人遗憾的是,赔上了姜维一家性命。

据说姜维假投降时甚至还给刘禅写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蜀汉的日月最后的指望,也只剩下姜维这束末世孤光。姜维之后,统治中国大地四百余年的刘氏王朝终于香火断绝,这个为中华民族命名、雄视欧亚大陆的帝国也终于成为了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