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何以演义之八: 千古一相

评论字数 3784阅读模式

百年三国风云变幻,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更有趣,一代又一代的说书人竭尽所能,将英雄写得侠肝义胆、豪气干云,将奸雄写得诡诈奸邪、冷酷凶残。然而这其中有一个例外。

他就是超越于三国所有英雄之上、神一般的所在,诸葛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对诸葛亮的喜爱、仰慕、崇拜并非一个时代的事,而是三国之后整整两千年都在发生的事;并非庙堂之上官宦人家的事,而是从皇帝到百姓、从文坛领袖到下层说书人都在发生的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下面我们就从《三国演义》开始,看看诸葛亮是如何从三国英雄神话成光照寰宇的千古一相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一、三顾茅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三顾茅庐的关键在一个三字,所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大概是古代文人帝师情结的最佳演绎。到了说书人口中,这段为指点江山的《隆中对》做衬的大戏,势必用尽十二分气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文本第一次介绍诸葛亮,是在刘备马跃檀溪后见到水镜先生时,水镜提出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当刘备一连两次问他们是谁时,水镜竟然回答:好!好!给读者卖了一个很不地道的关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接着是徐庶,所谓天下第一人耳,可比周得吕望,汉得张良,可往相见,不可屈致,用尽全力鼓吹诸葛亮,引得刘备决定登门延请(史实是徐庶的确推荐了诸葛亮,还和诸葛亮共事了一段时间,后来曹操南下,徐庶母亲被俘,徐庶才转投曹营。曹操也没有伪造书信招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最后终于到群众喜闻乐见的三顾茅庐。然而说书人却极尽抖包袱的本事,一方面将线索放松,只见诸葛亮的朋友、兄弟、岳父,就是不见真龙;一方面将情绪拉紧,关羽、张飞对屡屡扑空十分不满,火急火燎焦躁不安。直到三顾达成、诸葛亮草堂春睡足,才终于现出庐山真面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一个年近半百、戎马半生的枭雄,就这样拜倒在比他年轻了将近20岁的青年人的阶下。然而与其说诸葛亮出山是出于刘备的诚意和名声,还不如说是政治上的帝师许诺——如鱼得水。正史上诸葛亮出山后并未立即授予官职,在刘备称帝前,诸葛亮的官职都不甚高(低于关、张);然而到演义里,一开始诸葛亮就是军师,新野和博望坡的两场(虚构的)大火,让心高气傲的关羽、张飞也不得不心服口服,从此完全树立了诸葛亮的帝师形象。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二、计安天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094.html

三国时代有着无数智商超群的智谋之士,譬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庞统、法正……然而这些人不过是演义的谋主,只有诸葛亮,完完全全是智慧的化身;甚至从此以后,诸葛这个姓都被聪明人占用了——我们总喜欢称他们作小诸葛。

演义里的诸葛亮用计分两种,一种是人不在现场的,给几个锦囊,譬如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一回;另一种则是现场安排,附耳秘闻如此如此

事实上,整部三国历史只有曹操用过一次锦囊妙计,且还是在赤壁大战之后合肥告急之时,密计安排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按:张辽、李典不和,此计非军令,仅为激励三人)。其他基本都是现场部署,光明正大。那么为何诸葛亮用计即便是现场也要附耳秘闻呢?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状态瞬息万变,哪能一个锦囊就指挥若定失萧曹?所以说书人这样安排只有一个理由:当读者以为情况万分危急时,却发现一切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不由自主地拍案惊奇——诸葛亮的智慧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对手,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这些还是常规计谋,实际上说书人口中的诸葛亮,根本就是超凡入圣。所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诸葛亮不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料事如神、未卜先知,甚至还能将天文地理、花草木石随心所欲地用于军事场合,譬如历代说书人量身合创的草船借箭、借东风、木牛流马、八阵图等一系列神技,简直将诸葛亮的才智描绘得惊天动地、惊世骇俗,也让无数演义的读者们流连忘返、拍案叫绝……

三、三大对手

说书人用几个回目为诸葛亮出山尽力呐喊造势,但真的进入三国政治舞台,就不是烧几把火、耍几个锦囊那么简单了,要想完全超越三国时代顶尖的政治家、军事家,征服对历史已有定见的茶馆百姓,就需要更高的故事技巧了。

说书人为诸葛亮找到了三个顶级对手。

第一是周瑜。

读过《周瑜传》都知道,羽扇纶巾的风雅儒将周郎,简直是古代少见的完美人物;然而说书人将羽扇纶巾夺走不说,还将周瑜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小人,被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气死还要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可怜遗言。而最重要的,说书人甚至连周瑜赤壁大捷的功劳都给剥夺了!

不是有诗人写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嘛,没有东风,什么诈降、什么火攻都是妄想,而东风竟然还不是拜老天爷所赐,而是诸葛亮祭回来的!(当然,说书人的聪明之处在于,借曹操之口说一句冬至一阳生,冬天本来也可能有东风,诸葛亮其实是靠智慧天文推算出来的,这就将故事说圆了)

第二是曹操。

曹操是前三国时代的最大赢家,事实上诸葛亮根本没有跟曹操正面对抗过,然而不打败这个三国头号大反派怎么显示诸葛亮的高明呢?于是说书人费尽心力安排了一出绝妙好戏——华容道。

为了衬托华容道最后的高潮,说书人让曹操在赤壁败退的路上一连三次大笑,每次大笑都要来一句周瑜无谋,孔明少智,直到最后华容逢关羽。关于华容道为什么要放掉曹操后人有诸多解释,其中一条绝对无懈可击:曹操从未真正在华容道落难过,怎么可以死在此处呢?所以放走曹操虽是关羽重情重义,但更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也。

第三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诸葛亮北伐期间事实上的对手,也是历史的最后赢家,演义为了抹黑司马懿确没少费功夫,但最经典的还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对照史书,空城计当然子虚乌有(司马懿本人根本不在现场),但老百姓偏偏特别喜欢,非但茶馆说书,就是京剧舞台也一演再演失空斩这样的经典剧目。究其内涵,无非是打赢了固然高兴,但打输了还能如此潇洒地笑退百万兵更是妙不可言啊。

借东风、华容道、空城计,三个说书人创意编织的绝妙故事将诸葛亮毫无悬念地置于三国智商排行榜的神龛之上,诸葛亮在,天下没有对手;诸葛亮不敌天命,却仍然活在对手的心中。于是我们不经意地看到,在诸葛亮面前——

刘备生前最倚重的谋主,为刘备谋划打下西川的庞统气量狭小,为刘备谋划攻克汉中的法正形同虚设(攻汉中时诸葛亮在成都筹备调度,但演义写他在前线主导战场);

东吴著名的政治家鲁肃变成了呆若木鸡的忠厚长者,著名的军事家陆逊面对八阵图叹为观止、自愧弗如;

三国末期曹魏两大名将,邓艾对诸葛亮才能无比钦佩,恨不得以师事之;而目空一切的钟会,进入蜀地后主动祭扫诸葛亮之墓(此事见诸史书)……

四、千古一相

诸葛亮就这样成为了《三国演义》当之无愧的主角,成为说书人口中、老百姓心中永恒的智慧之神。更有趣的是,后世的人们不仅仅服膺演义中的诸葛亮,更从政治、文化、人格各个方面,将他塑造成了朝野内外最完美、最热爱、最推崇的理想历史人物。看看三国以来的诸葛亮崇拜史吧:

一是让蜀汉上下心服。

诸葛亮北伐后期司马懿的一句话被后人引为范本,食少事烦,焉能久乎?这是说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诸葛亮是将独裁发挥到了极致。

古往今来,权臣独裁都是忌讳的,曹操、司马懿因此背负了巨大的骂名,然而诸葛亮偏偏没有,无论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重臣,还是已经成年宣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后主刘禅,全部对诸葛亮心服口服。从《出师表》起,丞相就是诸葛亮,就是和先帝刘备一样的政治高度。

非只如此,即便是与诸葛亮不和被诸葛亮打压的李严、廖立,听到诸葛亮的死讯,都彻底绝望,吾终为左衽矣!因为他们都知道,也都在等待诸葛亮当自补复——只有他有胸怀赦免他们,而后人不能。

二是让对手远近心服。

跟诸葛亮年龄相反的孙权,曾对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诸葛恪说,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认为诸葛亮品质直追伊尹、周公,这是对人臣最好的赞美。

而比诸葛亮晚两辈的晋武帝司马炎,夸奖起他祖父司马懿的老对手,更是毫不客气,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大晋满朝文武在诸葛亮面前都是废物……

三是让后世千古心服。

三国以降,对诸葛亮倾心折服的名人不可胜数。譬如李世民、李靖,唐初最强的两大军事家,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评价极高;譬如康熙、乾隆,清朝最优秀的两个皇帝,将诸葛亮定义为亘古第一的忠君完人;譬如王安石、文天祥、刘伯温、曾国藩……这些后世最著名的政治家,都对诸葛亮的《出师表》顶礼膜拜;譬如李白、杜甫、陆游、苏轼、辛弃疾……所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些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家,无一不倾心折服、真心仰慕千古一相的诸葛亮;譬如毛宗岗,将《三国演义》最后改定印行者,在评论中用尽全力夸赏诸葛亮: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而在民间,诸葛亮去世一百年,桓温听蜀中人说: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到唐朝,诸葛亮去世五百年,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哉;到清朝,诸葛亮去世一千五百年,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传为诸葛公服。所居深远者,后遂不除……

诸葛大名垂宇宙,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走出隆中,走进历史;从《隆中对》、《出师表》开始,诸葛亮走进战场,走上神坛。千百年来,在无数历史名人诗文传诵下,在无数说书人的口耳相传下,诸葛亮不但成为文人最完美理想的人格化身,也成为老百姓心中最真诚热爱的名臣贤相,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他的故事还将源远流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