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何以演义之五:用武之地

评论字数 3955阅读模式

英雄关键要有用武之地,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还不如占山为王的草寇。三国故事波谲云诡,中国大地无处不烽烟,数百年来,那些读书不多的说书人是如何讲述广袤大地上风云变幻的英雄故事呢?

说书人不可能在说书场上挂上一张中国地图,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甚至对于整个古代来说,地图从来都是最高级的政治知识和军事秘密。那么,说书人又是如何将史书上、传说中的历史地理传授给茶余饭后的老百姓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事实上,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手握地图、脚踏实地的专业学者,一丝不苟地研究演义中时有所见的地理混乱,譬如概念不清、方位混乱、南辕北辙等等。然而吊诡的是,演义的拥趸,那群只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历史看客们,对这些并不屑一顾,对于他们来说,真正把握故事灵魂的从来不是那些客观存在的历史地图,而是说书人为地理灌输的价值内涵。那么,说书人又是如何用地理讲故事的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英雄要争霸,要有用武之地,关键先有基本盘。对于这一点,大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可谓深有体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赤壁大战前夕,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此前刘备如丧家犬般一度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至刘表处,年已四十有余,因此有感慨髀里肉生、慨然流涕的故事。对此,演义的说书人不失机智地为刘备代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尽管刘备曾两占徐州又两次失守,但这句话并没有错。对此,我们先来看看前三国时代的群豪是如何让他羡慕嫉妒恨地打下基本的。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袁绍——冀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袁绍其实并不辜负四世三公的家世美誉。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就盯上了韩馥的冀州。原因很简单,冀州即今天的河北,虽然地方不大,却是钱粮广盛之地,可以据之以图天下。严格来说,东汉光武帝就是从这块地盘起家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很快袁绍就连恐带骗地拿下了冀州,并以冀州为根据地扫平黄河以北地区,成为三国前期第一霸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6.html

曹操——兖州。

史书上记载袁绍、曹操青年时的一段对话。袁绍表示要占据河北、南争天下,后来他的确做到了;然而曹操更厉害,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他借助黄巾起义起家,又收降黄巾军、占据兖州打下了最初的家业。

荀彧曾以刘邦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的故事劝谏曹操,将兖州喻为曹操的天下之要地。曹操正是因此苦心经营兖州进而扫平黄河南岸地区的。

孙策——江东。

就在袁绍、公孙瓒、曹操、吕布等群雄北方逐鹿征战不休时,孙策独辟蹊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了江东。尽管在三国时代江东经济远逊于北方,但也因此相对安宁,为孙氏政权创造了一块得天独厚的根据地。

刘焉——益州。

益州即四川盆地,所谓蜀道难于上青天,益州自古沃野千里、易守难攻,是割据政权最喜欢的小堡垒。刘璋的父亲刘焉一早意识到天将大乱,于是抢在战火四起之前,奏请朝廷入主益州,随后内修政治、外筑藩篱,使益州成为彻底割据一隅的独立王国。

可以说,袁绍、曹操、孙策、刘焉提供了基本盘的四个版本。袁绍有目标地盯着最好的地盘,曹操尽全力保住已有的地盘;孙策利用武力抢占冷门的地盘,刘焉利用政治控制边缘的地盘。到了赤壁大战前夕,他们都成为了诸葛亮和刘备师法的对象。

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终于取出了天下地图,指点江山:

在诸葛亮看来,最好的地盘也罢,冷门的地盘也罢,曹操不可除,孙权不可争,天下还能觊觎的地方就只剩下荆州和益州了。益州富饶物产丰富,荆州地理位置优越;更主要的是,它们的主人都很暗弱,可以用政治手腕用武力征服,这当然是有志于王霸事业的刘备,最好的基本盘。一旦有了荆、益的根据地,东西两路出兵,统一天下甚至也成为可能……

因为天下大乱需要英雄,又因为刘备集团是说书人指定的英雄代言人,所以从诸葛亮出山开始,先占荆州,再夺益州,从根据地发展到独立王国,就是三国说书的故事主旋律。

那么,刘备要怎样才能夺得荆州、益州呢?

益州很简单,说书并不比历史复杂,总归是一整套巧取豪夺的暴力手段罢了。关键在于荆州,这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区域,也是三国纷争的焦点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正史是怎样记载荆州故事的。

荆州莫非王土,然而当东汉王朝走到终点,本来是朝廷敕令的荆州刺史刘表,摇身一变成了诸侯一方的荆州牧。刘表虽有才能,但并无宏图远志,他只想好好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做个宦海浮沉的风流名士。无疑,这在天下无主的混乱年代简直是痴人说梦:

曹操想先突破刘表进而统一全国,孙权想吞并刘表独霸长江与曹操抗衡,即便是身边的刘备也随时想颠覆荆州谋得一块根据地。

更何况刘表此时已垂垂老矣。临终刘表将荆州交到小儿子刘琮的手中,结果刘琮面对倾巢南下的曹操望风披靡,束手就擒。

接着就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赤壁大战。赤壁大战在史书上不过短短数行字,然而经过一代又一代说书人反复演绎成了三国故事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当然,对于后续故事而言,大战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曹操赤壁兵败,退回北方,但仍然将战略防线布置在荆州北部的襄樊地区。

孙权大获全胜,占据战略要地江陵,将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上游。

刘备死里逃生,乘机抢占荆州南方四郡,有了一小块栖身之所。

本来周瑜还希望以江陵为据点,拿下荆州,西入益州,然而不幸壮志未酬身先死。继任东吴都督的鲁肃主张孙刘联合抗曹,将江陵借给刘备,是为借荆州。荆州大部到手,刘备从此就信心满满地西进入川了。

显然,说书人要将这段故事说有趣,关键就要在借荆州问题上做文章,这是孙刘两家的矛盾焦点,也是后来关羽失荆州、夷陵之战的症结所在。

历史上荆州确实是借了,刘备确实是无赖不还了,那么说书人如何为他们的英雄自圆其说呢?

说白了也很简单,一方面降低借荆州的价值,本来是周瑜花了一年时间才从曹仁手上打下南郡(南部的江陵),结果演义编织出诸葛亮一连串妙计,先是赚取南郡,而后张飞袭荆州(演义里荆州有时也指荆州城,当然这是编造的)、关羽袭襄阳,子虚乌有般让刘备集团凭实力抢州夺郡。

另一方面抹黑东吴诉求的正当性,将借荆州的荆州夸大成了荆州九郡。本来是帝王师王佐才的鲁肃,为了让刘备打前锋承受曹操的进攻压力而提议的借荆州,结果演义里成了整天讨要荆州九郡不成,而两头奔忙的受气包。

更有甚者,演义围绕着荆州的争夺,还顺手编出了一套三气周瑜的故事,将风流儒将描成了嫉贤妒能的市井小人,完美地衬托了一把诸葛亮。

无疑,尽管最终荆州得而复失,但这一切还是让刘备集团以及他们的拥趸们过足了英雄瘾。

魏蜀吴三家分荆州决定了荆州的襄阳成为三国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襄阳是刘表时代的荆州治所。即便经过赤壁大战,曹魏仍然死死地掌控着襄阳,究其原因,襄阳是三国版图要冲,往西有水道入蜀,往东顺江下吴,往北穿过平原入魏,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后代南宋也是以襄阳为第一屏障,甚至金庸武侠里郭靖黄蓉最终就是为国战死襄阳的。

那么三国的说书人又是如何演义襄阳的重要性呢?

很简单,关云长水淹七军充分表达了这个主题。

彼时刘备进位汉中王。称王让曹操不满,夺得益州、汉中却不归还荆州让孙权不满,于是曹孙两家私下达成协议图谋攻蜀。演义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由诸葛亮授意关羽主动出击发起襄樊之战的。

关羽是说书人塑造的又一英雄样本,忠义的化身。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这些子虚乌有的事件被说书人唾沫横飞地演绎得活灵活现,更何况水淹七军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本来汉水暴涨乃是天灾,但演义大笔一挥附会成关羽人力谋划;本来水淹七军也只是包围襄阳和樊城,但演义夸张其事说成事先攻占了襄阳。而这一切都为了下面这个情节做铺垫:

曹操大惊:孤欲迁都以避之。

因为襄阳至许昌之间是广阔的江汉平原,一马平川,失去襄阳意味着魏国打开了南大门。为了保住襄樊地区,曹操联合孙权偷袭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刘备已经完全占据了长江上游,若拥有襄阳,那双方交战就绝非后来夷陵之战那般景象了。正是这一切,又将故事引向了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失荆州等事件。


除了襄阳,三国故事里还有一些类似战略要地。

蜀、魏之汉中。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是蜀中出秦岭入关中的必由之路。而关中是秦汉时期兵家必争之地,要想稳守益州,必须占据汉中;要想北伐出击,更要占据汉中,后来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以汉中为前沿阵地。

最初,刘焉入主益州时将张鲁派驻汉中,刘焉死后,张鲁背叛自立,刘璋从此寝食难安,这也成为了刘备入川的契机。待刘备夺得益州,曹操也打败了张鲁,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汉中争夺战。对于刘备而言,虽然此时益州统治还未稳固,但汉中却不得不打,所以几乎是倾巢而出,诸葛亮在成都往来调度,甚至连伙夫都派上了前线。

这场大战以蜀国大胜而告终,刘备也因此有了称帝资本。对于演义说书人而言,既然结果是好的,那过程扭曲点无伤大雅,于是和赤壁大战一样,又将大半功劳鬼使神差地记在了其实并未出场的诸葛亮的身上。

吴、魏之合肥。

三国故事是以魏蜀为主要矛盾线的,那么蜀国的同盟军除了夷陵之战外都干了些什么呢?

说书人只需记住三个字,打合肥。

吴国地处东南,要想扩张领土有三个方向,往西是荆州,往北是徐州,往西北是淮南。荆州不论,孙权也一度想过打徐州,但有刘备的前车之鉴,徐州即便打下来也守不住;所以只好将枪口对准淮南。

淮南平原同样易攻难守,但有个重要区别就是合肥。合肥是淮南唯一建在丘陵地带的城市,对整个淮南有俯瞰震慑作用,可以说合肥就是东边的襄阳。

鉴于合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曹魏一连几代人在合肥大兴城防,尽全力防御东吴的进攻。孙权在位期间,战必称合肥,甚至三次将兵十万御驾亲征,但都被张辽、满宠等名将击退。因为无法突破合肥,东吴也就被死死地遏在长江南岸,所谓有淮则有江,没有淮河庇护的长江,连绵千里到处是纵横支流,本身就是一条极难布置的防线。这就无怪乎后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了。

历史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抛开地理人文讲历史本来就是耍流氓。然而演义的说书人不过是说书人,他们只有逗乐的需求,没有学术的义务,所以假如我们能够放下挑剔的历史目光,站在一个茶馆听众的立场,重新审视这些三国故事,或许会找到别样的乐趣。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