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在写到唐太宗修建(佛教)水陆大会高僧玄奘升坛诵经讲法时,观音菩萨显身,指问玄奘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吗?玄奘承认这些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观音菩萨遂点化他们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菩萨指示太宗,真正的大乘佛法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在驾祥云离开众人时,菩萨还从半空中飘下简帖,上写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由此,便开始了太宗命玄奘西天取经的远行壮举,也才有了唐僧艰苦卓绝、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带领几个徒弟到得西天取回真经的《西游记》后八十多回的故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这一章回涉及到了佛教的小乘大乘,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的动机、目的与其取回真经的成果;它涵盖了许多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及玄奘西行取经的基本宗教背景与宗教知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约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时,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在他100逝世的年后,佛教徒内部对释迦牟尼宣讲的教义便产生不同的理解,开始分裂,形成了许多部(部团、派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上座部和大众部两个基本派别公元12世纪时,大众部的部分支派发展成为大乘佛教,又称大乘,而把以前的一些部派统称为小乘,即小乘佛教乘指运载工具,大乘认为三世十方有佛无数,通过修行就能够运载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达到彼岸,成就佛国;因此,个人修行要利他和普渡众生小乘则只承认释迦牟尼为佛,主张自渡和自利,修行的最高目标是使自己能够成为阿罗汉(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大乘佛教也逐渐出现了中观学派与瑜伽行派等不同的派别,其重要的经典有《大般若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佛教在古印度兴盛后,逐渐外传现在,一般人都肯定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时间是在公元前后,即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最早传入我国的佛教,大乘和小乘都有这一点与《西游记》第十三回所说在唐僧取经以前,我国只有小乘佛教而没有大乘佛教,是有出入的,但是,开始时可能小乘佛教多一些如,我国最早译为汉文的佛经即是小乘教教义的《四十二章经》,时间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据记载,东汉明帝遣使者赴西域求法,于月支国遇沙门(僧人)竺摩腾译写此经还洛阳但是,我们看到,到了时期,吴国孙权崇尚佛教,译经工作兴盛,其所译经书颇多,其中就有大乘佛教的《无量寿经》等但应该肯定的是,唐僧(玄奘)去西天(古印度)取经,取回并翻译的经书是大乘佛教的经书;他对于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与《西游记》第十二回内容是相互吻合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玄奘(602664年),13岁便出家为僧,在正式西行印度取经前,他即游历了中国各地,访求名师,先后向国内一些高僧学习佛教经论从他主要学习的经论看,有大乘佛教的《摄大乘论》、《大般涅槃经》,也有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如《成实论》《俱舍论》等后来,他蒙发了要去古印度学习佛法,并且要亲自阅读梵文佛经的念头据记载,这些均是源自于他认为当时中国所译、所讲的佛教经论,异说纷纭,无从获解,因此只有亲自去佛教发源地,到那里去弄个明白这里应该既包含了他对所学的大乘教与小乘教之间的说法各异,也包含了既便是大乘教的经论由于翻译问题而产生的错误正是玄奘对于佛教的这种强烈求知欲和探究求真的精神,才使得他后来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坚定地西行去古印度游学、取经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他西行取经的目的中,很重要的是要去学习《瑜伽师地论》,以此获得汇通一切的解决他西行取经的目标是要去学习、获得大乘佛教及其经论在这里是显而易见不过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玄奘(唐僧)到达古印度后,遍游了各地,向印度许多高僧求学,其中对他受益最大的是印度僧人戒贤戒贤是古印度著名佛寺那烂陀寺的大长老、大乘佛教最受人尊敬的论师玄奘(唐僧)在那烂陀寺历时五年,前后聆听了戒贤亲自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等许多属于大乘佛教的经论,深入探讨了大乘佛教的教法这以后,玄奘(唐僧)已经能够融会贯通了大乘佛教的论说,并亲自写了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学说的《会宗论》;随之,受古印度佛教界的邀请,参加了由当时大力提倡佛教的戒日王召开的佛学辩论大会与会的有大小乘僧人3000人,以玄奘(唐僧)为论主玄奘(唐僧)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劫(jié,追问)难,一时名震古印度因此他被大乘僧人尊为大乘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在这之后不久,他便回国了回国以后,玄奘(唐僧)将带回的梵文经论,亲自译为汉文,总计其所译的经论达75部、1335卷,都是大乘佛教的经论,其中尤其重要的有 《瑜伽师地论》100卷(由唐太宗亲自作经序)、《大般若经》600卷等玄奘(唐僧)还创立了以大乘佛教 瑜伽派学说为本的法相宗(中国佛教重要宗派),广收僧徒,弘扬大乘佛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综观以上,玄奘西行的前前后后,可以看到,《西游记》尤其是第十二回所说的唐僧取经的起因,是要求取大乘佛法,除了给以了神外,其基本的内容是符合于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实际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7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