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男女都能穿的“裹肚”,是“肚兜”吗?

评论字数 2711阅读模式

水浒中的服饰,作者描写过很多次。通常,人物出场时,作者就会用诗词来描述他们的穿着打扮,无论是皇帝、大臣、好汉,还是商人、百姓亦或是奴仆。服饰的描写,不但能证明人物的地位,有时候也能刻画性格。不过,像是帽子、上衣、裤子和鞋等常见的服饰很容易理解,也有一些服饰鲜为人知,不容易理解。

比如,水浒中至少出现过三次的“裹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那妇人(孙二娘)如何?眉横杀气,眼露凶光……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梁山泊好汉在庾家疃一字儿摆成阵势。只见:人人都带茜红巾……虎狼腰牢拴裹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很多人以为,“裹肚”就是裹在肚子上,或者干脆理解为抹胸、肚兜。但从水浒中来看显然不对,因为不但女人穿,男人也穿,就连士兵也都穿着裹肚。可以说是不限地位,不限性别,人人都能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央视水浒中孙二娘形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那么,“裹肚”到底是什么服饰?是仅仅用来保护腹部的内衣,还是有其他用途?其与肚兜等内衣,又有何区别呢?男女所穿,又是否一样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其实,水浒中的裹肚,主要有两种作用,其一是保护腹部,男女都可穿,这种是内衣,只穿在里面;其二是作为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只有男子穿,而且是穿在外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先说第一种,作为内衣的裹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中国向来有“衣冠王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而礼仪的表现之一,就在于服饰。传说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标志着人们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其实,考古发现,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穿衣服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黄帝雕像(来源网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1540.html

到汉代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服饰已经相当完备,尤其是内衣方面。当时的内衣有很多,比如汗衫、犊鼻裈、齐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抱腹”。

所谓抱腹,顾名思义就是“抱裹在腹部”,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肚子不受寒凉侵袭。有人说,抱腹就是帕腹,其实不对,二者虽然作用相同,但是形制不一样。

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以奄心也。——《释名》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对帕腹和抱腹解释得很清楚。帕腹,就是一块长长的手帕样布,没有带子,直接裹在腹部。帕,本意就是缠绕、包裹。而抱腹则不然,抱腹虽然也用于腹部,但上下都有带子,是系在身上。从正面看,这种内衣就像是小孩子贴着肚子抱紧大人一样,所以叫“抱腹”。如果抱腹上面加了肩带,那就是“心衣”了。

抱腹(来源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帕腹、抱腹还是心衣,都只有前面一片,后背是裸露的,只遮挡腹部或者胸腹。因为后背裸露,穿着凉爽,所以直到清朝,这种样式的内衣都有。

帕腹、抱腹和心衣,其作用是保护腹部或者胸腹不受凉,不论白天黑夜,男女老少都可以穿。

宋代裹肚与汉代抱腹一样,都是用来保护腹部不受寒冷。

不过到后来,裹肚样式比较多,男女也不一样。裹肚基本上是一块菱形的布,布上方为新月形,也就是圆弧状;下方则因男女而有别,女式为尖形,男式为半圆形。布上面可以绣各种花样由各色布缝成。因为季节不同,裹肚也分为单层、夹层和棉质,分别在夏季、春秋季和冬季穿。

之所以说抹胸和裹肚不同,是因为宋代文献中,这两种衣服是并列的。

中宫常服,初疑与士大夫之家异,后见乾道邸报临安府浙漕司所进成恭后御衣衣目……其目:……粉红纱抹胸、正红罗裹肚、粉红纱短衫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南宋黄昇墓中的裹肚

黄昇墓出土过抹胸和“围兜”件,其中抹胸较大,上可覆胸,下可遮腹,而围兜出土时围系于黄昇腹部,可判定为宋代“裹肚”。另外还有三件围兜,尺寸与裹肚基本一样,应该也是裹肚。

显然,无论是形制还是作用,抹胸都与裹肚不一样。

水浒中,孙二娘红裙内有斑斓裹肚,这个裹肚作用就是保护腹部,而不是用来束胸。这从位置也能判断出来,因为是在“红裙内”,显然是内衣。除了孙二娘,燕青也穿过“裹肚”,水浒中说他是“红串绣裙裹肚”,与孙二娘一样,可见不限男女。

央视水浒中的孙二娘形象

元明清时期,抹胸也叫肚兜,而裹肚则叫兜肚。

“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袭人笑道,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红楼梦》

同样的两个字,只是顺序不一样,容易被混淆。所以,一些资料说兜肚就是肚兜,这是不对的。其实,明清至近代,有些兜肚是双层,可以用来放银子等东西。一些文学作品中还能看到,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87版红楼梦袭人形象

对了,裹肚还能用来辅助疗伤。

如有人着箭不能出者……此药干于脐中,用绵裹肚系定。——《儒门事亲》

因为裹肚正好是裹在腹部,可以固定肚脐部位的药物,所以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病人。当然,这属于裹肚的附加作用。

再说第二种,作为包裹腰肚的绣袍肚。

袍肚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叫“抱肚”。因为腰间不但有铠甲,而且常挂着刀剑等兵器,将士在拿兵器时,手部容易于甲片摩擦受伤。鉴于此,晚唐时人们在腰间增加了“抱肚”,可以避免手部与甲片直接接触。另外,抱肚对脊椎和腰部也能提供稳支撑和保护,防止受伤,今人束腰带作用与之类似。因为作用明显,所以从唐代开始到明代,抱肚一直很流行,是将士必备的装束之一。

南禅寺大殿的天王塑像

在山西省五台山,晚唐时期的南禅寺大殿的天王塑像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天王铠甲上面的抱肚。

到了宋代,抱肚也叫袍肚或者依旧叫裹肚。

晚唐将军的山文甲,宋代将军的乌锤甲、山字甲、金漆铁甲、普通军士的铁甲以及明代将军的山文甲、军士的两裆甲、锦衣卫的圆领甲等,腰间都会有袍肚。

宋代普通军士铠甲及袍肚(来源网络)

水浒中,提到的梁山泊军士“虎狼腰牢拴裹肚”,就是这种袍肚。

裹肚除了这两种作用外,其实还有一种作用,那就是作为腰巾,围在腰腹部,也叫“围肚看带”。

爆仗响有烟火涌出,人面不相覩,烟中有七人,皆披发文身,着青纱短后之衣,锦绣围肚看带。——《东京梦华录》

作为腰巾,裹肚不需要穿在铠甲上面,只是在普通外衣上。宋徽宗宣和年间,东京城内的人们喜欢用鹅黄色的“围肚看带”,也叫“腰上黄”。这是因为,黄色象征富贵,所以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祈愿。这种裹肚,央视水浒和新版的水浒中,都有表现。像央视水浒中的林冲、新水浒中的陆谦等人,都曾穿过这种裹肚。

央视水浒林冲形象

新水浒陆谦、林冲形象

对了,作为腰巾的裹肚,男女都可以穿,《京本通俗小说》中提到过。

虞候道:“适来郡王在轿里,看见令爱身上系着一条绣裹肚。府中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老丈何不献与郡王?”——《京本通俗小说》

既然虞侯能直接看到,还敢对郡王说,显然这种裹肚是郡主围在衣服外部的。若是郡主的贴身内衣,虞侯即便看到,恐怕也不敢对郡王说了。

央视水浒林娘子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央视水浒第四集中,还提到了保护腹部不受风寒的裹肚。当时林娘子在绣裹肚,还对丫鬟锦儿说:官人在外面刺枪使棒,衣服要经常脱下穿上,易受风寒,戴上这件裹肚就好多了。

连原著中鲜为人知的“裹肚”,央视都很考据,经典不是浪得虚名!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