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考作文的《红楼梦》该怎样读?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列出7个要点

评论字数 3929阅读模式
红楼梦》的话题经久不衰。今年高考试卷出现有关《红楼梦》的材料作文,可见其对于中学生来说,也越发重要了。那么,这部经典名著究竟该怎样阅读呢?5月22日,“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江苏省红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端与整本书阅读的提倡——以〈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为例》的发言。快来学习一下吧,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哦!

苗怀明教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红楼梦》的教学和阅读体会。我在南京大学承担《红楼梦》课程有20年了,基本上是每一年的下学期,会开两门《红楼梦》的课,一门开给大一的学生——《红楼梦阅读》,一门开给大三学生——《红楼梦研究》,因为这是学校要求的,原来是一门课,现在开成两门课,所以我也算是工作在第一线。我个人在《红楼梦》教学方面,一直也在琢磨一些问题。在大学里面,不存在什么整本书阅读,我们在大学里一般不会进行这种选段式的教育,所以我们不会特别提倡整本书阅读,我们所有要求学生读的都是整本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我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先后出了三本书,都是学生的《红楼梦》作业,这三本书代表了我在20年间对《红楼梦》教学的探索。这三本书,一本书《寻梦金陵话红楼》,这是我最早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为同学们出的作业集;第二本叫《南京大学的红学课》,这本书是我近年来借助新媒体、公众号、网站所做花式作业的结集,其中就包括好多老师说的“沉浸式阅读”之类的文字;第三本目前还没有封面,大家看到的是我们文学院院长题签的《红楼前梦》,马上六月份也就是下个月要出版。内容是为《红楼梦》人物写前传,大家知道,《红楼梦》续书两百多本都是写后传,所以我带领学生写前传,这本书现在进行到三校,封面设计出来之后正式出版,这三本书代表我的《红楼梦》教学三个不同的阶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南京大学的红学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这些花式作业、《红楼前梦》都在我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古代小说网”上连载,今天的很多专家老师包括俞晓红教授,有很多文章在“古代小说网”公众号上连载,所以大家要看我的《红楼梦》花式作业、《红楼前梦》,或者俞晓红老师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系列文章,可以关注这个公众号,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或分享给学生。因为我们这是一个学者办的公众号,所以我们的口号是“绝不学某些节目的胡说八道,绝不学网络上的‘标题党’”,我们是“学院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今天上午,我听到几位中学一线语文老师讲的内容,深有同感。今天在开会的时候,我还和一位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朋友谈到,教育部门在新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里把《红楼梦》列为整本书阅读,但并没有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比如说提供学术支撑、教学指导,提出具体要求,这就导致各个学校各自为政,“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说关于整本书阅读,我们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上午我在评议中谈到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我今天下午主要谈一个问题:谈谈我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尽管我们还没有做好整本书阅读的充分准备,但是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来努力。前面我听到一个老师讲的很好,他举了叶圣陶的例子,可见很多年前,教育界的有志之士、教育家们就认识到必须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但是我们现在的中学教学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全是选段式的阅读,这个板子不应该打到老师、学生身上,应该打到教材编写者身上,当然教材编写者只能挨一部分板子,因为他们也不能当全部的家,应该打到教育部门掌握话语权的人身上,因为他们不懂教学规律。为什么呢?我这里简要说明一下我的思路,谈谈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篇幅上,两者对于人物、情节、时空的处理乃至创作手法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就人物的塑造而言,短篇小说只能从特定角度截取其生活的片段,而长篇小说则可以详细描写其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短篇小说只能展现其性格的一个方面,长篇小说则可以充分描绘其性格的各个方面,并展现其性格的形成过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就实际情况而言,受课程体制、教学时间、师生精力等因素的限制,短篇小说更适合中学语文的教学需要,而长篇小说只能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进入语文教学,那就是采取选段的方式,通常是选取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流传最广的部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9977.html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代小说篇目如下:

《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搜神后记》(《桃花源记》)

《聊斋志异》(《狼》《促织》)

《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这种裁长篇为短篇的方式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大家也习以为常,但这种教学、学习方式是有问题的。长篇小说作为短篇小说进入教学,往好处说,是尝鼎一脔,通过精彩片段领略全书之一斑,但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挂一漏万。选段阅读使长篇小说内容丰富复杂的一面无法展现出来,不管是人物的思想、性格还是人物之间的关系。用选段方式替代长篇小说的阅读,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有问题的阅读方式。

我们过去经常嘲笑以偏概全的人是盲人摸象,但实际上这种裁长篇为短篇的方式正是盲人摸象。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作者用了整整三回的篇幅,但教材所选只是第四十回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教材所选部分固然精彩,但肯定不能替代对全书的阅读,如果学生的阅读止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其对《红楼梦》的印象是存在偏差的,甚至是被误导的。

长篇小说如此,其他篇幅稍长的戏曲戏剧作品如《窦娥冤》《牡丹亭》《雷雨》、《哈姆雷特》《茶馆》等也是如此。中学语文教材篇目偏重篇幅较短的诗歌、散文,连《我与地坛》都是节选。这样也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分布不够平衡,诗歌、散文偏多,小说、戏剧则偏少。这与这几种文体在成年人中的接受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样造成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中学阶段的阅读基本是浅层次的阅读,无法进行深度阅读,且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与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情况也是不一致的,相当于使用手机的阅读,即那种碎片式的阅读。这种选段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并不限于语文学习,它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这并非危言耸听,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苗怀明教授的红学课堂

在大学阶段,各门课程学习要求的基本是整本书的阅读,老师给学生开列的参考书目往往是一批书,而非一些篇目。一些中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往往由此产生学习的困难,或是完不成老师布置的阅读量,或者读过之后抓不到要领,理解存在偏差。以笔者供职的南京大学文学院为例,其培养方案要求四年本科阶段阅读二百本书,包括作品与论著,平均每年五十本,每月四本多。这个阅读量比中学增加很多。

这种短篇阅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而中学语文教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既不可能对现有的课程体制进行根本的变革,学生又没有时间和条件去阅读那么多书籍,整本书阅读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们来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言下之意,就是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来开拓眼界,保证足够的阅读量,找到不同于片段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应该通过《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举一反三,掌握《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其他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不能仅停留在《红楼梦》的阅读上。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要点

作为长篇小说的《红楼梦》,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有哪些需要重点把握的地方呢?《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无论是内容的安排还是情节的设置,肯定不同于短篇小说,因此应当寻找一套适合阅读《红楼梦》的方法。有如下几个应注意的方面:

1.贯穿全书的思想、情感。

《红楼梦》一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表达了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比如排斥科举制度、反对文死谏、武死战、不喜欢女儿出嫁等,在这些看法背后有没有贯穿一致的东西?该书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如此。

2.人物性格、思想的完整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他们的思想、性格往往是丰富、复杂的。比如林黛玉,她有比较清高的一面,也有随和的一面,幽默的一面。再比如贾宝玉,他一方面觉得女儿高贵,另一方面又将茜雪赶走,晴雯也差一点被他赶出去;他一方面希望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具有寄生特性。

3.人物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红楼梦》展示了家庭人伦及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处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扮演多种角色。比如贾宝玉,他既是林黛玉的表哥,又是林黛玉的情侣,他是贾政的儿子、贾母的孙子,又是元春的弟弟,探春的哥哥,他是袭人的丈夫,又是袭人的主子,秦钟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网上,连接着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

4.《红楼梦》的主线及情节发展的脉络。

《红楼梦》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家族从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一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

5.《红楼梦》的结构方式及特点。

《红楼梦》的结构是线性网状结构,整个作品如同一张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精密。

6.《红楼梦》情节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各情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或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7.《红楼梦》的伏笔。

为了强化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红楼梦》使用了大量的伏笔,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整本书阅读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因为大学的经验不能简单用在中学里面,就像之前几位老师讲的,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来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因时间的关系,就向大家汇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