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兵强马壮,宋江为何偏要招安?108 将的悲剧早有伏笔

评论字数 2336阅读模式

水泊梁山的聚义厅里,曾响彻 108 将的豪言壮语。这里有能征善战的林冲武松,有智谋过人的吴用、公孙胜,更有数十万悍勇的喽啰兵。可就是这样一支兵强马壮、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力量,首领宋江却一门心思要接受招安,最终招安后的梁山好汉成了朝廷的 “工具人”,征大辽、平田虎、讨方腊,死的死、残的残。那么,宋江为何放着 “帝王梦” 不做,偏要一条道走到黑接受招安?

一、梁山的 “鼎盛”:不是草寇,是真正的 “强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很多人觉得梁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草寇,但原著里的梁山,早已是实力远超一般州府的 “独立势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论人才,梁山 108 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顶尖高手:武将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枪法天下无双;关胜是武圣关羽后代,刀法精湛;呼延灼善用连环马,曾让梁山一度陷入困境。谋士层面,吴用虽不及诸葛亮,但 “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 的谋划,总能以弱胜强;公孙胜会呼风唤雨,斗法时连高廉这样的 “妖道” 都不是对手。后勤上,有 “神算子” 蒋敬管钱粮,“神医” 安道全治伤病,“轰天雷” 凌振造火炮,甚至还有 “鼓上蚤” 时迁这样的特种侦察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论战绩,梁山更是堪称 “朝廷克星”。起初只是打打祝家庄、曾头市这样的地方势力,后来直接和朝廷正面对抗。高俅三次率军围剿,第一次派呼延灼带连环马,结果被梁山用徐宁的钩镰枪破解,呼延灼本人还被劝降;第二次派十节度使进攻,又被梁山打得大败,节度使韩存保等人被俘;第三次高太尉亲自挂帅,带着十三万大军,结果自己被张顺活捉,丢人现眼到了极点。此时的梁山,不仅占据着易守难攻的水泊地形,还控制了周边数个州县,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就算不能立刻推翻宋朝,割据一方当个 “土皇帝” 也完全不成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二、招安的 “悲剧”:108 将的结局,比战死更让人痛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宋江心心念念的招安,最终却成了梁山好汉的 “催命符”。接受招安后,梁山军团没有得到朝廷的善待,反而被当成了 “炮灰”,派去打最硬的仗、啃最难啃的骨头。征方腊一战,成了梁山好汉的 “修罗场”:董平被挑断手臂后斩杀,张清被石头砸死,徐宁中箭而亡,扈三娘夫妇战死沙场…… 原本 108 将,活着回来的只剩下 36 人,而且大多伤痕累累、心灰意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更可悲的是,即便立下了平定方腊的大功,幸存者也没能逃过朝廷的算计。宋江被赐下毒酒,临死前还拉上了最忠心的李逵,怕他日后造反坏了自己的 “忠义之名”;卢俊义被奸臣用水银毒杀,落水而亡;武松断了一臂,在六和寺出家,从此不问世事;林冲得了风瘫,半年后就病逝了;鲁智深在钱塘江大潮中坐化,算是少数得以善终的人。曾经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的兄弟情,最终成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的悲剧。如果宋江当初没有接受招安,这些好汉或许不会落得如此下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三、宋江的 “执念”:招安不是傻,是早有盘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很多人骂宋江 “愚忠”,放着梁山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去朝廷当 “走狗”。但其实,宋江接受招安,既有个人思想的局限,也有梁山现实的无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从个人来看,宋江骨子里从来就不是 “反贼”。他原本是郓城县的押司,虽然只是个小官,但一直想着 “光宗耀祖”。当初杀了阎婆惜后,他先是躲在柴进庄上,后来又去清风寨投靠花荣,始终没想着要落草为寇。直到被黄文炳陷害,判了死刑,梁山好汉劫法场救了他,他才不得不上了梁山。即便当了梁山首领,他也没把 “聚义厅” 改成 “忠义堂”,还竖起了 “替天行道” 的大旗 —— 这里的 “天”,其实就是朝廷。在他看来,梁山好汉都是 “被逼无奈” 的忠义之士,只要能得到朝廷的招安,就能洗刷 “草寇” 的罪名,让兄弟们都能 “封妻荫子”,自己也能实现 “忠君报国” 的理想。这种刻在骨子里的 “儒家忠君思想”,让他始终把招安当成唯一的出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382.html

从梁山现实来看,“不招安” 的路其实更难走。很多人觉得梁山能和朝廷对抗,但实际上,梁山的 “强” 只是相对的。梁山的粮草主要靠 “打家劫舍”,比如打祝家庄、曾头市,都是为了抢夺粮食和财物。可这种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朝廷采取 “坚壁清野” 的策略,切断梁山的粮草来源,几十万喽啰兵很快就会陷入饥荒。而且,梁山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一部分人是像李逵、武松这样的 “纯草寇”,愿意跟着宋江打天下;但更多人是像林冲、关胜、呼延灼这样的 “降将”,他们原本是朝廷官员,只是被逼上梁山,心里始终想着能重回朝廷;还有像柴进卢俊义这样的贵族子弟,落草只是权宜之计,根本不想一辈子当 “反贼”。如果宋江坚持不招安,用不了多久,梁山内部就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分裂,到时候不用朝廷动手,自己就先垮了。

除此之外,宋江还有一个更深的顾虑:梁山的 “名声”。在古代,“反贼” 是千古骂名,哪怕能暂时打赢朝廷,也会被天下人视为 “乱臣贼子”,得不到民心支持。宋江深知,没有民心的支持,就算当了皇帝,也坐不稳江山。所以他觉得,只有接受招安,让梁山好汉成为 “朝廷正规军”,才能名正言顺地为国效力,既能洗刷罪名,又能赢得民心。可他没想到,朝廷根本没把梁山好汉当自己人,最终还是对他们下了狠手。

四、结语:一场 “忠义” 的悲剧,一段无奈的宿命

宋江接受招安,本质上是一场 “理想与现实” 的碰撞。他想靠着 “忠义” 让兄弟们摆脱草寇身份,实现人生价值,却忽略了朝廷的腐败和奸臣的狠毒;他以为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却没看到梁山自身的潜力和兄弟们的真实想法。最终,他用 108 将的鲜血,换来了一个 “楚州安抚使” 的空衔,也换来了一场流传千年的悲剧。

其实,梁山的结局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时就已经注定。他不是一个合格的 “反贼”,更不是一个能推翻朝廷的 “帝王”,只是一个被 “忠君思想” 束缚的普通人。如果他能像李逵说的那样 “杀去东京”,或许梁山的命运会不一样;如果他能看清朝廷的真面目,选择割据一方,或许兄弟们能过得更自在。但历史没有如果,108 将的悲剧,终究成了《水浒传》里最让人痛心的篇章,也让 “招安” 二字,成了无数读者心中的遗憾。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