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考释秦可卿(5)

 

  五、 秦可卿之谜
  秦可卿是作者在书中特意设计的“机关”,所以写得特别“怪异”、“不通常情”、“有悖常理”和“漏洞百出”,甚至有人说秦可卿的故事是作者的败笔。实际上,这恰好是作者希望达到的效果。我想作者这样写秦可卿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二是为读者解读《红楼梦》留下“谜索”,以便解读内在真实的故事。第一重作用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秦可卿的确是引起了读者和研究者的特别注意,关于研究她的文字真可谓是洋洋大观。第二重作用的效果也很明显,但百人百解,研究成果“丰硕多样”,莫衷一是,诸如秦氏身世之辨析,翁媳生死之恋情,父子聚尤之披露,悬梁自缢之死因,遗言凤姐之梦语,淫丧天香楼之原稿,太子女儿、王家遗女之索隐以及钗黛一体之综合等等,皆归之秦可卿这个关键词名之下。这些研究,一是根据《风月宝鉴》正面“假”的信息为基础的,一是根据联想猜谜式的方法为前提的,虽然各自间有所得,但毕竟是自说自话,己意多多,原意少少。
  以往的研究,多将秦可卿作为一个“具体人物”来处理,这是与《红楼梦》文本不合的。关于秦氏的来历,她的预言诗已经有过提示,说她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是情所幻化之身,是幻化着的缥缈的感情的产物,并非某个具体的人物。换句话说,她是作者和书中人物感情倾泻的对象,她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所以,她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符号,一个象征人物。那么,她代表的是哪个朝代呢?有了前文“反清恋明主旨”的分析和阐述,答案是很明显的,她代表的是灭亡着的明朝,即当时的一个形亡神留的时代。这可从书中秦氏发丧铭旌上所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的铭文中窥见一斑。所谓铭旌,是遵古之诣法,用绛帛粉书,铭文于旌上的示文。其用意是“以死者不可别己,故以旗识之”(《礼记檀弓》下),是谓“铭旌”。所以此铭文是属“验明正身”用的,故格外值得重视,详细分析。
  先说说铭文中的“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这是由四个词的缩写和变体合成的。它们分别是“奉天承运”、“洪武”、“建文”和“万历朝”。“奉天承运”是明朝首创敬语,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载: “元时诏书,首语上天眷命。太祖谓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始易为奉天承运。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洪”,是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的简称。“建”,是惠帝朱允“火文”“建文”年号的简称。“兆年不易”,实乃“万历”的变文同义语。“冢孙妇”,指长房孙媳妇。神宗万历帝的长房是光宗泰昌帝,长孙是熹宗天启帝,明朝末代崇祯帝君是他的弟弟。熹宗无嗣,传位给思宗崇祯帝,所以用长房孙媳妇来代称崇祯,以此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崇祯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吊死在海棠树上而休止了一个朝代。与此相应,书中暗示秦可卿也是吊死的。在她死后,贾珍痛哭流涕地感叹说: “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痛心疾首于这个明朝最后皇帝崇祯的灭亡。所以,秦可卿的具体处是她象征和代表着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其抽象处为她是明之遗民恋明的情感倾泻对象,是兼林黛玉和薛宝钗之美的完美幻身。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说来,她死后,其神不灭,幻化为黛玉和宝钗供人痴情爱恋。从这个意义上说来,有痴情种子美誉的贾宝玉,实际上象征的是爱明恋明的汉人之玉心。所谓通灵宝玉者,汉族之灵魂也。黛玉者,让汉人朝朝暮暮思念爱恋的明朝美人也。按此理推下去,我们就可明白作者为何让宝玉为秦氏的死莫名其妙地吐了一口鲜血,让贾珍为秦氏的死“哭得泪人儿一样”。为什么作者对黛玉之爱特别深沉,对她们在文字上绝无不敬、不净的描写。也明白了为何在“太虚幻境”中,作者让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美人与宝玉去领略“云雨之情”。因为此男女情感极至的具体运作,就是云雨之情,而汉人恋明之情,也需要有极致的具体运作去体现啊!
  人们历来对秦可卿丧事的隆重感到诧异和迷惑不解,其实,作者在这里是借秦可卿的葬礼来表现清朝入主北京后对崇祯的尊重和改葬。据《明史》记载,崇祯十七年夏四月,清兵击败李自成于山海关后,于五月,入京师。“以帝礼改葬(崇祯),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清朝皇帝此举,显然是为了安抚明朝遗民,也表现了对崇祯的敬畏。崇祯虽然是个亡国皇帝,在历史上他可能是惟一的一个将国亡了而不因此挨骂的亡国之君。连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都说他: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另一种说法。连他的死敌李自成都是这样想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清张廷玉在《明史》中这样赞崇祯道:
  赞曰: 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这些事实说明,崇祯皇帝自己在当时是颇受很多明朝臣民拥戴的。清朝以弹丸小国和落后的文化来取得政权,对这样一个颇受臣民拥戴的亡国之君,的确是心存敬畏的。
  在明了秦可卿的葬礼实际是为以崇祯为代表的明朝而举行后,对于秦氏“享强寿”就可理解了。俗话说人过三十不为夭,崇祯皇帝朱由检享年三十五岁,当然可称作“享强寿”了。而那些认为贾蓉年少不可能有三十多岁的妻子,以及贾蓉的母亲尤氏在抄家前还笑说自己刚四十等等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作为幻身的秦氏,存在着表里不一的双重身份,其明写的年轻的“表”,是用于迷惑外人的,而其隐写的年长的“里”则代表了她真正的象征人物,是写给“个中人”看的。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