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从那时起,我才感到这「庸碌」之中有多少坚韧又伟大的力量,才想到那些「乌合之众」其实是由一个个这样努力生活着的个体组成在这个世界上,连一棵小草都在努力生存,那些我瞧不起的人,又有多少是没有尽力的呢?
这时候再读《金瓶梅》,我哭了很多次官哥儿死的时候,我和李瓶儿一起哭了;李瓶儿死的时候,我和西门庆一起哭了;庞春梅祭奠潘金莲时,我也哭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饶你天不怕地不怕,蔑视一切人伦道法,当你最爱的人逝去之时,你还是如此无力我泪点极高,四娘的煽情催泪对少年时代的我都毫无用处,更从未为古典小说中的角色,哪怕是林黛玉哭过但长大后的我,竟然为几个大恶人洒下了眼泪不得不再次佩服兰陵笑笑生的笔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犹记得庞春梅哭潘金莲「可惜你一段儿聪明,如今都埋在土里!」这种悲恸,真可称万古同悲回想起来,在《金瓶梅》产生的那个年代,又有谁不是这么可悲不仅死于天灾人祸的百姓可怜,高高在上的人又能怎样?皇上禁锢深宫犹如囚徒,大臣深陷宦海难复东门黄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就连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爱女,都被宦官蒙骗,嫁了个病秧子驸马,新婚守寡,郁郁而终(见《万历野获编》)就像《金瓶梅》中热闹之后是无限落寞,那个年代,又有谁是幸福的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这一次我得到的感悟是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幸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以后再读,还有种种零散感悟譬如孟玉楼这个人物象征着什么,陈经济、庞春梅和潘金莲、西门庆的对应关系,这本书的一个轮回结构等等在此不再赘述总之随阅历增长,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我打心眼里佩服兰陵笑笑生,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一边用犀利的笔锋将人性的丑恶批判得淋漓尽致,一边又对这些丑恶之人予以了悲悯和同情世上聪明之人不少,看得透彻之人也不少,但聪明人往往狷介有余,宽厚不足要知道,厚德载物比自强不息难上千万倍而在看得透彻之后,还能心怀大爱,这样的人一千年也许只有一人,这样的作品一个民族一千年也才能出现一部有人评价《庄子》,是「眼孔极冷,心肠极热」这句话,千载之后唯有《金瓶梅》足以当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兰陵笑笑生何许人也?我想他必然是一个浮沉于俗世,深知俗人之恶,也深知俗人之悲的人他的一生,应该不怎么得志,处于社会下层正如开篇所说,一个人的心智,与阅历有莫大关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为何老杜说「文章憎命达」?只因命不达的人,才最能理解普通人的辛酸苦辣,才能写出反映人类灵魂深处共性的文章试想,一个一辈子节节高升的官僚,能否理解无数小人物拼命努力却难以出头的苦闷?一个一辈子众星环绕,万千宠爱的幸运儿,能否写出求之不得、肝肠寸断的苦恋篇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也许他们能写一手漂亮的闲愁诗词,雄壮文赋,但像《金瓶梅》这样描写世俗之人悲欢离合的小说,决不可能出自这种精英阶层之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736.html
当然,我这说法只是出自感觉若要求证据,那么早已有很多学者研究过,从《金瓶梅》中的韵文手笔粗疏,和对上流社会的描写明显不实上,可以否定兰陵笑笑生是大官、名士的说法干货很多,言之确凿,以理服人,大家有兴趣可以一看
另外,虽然我觉得《金瓶梅》很伟大,不在《红楼梦》之下但我也同时欣赏《红楼梦》,那是另一种风格,各有优劣,何必生生争个第一第二《红楼梦》创造了一个很美的世界,同时又有对美好事物之脆弱的哀伤
越年长之人,当越对这种美好又脆弱的东西怀有柔情唯有中二少年,才自以为看透了社会黑暗,嘲笑一切美好事物,事事都要发一番政治狂热
所谓心结,就是像这样执着于一种观念,乃至为之仇视鲜活的真情与生命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意识到任何抽象的观念,都比不上一段有血有肉的人生就如仪琳不顾清规戒律,令狐冲打破善恶是非那个时候我们也就没了心结,也就真的读懂了《金瓶梅》的一片慈悲之心
作者梅澹然,选自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