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元明清《西游记》“序”

评论字数 13653阅读模式

张晓康

前言读今之所见《西游记》,版本多为百回本(若有附录者,则有一百零一回),所取祖本则为明代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清代汪象旭、黄太鸿所撰《新镌全像古本西游证道书》二个主要版本然而,元代已有邱长春的《西游证道书》、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杨景贤《西游记杂剧》,此三者均应为明代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之祖本元代学者虞集称《西游证道书》为邱长春真君所纂,明代学者陈元之则称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不知其何人所为,清代学者却将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增删改动后,复更名为《西游证道书》,并将其作者复署名为元代的邱长春,故清代版本的《西游证道书》作者均为邱长春关于《西游记》之大旨,元明清学者云其为劝学,云其为论道,云其为参禅,真乃三教九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代以来,胡适、鲁迅等学者批评《西游记》被无数和尚、道士、秀才弄坏了,遂将其盖定为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的神话神魔小说,而且还依据明天启年《淮安府志·艺文志·淮贤文目》所载,将淮安人吴承恩盖定为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此后为《西游记》作序者,虽言辞精彩纷扬,但却多是对元明清学者所作之序痛贬有余,而借鉴不足,故后世读《西游记》者,开读即被各种各样的序所扰,读者大多循序而读,仅将其当作神话小说闲读之,全然不知其中还有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西游记》第一回诗句)的明确提示和深刻寓意为考祖寻源,尊重前贤,博览众识,以便运用文、史、哲三学合一方法深入探求《西游记》神话故事之表象,且反思其中所藏之密谛,笔者将元明清学者所作《西游记》之序汇于一集(因笔者对清代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已有专文点评,故未收于此集),并以己之拙见加以点评(笔者的点评均用加粗楷体字区别之),以供广大读者批评之,鉴赏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1、西游证道书原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元·虞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人物简介虞集(生于公元1272年3月公元1348年6月病逝),字伯生,道园,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生于湖南衡阳,元朝文官、著名学者、诗人,世称邵庵先生;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文与揭斯、柳贯、黄齐名,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斯、范、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原序正文余浮湛史馆,鹿鹿丹铅一日有衡岳紫琼道人,持老友危敬夫手札来谒,余与流连浃月,道人将归,乃出一帙示余,曰此国初邱长春真君所纂《西游记》也乞公一序以传余受而读之,见书中所载乃唐玄奘法师取经事迹夫取经不始于唐也,自汉迄梁咸有之,而唐之玄奘为尤著其所跋涉险远,经历艰难,太宗圣教一序,言之已悉,无竢后人赘陈而余窃窥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奘,而意实不玄奘,所纪者在取经,而志实不在取经特假此以喻大道耳(点评此处已点明《西游记》是假以唐玄奘取经之事,以喻大道耳;认为邱长春是《西游记》作者的观点,当今学界尚存争议,但元代学者的观点,为同时代之见,应该更接近于真实,有利于考证,故理当予以尊重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猿马金木,乃吾身自具之阴阳;鬼魅妖邪,亦人世应有之魔障虽其书离奇浩瀚,数十万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盖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则为妄心,妄心一起,则能作魔,其纵横变化无所不至,如心猿之称王、称圣,而闹天宫是也;此心收则为真心,真心一见,则能灭魔,其纵横变化亦无所不至,如心猿之降妖缚怪,而证佛果是也然则同一心也,放之则其害如彼,收之则其功如此,其神妙非有加于前,而魔与佛则异矣故学者但患放心之难收,不患正果之难就,真君之谆谆觉世,其大旨宁能外此哉?(点评此处言猿马为人世之魔障,大旨(主题)为收放心;笔者则认为取经人唐三藏是借指人心,其徒孙悟空是借指性情,猪悟能是情欲,沙悟净是态度白龙马是意志等心性现象;取经之路则为人的心路历程神仙佛菩萨、妖魔鬼怪则是世间百态现象,故《西游记》乃是一部关于人的多心经也,但其最大主题则为发心之说,即悉发菩提心(见《西游记》第一百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按真君在太祖时,曾遣侍臣刘仲禄万里访迎,以野服承圣问,促膝论道,一时大被宠眷,有《玄风庆会录》载之详矣历朝以来,屡加封,其所著诗词甚富,无一非见道之言然未有如是书之鸿肆而灵幻者,宜紫琼道人之宝为枕秘也,乃俗儒不察,等之《齐谐》稗乘之流,井蛙夏虫,何足深论(点评元代官方编录的《玄风庆会录》中记载有,元朝皇帝遣重臣刘仲禄远迎邱长春,以及与其促膝论道之事,并将《西游记》比作古代先秦神话《齐谐》,足见其珍视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夫《大易》皆取象之文,《南华》多寓言之蕴,所由来尚矣昔之善读书者,聆周兴嗣性静心动之句而获长生,诵陆士衡山晖泽媚之词而悟大道,又何况是书之深切著明者哉!(天历己巳翰林学士临川邵庵虞集撰)(点评周文王所作《易经》为儒家之圣典,《南华》[即《庄子》]为道家之精华,陆士衡[即陆机,公元261公元303]为西晋诗人,周兴嗣[公元469-公元521]为南朝史学家;元天历己巳年(公元1329年)间,虞集就以此等文史圣典及精华明示《西游记》能悟大道、获长生之深切内涵,故可鉴,亦可考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2、刊《西游记》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明·秣陵陈元之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90.html

人物简介陈元之(生卒不详),秣陵(今南京)人,明代中后期学者,隐士;《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共遗存十四卷,正文每卷首第二行下题有华阳洞天主人(即明代青词宰相李长春)校,第三行下题有金陵世德堂梓行,其卷首有《刊西游记序》一篇,《序》前题有秣陵陈元之撰,《序》共半页六行,每行十二字,《序》后题有时在壬辰夏端四日,其余各卷缺;此版本之残书最早于日本村口书店发现,1933年为北京图书馆购藏,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台北天一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影印本行世,学界称金陵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为百回本《西游记》祖本之一

原序正文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曰出八公之徒,曰出王自制(点评首句天道恢恢,出自《史记·滑稽列传》;道在屎溺则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比喻道之无所不在,就是拉屎撒尿之类的人事中,都有道的存在;若以庄严文雅的要求来读《西游记》,就将遗漏其中暗藏着的哲理与典故此处还点出不知《西游记》作者为何人,但提出了三种可能,笔则认为有可能是出王自制笔者在研读《西游记》时,将神话故事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回,能从花果山这个山名中找出一个花字;第二部分为第八至第十四回,能从陈萼这个人名中找出一个萼字;第三部分为第十五至第九十八回,能从里社祠这个地名中找出一个社字;将所找出来的三个字连起来,即是明代藩王荆王府的支系,樊山王府的花萼社,这是明代中后期文人尽知的文学社[读书会所],此处有可能是《西游记》的诞生地[注在无附录的百回本《西游记》第五回金花玉萼影沉浮的诗词中找到花、萼二字]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余览其意近跅驰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狲,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点评《西游记》神话故事确有《庄子》之风格,若以第一回诗句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感悟其中人物象形的人格化肉身现象,唐僧是借指人心,其徒孙悟空是借指性情,猪悟能是借指情欲, 沙悟净是借指态度, 白龙马则是借指意志等心性 状态现象,取经之路则是人的心路历程也另外,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有座唐代的北海碑,其碑文亦云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莫非《西游记》神话故事创作者亦仿效之?

于是其言始参差而諔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曰此东野之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而者迺亦以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夏端四日也(此处重复提及太史司马迁、漆园吏庄子,又说东野之语[即荒唐之言]非《史记》、诸子、等,并称《西游记》却能将其兼存于神话故事之中,故可见其言参差而诡[‘诡’即奇异];既然如此奇异,后人研读之,就不可将《西游记》仅仅当作闲读之书也

3、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题词

明·袁于令

人物简介李贽(公元1527~公元1602),字宏甫,卓吾,别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官至国子监博士;泰州学派一代宗师,思想家、文学家;万历中期曾为姚安知府,后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并在麻城讲学,从者数千;晚年往来于南北两京等地,后被诬陷下狱,自刎死;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及批点《水浒传》、《西厢记》、《拜月亭》、《西游记》等

袁于令(生年不详,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卒),名韫玉、晋,字令昭、凫公,箨庵、幔亭、白宾、吉衣主人,吴县人;明末生员,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因与吴地豪绅降清有功,授荆州太守;后因得罪监司,被立免其官;晚年寓居会稽,染异疾而卒;其师从著名剧作家叶宪祖,主要作品有杂剧《双莺传》和《西楼记》、《金锁记》、《玉符记》、《珍珠记》、《霜裘》等五种剑啸阁传奇,以及曲录《长生乐》和《瑞玉记》等,其中《西楼记》最著名;亦作通俗小说,有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此序是其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所作题词

原序正文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尅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问玄机于玉匵,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游》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纚纚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幔亭过客)(点评此乃袁于令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所作之序,序首即点明《西游记》神话故事在奇幻中藏极真之理,佛、魔皆为自心之性,自性迷者为魔性,自性觉者为佛性,此为《西游记》之核心也;其中所言五行生克之理,疑为言明王室之事,因明王室子孙名字中均含金木水火土,故可以此考证百回本《西游记》为何人、何处、何时所作,对此笔者已有专论,在此不再赘述《西游记》确实适合闲居智者消遣,久读之,却能于其中雕空凿影,画脂镂冰,颖悟自开,悉发菩提心(《西游记》第一百回)也

4、增评证道奇书序

清·野云主人

人物简介姓名、生卒不详,明末至前清隐士,自称金陵野云主人,应为明清时金陵野云派文人

原序正文古人往矣,古人不可见,而可见古人之心者,唯在于书属操觚染翰之家,何时何地,蔑有其书,皆烟飞烬灭,淹没而不传者,必其不足以传者也其能传者,皆古人之精神光焰,自足以呵护而不朽有微言奥义,隐而弗彰,则又赖后有解人,为之阐发而扬摧之其有言虽奥赜,解甚其鲜,而亦卒不泯灭者,则漆园、御寇之类是也若夫稗官野乘,不过寄嘻笑怒骂于世俗之中,非有微言奥义足以不朽,则不过如山鼓一鸣,荧光一耀而已其旋归于烟飞烬灭者,固其常事,乃有以《齐谐》野乘之书传之奕祀数百之久,而竟不至烟烬者,则可知其精神光焰,自有不可泯灭者在,如《西游记》是已余方稚齿时,得读《西游》,见其谈诡谲怪,初亦诧而为荒唐然又疑天壤之大,真有如是之奇人奇事,而吾之闻见局隘,未之知也及夷考史策,则影响茫然,询之长老,佥曰此游戏耳,孺子不足深究也然余见其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果无其事,则是人者,累笔费墨,祸枣灾梨,亦颇费经营构撰,而成此巨帙,将安用之?又其中之回目、提纲及诗歌、论赞中,多称心猿意马、金公木母等名,似非无谓而漫云者既无可与语,唯有中心藏之而已(称《西游记》为能传心之作,为漆园(即《庄子》)、御寇(即《列子》)、《齐谐》之类,足见其赏识与重视,其中精神光焰、微言奥义,确实有待后人解读

又数年,既弃制举业,益泛览群籍,见有《黄庭二景》、《混元》,《鸿烈》、《抱朴》、《鹖冠》、《悟真》、《参同》堵书,稍加寻绎,虽未测其高深,而天机有勃勃之意其所论五行缴妙,往往托之神灵男女之间因忆《西游》之书,得毋与此相关会耶?取而复读之,则见其每有针芥之合余既不娴修炼,访之道流,又无解者,亦未敢遽以为必尔也忽得西陵汪澹漪子评本,题之曰《证道奇书》,多列《参同》、《悟真》等书,以为之证,及叹古人亦有先得我心者,第其评语,与余意亦未尽同,因重梓,乃为增读法数十则而序之(读《西游记》确实应该融进三教九流相关知识,相互投契(即针芥之合),方能悟得本真,五行之缴妙,笔者在上序中已有点评,故不赘述

鸣乎!修丹证道而成神仙,自广成、赤精,黄老以降,载在典籍,非尽诬诞,特仙骨难逢,俗情易溺,诚心求道之人不少概见,而赢政、汉武、文成、武利之属,上下俱非其人,遂使后人得为口实耳洪崖先生曰子不离行,安知道上有夜行人?则神仙种子,终亦不绝于世,而火尽薪传,欲求斯道者,仍不能外于笔墨矣但伯阳、庄、列之书,虽言道妙而无其阶梯;《参同》、《悟真》之类,虽有阶梯而语多微奥全真、云水之辈、且不能识其端倪,况大众乎?今长春子独以修真之秘,衍为《齐谐》稗乘之文,俾黄童白叟,皆可求讨其度人度世之心,直与乾坤同其不朽,则自元迄明,数百祀中,虽识者未之前闻,而竟亦不至烟烬而泯灭者,岂非其精神光焰,自足以呵护之耶?今既得澹漪子之阐扬,后更有进而悉其蕴者,则长春子之心,大暴于世,而修丹证道者日益多,则谓此本《西游记》之功,真在五千、七笈、漆园、御寇之上也可(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春二月金陵野云主人题于支瞬居中)(将《西游记》之功赞为俾黄童白叟,皆可求讨其度人度世之心,直与乾坤同其不朽之说可鉴,而且称其为老子、七笈、庄子、列子之上,可见评价之高,但象汪象旭(即澹漪子)那样认为邱长春为《西游记》作者,至今尚存争议

5、《西游真诠》序

尤侗

人物简介尤侗(公元1618年-公元1704年),字展成、同人,早年自三中子,又悔庵,晚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还乡,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尤侗天才富赡,诗新警多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广为传诵,著有《西堂全集》,共六十七卷

原序正文三教圣人之书,吾皆得而读之矣东鲁之书,存心养性之学也;函关之书,修心炼性之功也;西竺之书,明心见性之旨也此心与性,放之则弥于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揆一也,而莫奇于佛说吾尝读《华严》一部而惊焉,一天下也,分而为四;一世界也,累而为小千、中千、大千天一而已,有忉利、夜摩诸名;地一而已,有欢喜、离垢诸名且有轮围山、香水海、风轮宝焰、日月云雨、宫殿园林、香花鬘盖、金银、琉璃、摩尼之类,无数无量无边,至于不可说不可说总以一言蔽之曰一切惟心造而已(开篇即将《西游记》与三教之书相比,而且点明是心与性之说,世间一切惟心造而已,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风也

后人有《西游记》者,殆《华严》之外篇也其言虽幻,可以喻大;其事虽奇,可以证真;其意虽游戏三昧,而广大神通具焉知其说者,三藏即菩萨之化身;行者、八戒、沙僧、龙马,即梵释天王之分体;所遇牛魔、虎力诸物,即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之变相由此观之,十万四千之远,不过一由旬;十四年之久,不过一刹那八十一难,正五十三参之反对;三十五部,亦四十二字之余文也盖天下无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则妖治记《西游》者,传《华严》之心法也(这里将《西游记》直比《华严经》之外篇,其盖天下无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则妖治,为佛家之说也

虽然,吾于此有疑焉夫西游取经,如来教之也,而世传为邱长春之作《元史·丘处机》称为神仙宗伯,何慕乎西游?岂空空玄玄,有殊途同归者耶?然长春微意,引而不发今有悟一子陈君,起而诠解之,于是钩《参同》之机,抉《悟真》之奥;收六通于三宝,运十度于五行将见修多罗中有炉鼎焉,优昙钵中有梨枣焉,阿阇黎中有婴儿、姹女焉彼家采战,此家烧丹,皆波旬说,非佛说也佛说如是,奇矣更有奇者,合二氏之妙,而通之于《易》开以乾坤,交以离坎,乘以姤复,终以既济、未济,遂使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会归于《西游》一部一阴一阳,一阖一辟,其为变易也其为不易也,吾乌乎名之哉?然则奘之名玄也,空、能、净之名悟也,兼佛、老之谓也举夫子之道,一以贯之,悟之所以贞夫一也然老子曰道生一佛子曰万法归一一而三,三而一者也以悟一之书,告之三教圣人,必有相视而笑者昌黎有云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孔子者习闻其说,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吾师乎,吾不知其为谁乎?若悟一者,岂非三教一大弟子乎!吾故曰能解《西游记》者,圣人之徒也(康熙丙子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作序者在此对道教徒邱长春作《西游记》予以质疑,又以悟一子之诠解说《西游记》非佛说,亦非儒家之言,认为三教之徒皆可因心而得也,较为符合《西游记》第二回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之说

6、《通易西游正旨》序

清·何廷椿

人物简介何廷椿(生卒及生平不详),清代隐士,曾以受业眉山友松何廷椿之名校刊《西游证道书》,并为其作此序

原序正文先师张蓬源,讳含章,蜀之成都人也家贫自力于学,不求闻达于时学尚简默,潜心性理,尝得异人渊源之授,由是造诣益深复取周、邵诸书及《河》、《洛》图解,日夜讨求,务晰其理固厌城市嚣烦,非可托足,乃徙于峨山下,构斗室居焉,颜其额曰与善堂,环堵萧然,优游自得,一时慕道之士,多从之游平生博涉群籍,探源溯流,以为圣贤仙释,教本贯通故自六经以至黄老,无不笃志研宄,而尤遽于《易》,所著有《原易篇》、《遵经易注》又以道经庞杂,学者罔识所归,故为手辑《道学薪传》四卷,并梓于世他如遁甲、堪舆、术数诸学,靡不实获于心,每示人趋避,辄多奇验然其洁身自隐,不妄于人,以故道学粹然,而当时鲜有识者余虽忝侍丹铅,自愧钝根鲜语窃见先师教人入道法门,必以守正却邪为主且示之曰从古言道之书广矣,未有以全体示人者惟元代邱祖所著《西游》,托幻相以阐精微,力排旁门极弊,诚修持之圭臬,后学之津梁也乃就其书手为批注,以明三教一原书成授于余,余拜而读之,久欲公诸同好,而未之逮焉先师年登大耄,含笑而终,今已十稔矣,而当时手泽如新客秋袖至锦垣,将付之剞劂,余婿向氏昆季见之,愿为赞襄,共成此举,经半载而工葳其书悉遵先师遗稿,第为师门互相传抄日久,亡其底册,不免有亥豕之讹(张含章,四川成都人,学者,隐居道士,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清道光初前后在世,他认为元代邱长春所著《西游证道书》能以幻阐精,尝以《易经》解之,故著百回本《通易西游正旨》,以明三教一原的思想,另著有《原易篇》、《遵经易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等

是在学者会心不远,勿以词害意焉可已先师志存阐道,弗以沽名,故并隐其姓名兹刻亦依原式,以承师旨,而其苦心孤诣,有不可终没者,特表而出之是为序(道光岁次己亥孟夏既望记于眉山书舍,受业何廷椿谨识)(此为叙述对百回本《通易西游正旨》手抄本校刊后出版,并作此序;笔者以为,百回本《通易西游正旨》,应该较符合当今百回本《西游记》第二回中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的寓意

7、《西游真诠》叙言

清·雨香

人物简介雨香(生卒及生平不详),清代学者,隐士,曾为悟一子《西游真诠》作此叙言(即序)

原序正文《西游记》无句不真,无句不假,假假真真,随手拈来,头头是道看之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思之如抽茧剥蕉,层出不穷解之以诠,如珠喷星汉,攀不可阶;如锦织云霞,梭成无缝,虽有游夏才也莫赞,况区区驽末?而来悟一子诠是遵,好似一做官人官话夫记也奚借乎诠显,且难画于诠指,抑敢竟以诠泄必欲诠之,必亲切有味,始令人观之心领神会倘不以诠明记,而以诠障记,诠有何味?更有何益?(《此为对悟一子陈士斌的《西游真诠》的点评,认为假中有真,皆言大道,如珠喷星汉,攀不可阶;如锦织云霞,梭成无缝,其才华可与孔子高徒子游、子夏相比,可见评价之高也

不但无益于目游人,亦何益于《西游记》?是诠之不如无诠,一任《西游》自在虚灵,玲玲珑珑、活活泼泼之为愈也盖全记渡世慈航,分明指示,能静中参悟之,原非秘藏不露者入大海捞针,不得针,另摸一针示人以为即是,不知果是耶否?(若是赋闲读书人用心参悟之,即可感悟与解读出其中秘藏,即使是另摸一针示人,也能因心而得,自成一部多心经也

全记不作一浮谈赘字,怀明记记不全者,略节要旨,方便记半,以私幸坐井观耳然而捞凡几度,稿凡几易,用心亦太困矣,妄心亦已甚矣要觅真针是,先须忘妄心,未曾磨铁杵,那得绣花针?是耶?否也?亦只是对月之穿,蹲山之钓,料瀛上仙翁海量,定不以蛙鸣科罪(咸丰七年丁巳重阳后三日庚寅力农人雨香盥沐谨识)(此论未免故弄玄之又玄;若视铁杵为三教九流之器,磨去其表面浮华,即可得真针也;若以西方哲学现象学解之,《西游记》则为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的心路历程,称之为意识的发展史[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也

8、新说《西游真诠》图像序

清·王韬

人物简介王韬,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公元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直镇),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仲、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长毛状元,晚清思想家,政论家,新闻记者,曾在墨海书馆工作十三年,先后与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传教士翻译出版《华英通商事略》、《重学浅说》、《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书,为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1897年5月24日)王韬病逝上海城西草堂;主要代表作有《扶桑游记》、《变法》等

原序正文《西游真诠》一书,出悟一子手,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所历三灾八难,无非外魔其足以召外魔者,由于六贼,其足以制六贼者,一心而已一切魔劫,由心生,即由心灭此其全书之大旨也唐三藏元奘法师取经西域,实有其事此贞观三年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遥征,即得经像,薄言旋轫,以十九年春正月达于京邑,谒帝洛阳,曾译《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经历百三十八国,多述佛典因果之事今以新、旧《唐书》核之所序诸国,皆所不载盖史所录者,朝贡之邦;记所言者,经行之地也记中于俗尚、土风、民情、物产,概在所略惟是侈陈灵怪,诞漫无稽,儒者病之后世《西游记》之作,并不以此为蓝本,所历诸国,亦无一同者,即山川道里,亦复各异诚以作者帷凭意造,自有心得其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殊出于见见闻闻之外,伯益所不能穷,夷坚所不能志,能于《山海经》录中别树一帜,一若宇宙间自有此种异事,俗语不实,流为丹青,至今脍炙人口演说者又为之推波助澜,于是人人心中皆有孙悟空在,世俗无知,至有为之立庙者,而战斗胜佛,固明明载于佛经也不知《齐谐》志怪,多属寓言;《洞冥》述奇,半皆臆创庄周昔日以荒唐之词鸣于楚,鲲鹏变化,椿灵老寿,此等皆是也虞初九百,因之益广已(此处已点明《大唐西域记》并非《西游记》蓝本,然后世学者解读《西游记》总是以《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并纠结于其中,故总不得其中借假言真之要领;将《西游记》与伯益《山海经》、先秦神话《齐谐》、仙谷子《洞冥记》、《庄子》作比,可见其评价之高;读《西游记》者心中必有孙悟空,何也?正因为《西游记》是写众生之心,故心生种种魔生也

此书旧有刊本而少图像,不能动阅者之目今余友味潜主人嗜古好奇,谓必使此书别开生面,花样一新特请名手为之绘图,计书百回为图百幅,更益以像二十幅,意态生动,须眉跃然见纸上,固足以尽丹青之能事矣此书一出,宜乎不胫而走,洛阳为之纸贵疑《西游记》为邱处机真人所作,此实非也元太祖驻兵印度,真人往谒之,于行帐记其所经,书与同名,而实则大相径庭以蒲柳仙之淹博,尚且误二为一,况其它乎?因序《西游真诠》,而为辨之如此(光绪十有四年岁在戊子春王正月下浣长洲王韬序于沪上淞隐庐)(此为陈士斌有插图的《西游真诠》,由于受《水浒传》鲁智深的月牙铲影响,故将沙和尚的降魔杖也画成了月牙铲,者显然与第五十回中灵感大王所称擀面杖不符;此错自清代名手错画以来,一直未被人看出,以致当今之画本图书、影视作品中所见沙和尚拿的降魔杖与《水浒传》中鲁智深拿的月牙铲相同,以致以讹传讹,误传误至今,可见近五百年来读书人都如此之粗心也

9、《西游记评注》序

清·含晶子

人物简介含晶子(生卒及生平不详),清代学者,隐士,曾著《西游记评注》一书,并自作此序

原序正文《西游记》一书,为长春邱真人所著世传其本以为游戏之书,人多略之,不知其奥也孩童喜其平易,多为诀助,予少时亦以为谈天炙輠之流耳虽有悟一子诠解之本,然辞费矣费则隐,阅者仍昧然,如河汉之渺无津涘也予近多阅道书,溯源竟委,乃知天地间自有一种道理近取诸身,尤为切近道家脉络,原本一气,亦本于吾儒养气之说能养气者,莫如孟子孟子其传于子思,以承道统,再后则遂失矣河图、洛书,流入道教,陈希夷得之,后由此复归于儒,濂溪康节得之,而道教分而为三一章奏,林灵素等之说也;一符箓,张道陵等之说也;一修炼,则御女烧丹,如秦汉方士文成、五利之辈其说愈多,其教愈诡,而人陷溺于中者,世难辈数,良可概也!岂知仙道不外一气,驯而养之,与吾家浩然之气同出异名者也(当今所见百回本《西游记》是否为邱长春所作?应该说肯定不是!元代邱长春所作《西游记》为证道书之类,后经明代学者以三教九流学之说为主线,以世间百态现象为神魔,加以增改补充后成书,为金陵世德堂刻印出版,故清代所见《西游记》,已非邱氏证道书之类也;陈希夷即陈抟,字图南,扶摇子,赐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濂溪即周敦颐,北宋理学家;康节即邵雍,北宋儒学家,其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的《渔樵问对》为《西游记》改编并应用;所言林灵素张道陵文成、五利皆为道家之人事此处认为《西游真诠》与道教理论同出异名

仙家分南北二宗,北宗最显邱真人入道最苦,得道最晚,实绍北宗之正派,特著此书,将一生所历各劫,历历举以示人其不著为道书,而反归诸佛者,以佛主清净与道较近道教漓其真久矣,且陷于邪者,习之不正,足以误人而病国故以佛为依归,而与道书实相表里,此《西游记》所由作也入道之门,修道之序,成道之功,深切著明,无一毫不告学者,其用心亦良苦矣所言各物,多从譬喻,惟在读者期心讨取,方得蹄筌(此处认为邱长春以皈依佛门之事写道书表里为作《西游记》的原由,用心读之,既能获得蹄筌,即《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及谓读者要能从神话故事之表象中获得其真实寓意)其言太乙金仙,即吾身得气之初最先一物;其言唐僧曰名三藏者,即吾身所备之三才也;其言孙行者曰名悟空者,悟得此空,方是真空;其言猪八戒曰名悟能者,悟得此能,由于受戒;其言沙和尚曰名悟净者,即谓能悟能戒,方是净土,可以做得和尚矣人能备此三才之秀,再得先天真一之气,以为一心主宰,故行者必用金箍棒金者,先天之气;棒者,一心主宰也再能坚持八戒,以为一体清净之全,八戒必用九齿钉钯九者,老阳也,齿者,坚忍也;钉钯者,种土之具也再能调和阴阳二气,归于净土之中,则修道已得,所杖持矣,故沙僧必用宝杖也三者不可离也,无行者之金,则东方不长;无八戒之木,则西方不成;无沙僧之土以调剂之,则二气不匀,且反为害既如是,又须得龙马之脚力,逐日行之,虽十万八千里之程,须臾勿懈,学道而有不成者乎?此全书之大概也魔者,即心所生也,亦有行道之时,到此一候,即有此一候之魔魔不由心造,所谓道高一丈,魔高十尺,与道俱起,不与道俱灭,驯至无声无臭,遣于帝载,无所谓魔,亦无所谓道阅此书者,宜解所未解也(此处对取经人的解释不敢苟同,笔者以为唐三藏为人心,其四徒儿孙悟空为性情,猪悟能为情欲,沙悟净为态度,白龙马为意志,故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取经之路,实为人的心路历程也;若以刘全进瓜[所进之瓜为西方鬼节之神物南瓜,也是明代引进的原产于南美洲的物种,当为借此物暗指必须融入西方思想]论,则是要引入西方哲学思想;若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理论解之,《西游记》神话故事则为诠释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的心路历程,称之为意识的发展史;笔者此解,正是在宜解所未解也)于今读此全部,随所见标而识之,以为此书之助道书传世者伙矣,言之未真,诠之未深,有闻而未能行,即将所闻,摹之为书,所闻未得师,即将其语据以为秘,推究其始惟老、庄、尹、列诸书,久传于世此外,《参同》一书,世推丹经之王再后则张紫阳《悟真篇》,藉藉人口,然《悟真》多隐,其词亦颇误世,故白紫清真人谓紫阳传道不广,亦谓托端阴阳,稍为采补家所袭取耳此书探源《参同》,节取《悟真》,所言皆亲历之境,所述皆性命之符予之诠解,虽未面授真人之旨,而不敢臆造,其说实触类引申,使人易晓,勿隳迷途,与悟一子之诠,若合若离,而辟邪祟正之心,较悟一子而更切也谨序简端,以诏读者(光绪辛卯六月含晶子自叙)(若仅将《西游记》与各类道教之书,儒家之言,佛家之理等同之,疑误其真意也,故笔者以为,先贤所作之序,思想可鉴,却不可一昧盲从,以免望文生义,堕入迷途也

后记自元代邱长春所作《西游证道书》和杨景贤所作《西游记杂剧》问世后,明代以此二者作书作剧者不断加以再创作,最终将二者相融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金陵世德堂刊刻出版的小说《西游记》;此后,三教九流之徒又加以点评、著述,后世所见有明代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清代汪象旭、黄太鸿的《西游证道书》、陈士斌(悟一子)的《西游真诠》、刘一明(悟元子)的《西游原旨》、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的《西游记评注》等十数个版本;明代中后期《西游记》的主旨(即主题)就有佛、道之争,其作者问题也被陈元之在刊《西游记》序中以一句不知其何人所为盖定,但他却又对其作者问题提出了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曰出八公之徒,曰出王自制三个疑问,故明末清初出版的《西游记》均未署名;自清康熙之后,有一些在那个时代影响较大的《西游记》版本,如陈士斌(悟一子)所著的《西游真诠》、刘一明(悟元子)所著的《西游原旨》,其主旨均以道家丹书自喻,而且均署名为元代道士邱长春,故为清代丹道学者所推崇,并被誉为道家第一奇书;清中后期,张书绅所著《新说西游记》称其主旨乃言儒家《大学》明、新、止之道;清末民初,对《西游记》主旨的学派之争更甚之,云参禅,云论道,云讲学;直至近代大学者胡适、鲁迅等人将《西游记》盖定为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的神魔小说,并依据明天启年间《淮安府志·艺文志·淮贤文目》所载,将淮安人吴承恩认定为《西游记》作者后,各学派之争才有所收敛

近数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极度空虚的精神需求,又有学者将关于《西游记》的种种存疑拿出来讨论,如主题问题、思想问题、作者问题等,又呈现出了百花争鸣、百花齐放之势,但近些年来已是百花凋零,难见奇花绽放;然而,近年来举国上下大力传承中华文化之音如雷贯耳,却些许甘露滋润花果山,国人有何以传承中华文化?

当今所见中华文化传承,为祭祖盛典排场,为庙观香火旺盛,为能摇头晃脑背几句之乎者也,还能有什么?

当然,可以借操办祭祖活动,借庙堂道观香火,借几句之乎者也,以提高祭祖举办地的知名度,发展中国的旅游经济,甚至还能将之乎者也之生意经念出国门,到国外办更多的孔子学院,赚外国人的钱

然而,众所不知,中国人当今真正需要传承的,又频临失传的中华文化精髓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能够承载数千年中华文化和历史文明的,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又是什么?据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黄帝时期,被尊称为造字圣人的左史官仓颉,因受鸟兽足迹启发,并加以分类别异,搜集整理和使用,创造出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汉字,故中国人最传统的思维方式(称思维基因),就是形象思维

笔者认为,要感悟与解读出《西游记》中暗传之密谛,就必须运用中国人最传统、最熟悉的形象思维方法,深入探求其神话故事之表象,从中发掘出能一笔写三意(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评)的文、史、哲三方面的思想,为传承中华文化之骨骼,注入更多的思想精髓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