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悟空西游看《西游记》对佛教四大部洲方位的改造

评论字数 3926阅读模式
摘   要佛教谓须弥山四方咸海中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各洲间有咸海相隔通过对孙悟空两次西游历程的研究,发现《西游记》借用了四大部洲的名称并对其进行了改造,认为这是受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海域观念的影响,并受玄奘取经史实以及取经之人必须历经磨难才能取得真经的主旨的约束指出《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它把佛教虚设的四大部洲与现实中的地理区域密切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反映了明人的地理观念
关 键 词西游记;佛教;四大部洲;方位;改造

作 者 简 介张祝平(1955- ),男,上海崇明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佛教认为娑婆世界须弥山四方咸海之中有四大部洲,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南赡部洲,其量纵广七千由旬,此洲之相,北阔南狭,犹如车形东胜身洲,其量纵广八千由旬彼洲之相,犹如半月西牛贺洲,其量纵广九千由旬彼洲之相,犹如圆月北俱卢洲,其量纵广十千由旬,彼洲之相,四方径直,犹如池沼如是四洲名为人趣(《佛说决定义经》)云河四大洲?所谓南赡部洲,西俱耶尼洲,北俱卢洲,东胜身洲各有五百小洲以为眷属,复有二铁轮围,小铁轮围大铁轮围(《佛说法集名数经》)比它们更完整的是《大唐西域记》的说法

然则索河世界(旧曰娑婆世界,又曰裟诃世界,皆讹也)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之化摄也今一日月所临四天下者,据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世尊,皆此垂化,现生现灭,导圣导凡苏迷卢山(唐言妙高山旧曰须弥,又曰须弥娄,皆讹略也)四宝合成,在大海中,据金轮上,日月之所照回,诸天之所游舍七山七海,环峙环列;山间海水,具八功德七金山外,乃咸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毗提河洲(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讹也)南赡部洲(旧曰阎浮提洲,又曰剡浮洲,讹也),西瞿ヌ尼洲(旧曰瞿耶尼,又曰句劬伽尼,讹也)北拘卢洲(旧曰郁单越,又曰鸠楼,讹也)金轮王乃化被四天下,银轮王则政隔北拘卢,铜轮王除北拘卢及西瞿ヌ尼,铁轮王则唯赡部洲夫轮王者,将即大位,随福所感,有大轮宝浮空来应,感有金、银、铜、铁之异,境乃四、三、二、一之差,因其先瑞,即以为《大唐西域记·卷一·三十四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由此可见佛教所说的四大部洲在咸海之中各不相连,有咸海为隔《西游记》中也提到了四大部洲,但它的四大部洲的方位却有不同,具体表现可在孙悟空的两次西游历程中反映出来
一、孙悟空第一次西游是到西牛贺洲寻师学艺
与《西游记》成书以前的西游故事大不同,小说中的孙悟空是一个与海洋关系密切的海洋之子小说首先写其诞生地乃海中仙山: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第一回)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即《佛说决定义经》所言东胜身洲)的傲来国,得地海洋之精华
接着写孙悟空飘洋过海寻求仙道,拜师学艺之旅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大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第一回)他在南赡部洲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第一回)也即他从东胜神洲渡南洋初到南赡部洲,再从南赡部洲渡西洋到西牛贺洲,他的这次飘洋过海寻师学艺,从东胜神洲至西牛贺洲,正如菩提祖师所说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四十回中写孙悟空无法降伏红孩儿,想去找牛魔王,并说与牛魔王有亲,猪八戒笑道:哥哥莫要说谎你在东胜神洲,他这里是西牛贺洲,路程遥远隔着万水千山,海洋也有两道,怎的与你有亲?表面上看,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之间似乎是隔着西洋不相连接,其实从后面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之路可知,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仍有陆地相连,而孙悟空拜师学艺走的是海路而已
孙悟空走的这条海路人们觉得非常眼熟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崇尚佛学的法显离开长安踏上西去天竺取经路程,辗转数年到达印度,研读佛经,于409年从海路踏上返国路程,先在师子国停居两年,又渡过西洋,经马六甲海峡至耶婆提(苏门答腊东部)再由南海北上返回中国据冯承均《中国南洋交通史》的不完全的统计,法显以后至唐末,往来南海由海路去印度取经的僧人有数十人之多(见其第四章《南北朝时往来南海之僧人》和第七章《唐代往来南海之僧人》)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之壮举更是中国海路交通的鼎盛之作郑和的足迹已由南海横跨西洋远至非洲的土地历代僧人由海路西去取经以及郑和下西洋对《西游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孙悟空渡海西游的路线所表现出的海域概念与前二者路线大致接近,而与佛教的四大部洲方位却相去甚远此外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之称也为《西游记》所采用据冯承均《中国南洋交通史》云:东西洋之称,似首见《岛夷志略》著录, 然至明代始盛行(《中国南洋交通史》第1页)今曰南海以西之地,今名印度洋南洋者,昔概称曰南海西南海,维于暹罗湾南之海特名曰涨海而已至于明初则名之曰西洋(同前第91页)明人张曼在他的《东西洋考》曰: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东西洋考》卷五)由此可见西洋之称明初始盛行,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对明人影响甚远,《西游记》即采用了西洋、东洋之说写孙悟空拜师学艺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第一回)此外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写孙悟空打死毛贼,被唐僧数落,一斤斗,径转东洋大海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揭》中写孙悟空被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杀败,去东洋找来四海龙王相助下雨,泼灭妖火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增去,西洋龙子捉器回》中,黑水河鼍龙捉住唐僧欲吃其肉,孙悟空去西洋找敖顺问罪,敖顺唤太子摩昂随行者去西洋擒获鼍龙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孙悟空与天上四星官将三犀牛怪赶入西洋大海,西海龙王敖顺与太子摩昂赶来相助捉拿犀牛怪这些东洋、西洋之说显然是采用了明初人之说
中华大地至天竺(印度)自古就有陆路与海路两条线,海路从南海至西洋(孟加拉湾),中间隔着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西洋本来佛典中四大部洲围绕须弥山,中间不相连接,而《西游记》对其加以改造,东胜神洲与南赡部洲之间隔着大海,这从孙悟空浮海寻师即可看出,而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之间却既有海路可达,又有陆路相连《西游记》将三大洲拉成了由东往西排列当然《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人们不能将其中的地名与现实一一相对应,但至少可以看到历代僧众往来于东西洋及明代航海事业的发达,看到海域地理概念对《西游记》创作的影响
二、孙悟空第二次西游是护佑唐僧从陆路去西天取经
与佛教所谓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之间有咸海相隔之说不同的是,《西游记》中并未写到咸海以及师徒四人渡过咸海之事这次西游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从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取经,两洲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只是在第二十四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作者借黎山老母之口言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在读者不知不觉中交代了四人已从南赡部洲来到了西牛贺洲,其后的七十多回故事主要发生在西牛贺洲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足以说明两洲之间有陆地相连接
《西游记》的两洲陆路相连主要是受到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和师徒四人必须亲身历经磨难去西天取经主旨的制约
玄奘于贞观三年(629年)前往天竺探求佛学,饱经风霜,历尽艰苦,途经高昌、西突厥等地区到达天竺,寻访佛教四大圣迹(佛祖诞生、涅槃、初转法轮与成道处),足迹遍布五天竺贞观十九年(645年)他结束了历时17年跋涉五万余里的行程,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玄奘之行并无渡海的记录《西游记》写唐三藏与孙悟空等去西天取经基本上尊重了历史事实
佛教中的东胜身洲旧译为东弗于逮,意译为胜身,其地人身殊胜,故以胜身名之南赡部洲旧译为南闯浮提,意译为秽树股金,此洲盛产赡部树,故名西牛货洲,旧译为翟陀尼,意译为取与洲,以牛为货币故名之北俱卢洲,旧译为 北郁单越,意译为胜处,人民寿足千年,平等安乐,故名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四洲之中的南赡部洲是最差的洲,《西游记》借佛祖之口对之加以发挥
在《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如来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俱)卢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如来对如何取得三藏真经也做出了规定: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北俱卢州在《西游记》中并未多谈孙悟空即诞生在敬天礼地的东胜神洲花果山,而唐三藏的东土大唐则在贪淫乐祸、口舌凶场的南赡部州,故而注定要其历经磨难去西天取经而陆路跋涉西行须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则是最好的磨练因此,两大洲间须只是陆路相连而无海路舟船之便
佛教的四大部洲之说是虚设的概念,并无较为具体明确的指向《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在四大部洲概念上却并未进一步虚化,而是借用了四大部洲之说并依据历史事实和小说主题的需要,对此进行改造,与现实地域概念较为接近,由虚入实,反映出明代人所持有的地理观念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2005(1)48-50.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参考文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1]吴承恩.西游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2]冯承均.中国南洋交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3]蔡永明.论吴承恩《西游记》及成书之前的取经故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31 3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4]李洪甫.西游故事的地望解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3):30 32.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1.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