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铁鹰:南宋浙闽“猴行者”来源再探

评论字数 5558阅读模式

南宋浙闽猴行者来源再探

以顺昌、泉州的田野考察为中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摘 要南宋后期浙闽一带,出现了若干与猴行者相关的资料,曾被学者作为《西游记》诞生在浙闽的重要证据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专项田野考察得出结论浙闽一带不具备诞生《西游记》的文化内源,普遍存在的齐天大圣崇拜在宋元时还是比较单纯的民间宗教,与佛教、猴行者、取经故事都没有任何关系,它被吸收进取经故事并与猴行者合并,应该与杂剧《西游记》出现的时期对应;开元寺猴行者浮雕上孔雀王经字样的再发现,确认了猴行者的密宗身份及其与唐代不空三藏的关系,与唐僧取经故事大量孕育于中唐西北的新说遥相呼应,证明猴行者对于浙闽来说是一种外源性文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关键 词 西游记》 ;猴行者;齐天大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元寺西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2BZW04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5JDXM03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猴行者是《西游记》取经故事演化过程中孙悟空形象的早期称呼,探讨猴行者,实是研究《西游记》成书过程的一个极重要的阶段
南宋期间,在江南浙闽一带出现了若干与猴行者有关的资料,包括临安刻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简称《取经诗话》),最早研究此书的王国维断言其属于当时盛行的话本;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两首明确提到猴行者的诗;张世南笔记《游宦纪闻》中有诗提到猴行者;此外,泉州开元寺西塔的第一块带刀猴行者浮雕,自20世纪80年代起,常被学者作为《西游记》诞生在浙闽的重要证据
其他还有很多有关齐天大圣的记录,也常被引为旁证
这段时间(南宋后期)很短,这片区域(浙闽一带)很小,因此这些记录的出现,不能否认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自是必然
一、曾经的不刊之论
《取经诗话》系说经话本
20世纪初,日本发现了两本取经故事书,一本名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保存比较完整;一本名为《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缺较多两书书名虽不同,内容却没有明显差异,显然只是刻印的版本不同罗振玉1915年影印了此书,并约王国维写了一篇跋文由于当时罗振玉影印主要以前者为底本,所以后来《取经诗话》便成了通用名称
王国维在跋文中首先根据此书原本最末中瓦子张家印一行字样,考出这是南宋临安书肆的刻本,然后又判定它属于话本一类
临安说话,有文献记载可细分为小说讲史说经等若干家数,小说与讲史向来都有很多作品可以作为佐证,但说经一家,虽有名目,但却从未有明确的实例,因此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认为《取经诗话》就是传说中的说经话本近几十年,来代表着学界共识的各种文学史、作品选都是这样说的,至今仍然大多如此
王说的旁证是刘克庄的诗和张世南的笔记刘克庄,福建人,提到猴行者的诗有两首,其一《揽镜六言三首》之一背伛水中泅礀,发白冰蚕吐丝貌丑似猴行者,诗瘦于鹤阿师其二《释老六言十首》之四一笔受愣严义,三书赠大颠衣取经烦猴行者,吟诗输鹤阿师张世南,江西人,长期宦游福建,《游宦纪闻》所载事以福建居多,其中提到猴行者的一篇名为《张圣》,记录了永福张圣的一首诗,有句云无上雄文贝叶鲜,几生三藏往西天苦海波中猴行复,沈毛江上马驰前这虽不能证明《取经诗话》属于话本,但可证明猴行者故事在浙闽一带流行
泉州开元寺西塔上的猴行者浮雕引起注意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认为,猴行者的出现可以说明,《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就诞生在宋元的浙闽一带,与《西游记》本事没有任何联系的福建,似乎被什么奇妙的因缘与孙悟空联系在了一起,福建这个地方似乎与《西游记》的诞生有某些关联
寒枫的《泉州东西塔》对中野的研究做过介绍

日本北海道大学中文部教授中野美代子,在她的《三藏法师》和《孙悟空诞生》两部学术研究著作中,就把泉州西塔上唐三藏和猴行者的浮雕作为重要的引据,并进行独到的阐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以猴行者作为《西游记》诞生于浙闽的佐证,自然十分有力,从王国维的判断再往前走一步,似乎顺理成章地就可以得到中野教授的结论因此,如前所述那样,学界普遍认为这其中已经形成了一条学术结论所必须具备的证据链条
但是,这条似乎可以成立的证据链却在近年面临崩溃的问题
1980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王静如的《敦煌莫高窟与安西榆林窟中的西夏壁画》一文,首次提到榆林窟发现数幅唐僧取经壁画,揭示了以猴行者为标志的取经故事在南宋临安话本之外的存在1982年,李时人、蔡镜浩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和刘坚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作时代蠡测》两篇重要文章同时出现,文章从方言、文体、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论证《取经诗话》使用的是唐代西北方言,其体制特殊,与变文非常接近,当是晚唐五代时期在西北形成的寺院俗讲这与在敦煌附近发现的早期取经故事的壁画形成呼应此后,从80年代后期起,借助于对《取经诗话》全新的诠释,陆续出现了一些衍生成果和延伸研究,如1989年敦煌学学者段文杰再次介绍说,在敦煌一带发现了新的唐僧取经图;山西稷县青龙寺发现的明前唐僧取经壁画、山西发现的宋金队戏剧本《唐僧西天取经》等
在这个背景下再看王国维对《取经诗话》的判断,我们会觉得其中确实存在误读(1)中瓦子张家印的落款只提示了印制时间,但并不表示该书诞生于此时此地;(2)南宋说经话本的体制格式迄今没有任何实证,因此不能说明《取经诗话》就是说经话本;(3)与同期的其他话本比较,《取经诗话》显然不具备话本的形式特征,即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生动性都很让人怀疑它是否与话本产生必须要有的商业化环境有关
从学理上很容易看出,《取经诗话》在上述几条资料中最为有力,因为它是实物,而且有明确的年款;王国维的判断则是构成《西游记》诞生在浙闽一带假说的基石现在王国维的判断出现了问题,所以整个证据链面临崩溃近年来,《西游记》研究的视点渐渐向遥远的大唐、向辽阔的西域转移,就是直接的证明
但是,我们该如何解释其他的猴行者资料?即使撇开《取经诗话》不说,在这么短的时间段里,在这块不大的区域里,出现如此集中的现象记录,还应视为一种文化爆发,必须有一种解释尤其是对同样是实物的开元寺猴行者浮雕,不将这个问题说清楚,《西游记》诞生在浙闽一带难言真正崩溃
二、内源说的否定
猴行者齐天大圣不是一家人
有论者喜欢以浙闽一带有大量包含齐天大圣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游记》诞生于浙闽的佐证,也就是认为齐天大圣就是猴行者的文化之源 笔者把它称为内源说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引中野教授的叙述,后来主张《西游记》诞生于浙闽一带的意见都没有超出她论述的范围
有关齐天大圣的记录确实有,但多存在于笔记中,正式文献中很难找到,苗怀明《论明清时期的齐天大圣崇拜》一文蒐集丰富,可以参看,其中可以发现浙闽一带的有关记录确实要更多一些但是,使用这样的资料有一个前提,即需要仔细鉴别它们与百回本《西游记》之间的关系,因为百回本的影响太大,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绝大部分资料都是它的衍生物者经过了改造,这类资料对于我们的讨论没有太大价值;而鉴别区分两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20世纪90年代,福建顺昌县在当地宝山顶上一座废圯佛寺附祀的小庙里,发现了两块刻有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的神位碑,因为元末明初的杂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有齐天大圣的身份,当地便以孙悟空家在宝山、墓在宝山,孙悟空原有兄弟姐妹等为口展开宣传,在2004 2005年前后,媒体两次大规模报道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老家孙悟空墓地在福建宝山的新闻,一时哗然这种不伦不类的宣传当然会受到学界的批评,但事实上这场论争带来了对于齐天大圣的深入研究当时笔者已经开始了比较系统的《西游记》成书史研究,提出了晚期定型的孙悟空是由佛教猴和民间崇拜的大圣猴两猴合并而成的观点,所以对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比较,即这两块碑经过文博部分的认证,可以确定形成于元代甚至更前,这样它们与杂剧《西游记》中的大圣猴就确实可能存在着相互印证的关系在后来的讨论切磋中,笔者与顺昌的学者获得了双赢的结果顺昌地方领导采纳了笔者的意见,不再提不科学的孙悟空老家的概念,而从容有序地开展了包括通天大圣、齐天大圣在内的大圣文化研究,并设立了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的大圣文化节,迄今已经举办三届;笔者则借助顺昌发现的大量有关实物资料,进一步完善了观点
顺昌的实物资料确实惊人,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昌一县就发现了祭祀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的庙台、祭坛、神位70多处,甚至还有活的祭猴仪式可以全程演示(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中国古镇第82集《祭猴奇俗》,2012年播出)笔者最关心的是顺昌资料中有若干处可以确认形成于明代早期者更早笔者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组织课题组于2013年4月赴浙闽进行了为期16天的专项考察,仅顺昌(包括南平、邵武、建阳、建瓯等周边县市)就考察9天,合计跑了近30个考察点在县博物馆长王益民先生的热情配合下,考察活动效率极高,在所涉及的近30个考察点中,有文博部门确认形成于元代(见图1)者明代前期的有近10处
整个考察过程、搜集资料和相关考证这里无法一一展开,但我们的观点可以简单明确地表述如下
(1)齐天大圣者通天大圣、丹霞大圣之类的大圣崇拜确实曾经在福建一带非常流行,其具体名称可能会随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顺昌以通天大圣为主,齐天大圣为辅;福州则以齐天大圣为主,丹霞大圣为辅;此外还有黑大圣、白大圣一说,但无论以何种名称出现,其神格属性基本相同
(2)认定大圣崇拜的形成不迟于元末明初没有任何问题,判定时代是我们考察的第一项原则这就使它具备了与杂剧《西游记》《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比照的资格笔者认为,它就是杂剧《西游记》和《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里齐天大圣、通天大圣故事的来源这是笔者此前提出的北方佛教猴(猴行者)和南方大圣猴(齐天大圣)两猴合一猴观点的重要证据
(3)原始的大圣崇拜的神格可以肯定属于民间崇拜,间带有一点道教背景,但与猴行者和取经没有任何关系,者说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它被吸收进取经故事并与猴行者合并应该是开始于杂剧《西游记》,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齐天大圣崇拜不能作为取经故事者猴行者诞生于浙闽一带的文化源,就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三、文化外源的证据
开元寺猴行者浮雕的重新发现
否定了浙闽一带的内源,那猴行者显然就只能是外来文化了这一说的成立显然要对以上所引的猴行者资料有合理解释,其中,最难逾越的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猴行者浮雕(见图2)

据泉州大开元寺官方网站及政府公告介绍,开元寺始建甚早,其中东西两塔初始均为砖木结构,后在南宋嘉熙、淳祐年间(12381250)相继改砖为石,从此再无变更两塔均为五层八面楼阁式仿木结构,不仅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称雄一时,而且其每层塔壁上分别刻有16块精美的大型浮雕,浮雕中的人物和故事全部出于佛教内容,向来被认为十分真切直观地反映了南宋时佛教的流播状况
猴行者浮雕在西塔的第四层东北方向《泉州东西塔》一书对此有详细介绍
这是一座传承有序、毫无异议的南宋作品,如何解释猴行者的存在?
钥匙就是浮雕本身的孔雀王经四字(以前介绍误为孔雀王咒),由于各种原因,浮雕本身的息被忽视了,以上的介绍也被忽视了也许笔者浅陋,据所知,迄今极少有研究者专门过猴行者腰部的经卷和孔雀王经字样恐怕也包括中野教授,否则她就不会把这位猴行者与《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凑在一起了,哈奴曼是印度教神物,与佛教就根本无关经卷和孔雀王经的被忽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首先殆因浮雕在四层,太高,在一般照片中难以观察到上述细节;即使登上四层塔的东北面平台,也因为浮雕在门的左侧,经卷在猴行者左侧的腰间,而平台的左侧空间狭小,观察者只能从右侧看去,因此经卷上的字样很难看到其次则是由于王寒枫先生的《泉州东西塔》虽然内容丰富且严谨,但主要还是以建筑学著作的面目传世,读者面受到一定限制,所以知之者较少
笔者及课题组在考察中,因为机缘遇合而有机会登上了西塔的四层东北平台,又似乎受冥冥指点般的在左侧一个比较极端的位置上拍了猴行者的照片,而后就很清晰地的看到孔雀王经的字样这虽然是一次重新发现,但此前并未引起注意的四个字就是解释猴行者文化来源的钥匙的结论
(1)《孔雀王经》是一部密宗的重要经典,为密教四大法之一猴行者的密宗身份确切无疑,这与敦煌等地的唐僧取经壁画都发现于密宗窟一致
(2)《孔雀王经》早有译本,但流传最广的是不空三藏的译本,收入大藏经的就是这个译本不空三藏是中唐开元三大士之一,对密宗在中土的流行起过重要作用,发现不空的线索,就与学界近年来关于早期取经故事大量出现在中唐密宗流行期间的发现呼应,实际上把猴行者的文化年龄由南宋提前到唐代,而与《取经诗话》相适应
(3)很早就有学者提出,《取经诗话》里的故事不少都是海上风景,因此其中的三藏法师应当是曾经经海路去印度的不空三藏法师,只是后来被玄奘法师的取经故事鹊巢鸠占,才出现了猴行者,现在孔雀王经的出现简直就是在为这一说做脚注
综上所述,不论其背后还藏有多少秘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研究这幅浮雕的背景应当是更早更久远的佛教传播具体说就是中晚唐密宗流行和玄奘取经故事的发展,猴行者落户于福建,应当是一种外源性文化的文化扩张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2015(10)32-35.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1]李时人,蔡镜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2]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的秘密[M].王秀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43.html

[3]王寒枫.泉州东西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JP]

[4]蔡铁鹰.《西游记》研究的视点西移及其文化纵深预期[J].晋阳学刊,2008(1):106-111.

[5]苗怀明.论明清时期的齐天大圣崇拜[M]//晏维龙.西游记文化论丛第1辑.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6]蔡铁鹰.西游记的诞生[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