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悲情的两大谋士:马谡与杨修

评论字数 3875阅读模式

品论中最悲情的两大谋士马谡与杨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人物中,有两个最悲情,也最让我们纠结一个是创造了挥泪斩马谡典故的马谡;一个是留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成语的杨修这俩人,虽然没什么交集,还各属于两大敌对派别,但探究其悲情之源,对我们还是颇有启迪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大名鼎鼎、耳熟能详的马谡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纵览整个《三国演义》,马谡就像一颗迟来的流星出场晚不,且刚一出场,就登上了顶峰;刚一登顶,就即坠落表面看,是因为马在要地街亭保卫战中防守不力,最终导致主帅诸葛亮的作战计划全盘皆输;深层次看,是因为这将帅二人在执行力、性格、用人等方面,均存在瑕疵而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首先,马谡不可重用,这是大BOSS刘备临终前对诸葛CEO的警告,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诸葛亮阅人无数,其眼光岂在刘备之下!既如此,为啥还是抛弃了蜀汉集团先行者、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一线呢?笔者认为,这要从主客观两方面一分为二地看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还有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把马谡之死归咎于诸葛亮的武断独裁、用人不明若从史学、现代人力资源研究角度分析,原因就要逆袭、颠覆上述论调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主观来讲,诸葛亮的用人观和曹操一样的,都是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用现代企业的角度看,是难得的、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所以,当大BOSS认为马谡不可重用时,尽管诸葛表面唯唯诺诺,但其内心应该不以为然人嘛,都会成长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要不怎可能有脱颖而出、大器晚成之呢!如果一味地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那才是摧残人才的最佳方式啊!况且,对于人才管理的理念、方式有异议,也并不代表职业经理人没有忠诚度因此,在刘备不在的日子里,诸葛亮已明里暗里开启了他对马谡的悉心培养模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此外,从刘备去世时的客观环境看,也不可能不对诸葛亮产生影响公元223年,久经沙场的老刘被后起之秀东吴小陆火烧连营八百里,羞愤之下,立马在白帝城歇菜尽管损失惨重,但蜀汉集团的人力资源并未因此枯竭崩溃物以稀为贵,此时此刻,刘备如果看轻马谡,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培养年轻干部(刘备死时,马谡不到35岁,争取有朝一日派上用场,也相当符合诸葛CEO的人才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其次,马谡的确是可造就之才如果朽木不可雕(扶不起的阿斗另当别论,依诸葛亮的眼光,小马同学早就被放弃了事实证明,马谡同学的确有才,而且有大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7429.html

蜀汉建兴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及时献出十六字方针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这简直和《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脉相承啊!方针一出,诸葛亮高兴坏了,于是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志·蜀志·马谡传》马谡呢?自然受宠若惊,尽心尽力于是,他一路送诸葛亮出征,不仅送出成都城,也不仅送出四川省,而是几乎送到了前线,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千里因为他这个人很聪明南征孟获是大BOSS死后,诸葛CEO独立做的第一单业务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个时候,能和二首长搭上话、心贴心,那简直就是金不换啊!自然,这几千里的朝夕相伴,马谡除了让领导更加自己外,通过诸葛亮的言传身教,从此以后满血复活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诸葛亮的南征策略就是在马谡的心战论基础上确立的就像毛泽东思想包含着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一样,七擒孟获的佳话后面,不可避免地闪耀着马谡智慧的光辉但如果此战后,马谡平平庸庸,就此泯然众人,那只能小马瞎猫逮个死耗子,撞大运而已问题是,在马谡流星般的人生之路中,诸葛亮思想里,应该有相当部分是马谡的聪明和智慧毕竟,个臭裨将,还顶个诸葛亮嘛!

七擒孟获保证了蜀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诸葛亮在大BOSS不在之后,首战告捷,名利双收,声望日隆当然,他内心自然忘不了马谡马谡呢?不仅善于安邦,而且治也颇有见地针对蜀兵马疲蔽、民怨沸腾的不和谐社会生态,他又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再后来,也就是诸葛亮北伐前夕,靠马谡之计,蜀成功地离间了魏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之基,才使得诸葛亮顺利地败夏侯、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一鼓作气,连克南安、安定、天水郡,敲山震虎,曹魏一时举不安

刘邦在当上皇帝后了一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此时用在马谡身上,他是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高参并不为过

桑葚红得发紫之时,也是其坠落之日;流星最耀眼时候,也是它即将燃烧殆尽之时很快,马谡这颗耀眼的星星将一去不返,就此消失造成其个人悲剧的,不是其对手司马懿,而是其老上级和他自己

公元228年,蜀汉集团的人才大树经历了又一波凋零这些人才就像水泊梁山的108将一样,大多不是本地产的,死一个就少一个,没了就没了,根本没法复制,加上巴蜀本土人才基数又小,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诸葛亮没有把前老板的话忘掉,但用着用着,自然就轮到马谡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嘛!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诸葛亮下的实用型、执行型人才单,作为参谋型人才,马谡为什么要接呢?他没有自知之明吗?是的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就是缺乏情商也就是,在作战动员大会召开时,诸葛亮已经杀了马谡;马谡接单立下军令状后,就将自己彻底送上了断头台

三国演义》中,刘氏政权高层为了激发将领的积极性,偏爱激将法笔者认为,此法就像抗生素,可在特定条件下用一下,但不能滥用;否则在激励人才积极表现自我的同时,也助长了其急功好利、虚荣邀功等不切实际的倾向毕竟,《孙子兵法》开篇就讲兵者,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怎能怒而兴师,愠而攻战呢!

遗憾的是,蜀集团的五虎上将关羽、赵云、黄忠等人,经常这么做为了揽大活儿,抢头功,动辄拿自己人头担保成了,签订者大捞资本;败了,也没人认真追究早年关羽华容道上演捉放曹,即为明证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蜀汉集团盲目签订责任状的恶习在此情况下,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选择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之壮举,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尽管事已至此,但并非毫无挽救余地毕竟,最高领导还没有表态授权、仗也没有开打呢!如果主帅诸葛亮一票否决,对马谡另有任用,那么一切都将重新开始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假设,马谡就此踏上不归路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抛开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谈,从人之常情来看,试想面对自己的学生兼战友、部下兼助手的悲惨结局,多年的心血瞬间付之东流,诸葛内心,岂不痛哉!

但这个怪不得马谡,仍要怪诸葛亮自己张心阳将军就在中官场,似有一种‘责文化’就是从部署一项工作任务开始,就言必称‘不成任务,我拿你是问’,‘拿不下城池,就提头来见’他将一切责任推给下级,而从不检验自己的决策是否周密一旦下级圆满完成任务,便是自己的英明果断,否则便是下级刚愎自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就像那些被毙被囚的贪官之祸,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事已至此,杀了他顶个什么用呢!要知道,事业的成败往往并不取决于人才的得失,而在于对人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发挥马谡之悲剧,对当今社会,亦然有其警示作用

再杨修此人名字相对马谡而言,比较陌生但杨修在史书特别是文学界中,一如其出身,可谓声名赫赫,如太尉杨彪之子,东汉末年文学家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让我纳闷的是,既然军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见不到一星半点儿呢?

同马谡一样,杨修也像一颗迟来的流星,不过这颗流星划破夜空的,不是其军功威名,而是其嘴皮子功夫终其一生,杨修就像一个拼才的官二代不求立场,也无原则,更无意功名利禄,只求一个字爽自己的才华施展了,便欣欣然张开了眼;胸中坎坷意,一吐方痛快,藏不住话,也无啥城府,谁也不鸟,也没想过什么将心比心这样的恃才放旷,这样的无心赤子,无异于战场裸奔,以致于曹操曾写给杨彪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之时,实力派终于动手了建安二十四年秋,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之罪诛之,杨修尚叹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似乎早有预感

但若跳出具体俗务,把杨修置于当时大盛的魏晋玄谈之风下,我们就会觉得,杨修之言行举止,并无出格之处因为魏晋玄谈只崇尚一个标准才思敏捷,回答巧妙,即为美谈也就是,只要你了,而且得好、得妙,行动不行动,都无所谓哪怕用今天的大白话,我想和我干,是两回事,也有人击节叫好

可现实不但骨感,而且残酷杨修们以为无所谓、不可当真的玩笑、有个性的东东,在曹操们看来,不仅是混账话,而且已十恶不赦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文史之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便我们在第一现场,亦不免因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无论街亭事件还是鸡肋门,我们只需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有些事,其机缘因果,并非常人所能见;即便见了,也可能是一鳞半爪;至于后人评,更是各取所需了惯看秋月春风又如何?都付笑谈中又如何?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作者简介

蔡运磊,80年代首班车乘客生于中食品名城漯河,居于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现供职于楚汉名城长沙自者居士化学的逃逸者;传媒领域的爱好者;体制外的反叛者

理科男,吃的却是文科饭;纵横媒体十余年,体制内外皆混遍;爱好游山玩水+摄影+美食+美酒+美女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