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悲剧:清高的姿态和污浊的结局

评论字数 2441阅读模式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里出场较晚的人物,在前八十回正文中出场也有限,但她的每一次出现却能够引发读者的猜疑和讨论,以至于围绕妙玉的身世和遭遇,产生如阴谋论公主论等诸多略显猎奇的新观点

对于妙玉人物的分析可谓是君子和而不同,而这不同的根源大抵还是因为描写妙玉的篇幅太过稀少,导致很多关键息未能交代清楚,因为有这些留白,于是便引发了猜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并非是说明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人物,而是像水墨画一样,需要空白和详略不管妙玉身后是否真的有秘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文学性角度出发,去体味作者笔下这位清高女尼颤动的佛心和微妙的情感,以及分析妙玉悲剧性结局的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一、刻意的超凡脱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第十八回,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聘买了一批尼姑和道姑,通过林之孝家和王夫人的对话,我们大概能勾勒出妙玉的基本形象特征妙玉的进入空门不是因为觉悟,而是因为病体的拖累,妙玉不得已去了一个她并不心甘情愿、也不熟悉的地方这就与最开始甄士隐因离合悲欢、大起大落的经历引发的顿悟出家有着根本的区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妙玉是带发出家,发象征着她未斩断的情丝,表明妙玉无法做到和世俗世界完全地断离,这也伏笔了后文妙玉生命之中的纠结、冲突和矛盾妙玉随师父来京是为了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师傅圆寂时嘱咐妙玉不宜回乡,在此静居,于是后来被贾府用正式的请帖请了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从后面发生的故事来看,妙玉始终惦记着牵挂着这个世界,她羡慕黛玉和宝钗,也有些眷恋与众不同的宝玉,但这些情感和欲望必须被压抑住即便是偶尔的情感外溢,也会假借于佛门中意,例如,妙玉记挂着宝玉的生日,却以槛外人的身份送去拜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妙玉只有十八岁,没有真正的体验过入世,故而她的心、她的生命都是青翠的,她对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这是人最真实的情感,是佛经所无法消解的经历不达,慎勿谈空,欲通过佛理直升境界,恰似掬月于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所以纵观全书,妙玉处世的方式不是完全的隔绝世界是彻底地拥抱世界,而是微妙的情感牵挂、刻意的超凡脱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二、偶尔的情感外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225.html

金陵十二钗中,只有黛玉和妙玉的名字是有玉的,无论是作者有意无意,书中妙玉与宝玉确有一段微妙的感情牵挂对于宝玉来说,这只是情不情中的一种情,对于妙玉而言,这却是属于青春少女的干净的情愫,是专情

黛玉和宝玉之间有木石前盟的加持,素日亲密无间,虽然偶有波折,但情感终能得到宣泄和互表,但妙玉不同,清规戒律和日常修行让她的春情春思无法直接地释放出来,却又无法一直地抑制住于是在某些场合,妙玉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少女的思春之情,表现得非常隐晦和轻微,甚至于她自己也是极力地否认

比如宝玉去栊翠庵乞梅,李纨命人跟着去,黛玉却说不必了,有了人反不得了而在四十一回,妙玉对宝玉说,若是你一个人来,不给茶吃,若是真的嫌弃,何以会有后来的赠梅妙玉不喜欢高洁之物被浊物玷污,雪中绽放的红梅,最是冰清高洁,妙玉却慷慨地赠与宝玉,可见妙玉心中钟情着宝玉,此前的嫌弃,不过是少女的娇羞和掩饰

宝玉的踏雪寻梅,给了妙玉被抑制的春心一次怒放的机会,恰似红梅于寒雪中绽放,但这种绽放注定是短暂的,寂静和虚无才是栊翠庵原本的样子贾宝玉是一束光,无意间照进了妙玉冰玉般的世界中,让她感受到槛内世界的热闹,奈何宝玉的心灵已经没有任何的空隙,少女的爱慕也终将无果

三、妙玉的才情

前八十回妙玉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参与到黛玉和湘云凹晶馆的联句中妙玉因听见末尾的联句太过颓丧悲凉,于是出现止住,并续了十三韵,组成《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

从续作的联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妙玉的才情,连一向傲气的黛玉也忍不住夸赞其为诗仙其实妙玉具备一个才情惊艳女子的所有条件,却唯独缺少一份入世包容之心,这也让她的翰墨才华如同珠玉蒙尘般被封锁在心门之内

妙玉有意地阻止是因为隐隐地预感到即将呈现的命运,妄图阻止,这也证明了妙玉未能真正斩断俗缘,包括后来续貂的十三韵,都是企图阻断悲剧命运的表现但十三韵里的空和无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一切都将归结到其本来面目上去,妙玉可以洞悉气数,却无法改变大观园诸女子以及自己的命运

所以,妙玉并不能算完全的方外之人,在冰冷的面具之下,也藏着芳龄少女的情思和忧思她偷偷爱慕着宝玉,也心疼大观园诸芳流散的结局,但佛门戒律和清高性格,让这些美好的情愫只如昙花一现

妙玉始终处在有和无、色和空的夹缝中,苦苦寻找自己的安身之所,这也注定了她的才情如同透过林间枝叶的月光,时隐时现,似有若无

四、妙玉的悲剧

金陵十二钗中的每一位金钗都代表了一种悲剧人生和对应的思考,反映在妙玉人物上的思考则更加得深刻和广博,是关于修行和处世姿态的问题

邢岫烟曾用不合时宜,放诞诡僻来评价妙玉妙玉喜欢自称槛外人,槛外人和槛内俗人相对妙玉以非常刻意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清高和脱俗,其实是欲盖弥彰,实则是邢岫烟所说的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

在面对世俗的污秽庸俗时,妙玉极力想与世人划清界限,甚至是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姿态,但面对内心情感时,她却不能斩断情丝,于是又与槛内世界藕断丝连

其实修道修佛不一定就是与世隔绝,槛外人不是指身在槛外,而是心在槛外,无悲无喜妙玉则恰恰相反,她太在意自己的名声和清白了,以至于固执地用现实的距离感来表明她槛外人的身份,于是栊翠庵就自然成为一个牢笼,她被困在了里面

妙玉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冲突的,她渴望槛内的情感,却因为槛外人的虚架子而不愿意豁达地融入槛内,这反过来又影响她槛外人的佛心于是她强迫自己与世相隔,不参与贾府的热闹,唯有在宝玉的事宜上才能感受到她那颗修道之心的紧张和悸动

当入世和出世的双重冲动集于一身,纠结和迷惑就无法避免,内心的摇摆和彷徨也无法休绝修行贵在随法自然、知行合一,如若真能这样,则槛内槛外皆可是道场,书中的一僧一道不就是随意穿行于警幻仙境和现实世界吗?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的清高和傲慢,让她和现实世界成功地对立起来,最终遭到现实的反噬悲剧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揉碎给读者看,十二钗里最在乎名声清白的人,偏偏落得个身陷风尘的肮脏结局,这反讽和警示的力度不可谓不强

作者南极潇湘

妙玉的悲剧清高的姿态和污浊的结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