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葬花吟》看曹雪芹的诗词写作水平

评论字数 1514阅读模式

红楼梦》中的诗句判词经常被拿出来赏析评价,以此判断曹雪芹诗才高低,评价结果也往往众口不一有人说判词诗句都与书中人物性格与命运息息相关,曹公笔力十分深厚,也有人反驳《红楼梦》中诗句良莠不齐,若抛开书中隐喻,这些诗词不过稀松平常

我认为评价的最好的一句,是木心先生所言《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私以为这句评价极为公道,因为木心先生没有站在一个诗人的角度来评价曹公,而是站在了一个小说家的角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以《红楼梦》中最负盛名的《葬花吟》为例,如果把它看作是林黛玉的诗,那么非常符合黛玉这样一个少女多愁善感和她自身伤春悲秋的性格,也符合黛玉的思想水平和遣词造句的水平,与黛玉的《桃花行》等其他作品也互为映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但若是将它看作曹雪芹的诗,便觉得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文人,这样的作品是平平的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这首诗的叙事性和表达情感上尚能自圆其说,但就其艺术性而言,是不够成功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首先在它的思想表达上同样是伤春悲秋,感叹时光易逝红颜易老,它只是围绕着葬花时人物的所思所感来写,范围比较狭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句中的燕子来去杜鹃啼血甚至是花谢花飞,都是伤春手法中比较常见的,在意向上没有标新,同样在思想中也没有立异,而是多用愁怜等字,如其中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等,都透露着一种少女自怨自艾的情感,而没有更加升华拔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包括在最后的思想表达一朝花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也不过是黛玉一人的所思所想所感,且明显是情胜于理,比起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最后两句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意境之高远,余韵之悠长,自然高下立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但正是这样的先天不足,使其无比的符合潇湘妃子这样一个形象时常有人将《葬花吟》与《代悲白头翁》相比较,又会出来许多人阻止说这两首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何苦比较,又说这首诗放在整个清朝也不过是二三流之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但其实换一种思路,它的格局虽小,对于黛玉一人来说已经足够,一位久居闺中的少女,即便灵魂自由思想高尚,也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刘希夷一般的阅历与格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441.html

《代悲白头翁》虽好,但终究不能出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之手,即便曹雪芹真的写出类似刘之作品,放在黛玉身上,反倒令人察觉不对;它的升华亦不高远,却让人一见便知是黛玉所做,而非宝钗探春之人作品,在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中,难道做到这样还不算成功么?

其次是在它的结构上由于歌行篇幅较长,对于其结构的明确性和层次感要求自然更加严格简单来说就是叙事、抒情和说理三部分要流畅明了,才不会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然而《葬花吟》明显不符合结构上的严谨,其中叙事抒情写景全部揉杂在一起,虽然有情景交融之感,但是结构上却是比较模糊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在反复提及同一场景,甚至连情感表达也不过是换了种说法,还是一个意思

如其中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几句,最终想表达的也不过是一朝花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句而已,并没有多少结构上的价值这样的反复渲染,未免冗长

但若再把它放回水中呢?请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林黛玉看到满天落花,悲从中来,手把花锄将花瓣轻轻葬去,随口成诵,敷衍成篇她当时所关注的,也只不过葬花一隅,所思考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的命运

想到自己如同桃花一样不论多么尽态极妍,最终也不过是落花流水随春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结构上的窄化,虽然情感表达显得模糊糅杂,但却更加凸显了当时黛玉的无力,与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挣扎,如何去要求她悲天悯人放眼天下呢?

所以既是水草,还是放入水中的好,取了出来,不但观者有许多恶语评价,水草自身少了滋养,也会失了从前秀美活力

作者一今

从《葬花吟》看曹雪芹的诗词写作水平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