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无才补天呜咽如闻

评论字数 2859阅读模式

翻开红楼梦,无才补天,无可奈何,悔又无益,一叹再叹,血泪泣诉,呜咽如闻常常,手捧红楼,令人不敢危坐


到底这无才补天,无可奈何的叹息和哭泣为了什么?我一直都以为是曹雪芹怀才不遇,济世救人的抱负和才华不得施展,又看透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朽,女儿的珍贵,天下女子命运的悲惨,却无可奈何的叹息和血泪也深为曹公和红楼女儿及好男儿掬一把清泪我一直认为红楼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曹公的不幸是生错了年代的不幸

我一直认为,红楼是一篇美好女儿的大诔文,是真和美的含情悲歌所以我力主品红之美甚至不及其余,今日我意识到这种品美固然是好的,而不及其余却是多么的浅陋

红之美,最以宝黛二人为突出宝黛乃是红楼二主,他二人身上有青春、不羁、高洁、爱美、惜美、爱自由、有才华、爱才华等等一切美好品质我亦为孤标傲世携谁隐叫好了多年

记得有次,我听到周汝昌先生说,贾府的老老少少,得享富贵荣华,全赖熙凤独臂支撑宝黛三春贾母等一切富贵闲人,在饮酒欢宴、吟诗作对的时候,都靠着熙凤一人的心血滋养对我内心的触动非常大

我此时回头看自己一贯读红的眼光时,发现自己对熙凤、探春、小红、黛玉等一干好胜、争强、夸耀、逐利的才能和言行赞叹的同时,总难免奉上一些袖手旁观的冷眼,看她们的热切和忙碌,潜意识里多少有些不屑而为的清高却完全忽视了,贾府其他人的安享富贵,是躺在她们的心血上寄生是事实了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不觉倒吸一口冷气,实在不知道自己内心的那些出世、脱俗、不染的一些根子,什么时候已经种的这么的深

不光我如此,红楼里的宝玉,更是如此,宝钗为宝玉起号:富贵闲人,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二人的从来都在闺帷厮混,对于湘云和宝钗劝他走入社会,去干同时代男子该作为的立身扬名等论调,从来都骂为混账话即便是当家,熙凤也说,他也是个不中用的家里无论是谁,劝他去做些贾府嫡孙,家族的继承人该作尽的责任和义务的事,他就远着谁只愿意和清净的、高贵的、美丽的女儿们厮守一生,在女儿们的哭泣里,化作一缕烟,被风吹散了,无知无形了就是他理想的生命归宿黛玉从来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引为知己

其实黛玉虽然不曾劝说宝玉求取功名,留意仕途但并非支持宝玉的安享富贵的态度宝玉虽引黛玉为第一知己,仔细读红,会发现二人除了爱才、爱美、情趣相投,耳鬓厮磨,互相体贴珍惜、情系彼此外,很难说是真正的思想上的知己
宝玉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朽认识透彻,黛玉也略有所感,但宝玉选择的是鸵鸟一样,在闺阁中混得一日好时光便过一日好时光,终究这样逃避的日子是长久不了的,所以宝玉才一再的说到自己的女儿们未散去的时候死了,才是最好的结局

黛玉虽是寄人篱下,每常闲了,却还替贾府算帐,发现出多入少,而对宝玉说过,应早作打算,否则必将后手不接熙凤对黛玉理家才能也极为称赞,惜乎体弱多病,又是投奔而来的,不能理家,熙凤深为憾事可以想见,如果黛玉嫁了宝玉,熙凤归到贾赦府内去的时候,黛玉若身体可以支撑,当家理事,未必会逊于熙凤黛玉虽然能容忍宝玉的避世,但内心是有入世追求的,宝玉读书时,辞别黛玉,黛玉说,这一去,必要蟾宫折桂去了虽有戏谑意,可见蟾宫折桂,黛玉并不反感元春省亲时,黛玉的应景诗文,也歌功颂德,体现了她的顺时应世,圆滑的一面初见贾母,以及贾母携同刘姥姥等游玩至潇湘馆的接待礼仪,也处处表现了这一点黛有诗魂,有傲骨,却并非一味的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也有入世的一面往往被读者所忽略

只是黛这一面,我并不认同有些人理解的,是黛玉的傲骨内的俗而是生而为人,不能安享富贵,碌碌无为的一种认识元妃省亲时,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就是怀才欲展的表现石头是女娲补天遗下,弃之不用的一块,其他石都补了天,尽了才,有了用,独自己被弃山下,所以日夜哀号此是雪芹的悲哀,难道不是黛玉、探春、宝钗的悲哀吗?只是黛乃寄居而来的闺阁弱女,受礼法约束,只能吟诗弄月消遣,做些针线罢了若是一男子,许也会象探春向往的那样,立一番事业去了黛玉与湘云和探春以及宝钗关系都甚近,不能不说有这方面的思想共同点

黛玉的这番性格和追求,无损于黛玉的高洁形象,反之,我认为,这是一种教宝玉远为珍贵的品质人乃社会的一分子,独善其身,只是与小人蝇营狗苟相较显得高洁罢了终究是没有尽到社会人的责任放在红楼梦中,且不说社会如何,置身大家族嫡孙的关键位置,只安享祖宗的荫功,得过且过,宝玉不但对不起家庭,也对不起那些大观园中自己深爱的女子们了家族是她们的庇护所,她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贾府算是相对理想的所在,离开了这个家族,命运将更为不堪这也就是为什么晴雯为什么碰死也不出这个门,遣散学戏的女孩子们的时候,大部分愿意留着贾府的原因了贾府的败家,人散,子孙一味享受祖上荫庇,无以承担继承家业承担家庭重任是重要的原因无才补天,既有才不及众女儿的自惭,也有才未得施展,空度一生的悔恨和反省,呜咽如闻

秦钟,宝玉第一知己,临死劝说宝玉读书求功名,未尝不是曹雪芹的自悔语熙凤手段毒辣,谋财害命、因嫉杀人,红楼一书却一赞再赞,固然是对其才华的赏识,也是对其对家庭的操劳的感激

只是曹雪芹是即证后大彻大悟悔之不及的宝玉,而书中的宝玉还在劫中,尚不能领悟这番道理只是一味将富贵和悠闲进行到底,进行到底的结局就是家散、人亡,宝玉自己和所爱所珍惜的所有人一毁具毁的家族大悲剧宝玉自己,前八十回是何等富贵,娇养衣食住行,精致华贵八十回后,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这巨大的落差,难道不是对宝玉不作为的一种警喝吗?
黛玉虽然有入世的热忱,但是也有出世的风骨骨子里就存在的出世的向往和追求,我想,大约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有那么一丝一缕的即便是积极入世的典型,也常有挫折诗意时吟诵两句陶诗的自我安慰,更不用说历史上诸多在出世入世间来来去去,彷徨矛盾的著名人物和事迹了

宝玉爱庄子是出了名的,庄文里的肆意汪洋的才华,传导着他最为标榜的思想就是让天下和高蹈避世,弃仕途,仿佛涉身仕途就是玷污了清白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隐士,避世,善其身,求自保,显高洁,是周秦,还有魏晋乱世的一种风尚较之小人得道,蝇营狗苟,钻营权势,当然是高洁的但是这种高洁仅仅是相对的,是不与同流合污的高洁,同时也是弃了社会责任,追求个人生命和身家保全的一种自私

中国人的儒释道,追求个人内在和外在的完全、完善,甚少提及社会的责任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分子,责任仅止于家庭这在中国古代,包括今天,在中国人的心中,潜意识内都是有极其深刻烙印的所以至今,也没几个人会为在其位而不作为者加以指责如果他显示出一些独善其身、不与污浊同流合污的品质,人就更为要赞美有加了,完全忽视了他身在其位却失其责任和担当乃是首罪这许是中国人注重个人品质的完美,而忽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的传统导致

今日读红,我对熙凤、平儿、探春、小红的努力上进、积极入世,还有黛玉的闲来谋算要献花一朵,对宝玉要不免批评几句

只是我深知,我也犯者同样的病,批评宝玉的同时,也是批评自己当我再遇到人在事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内心的遗世独立又跳出来冷笑时候,我须要提醒自己这个高洁的姿态,其实是可笑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334.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334.html

贾宝玉:无才补天呜咽如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334.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334.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334.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