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评论字数 8097阅读模式

三、向造物主的良民转变

鲁迅在文《淡淡的血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中提出了造物主的良民的概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26]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鲁迅所指的造物主的良民应该是那些面对落后、腐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既有秩序而默默忍受、适应了的人群,他们也是一切旧社会、旧制度的中坚力量与坚定追随者,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27]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而这些猛士们就不同了,他们能够察觉一切统治与陈规的欺骗手段,也敢于反抗一切妨碍其生存价值的事物,甚至能够为此付出生命在取经以前,孙悟空就是这么样的一个猛士,他发现水帘洞从而打破了群猴无家可居的局面;他学习长生之道从而打破了猴类短暂的生命历程;他大闹天宫从而打破了玉皇大帝的至高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造物主的良民,玉帝拿他没有办法,不得不向观音菩萨求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妖猴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石卵化生的当时生出,即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始不介意,继而成精,降龙伏虎,自削死籍当有龙王、阎王启奏朕欲擒拿,是长庚星启奏道‘三界之间,凡有九窍者,可以成仙’朕即施教育贤,宣他上界,封为御马监弼马温官那厮嫌恶官小,反了天宫即差李天王与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诏抚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有官无禄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又不遵法律,将老树大桃,尽行偷吃及至设会,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他就设计赚哄赤脚大仙,却自变他相貌入会,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与本山众猴享乐朕心为此烦恼,故调十万天兵,天罗地网收伏这一日回报,不知胜负如何[28]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从某种意义上来,玉帝所代表的天庭与如来所代表的佛道就是造物主力量的代表展现,孙悟空产生于天地间的仙石,学道于菩提祖师,也造物主的孩子,但又具有极强的自我原创性与自我意识他应该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继续投身到造物主的怀抱,感恩于造物主的有限赏赐,并且自我陶醉地度过其生命历程,成为造物主的良民;其二,离弃造物主,打破一切既有秩序,可能会有新的发展与境界成为新世界的代言人,但这将得不到造物主的恩赐与照顾,甚至会遭到各方的攻击与孤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当孙悟空从天地的怀抱里独立后,他并没有投身到造物主的怀抱,而是离弃了造物主,与玉帝争位、与佛祖相抗,可以说,这一阶段奠定了他的辉煌人生与灿烂形象,实际上,他没有一直走下去,他也没有能力一直就这样走下去,自从五指山遭难、被戴上金箍,就重新投身到造物主的怀抱,不仅帮助造物主的代表完成使命,而且自己也以身心境界与造物主合一,最终成为斗战胜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其实孙悟空最终回归到造物主的怀抱并非偶然,从他学艺之时,就已经可以看见端倪了,向菩提祖师学习长生之妙道正是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29],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妖魔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西行取经行动是佛祖教化众生的重要举措,也正是造物主关怀生命的体现,仅从章回题目中就可以见出孙悟空在该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如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姹女求阳,元神护道、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30]等等,心猿、元神都是隐喻孙悟空,这表明孙悟空已经成为取经人所隐喻的体系中了而在取经途中,他的言行更具有造物主意识了,甚至连意志坚定的唐僧也不得不学习了,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3.html

  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31]

  这一段精彩的论辩正是说明了他们取经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要见佛,还有一层含义,即内丹修炼的目标,显然孙悟空更是精通于此,这说明孙悟空已经在思想上与代表造物主的佛祖站在一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成了造物主的良民其实,向造物主的良民的转变就是《西游记》的一条线索,贯穿始终

事实上,这一转变路途充满了挣扎与痛苦,从开始说起,如果不是孙悟空天生灵通,发奋学习本领,那么玉帝也不会耍权谋去笼络、控制他;如果不是他本领高强,恐怕观世音菩萨不会让他去保护取经人他的超强本领应该说不是造物主的本意的,造物主对猴类的恩赐只是短暂的寿命、受他人控制的命运、最后默默地离开世间,这种无声的生命历程就是造物主的良民所为的,而悲剧性在于,无论他怎么超越始终都得停留在一个造物主所精心营造的结构之内,无论他怎么斗争、超越,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造物主的怀抱,与权威力量同一成为权威力量的部分

这种悲剧命运其实也就是许多人要走的,他拼命地成长、追逐世界、获得话语权,但最后还是得回归最初,还是曾经的那个生命,那个生命里的那些事,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最终的结局就是生命的终结躺在造物主的怀抱里安静的良民但是这又是势在必行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唯一的选择就是超越自己、亮出最闪光的自己,从而获得与造物主抗争与言说的权利,而最终获得新的身份的认可,成为造物主的良民,而通观整个生命历程,这又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这就是孙悟空悲剧的普遍意义

四、总论

孙悟空的形象与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阐释,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孙悟空的形象特征悲剧性,这种分析是以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思想、当今学者的成果三个方面为基点的,这种悲剧性具有宗教、哲学上的意义,也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26][27]鲁迅.《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P47.

[2]李安纲.《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P109.

[3][4]朱熹.《朱子语类》[EB]北京.国学网.

[5]冯友兰.《冯友兰谈哲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P417.

[6][7][8]杨俊《西游记与心学新论》[A]《西游记文化学刊》(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P215、P215、P216.

[9][10][11][12][13][14][15][16][19][28][29][30][31]吴承恩.《西游记》[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P21、P81、P5、P6、P9、P9、P9、P21、P83、P66、P17、P7、P447.

[17][18][20][21][22][23][24][25]梁归智.《自由的隐喻西游记的一种解读》[A].《西游记文化学刊》(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P239、P236、P236、P236、P238、P238、P238、P241.

(作者赵曾尚)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