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正传:十年辛苦不寻常 · 四

评论字数 2406阅读模式

曹雪芹正传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吴营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十年辛苦不寻常·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人的思想或认识,是随着阅历、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曹雪芹自然也不例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就在曹雪芹写作少年情事的这段时间里,朦朦胧胧地感到了一些什么,譬如说:写一些和个人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属于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文字(诸如《风月宝鉴》),没有多大的意思,然而,只写个人,或只写个人的那点经历,只写个人的小情小感,只写个人的喜怒哀乐,只写个人的恩怨情仇,恐怕也没有多大的价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曹雪芹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放开眼界,关注更多的人,关注更多的事,才会使自己的文字变得更有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也许是因为这等缘故,曹雪芹决定对自己正在写着的书,进行新的一番大的增删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而此时,大概已经到了乾隆十一年(1746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082.html

写到这里,很想插述一段,进一步谈谈《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自然是十分复杂的,所谓的十年辛苦不寻常决不是一句泛泛的话,其间有着极其丰富的蕴涵,任谁都很难一一地梳理出来现在倒不妨试着做些推测,以期破解其成书过程

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在曹雪芹的身边,自然有些评者,即所谓的脂砚斋畸笏叟等,他们不仅仅是在《红楼梦》写作完成后才进行评批的,即便是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评批与指点的

另外,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在曹雪芹的身边,还有一些说者,诸如曹頫、李鼎、李氏老太太、马氏夫人、吴罗汉等这些说者不断地给曹雪芹讲些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是曹家的往事,还有李家的往事,以及当年江南三织造[1]相互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往事……

倘若曹雪芹身边没有这些说者,《红楼梦》能不能写出,能不能写成现存的这个样子,恐怕就很难说了

在《红楼梦》中,说者不仅给曹雪芹提供了曹家三代[2]家族历史的兴衰沉浮,还提供了苏州李家的一些资料

我们知道,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并没有经历过康熙南巡曹李两家接驾这些大事件,特别是,曹李两家败落的原因,因为当时他年纪太小,不足十三岁,还没有能力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小说来阐述自家败落的原委,即所谓的辩冤,并不是曹雪芹的创作初衷或最初的主观诉求只有直接经历过这场变故的当事人,才会对家族败落本身有着真切的深刻的体会,才会产生深沉的愤懑,才会盼望能有一天让他人知悉曹李两家败落的历史真相,也就是,才会想着为自己辩冤

那么在曹雪芹身边,谁会是这样的说者呢?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江宁织造曹家的曹頫,苏州织造李家的李鼎

这两个人,直接经历了曹李两家的兴盛及败落,甚至是直接的责任人和当事人,都是吃过大官司的,与说者的生平相符而从《红楼梦》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场景及人物事件来看,也正是此二人的亲身经历评者也多次表明自己耳闻目睹亲历亲见……

我认为,在说者中,还会有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太夫人,母亲马夫人,以及曹家家仆吴老汉、李家家仆郭臧书等只是由于这些人的年龄或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为《红楼梦》作评,不能成为评者

当然,就曹雪芹本人的思想而言,他对自己家族的兴衰沉浮,也是极有兴趣的,不然他就不会将别人的故事穿插进自己的小说,并把这部既叙情又辩冤的家庭故事,写得活灵活现,珠联璧合

所谓的绛珠还泪的神话与无材补天的神话,其实都是围绕叙情辩冤这两条主线而创作出来的文学样式

前无古人,堪称绝唱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尽管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依旧没有把自己原有的少年爱情故事和家族兴衰的故事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因此留下了许多破绽或遗憾[3],不过也好,这给后人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留下了许多线索

例如:宁府和荣府虽是贾家一族,但许多族规是不一样的,派头也不一样,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又如:尽管说者的故事是说给作者听的,但评者还是惊讶譬如读到秦可卿的故事时,评者批道: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文至此不知从何处想来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既不是作者自传,也不是谁家的家史,而是部文学作品它的素材来源,既有曹雪芹本人的切身经历,又有他目睹的诸多社会现实,还有说者给他讲述的一些故事它是作者经过十年辛苦,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及创作力,才经营出来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文学明珠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融进了更多的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而这些则是说者所不熟悉的因此说者才说余所不知这也反映了说者与作者间眼界或境界的不同:说者要写实,要辩冤,而作者则有更高的艺术追求

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说者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无时无刻不在予以关注,并且生怕读者不了解或读不懂曹雪芹呕心沥血的苦衷,又以评者的身份,在文本之外补充了许多十分有益而又不可或缺的批注,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脂评,来帮助读者读明白《红楼梦》的故事[4]

《红楼梦》的评者,既不同于毛宗岗父子评《三国》,也不同于金圣叹评《水浒》金圣叹评《水浒》,他只是个普通读者,只不过较有才情且目光独到罢了而《红楼梦》的评者,则和《红楼梦》的创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不仅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总结,提出了一些可贵的艺术见解,而且还暗示了小说隐去的一些真事,提供了小说作者及其家世生平时有关线索,透露了小说八十回后情节发展的大致轮廓,反映了小说成书过程中修改增删的一些具体情况

因此我认为,《红楼梦》的作者、说者、评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有所长,谁都不可或缺另外读者在读《红楼梦》时,也能感受到三者的合作是多么的和谐不然,曹雪芹怎么可能有如此自由的创作心态呢

[1]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

[2]曹家三代或许就是所谓的三春:曹玺,曹寅,曹颙、曹頫三春过后诸芳尽

[3]当然,这也显示出《红楼梦》一书的披阅增删并没有最后完成

[4]此评者的心态有些矛盾他一方面怕读者不明白《红楼梦》一书的创作主旨,所以就处处点示;另一方面,又生怕读者读懂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又往往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前者是害怕枉费了作者的意悬悬半世心,后者是害怕乾隆十六年之后兴起的文字狱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