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黄 霖:湖北麻城新发现的《金瓶梅》史料可信吗?

评论字数 5167阅读模式

去年11月4日,收到素不相识的刘宏先生的短信,说最近我族一老者给我送来‘谱牒附名录’,上面竟有32位与《金瓶梅》人名相同相近的名字我请他将材料与文章发给我
我收到后,即回复他:这三页材料是有问题的由于他迫切希望将文章及材料在金学界群里发表,我表示明天将你拉进(金学界群)去,并把你的文章及材料发上去,让大家讨论
在大家发表不同意见的过程中,我在群里先后于11月6、13、18日发过三次意见(见下所附)
至3月23日,又收到刘先生的微信与文章,我也作了回复:
表示一不阻拦他发表,二我对这材料是有疑问的,三请将三页材料附上去(以便读者辨别)

后来他将有关文章在头条上推送了今天又以王红灯之名上传到《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平台上发布

不过他在发表时少发了一页,真正与《金瓶梅》相关的一页,今将这一页补发于下,供大家讨论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新发现的《金瓶梅》史料可信吗?(2019.11.6)

前天,刘宏先生发给我《新发现金瓶梅史料》一文和三片书影我先读了他的文章,一时十分惊喜
因为早在1985年,我在第4期《复旦学报》上发表的《<金瓶梅>成书三考》中,以一节的篇幅谈了刘承禧与《金瓶梅》成书的问题,似乎是首次引入了邱长孺与刘承禧的关系问题,认为《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有刘承禧的影子此说似乎没有引起反响
我后来也没有进一步探究下去,所以一读到他的文章比较兴奋,认为假如他提出的这些史料属实的话,的确是解决《金瓶梅》作者问题的重大贡献
然而,我一读他发来的三片史料,疑窦丛生,所以搁置了一天,才在他的催促下,将他拉入群内,让他将文章与材料发出,供大家讨论
现在,刘先生的心情比较急切,希望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对他说:坦率地讲,我目前基本上认为是当代人伪造的他当然不愿意听进去,还想到北京等地找人鉴定我本想还看看大家的看法,现在觉得,还是把我的看法写出来吧,供大家讨论
1、第二页《附历代义男妇名目录》:
圣明万历中,有姑父邱氏讳长孺者,笑而以地齌之义而以安土原有破庙,名漏泽园,俗号望川义冢庚子秋又题山水有主,风月无边越后,泽公亦助之
请注意这里的时间概念
邱长孺出资搞义冢的时间提到三个,其中两个是模糊的:万历中、越后;一个是明确的:庚子,即万历28年
刘承禧及他的父亲刘守有与后辈刘侨三代都是职掌金吾卫的高官
刘守有、刘承禧父子尽管约在万历16年被罢官,但没有受到更严重的处罚,小辈还当金吾卫的最高领导,家里还是十分富有
据袁小修、吴廷等记载,万历三十七年刘承禧第二次游吴中,还买了许多古玩与名画
这样的一个刘家,还要由他姓人家出资来办义冢,安葬刘家的人吗?

2、伪造的抄手肯定是当代人而不是光绪民國年间的人,因为根本不懂繁体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直到像我一代自幼学的是繁体字的,是决不可能将歴代写成暦代,将若干写成若幹的,只有幼学简体字的,只认识历干,瞎转换成繁体时,才会犯这样的错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3、那个万历中应当在万历28年之前,假如《金瓶梅》成书于万历20年前后(根据邱长孺的年龄,再早也不大可能写成这样一部大书),那些在小说中已死,迁葬在义冢中或有可能的话,那些年轻的如李桂姐、郑月儿等也会都死了吗?
会在万历28年左右都已经下葬在这里了吗?风风光光出葬的李瓶儿、西门庆生前早就死去的卓宜(丢)儿也会迁葬在这义冢里吗?
王植其族于明末遭流寇蹂躏被害大半云云的时间对得上号吗?
4、韩爱姐出家为尼,难道也入这个义冢吗?

5、名录中出现的是崇祯本中的宋蕙莲而不是词话本中的宋惠莲,这一点也是很触目的
尽管后来我读到刘先生论邱长孺作《金瓶梅》的论文中说到邱长孺不但创作了词话本,而且也运作了崇祯本的出版但这种推理是否能成立,还不是那么很简单的
6、项裕荣、杨彬两位对有些词语的疑问,我也是想到的
7、刘先生开始只提三页,我问他三页在哪里发现的?是否仅只三页?
他回答我说还有,只是不相关,发了一些页给我
但这些页都不相连续的,抄写的年代是或清末或民初的,笔迹也不一样,内容不一样,看不出是真正附在早期《刘代宗谱》之类后面的样子
这就不能不使人更加怀疑其真实性了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以上是我对刘先生发现的新材料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也是供大家讨论
应该说,刘先生对乡邦文献是热爱与熟悉的,对《金瓶梅》作者问题的研究也是用心的,几乎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所有前人研究的成果(有些人家首先发现的材料在运用时应该注明,不要使人感到是自己刚发现似的,
如张铉先生在《程氏墨》中发现的笑笑生之类,尽管这笑笑生是谁可以有不同解释,但张先生发现这笑笑生的历史功绩是不可以遮蔽的),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希望对于新发现的材料能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
过去在《金瓶梅》研究中有人伪造董其昌的书信、丁惟宁的日记之类来证明《金瓶梅》作者是家乡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当引以为戒

谈谈两个常识问题(2019.11.1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就新发现的三片残页答胡令毅先生,兼答刘宏先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三天前的晚上,在群中读到同时发出的胡先生的《关于刘宏资料》(后又再发为《刘宏资料定稿》)与刘先生的《新发现残页初探》因为忙,无瑕作答
到今天才稍有空,再就刘宏先生新发现的残页简单地写两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 关于通假字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我们的古人,因种种原因,将用同音或音近、形近的字来替代,形成了一个通假的问题,给我们读古籍带来了不少麻烦这是中学生都知道的
但是,通假问题中有两点恐怕有的人并不清楚:
(一)通假字的产生与流行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即在不同的时代流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尽管累计的通假字的数字到后来越积越多,但一般说来,时间越早,出现的通假字越多
但从西汉刘向校书到唐代,逐步讲究正字之法、字样之学,用字就逐步趋向规范
到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要考试阅卷,人们就更加注意使用正字
记得我在考大学时,刚推行简化字,就规定答语文卷中出现繁体字是要扣分的,出一个繁体就要扣一分这与古代考试的规矩有相同之处
所以在明清以后正规的书写与出版物中,一般就注意使用正字了
当然,也不可否认,直到现代,有些好古之士,故意卖弄,在文章中夹杂一些古代的冷僻异体字与通假字之类,也有的其实的确是写了错别字,人们只是为尊者讳,用通假字之类掩饰过去罢了
因此,有必要结合看下面一点
二)通假字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稳定性的
经过明清以来多少代学者的研究,古代有哪些通假字,基本是有数的,是相对固定的,不是可以任意说什么错别字就是通假字的
恕我孤陋寡闻,在古代的典籍中,干被幹通借的,仅见于在说干支时偶用幹枝來替代,从未见过有将若干写成若幹的;
同样,将歴通借成暦的,也唯见在敦煌变文这类通俗作品中有过,一般常见的是反过来,将比较少用的暦字写成歴字,也从未见过将歴代写成暦代的
到明清时代,在正规的书写与出版物中,应该更不会出现似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若幹暦代之类的所谓通假字了
既然从来未见将若幹替代若干,将暦代替代歴代,那也就是说若幹之幹、暦代之暦根本不是什么通假字
那在三片新发现中怎么会将歴代写成暦代、将若干写成若幹的呢?
很清楚,只能是在出现简化字后,由简转繁所出现的现象如早与蚤、强与彊之类通假字在繁简转换中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因为转换与不转换都是两个不同的字
而在简化字中,一个干字,就可以转换成干幹乾不同的字,一个历字,可以转换在歴暦不同的字
所以,在這新发现中出现的若幹与暦代,明显是不谙繁体字的当代人搞出来的
假如一定要说它们是通假字的话,那也只能是在新时代繁简转换中形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式通假字罢了这可以说是当代作伪的铁证
  • 关于义冢的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什么是义冢?首先要搞清楚
上次因我想这应该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没有作解释,想不到这类常识有的人根本都不懂,于是接着说的都是乱弹琴了
在我们的群中,我惟见吕世宏先生还有点清楚,提到漏泽园为宋代公墓云云,所言大致不错
据徐度《却编》载,于宋代元丰间始由官府捐建漏泽园,丛葬一些无主尸骸及家贫无葬地者,到明代令民间设义冢,由慈善家捐建,亦多名漏泽园,所以到后来,义冢与漏泽园几乎成为同义词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862.html

新发现的残页中所写的义冢、漏泽园亦当为这类丛葬之地可见这类丛葬之地,绝不等同于一般的墓地或公墓,更不是什么衣冠冢,而是一种带有救济性质的专埋家贫、无主者尸骸的公墓
记得我家乡小镇边,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平整土地前,还有这样的一块义冢,只见零乱地立着一个个小坟头,上面长满了荒草
明白这点后,再看看我上次对新发现的三片残页的质疑,就一清二楚了
试问:世代在朝廷当高官的刘家,史称刘守有、刘承禧、刘侨三代当金吾卫都督,即使在刘承禧身后有点衰败,但其后代刘侨还是中央特务机关的最高司令,难道会将刘承禧的老婆们葬入那个义冢吗?
特别是如卓丢儿、李瓶儿,都在西门庆生前就下葬了的,还会将她们的尸骨翻出来重新葬入这个义冢吗?
我又特别提了韩爱姐,她后出家为尼作为一个尼姑,有她专门的佛门下葬之地
更何况她又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州,难道再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她的尸体运到麻城来下葬到这个义冢里吗?
所有这些,都是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谭!都是当代伪造的明显破绽!
一部伪书或一些资料要造假,都是千方百计地要弄成真的样子,但再能干的作伪高手,也往往会露出尾巴,更何况象这三片东西,作伪的本领本来就并不高明,让人一眼望去,即可看出不少漏洞
实际上,一部伪书,即使看上去99%都是正确的,而只要存在一点确凿无误的伪迹,即可断定它是伪书
正由此,我们还有必要虚牝光阴去查明新发现的来路,去辩明更加说不清、道不明的纸质墨色等等吗?
最后,我要说一点,我与刘宏先生素不相识,并无个人恩怨
他开始同我联系时,还说过:我的名字有幸在你的文章中出现过这次我先读他发来的文章时,确实也兴奋过,觉得是一个重大发现,更何况所论与我三十多年前写的邱长孺与刘承禧的关系能接轨的,有一种知音之感但一看三片残页,就完全泄了气
我之所以指出其材料不可信,完全是出于保护我们的金学事业,不要授人以柄,让人家笑话
而且,我谈我的看法时,从无不允许别人说出不同意见的意思,恰恰相反,在上次发表我的看法时,前后两次都提到这是供大家讨论的
这次谈的,同样也是供大家讨论,根本扯不上什么宣判
我也希望这三片残页真的是国宝级‘文物’,但我现在还是认为这是当代人所造的伪品
我想,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我只是希望大家能从事实出发,从我们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出发,发表高见

答劉宏先生(2019.11.18)

上午在微信群裡讀到劉宏先生的《與黃霖先生》,因有事,沒有作答,下午再費一點時間簡答劉先生如下:
一、暦代若幹是野老村夫,一不經心寫幾個錯字嗎?
修族譜或其補遺之類,是十分嚴肅的事,其見原作或原刊必出于有修養的文人,決不可能出現如此之謬誤
再看三片殘頁,假如真的是出于清代或民國期間的野老村夫之手,難道在過錄、照抄時,會將一個筆劃簡單的干字,一不經心抄成筆劃繁復、當時意識上完全不搭界的一個幹字嗎?
二、劉家會沒落到葬入義冢嗎?
上次我解釋了義冢,看來劉先生到現在還是與胡先生一樣,沒有完全懂得義冢是什么?
義冢是政府(宋代)或民間(明清後)捐錢埋葬社會上無主、無錢的死無葬身之地的人的地方從來沒有捐給某一家一族的義冢
當時堂堂劉家,不可能與義冢搭上關係我強調劉僑還是都督也是這個意思
劉先生為了強調劉承禧沒落的迅速兩次都引了吳廷在著名的《快雪帖》上的一段題詞,可惜都沒有引全我這裡不妨將全文引錄如下:
余与刘司隶延伯寓都门,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司隶罢官而归,余往视两番,欢倍畴昔余后复偕司隶至云间,携余古玩近千金余以他事稽迟海上,而司隶舟行矣,遂不得别余又善病,又不能往楚,越二年,闻司隶仙逝矣司隶交游虽广,相善者最少,独注念於余余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之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寻访延伯家事并所藏之物,皆云为人攫去
又问:《快雪帖》安在?则云:存,还与公尚未可信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帐,以物偿余前千金值,《快雪帖》亦在其中复恐为人侵匿,闻於麻城令君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宰付余临终清白,历历不负,可谓千古奇事不期吴门携去之物,复为合浦之珠展卷三叹,用记颠末嗟!嗟!此帖在朱成国处,每谈为墨宝之冠后流传吴下,复归余手,将来又不知归谁天下奇物,自有神护倘多宝数百年於馀清斋中,足矣将来摹勒上石,此一段情景与司隶高谊,同炳千秋可也
天启二年三月望El,书於楚舟余清斋主人记
从这段话中,可知刘承禧死后,家中之物确实被人攫去不少(我们无法知道刘承禧是如何死的,死时家中有些什么人,被什么人攫去等等),所以吴廷初入门时有一种惟空屋壁立之感
但事实上呢?
他明天去正式祭奠时,刘家一下子就拿出了价值千金的东西来还给吴廷,这还是刘承禧临终前关照好的
可见,能一时间立即拿出千金值的刘承禧家还是有底气的,不可能真的是家徒四壁吴廷一时所见的只是客堂等表象而已
总之,刘承禧家里的人,是不可能、也就是没资格葬入漏泽园义冢之类的
李瓶儿、卓丢儿一类是只可能归葬祖茔,而不可能埋入义冢的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首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