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德:从《金瓶梅》中的部分民俗事象看民俗的传承变化

评论字数 6908阅读模式

民俗是动态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可称为民俗文化事象,是各种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如果追溯民俗的历史,足可以与人类的产生相提并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如此看来,民俗从产生到现在它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各种历史时期,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所以,就出现了有的民俗事象多少年来也基本固定,但是不变中有变,同时,有的民俗事象却在不断变化更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绣像本与词话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当我们翻开《金瓶梅》一书时,从头到尾就会发现从岁首到岁末的各类节日活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从人生的呱呱落地到寿终正寝的人生礼仪经历了诞生礼,婚礼,不管寿命长短都举行殡葬礼仪,称为人生的三大礼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正如民俗学家陶立璠先生所言:民俗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换言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关系到民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如第七回薛嫂儿说娶孟玉楼杨姑娘气骂张四舅中,写孟玉楼丈夫客死他乡,孟玉楼寡居一年多,薛嫂要把孟玉楼说媒给西门庆,顶西门庆三房的窝儿,因为西门庆的第三房妾刚刚去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孟玉楼手中有一份可观的财产,家中又无儿女,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小叔,近亲中唯一的姑姑也已出嫁多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薛嫂深知这个家庭中只有这个姑姑可以对孟玉楼的去留当家作主,决定孟玉楼的再嫁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101.html

如果再嫁成功,薛嫂就可以赚些西门庆的银子,显然这是手到擒来的事

于是薛嫂经过分析判断,这个杨姑娘虽然有过一次婚姻,但是没有儿女,还得靠侄男侄女养活,生活还是有些拮据

薛嫂认为,只要西门庆舍得花银子,再送上一匹嚣缎子,买上一担礼物去见她,一拳打倒她无论谁说什么,这个杨姑娘也会做主把孟玉楼再嫁的事定夺下来果然不出薛嫂所料,仅仅一匹嚣缎子和四盘羹果,就把杨姑娘打倒了

当然,这个打倒,不是真的出拳打倒她,而是用这些银子和礼物打倒了她

让她见钱眼开同意这门亲事果然杨姑娘满口答应了这门亲事,条件是给她过世的侄子念上一个好经,给她本人一副棺材本

戴敦邦绘·孟玉楼

棺材在中国人看来是每个人的必备之物,放在家里也没人感到它不吉利,对当事人来说,反而心里踏实

尤其是多少有点年纪的人,这是必不可少的,早晚用得上这种风俗直到现在有的地方仍然流行

除此之外,杨姑娘还提出,在孟玉楼娶过门之后,每到生辰贵降放她来往走动,就认她这一门亲戚

西门庆听后爽快地答应了杨姑娘的条件西门庆说,休说一个棺材本,就是十个棺材本,小人也拿得起

随即便取出三十两雪花银放在杨姑娘面前,并且承诺,明日取过门时,还找七十两银子与你老人家送终之资,其四时八节,只照旧上门行走

杨姑娘在这次交易中得到了一百两银子,还和县里的大财主攀上了亲戚对这个多年守寡又没有经济来源的杨姑娘来说,真是从天上掉到她怀里一块硕大的馅儿饼

四时八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知道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和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后来把最长的一天定为夏至,把最短的一天定为冬至,并把一年分为二十四等分,这就是现在的二十四节气

《吕氏春秋》

这在《吕氏春秋》中已经有明确记载,对一年的节气变化已经很精确了

西门庆说的四时八节,是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节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为八节

与此同时也确定了岁首、年末的排定正月为岁首是新年的开始,十二月年尽岁除,最后一天为除夕,这就是除旧迎新的年节,现称为春节

那时,一年中有两次大的社稷祭祀活动,祭祀社神(土地)和五谷神(稷)春季社祭是祈求社稷神保佑人寿年丰,秋季社祭是向社稷神献祭,是表示酬报

这两次大的祭典,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要参加祭典,而且是人神共娱的时光,也是贿神的日子

如果赶上妇女做针线活,都可以放下手中的活于不顾去庆祝娱乐

张籍的诗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不做针线活也要去庆典张瑸的诗曰,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这一天大家都狂饮庆祝,这种群众性的大型娱乐活动,又不分男女老幼都去参加的祭祀形式,和现在的节日活动相比较,不管群众性还是广范性,没有哪一个节日可以与之相比

尤其是秋祭,其献祭的内容就是把丰收的果实向社稷神敬献同时也要向长辈亲友奉送,也称为尝新

演出社戏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每到新麦子收割完毕,要用新磨的面粉蒸面食敬献神灵和祖先及亲友类似献祭社稷神以示酬报同时,也成为家常礼仪

所以,西门庆答应杨姑娘每到四时八节都要走动,这是一般家庭的寻常礼仪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一年两次的春、秋祭灶稷神的活动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也随之消失了,传下来的仅有灶火一说,

也往往指上元灯会,脱离了原来社稷的祭祀活动,这就是民俗学家所说的民俗变异

有的民俗现象还出现死亡前不久,我有机会和青岛崂山一带的村民接触,每到喝酒时,有的用筷子蘸上酒向空中洒去为敬天,再向地上洒去为敬地

也有的用手指蘸酒抛向空中为敬天,再抛向地上为敬地,以示为敬天地,而后再开始正式饮酒

在这里,用酒敬天地是饮酒前的必做功课我想,这应该是敬献社稷神的遗存这似乎是民俗变异的例证

袁克文、王孝慈旧藏崇祯本《金瓶梅》绘画

第十五回写佳人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还有第二十四回写经济元夜戏娇姿惠祥怒詈来旺妇

这两回写的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灯会盛况,和正月十六走百病的习俗第十五回的题目就是赏玩灯楼,这与历史上的元宵节盛况是一脉相称的据史料记载:

汉武帝时期的元宵节盛况空前,处处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主要是祭祀太一神,祈望人寿年丰,这是元宵节的原发性动因

当然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佛教教义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所谓无量火馅,照耀无极

因此,佛教仪式中,就把灯作为佛前供品之一,寺院佛像前昼夜灯火通明就是这个原因

这两种信仰介入到灯会之中,是灯市空前的主要原因到了唐代的京城长安,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唐玄宗令人制作过高十五丈,三十间大的灯楼

白居易诗日,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到了隋炀帝时期的京城,楼上珠玉悬挂,金银穗坠,风吹金玉,铮铮作响,燃灯五万盏

韩国夫人的灯树更胜一筹,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

王安石也称赞,万家灯火暖春风隋炀帝时期的京城,数万人通宵歌舞,京城以灯火争奇斗艳达到夸财斗富的目的

唐代长安灯楼

到了宋徽宗时期,也制造了灯市空前,以鳌山灯为最,其烟火长达四十八天

到明清时期,从春节到元宵节社火不断

《金瓶梅》中的灯火盛况与历史上的庆祝盛况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第十五回的题目说的赏玩灯楼之说

西门庆家的妻妾除孙雪娥留下看家外,其余的妻妾和丫环、小厮都倾巢而出妻妾们乘轿,丫环小厮们前呼后拥,且打扮得花枝招展

吴月娘穿大红粧花通袖袄儿,娇绿缎裙,貂鼠皮袄,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都是白绫袄,蓝锻裙,又分别是沉香色遍地金比甲,绿遍地金比甲,大红遍地金比甲

金莲总是搂着白绫袄袖子,显她的遍地金掏袖儿和她那五指春葱来,她还戴着六个金马蹬戒指儿,口中磕着瓜子儿,把瓜子皮往楼下吐,落在楼下观灯的人身上

又和玉楼嬉笑不止,这些举动有些招摇于市,引人注意,显摆自己的作用

忽然一阵风把婆子灯吹了一个大窟窿,金莲更是笑个不停,因此,楼下观灯的人全往上张望,哄围了一群人,于是引来了一阵骚动,拥挤不堪的人群都压摞摞了

实际上引发了踩踏事端,引来众人议论纷纷

月娘发现这事后,忙叫金莲、玉楼归席坐下,事态才缓和下来

元宵灯会景观图

服装是会说话的道具,它不停地向路人述说和炫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财富状况

于是观灯会的人内中也有浮浪子弟直指着谈论,一个说道一定是那公候府里出来的宅眷,一个猜是贵戚皇孙家艳妾来此看灯等议论

就《金瓶梅》中的元宵盛况也是十分壮观的,仅各种彩灯有荷花灯、芙蓉灯、雪花灯、媳妇灯、通判灯、刘海灯、青狮灯等20多种

村里社鼓队队共喧阗,百戏货郎桩桩斗巧,这说明附近村庄都组织了社鼓,当街搭数座灯架,四周围列诸门买卖,

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城区欢庆元宵灯会,百戏货郎一般应该是以生活为题材的广场剧

还有唐僧取经的故事,古董玩器,书画之类的展出,以及诸门买卖,真是应有尽有,间以说书的、算卦的、蹴鞠的等,引来无数的王孙争看,真是仕女相携,人声鼎沸,乐声震天正如笑笑生说的,览不尽鳌山景,也应丰登快活年

描写与元宵节相关的还有第二十四回,写西门庆一家人吃喝饮酒完毕,这天正好是正月十六日,到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吴月娘身上不方便,西门大姐不自在,李娇儿腿疼去不了

当下,玉楼、金莲、瓶儿及各房丫头和小厮们一起打着灯笼,一边放着烟花,一边去走百病

习俗认为正月十六日夜晚外面走一走,这一年都会百病不得,所以称为走百病

走百病,摸门钉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在破除一切陈规陋习的年代里才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众人一到街上,但见香尘不断,游人如蚁,花炮轰雷,灯光杂彩,萧鼓声喧十分热闹,左右是一队队纱灯引导一簇男女过来,皆披红垂绿最兴奋的要数惠莲,一会儿叫姐夫放个桶子花,一会姐夫放个元宵炮仗,一会儿落了花翠,一会儿又掉了鞋,扶着人兜鞋,只和陈经济喜闹不停

原来,她怕有泥脏了她的鞋,出门以前专门套上了金莲的小红鞋出来的,除了保护她的鞋不沾泥以外,还在于显示她的脚小

在那个以脚小为时尚的年代里,这也是值得炫耀的并且还专门搂起裙子叫玉楼看,金莲知道后说,昨日向我讨了鞋,原来她套着穿,谁知成精的狗肉

通过对惠莲的个性展现,说明与十五相关的元宵节狂欢还在继续,走百病,摸门钉的风俗还在流行,走百病为祛病健身,摸门钉(城门钉)为丁口兴旺

绘画·明代女性走百病图

以上两次元宵节前后的描写,反映了《金瓶梅》时代传承了汉唐及唐宋以来元宵节的盛况,尤以灯会为最

放灯的地点都在户外,达官贵人的灯山灯树多集中在通商大衢,并允许人们通宵达旦地狂欢,实为中国的狂欢节

因为中国人一年到头都是在唯唯诺诺,恪守礼法的精神氛围中生活,大家都在遵守所谓的非法不服,非道不行,道路不同,男女有别的环境里过日子,而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回到家里只有关门闭户,沉闷压抑在所难免

一旦有了狂欢节,又没有男女老少的限制,因此都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无忌讳的活动之中去了

毕竟一年只有这么一回狂欢节,过了这一天,只好等来年了

因为隋唐以来的元宵节盛况空前,除放灯,赏灯外,还有拔河、歌舞、秋千、角抵、斗牛、斗羊、斗鸡之类的项目,以及猜谜等娱乐活动

同时人戴面兽、男为女服、无问贵贱、男女混杂……

词人辛弃疾的《元夕》就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有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是去年人,泪湿青衫袖等,描写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所带来的思恋

所以,这个狂欢节给青年男女带来的机会是十分可贵的只可惜这样自由欢乐的节日,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封建统治者所禁止

人们又重新回到沉闷压抑的家庭中去了,是不是关门自享天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西门庆的妻妾们精心打扮,投身到狂欢节中也在情理之中,惠莲除了身份是佣人外,她和金莲、瓶儿等都是同龄人,用同样的心情投入到狂欢节中去也是常理

因此她的喜悦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加上她才得宠于主子,使她有几分得意忘形,于是导致她行为有失检点

尤其不该为了显示脚小而套穿金莲的小红鞋,金莲本来就生性好掐尖,何况地位低下的惠莲竟然与她比高下,自然给惠莲的日后道路埋下了祸根

当她大祸临头时,她还不知道祸起何时,这就是她的浅薄之处除了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外,惠莲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她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狂欢节里,激动过度,以至失当而带来恶果

漫画人物·宋惠莲

明清往后,元宵节的灯火狂欢日趋减弱,以至淡出仅有灯火,也无往日的灯楼数丈

不过近代的高楼大厦及各类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装点有溢光流彩的霓虹灯,韩国夫人的灯楼就望尘莫及了,不仅是元宵节,就是在平常时日,其五光十色的彩虹也大放异彩

尤其这些年来实行亮化工程,大小城市都竟相装点各式彩灯,通宵达旦地照亮大街小巷,当年的灯楼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也是灯楼在今天毫无声息地淡出的原因

放烟花倒是有超越往日之势,每到元宵节来临,全国各地城乡烟火升空而起,其响声如雷鸣闪电,其色彩如霞光染遍了天空,五彩缤纷

总起来说,往日的狂欢节的消失还是让人感到惋惜,因为中国人近年来举办了许多名目繁杂的风筝节、桃花节、牡丹节、油菜花节等,以及各类歌会等,但就广泛性和群众性及其热列程度难与往日的元宵狂欢节相比

还有很多习俗都由大变小,如除夕夜,原来的万人空巷参加驱傩活动,后来成了单门独户在家守岁

原来的春社、秋社是民间的盛大节日,乡民们以社为单位杀鸡宰猪,畅饮欢歌热闹非凡,后来变成了向土地庙祈拜

如果还能见到这方面的遗存,唯一有代表性的要算鲁迅笔下的《社戏》了,还有现代人说的社火有化石性的标志

这个《社戏》的社和社火的社,就应当是历史上的春祭和秋祭中祭祀社稷神的遗存

如果在《金瓶梅》中还能看到元宵节的盛况的话,社祭在《金瓶梅》中已难找到,当然,《金瓶梅》毕竟是一部小说,不是民俗大全

也不能因为《金瓶梅》中有许多民俗的描写,就一定要把所有的民俗事象都一一对号入座

万历本《金瓶梅词话》

89回,写清明节寡妇上新坟吴月娘误入永福寺中,记述了清明节祭的场面

这一天吴月娘备好了一些祭品,如三牲祭物和冥纸金钱之类,抬了两大食盒到五里原为西门庆上坟祭

参加祭祀的有吴月娘、孟玉楼及吴大妗子夫妇和女佣等人因为是祭的日子,人们都去自家的墓地去祭

正如笑笑生所说,清明何处不生烟,郊外微风挂纸钱,其祭祀的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上对清明祭的描写,一时间车马如流四野如市,香烟缭绕,纸蝶翻飞

与《金瓶梅》中的描写基本一致其寒食清明祭也是基本一致的这时间,祭的人多为患,就连吴大妗子想雇一顶轿子都雇不上,只好雇了两匹驴,可见因为祭祀交通工具也变得紧张了

到了坟上,妻妾们哭诉着故去丈夫的痛苦,以及寡居的悲凉状况

竟管西门庆在世时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人无完人么,何况是西门庆!但是人死后,记住的多是他的好处,这是耐人寻味的

尤其吴月娘在祭时遇到了为潘金莲墓的庞春梅

因为西门庆死后,潘金莲和庞春梅都与陈经济有染,月娘果断地把春梅交给媒婆卖了,临走时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其余东西一件也不准带走,还是小玉网开一面,背着月娘让她带走了点东西和姊妹们送的衣物

这时,往日的主子和丫环见面,月娘倒是不自然,不愿意见面,而春梅却是一副不计前嫌的样子

见到月娘和玉楼便花枝招展的磕下头去,还说,奴不是那样的人,尊卑上下自然之理

月娘和玉楼欲还礼,春梅不肯,还说,不知是娘们在这里,早知也请出来相见

月娘赶快说,姐姐,你自从出了家门,在府中一向奴多缺礼,没曾看你,你休怪

春梅说,好奶奶,奴那里出身,岂敢说怪吴大妗子说,谁似姐姐这等有恩,不肯忘旧等等

寒暄过后,春梅叫小和尚摆上斋食点心,拿出雀舌好茶,用尚好的甜水沏茶

可见永福寺这个地方地处盐碱地,要喝甜水自然要到别处取水,甜水是来自不易的,只有尊贵的客人才专门供给甜水

临别时,春梅还给吴大妗子拨了一匹小马儿,因为吴大妗子来时没雇上轿子

春梅说,咱娘们会少离多,彼此都具长着,休要断了这门亲路,奴也没亲没故,到明日娘的好日子,奴往娘家里走走去

这一段主仆之间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描写,是耐人寻味的

戴敦邦绘·庞春梅

据史料记载,唐以前,清明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并不是一个节日

在第七回中,当西门庆要娶孟玉楼时,西门庆答应杨姑娘,允许玉楼在每年的四时八节,要象亲戚一样有所走动,当时说的四时八节也不包括清明,也不包括寒食寒食禁火的原型是春秋时代的换火仪式

每年冬至后的105天,或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人崇拜火,每年的二月末扑灭旧火,三月初重新取新火,正如王禹的诗《清明》中说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里也说明寒食是息灭旧火换新火的日子,正好也是清明前一两天的事

后人又把寒食说成是纪念介子推的日子,这与史料记载的西周时期的换火仪式显然是不一致的

国人喜欢把一些有名气的人和政治都糅和到节日里,民间把一些民俗事象也融入到节日里,使这些原本简单的节日变得复杂臃肿,对它们的演变也是呈现出众说纷纭的状况

进入唐代以后,寒食禁火广为流行,而明清又成了钻取新火的日子,所以,它就成了寒食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后人每每和清明并称

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正式下诏将寒食墓列入五礼当中,至近代清明更是喧宾夺主,完全取代了寒食节,而寒食塌蹴鞠,以及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拔河、插柳等一系列风俗都让位于祭,所有的娱乐活动也都被祭所代替

因为唐玄宗时曾下诏用展孝思,不得作乐这个原本是春季的娱乐日子演变来演变去,都被哭哭啼啼所代替

尤其是这些年,祭之风更甚,纸扎类的祭祀品应有尽有,如楼房、带牌照的高档轿车、彩电、空调、冰箱、电脑、童男童女,还有小姐

皋鹤堂本《金瓶梅》

冥钞,不但有人民币,还有欧元和美元,还要送一棵摇钱树更有甚者,祭品中送伟哥等不一而足,让人啼笑皆非

唐朝政府在清明祭时,允许文武百官,有墓茔在城外,并京畿内者任往拜在外州者,任准年限令式请假
现政府也规定清明为法定假日,支持所有人等在清明祭,这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民俗是动态的社会文化活动而且在人类生存的历史长河中,不但相沿传承,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既增加了民俗事象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
正如叶涛先生所说,民俗事象每个人都是承载者,每个人都是体现者,也是传播者和创造者

《鲁西民俗》 杜明德 著

文章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市志办公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