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山:《金瓶梅》最早付刻人浅探 ——兼与张远芬同志商榷

评论字数 6814阅读模式

一、也从《野获编》谈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万历野获编》第二十五卷中关于《金瓶梅》的珍贵资料,历来为《金瓶梅》研究者十分重视,这是因为编者沈德符是《金瓶梅》问世前少数读者之一,且有《金瓶梅》传抄本,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其可信程度远比后人捕风捉影要可靠得多
可是张远芬同志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见该学报1980年4期《新发现的<金瓶梅>研究资料初探》)中,对沈德符的这段记载表示怀疑
他根据《三希堂法帖》第一册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后的四篇题跋,考证出沈德符的两错误,并且武断地说,许多《金瓶梅》研究者再以沈德符的错误为根据进行考证,其结果只能是离开事实越来越远
张远芬同志还十分自信地说,自己发现的这组资料,对研究《金瓶梅》很有价值,不但可以纠正沈德符的两个错误,而且还可以证明朱星先生的许多结论都不能成立,同时,还为我们今后继续查找《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新的线索
笔者在重新通读了《野获编》,反复推敲了《快雪帖》的四篇题跋后,认为沈德符的记载并没有错,恰恰是张远芬自己搞错了

《万历野获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二、张文对《快雪帖》跋文考证之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为了便于澄清问题,我们把张远芬同志所录《快雪帖》后的四篇跋文有关部分,重录如下:
1.《刘承禧题跋》
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
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
2.《王稚登题跋》
……此帖,卖画者卢生携来吴中余领橐购得之欲为儿幼营负郭,新都吴用卿以三百锾,售去今复为延伯所有……因延伯命题,并述其流传转辗,若此
已丑七月二十七日太原王稚登谨书
3.《文震亨题跋》
余婿于太原故徵君所藏卷轴,无不寓目当时极珍重此帖……,后用聊氏可谓此帖有缘……吴郡雁门文震亨记
4.《余清斋主人题跋》
余与刘司隶延伯寓都门,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司隶罢官而归,余往视两番欢倍畴昔
余后复偕刘司隶至云间,携余古玩近千金余以他事稽迟海上,而司隶舟行矣,退不得别余又善病,又不能往楚
越二年,闻司隶仙逝矣!司隶交游虽广,相善者最少,独注念于余余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之
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寻访延伯家事并所藏之物,云:为人攫去又问:《快雪帖》安在?
云:存还与公尚未可信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帐,以物偿余前千金值《快雪帖》亦在其中
复恐为人侵匿,闻于麻城令君: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付余
临终清白,历历不负,可谓千古奇事

天启二年望日书于楚舟余清斋主人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在认真研究以上几篇题跋后,我弄清了张远芬同志没有弄清的几个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张在考证中的几个错误
1.《刘承禧题跋》及其有关问题,容放后面详谈
2.《王稚登题跋》中提到的卖画者卢生,是个文物商人,以贩卖字画为生计,经常往来于江浙间《野获编》卷二十六、《淳化阁帖》一条有这样记载:
有吴人卢姓者,取泉州之最佳本重刻之,而稍更其波画,用极薄旧纸蝉翼搨之,装以法锦……,竟不能辩其赝也
次公以三百金得之其后卢生与同事者争阿堵,事露,次公与公瑕俱赧甚,不复出以示人
这个擅于以赝品充真迹欺骗士子的文物商卢生,与卖《快雪帖》给王稚登的那个卢生,当是一人,贩卖地点都发生在苏州一带
3.新都吴用卿,即《余清斋主人题跋》中的余清斋主人,名叫吴廷,理由下申
4.王稚登,《明史·文四》有其传记
他生于1535年,卒于1612年,字百谷,明代著名文学家,善书画祖籍太原,后移居苏州,与文震亨同居一地
吴中自文征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征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林之席者三十余年(《明史·王稚登传》),说明他与文氏家常有往来
5.张远芬同志据《文震亨题跋》考证出刘承禧是文震亨的女婿的结论是错误的
他在文中明明考证刘承禧约生于1560年,卒于1622年,活了六十岁
而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和《中国人名大辞典》得知,文展亨生于1585年,卒于1645年,比刘承禧小25岁
王稚登为《快雪帖》题跋时,文才二十四岁观文跋知道文的题跋时间是在王死后,因为跋中有太原故征君等语
王卒于1612年,其时文也仅有27岁,怎么会有一个及笄的女儿嫁给比他大二十五岁的刘承禧呢?
再说,刘家在湖北麻城,距苏州数千里,又怎么会时时出入王稚登家,将其所藏卷轴,无不寓目呢?
我认为,文跋所指之婿,不是别人,正是文震亨自己,他是王稚登的女婿
因为文跋开头就说,余婿于太原故徵君,所藏卷轴,无不寓目此处婿字应作动词解,即文震享做王稚登的女婿
张远芬同志批评别人捣错了句读,实际上是他自已恰恰在关键字句上点错了句读,把这句话当成余婿于太原故微君所藏卷轴,无不寓目
再说,徵君一词,是指有学行之士,经诏书征召者曰征士,王稚登在万历中曾被诏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文震亨在题跋中称他为徵君,正是出于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从另一方面看,两家同居一城,交往较多,文震亨有机会对王家所藏卷轴,无不寓目
以书画擅名的文震亨在岳父王稚登家见到《快雪帖》时的珍重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人世沧桑,没料想此帖几经转辗,又落到吴用卿手里偶然得见,便自然地发出可谓与此帖有缘的慨叹

《快雪时晴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6.对《余清斋主人题跋》,张远芬同志说:关于余清斋主人,只知他叫吴廷,其他不详
我可以稍稍补充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这个余清斋主人吴廷,就是《王稚登题跋》中提到的新都吴用卿,现有《野获编》卷二十六《小楷墨刻》一条资料为证:
近日新安大估吴江村名廷者,刻余清堂帖,人极称之,乃其友扬不器手笔,稍得古人遗意,然小楷亦绝少
这个新安大估名叫昊廷,与《快雪帖》第四篇题跋的人同名,此其一
其所刻帖称之为《余清堂帖》,而《余跋》署名为余清斋主人,堂斋号一致,此其二
《王跋》有新都吴用卿语,《野获编》谓吴廷是新安人,征之史地,盖新都、新安实为一地,故城在今浙江淳安县西
三国时吴置新都郡,晋更名新安,此其三也执此三端,便可以把《快雪帖》的流传经过大致理清
先是,书画经营商卢生携带《快雪帖》来到苏州,为书画家兼收藏家王稚登购去,后因要为幼子置办房产,又以三百锾价转卖给吴廷,因为吴廷是大文物商,又专门刻卖过法帖,知道《快雪帖》是稀世之宝,于是花重价购买下来
而吴廷和刘承禧又是好友,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于是此帖又转手到刘的手中
刘曾和吴一同到云间(上海)贩卖过古玩,并且带了吴的近千金值的古玩,吴由于别的事耽搁海上,于是刘携带吴的千金古玩回到了麻城
天启二年,刘死于麻城,临终前开列帐单,以实物抵还欠吴的千金之值,《快雪帖》即为偿还物之一
至此,《快雪帖》又完璧归吴

三、关于刘承禧的家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从沈德符的记载,我们知道刘承禧藏有《金瓶梅》全本
从《快雪帖》后的题跋,我们知道他曾经营过文物
从朱星先生的考证中,我们知道他还是一个大收藏家,除《快雪帖》外,他还收藏有《元曲》二百种
然而关于他的身世,虽然戴望舒先生专门查考过《麻城县志》,朱星先生查了《明史》和《人名大辞典》,结果都一无所获,刘承禧的妻家到底是文氏还是徐氏,这关系到《金瓶梅》全本抄本来源的一个重要线索
为了便于后面阐明问题,此处有必要再把张远芬同志根据《快雪帖》后四篇跋而考出的沈德符的关于《金瓶梅》那段话的两个错误略提一下:
1.沈德符说: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
日本《大汉和辞典》,根据这句话把延白拆开,中间加点,变成了刘延、白承禧二人
朱星先生说:其实是一人,刘承禧字延白
张远芬同志根据《快雪帖》后题跋,考证刘承禧的字是延伯,而非延白
于是下结论说,沈德符错了,日本《大汉和辞典》和朱星先生也跟着错了
我不知道张远芬同志通读过朱星先生的考证没有,如读过,这种指责显然是断章取义
因为朱星先生这段话说得很明自,刘承禧字延白白即伯,又《元曲选藏普叔序》中说:‘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种,云录之御戏监,今场与本不同’可证刘延伯是一位大收藏家,并可证延白即延怕麻城县属黄州府
再补充一点,古时白与伯通用,证据颇多,如古彝器铭文伯皆作白,《康熙字典》白亦作伯
沈德符未错,朱星先生也未错,错的正是张远芬同志自己

元曲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2.沈德符说,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即刘承禧的岳父是徐文贞
朱星先生考证,徐文贞公就是嘉靖时宰相徐阶,是江苏松江人,与王世贞同乡,……张远芬同志却根据《文跋》起首余婿二字,硬说刘承禧的岳父根本不是徐阶,而是文震亨,
他断言沈德符记错了,因而朱星先生也就又考错了,并声称,《金瓶梅》的书稿并没有经过徐阶之手,而是刘承禧从文震亨家转抄来的
为了使自己的立论能够成立,张远芬同志便以一个大胆的假设为证据,说什么由于同音字的关系,沈德符把‘延伯’听成了‘延白’,把‘文震亨’听成了‘文贞’……几年之后,沈德符再来追记这段话,‘文震享’自然就成了‘徐文贞’
张远芬同志的假设,毫无根据,只能证明自己的论点不可靠
本文第二部分,笔者已考证了刘承禧不是文震亨的女婿那么刘究竟是不是徐阶的女婿呢?回答是肯定的
笔者从《野获编》中,查到有关刘承禧的家世凡六见,兹将这组资料有
关部分抄录如下:
1.华亭(笔者案:即徐阶,松江华亭人)武荫,盖与分宜(笔者按:即严嵩,江西分宜人)同事,不能独异
然当其在相位时,已与陆武惠(笔者案:即陆炳)、刘太保二缇帅缔女姻一在荆之景陵,一在黄之麻城
后陆败被籍,高新郑(笔者案:即高拱,河南新郑人)欲以法并籍文贞,赖江陵(笔者案:即张居正,湖北江陵人)而解麻城之婿,后亦以嫁中产不明,与妻侄辈争搆不休
盖文贞学问杂权术,初欲收二弁以为用,不虞后之贻害也
卷五·[勋戚]·世官
2.近代远结姻者,如嘉靖间松江徐文贞之结陆、刘二缇帅,皆楚人
卷八·[内阁]

3.今上江陵在世,以同乡麻城刘太傅守有领锦衣,寄以心膂适台臣傅应桢、刘台等以劾江陵逮问,赖刘调护得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夺情事起,五君子先后抗疏,拜杖阕下,亦赖其加意省视……刘后以厂珰张鲸株累罢归,而子孙貴盛不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卷二十一·禁卫·陆·刘二缇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668.html

4.麻城梅客生国桢大司马,少登公车,高才任侠,其中表刘思云守有,亦大司马天和孙,时领缇骑,与江陵、吴门二相相䁥而好文下士

卷十七·兵部·梅客生司马

5.近日江陵败,言官亦有疏,坐以谋反……无论缇帅,不能出一语,……时掌锦衣麻城刘守有,故江陵所卵翼,驯至贵显,方惴惴虑株连波及

卷十八·[刑部]·刘东山

6.迨至今上,宪天法祖,宫府凛凛,而厂卫大抵相倚为重如已丑锦衣大帅刘宁有一逐,而厂珰张鲸遂继之

卷六·[内监]·东厂
从以上资料可以推定,刘承禧的父亲就是万历时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理由是:
1.刘守有与刘承禧都是黄州麻城人,而且又都姓刘,不能说是巧合
2.上述资料第一、第二两条提到刘守有曾与徐阶缔儿女姻
徐阶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右都督陆炳的儿子,一个嫁给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的儿子
再证之以沈德符另一段记载:今惟麻城刘承禧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问题就更加明显
3.《快雪帖》后的《余清斋主人题跋》说:余与刘司隶延伯寓都门,知交有年
说明刘承禧曾在北京住过很久因何而住北京?正是因为父亲在京为缇帅近二十年,刘承禧才有机会随父同住京师
4.从《余跋》得知,刘承禧曾做过司隶,这是较低级的武职
由于他的曾祖做过兵部尚书,并荫一子锦衣千户父亲又官居显赫之武职,刘承禧的武职可能也是恩荫获得
5.刘承禧家藏有元曲二百种,他曾告诉臧晋叔,说是录之御戏监,一般人做不到,正因为他的父亲刘守有是天子驾前的仪卫大臣,且和厂珰关系至密,刘承禧才有条件借录这些秘本
根据以上五点,我认为,徐文贞的麻城之婿,舍刘承僖而莫属

《明史》

沈德符从小随祖父、父亲居住京师,直到中年以后,他的祖父、父亲去世,才返回南方,很可能他和刘承禧认识,而且经常有机会见面
因此,他的记载是不容置疑的朱星先生的考证也极有道理我们把上述资料归纳如下:
刘承禧,湖北麻城人,曾祖刘天和,字养和(《明史》有传)正德三年进上,后以功加太子太保,官至兵部尚书,督团营
父刘守有,字思云,万历初倚附张居正,身居缇帅要职,嘉靖年间与徐阶缔儿女姻
万历十七年(1589年)罢官从社会关系说,与梅国桢(麻城人,官至兵部右侍郎,《明史》有传)是中表
刘承禧因武荫做过司隶,平时交游很广,可能由于父亲牵累而罢官,万历十七年后返回故乡此后曾偕吴廷到云间(上海)贩卖过古玩
另外,《快雪帖》后的《余跋》还提供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资料:
越二年(1622年),闻司隶仙逝矣!……余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之至其家,惟空屋壁立
寻访延伯家事并所藏之物,云:为人攫去
又问:《快雪帖》安在?云:存还与公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账,以物偿余前千金值
《快雪帖》后亦在其中复恐为人侵匿,闻于麻城令君,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付余
跋文中惟空屋壁立、为人攫去、侵匿等字样,颇令人生疑,象刘承禧这样一个世家,而且和同县梅少司马沾亲,有谁想侵匿、攫去他的藏物呢?
对照《野获编》卷五·[世官]一条记载,我解开了这个谜
这条资料说:华亭武荫,……已与陆武惠、刘太保二缇帅缔儿女姻……麻城之婿,后亦以嫁中产不明,与妻侄辈争搆不休
刘承禧的妻侄就是徐阶的孙子徐元春诸人,在嫁产问题上闹得无休止,据此可知,刘承禧的珍藏,大都这些妻侄们攫去或侵匿了,死后落得惟空屋壁立

四、谁是《金瓶梅》最早付刻人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知道了刘承禧不是文震亨的女婿,他的《金瓶梅》全抄本也不是录自文震亨处,因此,这条线索可以完全否定
至于王稚登,虽然为刘承禧的《快雪帖》题过跋,现二人并不很熟,张远芬同志所谓过从甚密的考证,是从对《文跋》的误考得出的,不足为据
王稚登家藏的《金瓶梅》抄本二帙,不是抄自刘承禧处,可能是抄自王世贞处
《山林经济籍跋》中说王大司冠凤洲先生家藏全书
谢肇潮《小草斋文集、<金瓶梅跋>》中也说:唯弇州(即王世贞)家藏者最为完好
再说王稚登与王世贞同府,二人极熟,他还出力救过王世贞的爱子很大可能王稚登的二帙抄本录自世贞家
张远芬同志说,《金瓶梅》最初刻本是由刘承禧付刻的根据有二点:
1.刘承禧家有全本,要印行全本,也惟麻城刘延伯承禧才有可能
2.刘承禧曾于1609年到过吴中,买下了《快雪帖》,并付刻了《金瓶梅》
笔者认为,《金瓶梅》初刻本付梓人不是刘承禧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把《金瓶梅》问世前传抄过程弄清楚
据我掌握的资料,传抄主要分为两路,上溯则可归为一先列表表示,然后说明:
(刘承禧袁小修-沈德符一(冯梦龙寓目)
徐阶——(董其昌-袁中郎-谢肇制
另外金坛王太宇、苏州王稚登有散佚抄本;诸城丘充有十五卷,曾让谢肇制借抄过
第一条传抄过程,沈德符已载之甚明
第二条线索:袁传抄自董,有袁写的《与董思白书》《袁中郎全集》卷21)可证:《金瓶梅》从何得来?……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
谢传抄自袁,又有袁给谢的信可证:《金瓶梅)》料已成诵,何久还也?(《钟白敬增定袁中郎全集》卷24)
可能董抄自徐阶家,因为二人都是松江华亭人其中第一条线索刘承禧抄的是全本,传抄到沈时,缺五回
第二条线索传抄到袁时,只有十三卷现在再返回来讨论初刻本的付刻人,显然不是刘承禧
因为刘抄本是完整不缺的全本,而吴中初刻本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

万历本《金瓶梅词话》

刘虽然到过吴中一带,并不是去付刻《金瓶梅》
他一是去贩卖古玩,二是为嫁产事到妻家争搆因此,可以排除掉刘承禧
我认为,初刻本的付刻人可能是沈德符和冯梦龙,而冯的可能性最大兹将理由其下:
(1)沈德符曾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到过北京,时年二十八岁,三年后从袁小修那里见到《金瓶梅》抄本,因与借抄挈归,当时是1609年
沈原籍浙江嘉兴,后寓居苏州南归后回到苏州
(2)沈德符和冯梦龙是朋友,冯也是苏州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是著名的话本小说三言的编纂者
他不但是民间文学的热爱者和研究者,而且是杰出的通俗文学作家,生于1574年
沈德符携《金瓶梅》抄本到苏州时,他三十五岁当时见了这部抄本,其态度是惊喜,而且怂恿书场以重价购刻
(3)沈德符说: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
据鲁迅先生考证,《金瓶梅》初刻本是庚戌本(1610年),这个时间可以和沈德符携至苏州的《金瓶梅》抄本的时间接起来
(4)《金瓶梅》最初刻于苏州,证明原稿就在近旁,而当时沈、冯二人都居住苏州,手头又有这个抄本
(5)初刻本原缺五回,而沈带至苏州的抄本正好缺五回,与付刻本数目相合
沈德符说缺的五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大概补刻者就是他们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冯梦龙之手
至于沈德符说,冯梦龙和马仲良都劝他付刻,而他担心此书一出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词以对?……遂固篋之这只不过是开脱自己的遁词
另有一种可能是,沈有顾虑不敢刻,是冯梦龙以借抄为名,拿去付刻的否则沈怎会肯定地说:此等书必遂有人版行呢
沈虽然明白《金瓶梅》是冯梦龙付刻的,只是佯作不知而已
从沈的行为看,他喜欢《金瓶梅》,也希望尽快印出不然他不会说余恨未得见,而且千方百计抄录来,带回家去
以上是笔者关于《金瓶梅》付刻人诸问题一得之愚,商之于张远芬同志,献其可,去其否可也

本文选自《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第3期后收录在《<金瓶梅研究>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论丛》(3),1984,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

(数据采集 黄丹)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