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泉:论古代小说中伦理道德批评的特点与焦点——从毛宗岗到张竹坡

评论字数 9405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众多古代小说的序跋评点,具备伦理道德批评的属性它们的总体特点是,首先,以有关世教作为文本社会功能与文体优长之所在

其次,道德价值构成了作品维护生存权利的挡箭牌,也给写实与虚构关系问题的处理划出了一道底线
从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到张竹坡,古代小说的伦理道德批评还逐步形成了人伦关系的聚焦重点,值得引起读者高度关注,并从文学、伦理学、历史等多个维度挖掘其价值

关键词:古代小说;伦理道德批评;人伦关系;毛宗岗;张竹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古罗马哲人贺拉斯(前65-前8)在其《诗艺》中推崇的文学是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样的作品……才能使作者扬名海外,留芳千古[①]
此言符合人类心目中共通的文学经典的标准而如嘉靖壬午年(1522)张尚德所揭示古代小说的一种创作心理和旨趣,也同样具备普遍意义所谓
好事者以俗近语,檃栝成编,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何病其赘耶?[②]
另一方面,古代小说批评文字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伦理道德的内容,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从叙事接受层面出发,开始探究评点文本的伦理解读、小说评点的伦理意图这样比较深入的问题[③],但无疑地,有关学术问题的空间仍然很大

《历代小说论著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一、伦理道德批评的特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这些伦理道德批评,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追溯稗官古义或宋元小说传统之际,突出其有关世教的劝惩功能
许乔林《镜花缘序》谓是书岂非以其言孝言忠,宜风宜雅,正人心,厚风俗,合于古者稗官之义哉![④]
金圣叹(1608-166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的一条回评更明揭稗史之作,其何所昉?当亦昉于风刺之旨也[⑤]
如果说这还是向采诗观政的诗教依附,那么凌濛初(1580-1644)眼中宋元说话伎艺之一的小说,可就开辟了崭新的传统:
宋、元时有小说家一种,多采闾巷新事,为宫闱应承谈资语多俚近,意存劝讽虽非博雅之派,要亦小道可观[⑥]
其次,通过与正经、正史的比较,在肯定小说作为稗史、外史的文体优长时,也包括其能够福善祸淫的层面刘廷玑的小说品题,提到了小说创作的起因,
叟对以将作《女仙外史》,余叩其大旨,曰:
‘常读《明史》,至逊国靖难之际,不禁泫然流涕故夫忠臣义士与孝子烈媛,湮灭无闻者,思所以表彰之;其奸邪叛道者,思所以黜罚之,以自释其胸怀之哽噎’[⑦]
在他看来,小说正可以承担起责任,在铺毫濡墨间行使道德裁判权
这种权力行使的方式与产生的效力,与正史相比有何不同呢?孟芥舟的评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古今忠孝节义,有编入传奇演义者,儿童妇女皆能记其姓名何者?以小说与戏文为里巷人所乐观也
若仅出于正史者,则懵然无所见闻,唯读书者能知之即使日与世人家喻户晓,彼亦不信
故作《外史》者自贬其才以为小说,自卑其名曰《外史》,而隐寓其大旨焉,俾市井者流咸能达其文理,解其情事
夫如是而逊国之忠臣义士、孝子烈媛,悉得一一知其姓氏,如日月在天,为世所共仰,山河在地,为人所共由
此固扶植纲常、维持名教之深心,《外史》之功也虽然,亦《外史》之罪与?[⑧]
静恬主人《金石缘序》一方面宣扬小说何为而作也?曰以劝善也,以惩恶也,与此同时又承认夫书之足以劝惩者,莫过于经史,但不忘指出后者义理艰深,难令家喻而户晓,
是故反不若稗官野乘福善祸淫之理悉备,忠佞贞邪之报昭然,能使人触目儆心,如听晨钟,如闻因果,其于世道人心不为无补也[⑨]
谐于里耳的小说更有助于施行教化,与之秉承相同论述策略的,还有清人惺园退士
所谓士人束发受书,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博观约取,曾有几人惟稗官野乘,往往爱不释手其结构之佳者,忠孝节义,声情激越,可师可敬,可歌可泣,颇足兴起百世观感之心;而描写奸佞,人人吐骂,视经籍牖人为尤捷焉
庶几稗官小说亦如经籍之益人,而足以兴起观感,未始非世道人心之一助云尔[⑩]
稍有区别之处是其论证小说文体的优越性,而能结合小说的结构与描写,观点更加令人信服
惺园退士的评论代表着这样一种认识,在具体的文体构成方面,有没有道德劝诫,其效果如何,也对小说中的议论设置了标线冯镇峦(1760—1830)《读聊斋杂说》就说《聊斋》
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理酌情,毫无可驳
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愚顽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省,更为有关世教之书[11]
此外,从这个角度,还可以衡量小说评点的功绩
然世之读稗官者颇众而卒不获读史之益者何哉?盖稗官不过纪事而已
其于智愚忠佞贤奸之行事,与国家之兴废存亡,盛衰成败,虽皆胪列其迹,而与天道之感召,人事之报施,智愚忠佞贤奸言行事之得失,及其所以盛衰成败废兴存亡之故,固皆未能有所发明,则读者于事之初终原委,方且懵焉昧之,又安望其有益于学问之数哉!
鉴于这个原因,蔡元放才要稍为评骘条其得失而抉其精微[12],以评点开万千览者之心

《聊斋志异会校会评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第三,道德价值的高低不仅是作品能否跻身先进的标尺,而其有无更成为小说批评家应对质疑,维系小说生存权利的挡箭牌
对于小说描写与历史实际的距离,明吟啸主人《平虏传序》的观点振聋发聩:苟有补于人心世道者,即微讹何妨有坏于人心世道者,虽真亦置[13]
与之相类,清初烟水散人《珍珠舶序》从小说语言及其虚构想象两个方面,回应了不满的声音,乃论者犹谓俚谈琐语,文不雅驯;凿空架奇,事无确据呜呼!则亦未知斯编实有针世砭俗之意矣[14]
反过来,正如清潜林老人所云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辞虽工直,当付之左龙耳[15]
小说批评家会对作品的所谓道德缺陷诟病不已,其除恶务尽的态度也令现代读者吃惊
这是对古代小说的现实发展作出的分级限定,导致了诸如小说禁毁等现象的产生
李渔《闲情偶寄·戒荒唐》宣传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16]
古代小说伦理道德批评的最后一个显见特点是,尽管征奇话异志怪谈玄之作源远流长,参与构成了中国小说的底色,但在伦理道德批评的约束范围内,它们被要求不可任意驰骋想象,主旨更需要注意复归道德教化的正道
刘知几《史通·杂述》对求其怪物,有广异闻的《搜神记》、《幽明录》谓之杂记,分辨其内容时就说道:
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斯则可矣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17]
观鉴我斋《儿女英雄传序》则在点评长篇小说名著时试图揭示:
继复熟思之:数书者,虽立旨在诚正修齐治平,实托词于怪力乱神
《西游记》,其神也怪也;《水浒传》,其力也;《金瓶梅》,其乱也;《红楼梦》,其显托言情,隐欲弥盖,其怪力乱神者也[18]
至于小说家夫子自道的材料,不妨来看吴承恩《禹鼎志序》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19]
实际上,随着《金瓶梅》的横空出世,世情题材小说逐渐跃为大宗,日用起居耳目之内的无奇之奇也日益成为小说家虚构想象所依循的标准,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说得好:
故夫天下之真奇,在未有不出于庸常者也
仁义礼智,谓之常心;忠孝节烈,谓之常行;善恶果报,谓之常理;圣贤豪杰,谓之常人
其善者知劝,而不善者亦有所惭恧悚惕,以共成风化之美则夫动人以至奇者,乃训人以至常者也[20]
在洞见奇与常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忠孝节烈的表现更有了理论依据

《古本小说集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二、人伦批评的聚焦:从毛宗岗到张竹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众所周知,理解人际关系,堪为认知伦理的要务提到传统中国的伦理,自然离不开儒家的一整套礼乐文明与五伦、三纲、五常等为人熟知的关系规范
就其起作用的方式言之,正如余英时所指出的,
儒家一方面强调‘为仁由己',即个人的价值自觉,另一方面又强调人伦秩序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层次又是一以贯之的,人伦秩序并不是从外面强加于个人的,而是从个人这一中心自然地推扩出来的
儒家的‘礼'便是和这一推扩程序相应的原则
这个原则一方面要照顾到每一个个人的特殊处境和关系,另一方面又以建立和维持人伦秩序为目的[21]
《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2],引发了后人五伦之外无道[23]的议论
下面结合重要小说评点,对本文直接观照的伦理道德中的人伦关系,再作论述
关于《三国演义》,庸愚子(蒋大器)的序言可谓揭橥人伦总纲:
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茅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
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24]
第二十五回中,以义绝闻名的关羽投降之前有三约: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傣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毛宗岗(1632-1709)于此有评:第一辨君臣之分第二严男女之别第三明兄弟之义
这就从五伦角度点明了关公道义上的优胜
兄弟之义自然是小说人伦描写的重点不仅突出了刘、关、张结拜以来的义薄云天、视兄弟如手足,还在相形之下,鞭挞了骨肉兄弟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不义行为
《世说新语·尤悔》中,卞太后眼睁睁看着曹丕毒死儿子曹彰的惨剧发生,生死关头没有容器盛装用来解毒的井水的焦躁令人动容
而到了长篇小说里,曹丕也先后逼死弟弟曹熊,谋算弟弟曹植毛宗岗评曰:
玄德以异姓之兄,而痛悼共弟之亡;曹王以同胞之兄,而急欲其弟之死
一则痛义弟之死,而不顾其养子之思,一则欲亲弟之亡,而不顾其生母之爱君子于此,有天伦之感焉(第七十九回总评)
在刘备身上,夫妇之爱要让位于兄弟之情一心为关羽报仇的他并不因糜夫人、孙夫人的关系而原谅其兄弟糜芳和孙权
不以殉难而亡之糜夫人而赦其弟,肯以不告而归之孙夫人而忽其兄乎?凡人妻子之情,每足夺兄弟之情,而爱兄弟之情,每不如其爱妻子之情观于先主亦可以风矣(第八十三回总评)
毛宗岗的慨叹因先主心目中两种人伦的高下而发,又具有针砭时世的意味
再来看世情小说的高峰之一《金瓶梅》:
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如在目前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而不乱也,使观者庶几可以一哂而忘忧也
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这段话的意思,发展至张竹坡(1670-1698),就演变为针对淫书说做出回击:
第一回弟兄哥嫂以弟字起,一百回幻化孝哥,以孝字结,始悟此书,一部奸淫情事,俱是孝子悌弟穷途之泪
夫以孝、弟起结之书,谓之曰淫书,此人真是不孝弟噫!
今而后三复斯义,方使作者以前千百年,以后千百年,诸为人子弟者,知作者为孝弟说法于浊世也[25]
张氏进而在《竹坡闲话》中从人伦角度推测作者的身份特点,并由此探究小说的创作缘起,有所谓
《金瓶梅》,何为而有此书也哉?曰:此仁人志士、孝子悌弟,不得于时,上不能问诸天,下不能告诸人,悲愤呜唈,而作秽言以泄其愤也[26]
在具体描写中,第五十八、七十八回集中刻画金莲不孝的逆子之样
潘姥姥的所作所为,从制止女儿虐打丫环以致惊吓李瓶儿幼子,到区区上门不带轿子钱,都被金莲无情数落,无怪张竹坡评点时连连直呼哭尽天下父母心
又如西门庆、陈敬济这对翁婿关系也多处得到表现
西门庆固然有贪图亲家财产的恶念,可是对于半子敬济,但凡家中大小事务、出入书柬、礼帖,都教他写但凡客人到,必请他席侧相陪吃茶吃饭,一时也少不的他[27],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平日里一直念叨,到贪欲丧命(第七十九回)前夕嘱咐过吴月娘后旋即叫来女婿托付时的有儿靠儿,无儿靠婿,却没有换来一片真心相对第七回张批有言:
西门有保全扶养之恩,而其婿苟有人心,自当敬以济此恩遇,不可一事欺,心负行,而敬济又如彼
至若其父为小人,敬济当敬以干蛊,济此天伦之丑;其岳为恶人,敬济又当敬以申谏,以尽我亲亲之谊,乃敬济又如此如此,如彼如彼
呜呼,所谓敬济者,安在哉?[28]
当然,本书人伦表现的重心似乎另有所在
就张批而言,除了提出《金瓶梅》以孝悌起结来反对淫书说,还有贯穿全书的对于书中所叙假父子、假母女、假朋友、假兄妹的抨击
闲尝论之:天下最真者,莫若伦常;最假者,莫若财色
然而伦常之中,如君臣、朋友、夫妇,可合而成;若夫父子、兄弟,如水同源,如木同本,流分枝引,莫不天成
乃竟有假父、假子、假兄、假弟之辈噫!此而可假,孰不可假?将富贵,而假者可真;贫贱,而真者亦假
《竹坡闲话》的这段话,站在五伦立场反对诸种假关系,可谓义正辞严

皋鹤堂本《竹坡闲话》书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又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第八十六则总论全书中西门庆的假亲友,以见人情之浇薄:
书内写西门许多亲戚,通是假的如乔亲家,假亲家也;翟亲家,愈假之亲家也;杨姑娘,谁氏之姑娘?假之姑娘也;应二哥,假兄弟也;谢子纯,假朋友也
至于花大舅、二舅,更属可笑,真假到没文理处也敬济两番披麻戴孝,假孝子也
至于沈姨夫、韩姨夫,不闻有姨娘来,亦是假姨夫矣
惟吴大舅、二舅,而二舅又如鬼如蜮,吴大舅少可,故后卒得吴大舅略略照应也
彼西门氏并无一人,天之报施亦惨,而文人恶之者亦毒矣
奈何世人于一本九族之亲,乃漠然视之,且恨不排挤而去之,是何肺腑!
直至第九十七回《假弟妹暗续鸾胶真夫妇明谐花烛》的回批,张竹坡仍然由当上守备夫人的庞春梅贼心不死,假认陈敬济为弟,以图蒙混过关再续奸情这一情节切入,把目光放在小说重点描写的人物关系上面:
夫一回热结之假,冷遇之真,直贯至一百回内
而假父子则已处处点明桂姐之于月娘,银姐之于瓶儿,三官之于西门,西门之于蔡京是也真父子,则磨镜之老人,李安之老母等类
至于假夫妇,满部皆是,并未有一真者有自己之妻而为人所夺,且其妻莫不情愿随人,是虽真而实假也
有他人之妻而己占之,是以假为真,乃假中之愈假者也
故此处一写假弟妹,结上文如许之假夫妻;一写真夫妻,结上文如许之假弟妹总之,为假夫妻结穴,见色字之空,淫欲之假觉东门之叶无此慨恻也[29]
这里回顾前文,先后提到的桂姐之于月娘,银姐之于瓶儿,三官之于西门,西门之于蔡京,涉及各种假人伦形成的条件,也就是拜认干亲的风习
经竹坡提示,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小说是如何展开其网状结构,在此节点上铺展花团锦簇一般的文章
诸如批评妓女李桂姐之趋炎认女,月娘认其为干女儿之胡乱处家,不知礼仪(第三十二回),以西门庆趋奉蔡太师做假子为世人一哭(第五十五回),
又通过林太太让儿子王三官认自己的情夫西门庆为义父,来展现人伦关系的极度紊乱
作者正是借助假人伦的叠加,出之以对世情浇漓人性败坏的控诉
相较《红楼梦》人物的拜认干亲,如第十三回描写秦可卿丫环宝珠甘愿作为义女,为秦氏摔丧驾灵,这样严正经的情节,
又如第四十八回贾母让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干女儿,透出的贾家对于宝琴的钟爱,《金瓶梅》和张竹坡批语的态度明显冷峻得多,充满对于人性和权势的批判意识
曹雪芹笔下第二十四、三十七回又多次出现贾芸以比自己年幼四五岁的叔叔宝玉为父,还像模像样地在书信中以不肖男[30]自称,这样的段落折射出的则是一种轻松谐趣了

余 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综合前文来说,研究古代小说伦理道德批评的性质与特色,便于加强对小说内在张力的解释
以世情题材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例,一方面,现代学者的观点,其要旨所归在于顺情而不越礼,风流而无伤风教[31],合乎相当一部分古人看待此类小说的观念态度;
但另一方面,清李仲麟眼中淫词小说之祸正是由其中浓墨重彩的情欲、婚恋描写发端[32]
推扩开来看,古代小说作者评论者常用的辩护词是不知四书五经不外饮食男女之事,而稗官野史不无忠孝节义之谈,
他们也以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为自觉的创作追求,甚至得意于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33]
但其中关合百姓日用人情欲望的内容,每每沦为诲淫诲盗的口实,导致作品变成纲常名教的卫道士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康熙五十三年礼臣钦奉上谕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而严绝非圣之书,此不易之理也近见坊肆间,多卖小说淫词,荒唐鄙俚,凌乱正理,不但诱惑愚民,即缙绅子弟未免游目而蛊心焉
败俗伤风所系非细,应即通行严禁[34],就点出了清初严禁白话短篇小说的背景
故此,小说的创作本旨与传播效果之间有时存在着一道鸿沟,其中伦理叙事的看待与评价也可能成为一个纠结缠绕的问题,需要细加厘析
面对这一难题,引入古代小说伦理道德批评的材料,则能让我们拨云见日获得正解
大量序跋作者、评点家以有关世教作为文本社会功能与文体优长之所在,此外,在他们的语境中,道德价值构成了作品维护生存权利的挡箭牌,也给写实与虚构关系问题的处理划出了一道底线:这些正构成了我们认识伦理道德批评的总体特点
还应注意,人伦关系成为了这些伦理道德批评的聚焦一方面,君臣之分、男女之别、兄弟之义得到念兹在兹的弘扬,贯穿于小说人物品质的阅读接受,
另一方面,评点家赋予作品以新的主题,提出《金瓶梅》以孝悌起结来反对淫书说,表明他们自觉肩负着正本清源引导读者的重任
以张竹坡为代表,伦理道德批评还具备社会史的认知价值透过他强调的书中养义子、认本家、
拜干亲、结金兰等描写,读者容易走近宗族制度下的拟制血亲或称虚拟血缘关系
前者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和程序模仿真正的血亲关系而制造出来的血亲关系,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宗亲关系的面貌出现[35],涵盖联宗、赐姓、收养义子、认本家、拜干亲、结金兰等多种行为
后一个概念也与之意思接近,包括异姓兄弟和异姓父子两大类[36]是故,古代小说的伦理道德批评,就具备了文学、伦理学、历史等多个维度可供发掘价值的空间

万历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①]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与《诗学》合刊),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5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713.html

[②]修髯子(张尚德)《三国志通俗演义引》,载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③]参见江守义、刘怡《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440-488页

[④]许乔林《绘图<镜花缘>原序》,载李汝珍著,秦瘦鸥校点《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85页

[⑤]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2页

[⑥]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载凌濛初著,陈迩冬、郭隽杰校注《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⑦]刘廷玑《江西廉使刘廷玑在园品题》,载吕熊著,杨钟贤校点《女仙外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9页

[⑧]孟芥舟《女仙外史回评》第一百回,《女仙外史》,第1064页

[⑨]静恬主人《金石缘序》,载佚名著,胡云富点校《金石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⑩]惺园退士《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序》,载吴敬梓著,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汇校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92页

[11]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载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12]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序》,《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册),第412页

[13]吟啸主人《近报丛谭平虏传》,《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14]烟水散人《珍珠舶》,《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15]《说呼全传序》,《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册),第166页

[16]《闲情偶寄》,《李渔全集》第三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

[17]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

[18]观鉴我斋《儿女英雄传序》,载文康著,弥松颐校注 《儿女英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19]《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册),第122页清代中期小说家李绿园则在其《歧路灯》的自序中,表达了发明纲常彝伦的志向,这使该小说被视为劝诫小说发展的极致参见李正学《论李绿园的小说思想》,《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3期,第194-197页

[20]《今古奇观序》,《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1][美]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载《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22]朱熹注《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页

[23]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六《谈献二》,靳斯仁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3页

[24]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载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25]第一百回回评,兰陵笑笑生著,张道深评,王汝梅等校点《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版,1562页耐人寻味的是,当代学者对于《金瓶梅》淫书说予以扬弃,提出色情小说是小说中应有必有的一种类型,而《金瓶梅》则是这一类型的杰出伟大之作详见杜贵晨《再论伟大的色情小说<金瓶梅>——中国十六世纪性与婚姻的镜子》,《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2期,第111-131页

[26]张竹坡《竹坡闲话》,《金瓶梅》,第8页

[27]第二十回,第314页

[28]《金瓶梅》,第114页

[29]《金瓶梅》,第1521页

[30]《红楼梦》第37回,曹雪芹著,启功主持,张俊等校点《红楼梦》,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486页

[31]何满子《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同样是颂扬青年男女的爱情,作为才子佳人小说先声的元明中篇传奇小说,则较少被论者言说其道德内涵赵振兴指出传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一群偏离了正统儒家道德规范,对仕途无所关心而沉溺于春花秋月之感性生活的文化人参见赵振兴《以诗传情的有情世界:抒情传统与元明传奇小说的兴起》,《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1期,第165页

[32]《增订愿体集》卷二淫词小说,多演男女之秽迹,敷为才子佳人,以淫奔无耻为逸韵,以私情苟合为风流云期雨约,摹写传神,少年阅之,未有不意荡心迷、神魂颠倒者在作者本属子虚,在看者认为实有遂以钻穴逾墙为美举,以六礼父命为迂阔遂致伤风败俗、灭理乱伦,则淫词小说之为祸烈也清光绪丙子(1876)盛京钟楼南彩盛刻字铺精刻本

[33]分别见樵云山人《飞花艳想序》,《飞花艳想》,王申、扬华校点,收入《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3),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京本通俗小说》第十六卷《冯玉梅团圆》,杨长山点注,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第65页;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叙》,见冯梦龙编刊,陈曦钟校注《喻世明言》(新注全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34]刘廷玑撰,张守谦点校《在园杂志》卷二历朝小说,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5页

[35]参看王晓丽《唐五代拟制血亲研究》,载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32页

[36]谢元鲁《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文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5期

文章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名《论古代小说中伦理道德批评的特点与焦点》,发表于《中国文论中的体——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六辑,201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刊发题目名有所改动转发请注明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