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本是多少回?

评论字数 7523阅读模式

于此不免令人想起那条颇曾引起红学专家纷纭揣测的回前总批

全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单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这条脂批,确凿不移地讲明全部《红楼梦》写到三十八回,已过了三分之一略多一点儿,到底怎么有余?以前都算不出个清白现在知道全书一百零八回,三分之一是四九三十六回,三十八回岂不正是过了三分之一而多出一点儿(刚一两回)?可见这种回前总批,是脂砚为百零八回本的《石头记》而作无疑了因为,倘若是为了少于百零八回定本的《石头记》的雏型、前身、初稿等本子(假如真曾有过的话)而作,那无论如何不能预先计算出一个这么精确的三分之一有余来事情难道还不清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曹雪芹为何单单选定了一百零八这个数字?当然,我们既非曹雪芹,谁也不敢说能代为答复不过,这个数字却是旧日常用的,比方,牟尼珠是一百零八粒,钟楼报时敲钟是一百单八杵,小说里的英雄是一百单八将,神通变化是三十六变加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变,我想,雪芹给一部通俗小说采用这个一百单八回,至少应该也算有来历出典,并非杜撰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得知这个以九为基数的百零八回设计之后,也感觉有助于想象、推测最后二十七回的大概情况譬如,上文曾设想第八十一回已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前夕,此下的第十个九回,可能是正式交代三春既去,诸芳纷纷随尽,大观园一片悲凉之雾(参看《新证》第八八二页第(12)条)然后第十一个九回,可能是元春一死,众罪发露、抄家入狱、彻底破败等一系列绝大事件最后第十二个九回,当是为其时尚存之人物角色一一作出归结,重者应为凤姐、巧姐、湘云、平儿、麝月、红玉、茜雪等人当然有很多情节曲折、次序先后,我们还无法想象揣摹得详细具体,不能十分准确,但总觉比不懂九的结构之前,却大大清楚了一步所以,懂得不懂得百零八回以及十二个九的总结构,关系实是非常重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戚本》第八十回前批云叙桂花妒,用实笔;叙孙家恶,用虚笔叙宝玉卧病,是省笔;叙宝玉烧香,是停笔何为停笔?即蓄势是,为下文又一进笔作准备是也我曾说原来,按照曹雪芹的用意与写法,在前八十回书中他把一切伏线和准备都已布置停妥,文笔蓄势,到八十回来已是如同宝弓拉满,劲矢在弦,明缓暗紧的气氛,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待雨来’,倾盆暴雨的即将到来,已然为各种‘警’所昭告第八十一回一揭开,便到了全书中另换一副异样笔墨的关纽筋节,(《新证》页八九三)停笔之说,正可合看我至今觉得这一认识基本上不误不过那时候还不知道九的结构法现在看来,我当时说的那种情况,也可能要微微往后推一点,例如,应当是后移半回至一回的光景然而,这却加倍说明,第八十一回在结构上是极重要的一回书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本文目的,只在初步指明这个道理,撮述的情节内容,极为粗略,只想显示大的段落首尾,仅此而已,读者千万不要误认为这是什么从艺术上讲章法篇法、布局构造,我是没有资格敢来讲这些的我曾和几位高校老师朋友说过,多年以来,讲《红楼梦》思想内容、意义价值的人多,讲《红楼梦》的艺术造诣、手法技巧的人少;应当多对其艺术性的独特处进行探讨撰述,才对学习创作的人更有借鉴帮助即如全书结构,光是从这一角度来研究,恐怕也大有可做之事,我曾举过有人把《红楼梦》比为波纹式结构的例子,无数大波小波,前后起伏,回互钩连,蔚为大观(参看《新证》二一页)但还可比为立体建筑,雪芹是一位设计盖造建章宫的极神奇的伟大建筑师,他盖造出来的,是千门万户,复道回廊,游者入内,目炫神摇,迷不得出,这一点儿也不能证明建章宫是杂乱无章、随手堆砌的一片土木砖瓦,恰好相反,它说明这种弘伟巨丽繁复深曲的建筑奇观是建筑师的精心设计、蓝图早具的结果千人百事,千头万绪,交加回互,仪态万方,而又条理脉络,井然不紊,即从一人一事去推寻,也无不起结呼应、一发全身,字字灵,笔笔到在《甲戌本》开卷不久,叙至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失其真传者,一条脂砚眉批曾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谬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这是脂砚的眼界,已历二百年之久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人以自己的眼界来对《红楼梦》的总体结构、细节、技巧作出研究因初步提出这个一百零八回的课题,故而乘便在此附说斯义倘能引起研论,也是快事幸事在指明以九为基数时,并非说九已不可再分,实际上,以九回为一大段落之内,必然还有段落脉络可寻为避繁碎,此处不想逐一再作剖析了,阅者当自得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看来,也许有一个可能,即雪芹当日创作,其所落笔草成的,是长回约有现在的两回者三回左右的篇幅,这时文思旋律即在节奏上达到一个调度点,约略构成一个基本段落;而这样的段落又组成了前文所述的大段落;当他最后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时,才又将回往细处里划分,并调节成为九回的篇幅当然这种创作过程只是我们的一个揣测,亦不知毕竟能得其实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一百零八回,这个发现原是出于张加伦同志的提示,深可,因为从某一意义讲,这一发现将使《红楼梦》的研究得以向前推进一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2.html

丁巳 小雪节 初稿讫

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点定

~~~~~~~~~~

[附 记]

全书既为百零八回,那应该以九回为一册,分装十二册才是;为何现传旧抄本却是多以十回为卷为册呢?又,为何现传本不是到八十一回为止,而是八十回呢?答案是,十回为卷为册的,是最晚的形式了,如《戚序本》、《甲戌本》,皆以四回为册,《甲戌本》又并不分卷以四回为一册的分装法,恐怕还不是最早的形式,张加伦同志认为,最早是两回分装一册,因为那时每页行数字数都略如《甲戌》、《戚本》,所以本头很厚,而回数却少此说最是一百零八回正好分钉五十四册,雪芹在世时,只传出四十分册,就成了八十回,第八十一 回因为分装到下一册内去了,所以当第四十一册全数散佚后,外间就无法见到这个第八十一回;传出的四十册既然成了八十回,就给人造成了整数的印象、概念于是后来传抄者为了图其方便,减少分册,将原行款也改了,每页行数字数皆大大加多,最后合并为十回一册的通常形式,九的迹就再也不易为人发觉了

~~~~~~~~

[注] 《闲笔》的最难解处,即裕瑞的最不通处,莫过于硬说有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书及八十回书后之目录,率大同小异者,然而又说余曾于程、高二人未刻《红楼梦》版之前见抄本一部,八十回书后唯有目录,未有书文,目录有‘大观园抄家’诸条,与刻本后四十回‘四美钓鱼’等目录迥然不同这怪极了!裕瑞独不曾说他所见抄本及诸家所藏各抄本的八十回书后目录的数目与程、高本有何不同,这适足证明他意中的书后目录还是四十回假使如此,则他说曹雪芹有志于作百二十回岂不是对了?无奈脂批中很多证据彻底否定了芹书原为百二十回的任何可能性那末,四十回的目录哪里来的?如果解释为此项曾经流传的目录即是程、高本之目录,也讲不通,因为裕瑞已说二者迥然不同如果说他真的目见了这种四十回的与程、高本不同的芹书真目录,那他印象应当极为深刻,为什么他除了大观园抄家诸条这句极不通顺的话以外连一点滴八十回后的真本情节也举不出?况且他是力辩程、高后四十回非真的,费了极大的力气,而他只要略举一下雪芹原目录都是何等重大情节,程、高之伪不就昭然若揭了吗?他为什么不如此做?再说,除了裕瑞以外,清代诸家记载谁也再没有半个字真正说明曾有谁见此种真目录之存在,此又何也?因此,我对裕瑞不敢尽的心情,是至今如故

作者周汝昌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