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有 ▏​潘金莲与新旧文化的撞击

评论字数 15295阅读模式

说到《金瓶梅》,无论是看过作品的读者,还是没有看过作品的人,大凡十之八九皆以潘金莲为第一可恶可憎之女人

而在学术界,论及《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者,便有十之八九俱以之为在妇女形象方面,作为最典型的反面人物,是一个最淫荡、最自私、最阴险毒辣、最刻薄无情的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是封建社会中那些堕落成性然而又是凶狠的妇女的典型……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残忍、刻薄、嫉妒、说谎、毒辣……是妇女中的魔鬼,在她们身上反映了属于原始性的人性毁灭,是西门庆家的女恶霸、坏女人淫妇等等恐怕当前世界上凡是能给坏女人和淫妇一类人头上吐的最肮脏、下流、卑鄙、无耻的词语唾沫都无情地涌堆到了潘金莲头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这是兰陵笑笑生所料不及的,也是古代道学家们望尘莫及的,当然,更是潘金莲在遭受武松的复仇而被扯出心肝五脏和割下头颅时不曾预料也绝对预料不到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我们可以这样说,从社会道德规范即伦理的角度去看这个女人的所作所为,无论是以当时的观念为规范还是用今天的文明为标准去衡量,给潘金莲定死罪不为过分,有杀夫偷奸一条罪状,足可以激起善于和惯于同情弱者的人们的义愤,足可以震动衙门上下或法庭内外的一切良知与理性,更何况她还逼死宋惠莲,吓死无辜孩儿官哥儿,又勾引、私通了三四个男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但是文学欣赏不同于审案定刑,不同于学法用法,文学评论更不是刑狱判词和表现鉴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它不仅要辨析人物与事件的其然,更需要把握其所以然;它不仅需要理清人、情、景、事之间的种种关系,更需要阐释出这些关系的产生、发展与结果,抽象出开掘人们灵魂的理智与力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我们既然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了《金瓶梅》并不是一本淫书,那就应该透过作者给潘金莲身上披的淫衣而洞察这一形象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价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我们既然看出了作者在创作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物时带有严重的封建伦理和思想意识的偏见,那么就应该在评品人物形象时,揭去这层重帷而更注重于作者的写实之笔带给我们的人物命运的实质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中国的文化发展到《金瓶梅》诞生的时代,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积淀,构成了一个固执的、浑厚的层次,这个层次颇有活力地运动着,并且在经过元代这样一个断裂带之后,由于朱明王朝统治者的驱使,更加快速度、充实质量地向前运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同时,以商品经济和新思想为主体的新的文化结构以一股巨大的冲劲冲上文化发展的轨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1954.html

新旧文化之间不和谐的部分互不相让,你我争斗,于是出现了咱们这个文明古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大的新旧因素的撞击潘金莲就在这个时候,带着这个撞击的烙印,蹦现在这个世界里

《金瓶梅》梦梅馆校本

一、天生受人摆布,却偏不甘心如此,她在同命搏斗

如果说,以摧残自己的身躯,使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畸形而感到快感是受虐恋,那么,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段时期,少说也有近千年,整个社会以摧残人最重要的肢体之一——脚而使之变形为美,就是社会群体患上了一种施虐恋了

缠脚,始自唐末五代之时,还是李后主想出的点子,为的是宫嫔缠脚后舞姿更加好看谁知后来的士大夫们又发现了缠脚女子走路迟缓,给人以视觉美

再进一步的发现,却是寻花问柳的才子们的专利:缠脚女子能带来性欲上的更大刺激于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缠脚流向民间,而且还要缠得越小越好

社会对女子的审美标准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脚越小越美在这种审美标准构成的社会观念中,女人从小开始裹束自己柔嫩的小脚,让本来是支撑自己身躯,帮助自己实现生活空间的脚拗折变形

一个女人,如果不在自己的少年时期承受这极大的皮肉之痛,那么她的青年、中年乃至一生,就要忍受更大的精神之苦

宋代以后,尤其是进入明代,待嫁女子自身的第一条件就是一双小脚大脚女人是嫁不出去的,即使有人要了,在婆家也会受到人们的冷眼和热讽,就像自己有罪孽一样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然而他的夫人马氏那双大脚也曾使他尴尬过好一阵子,差点为此闹出人命大案

中国妇女在传统的文化发展中,缠脚只是千百种痛苦之一,缠脚只是一种肉体的、表面的痛苦再深一步讲,缠脚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比喻

她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正像她们那双裹了百十层布一样的脚,一方面被挤压束缚成畸形,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只不过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是一个让男人泄欲的玩物,是男人的附庸;

另一方面,受到的苦楚越大,本性被摧残的程度越深,越能受到社会的褒扬和肯定,越能成为一种美的规范和荣耀的本钱

接受传统的文化,按照时代的要求,潘金莲从小缠一双好小脚儿,她的名字也是因为脚小如金莲而来;而自从懂事起,她便被塞进了任人摆布的行列

潘金莲9岁时因做裁缝的父亲亡故,家中贫穷而被母亲卖给了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

王招宣死后,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与张大户家在张家,潘金莲名为弹唱,实为暗妾,而这种处于被动地位的暗妾成了主家婆的出气筒

在百般打骂之后,作为一种极不公平的惩罚和一种需要,潘金莲被配嫁给她根本不中意的男人武大郎

从9岁始一直到潘金莲与西门庆相遇的25岁止,整整16年,传统的文化束缚使她在被动的、受人摆弄和支配的陷阱里度过了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

如果潘金莲是一个深闺中浸染出来的淑女,如果潘金莲同武大生活在穷乡僻壤,如果潘金莲没有王府张家的经历,不识字,更不会作词填曲,如果潘金莲生性内向,不好外露,那么她的美貌、她的才能会像她的那双裹在脚布里的小脚一样,在受到人们称赞的同时,在忍受一切而陪伴着丑陋矮小的武大度过的一生中消逝和磨灭掉

令道学家们头痛的事实,让世俗遗憾的东西恰恰相反,潘金莲并没有受到过传统的正规的闺范教训,她幼年和少女时的任人摆弄只不过是一个年小的女子无力抗拒巨大的社会压力的结果,而10多年的被摆弄的生活经历却又偏偏教会了她能诗会曲,教给了她一套应付风流社会的本领,教会了她善于应付摆弄自己的男人,这些内在因素给她以后的生活打下了极有利的基础

她和武大住的地方不仅不是穷乡僻壤,还是热闹繁华的街市,在商品经济中发展起来的商业小社会中的一些不理会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风流浮浪子弟常来街头屋边撒谜语,往来嘲戏,这些外部因素无疑是引发这位性格外向、好外露的妇人内在因素的动力

戴敦邦绘 ·潘金莲

潘金莲对武大极不满意但在那个时代,男人可以休弃女人,女人却必须忍受不合情理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一切痛苦

潘金莲除了心中暗暗抱怨大户不该将她嫁了这么一个一味老实、人物猥琐、甚是憎嫌的‘三寸丁、谷树皮,除了常无人处弹个《山坡羊》以发泄心中的愤懑外,她的反抗就是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直至叉落巧打西门庆,二人私通

在论及潘金莲偷情私通的行为上,我不敢苟同许多前辈、同行一意贬斥、横加批判的观点与态度,也不想宣扬这便是潘氏伟大之处因为这里不是道德法庭

我要指出的是,潘金莲的行为是在封建理性挤压下,克制不住的情感欲望的流露乃至发泄

25岁,正是一个正常的女性情感欲望旺盛之时,纵欲如果被认为是过分,那么抑制欲望不也是过分么?何况像潘金莲这种性格、经历的女性,其欲望又是能抑制得了的么

依理而裁,潘金莲是背理之人;依情而论,潘金莲又何曾不是个有情顺情之人呢?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明代中叶激烈的理与情的斗争,也在潘金莲的言行中反映出来了

潘金莲认识了西门庆,对情欲的追求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整个社会要求潘金莲处于一个女性应该处于的受支配的地位,而潘金莲则极力挣扎着、反抗着,她要争得一个女人应该享受的某些(还不是全部)幸福(还不是权力)

潘金莲与西门庆在王婆家中私通的那一段不长的日子,可以说是潘金莲感到最幸福而又自在的时刻

尽管她心中多少具有做贼心虚的心理,但一旦与西门庆搂抱到一起,她就处于极大的快慰之中,没人管束,也无人指责这种幸福与自在竟使她对将来的道路作出了重大抉择,成了她下毒手谋害武大的巨大动力

这种幸福与自在也使她对将来成为西门庆的妾的生活产生了幻想,她认为凭着自己有貌有才的优势,可以在西门庆家过上好日子当然,这种幸福和自在也使她不时地产生了同时代的女性,尤其是为人作妾的女性具有的恐惧心理——被弃

幸福总是短暂的,为挣脱命运的摆弄最终又陷进被摆弄的命运之中潘金莲一番努力,被抬进了西门庆家,成为西门庆的第四个小妾,虽然安定感代替了恐惧感,但约束感也代替了自在感

西门庆并非不宠爱她,但正房大娘在地位上的压力,众妾相互之间的嫉妒,都使潘金莲感受到被支配、被压抑的郁闷,甚至连妓女与家中的女仆都对她造成了的威胁

她再也没有在王婆家与西门庆肆意相搂相抱的无拘束、无指责的时候,她也得不到像过去和武大在一起那样的一夫一妻的生活,现在办事说话都要看人家的脸色才行,否则便会掀起家庭风波

她在西门庆家得到了在武大家得不到的东西,然而也失去了只有在武大家才能得到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时候起,潘金莲能像李瓶儿那样,安分守己、知足而乐地生活下去,在西门庆家分得自己作为一个妾所能得到的那一份物质和情感,她也许会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然而这位个性极强、感情与性欲都极旺盛且又不甘居被支配地位的女子偏偏不愿安分守己,不愿忍耐承受郁闷与苦恼

过去,她为了得到西门庆、得到幸福,可以把武大毒死;现在,她为了得到西门庆的专宠,不失去幸福造成他人之痛苦、谋害无辜之性命

在这些事情上,潘金莲的理智与情感并不处于矛盾之中,往往是情感上感觉到的,便与她理智上认识到的相统一在她的大脑里,只有情感的喜怒哀乐和沟通的理智上的好坏善恶,而没有理智抑制情感活动的论辩斗争

如果有人认为女人的大脑流着情感的血液,而缺乏理智的营养,潘金莲便是具有这种大脑的女人

潘金莲倾注了自己的全力去对付李瓶儿,她认为李瓶儿是自己最大的绊脚石,才满周岁的官哥儿无知无辜,但他是李瓶儿获得人们敬重并占据西门庆内心世界的最重要条件结果,官哥儿终于被潘金莲用有意驯养的猫吓死了,李瓶儿在儿子死后不久也病故了

宋惠莲只不过是个女仆,竟也在西门庆心中占了一席之地,潘金莲以两面三刀之计,逼得宋惠莲上吊自杀

西门庆在家中与仆妇、丫环多人私通,在外又常常眠妓宿娼,金莲被冷落了,她便公开说出了左右皮靴儿没番正,你要奴才老婆,奴才暗地里偷你的小娘子,彼此换着做(第二十五回),并且自己果真私通琴童,勾引陈经济

潘金莲的这些所作所为,就其本身的现象来看,可谓之恶,甚至可以诘之岂有此等反抗之理,然而就其实质来看,却正是一个重压之下的生命拼力挣扎的表现;

这并非反映了原始性的人性毁灭,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不以时代的道德规范为桎梏,而以谋求正常的夫妻性生活、谋求正常的情欲需要的活生生的人性的再现

我们可能还记得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悲惨的一生会使所有的读者震动,会引起所有的读者的同情,人们会痛斥她那专制的丈夫卡列宁,会咒骂她那轻薄的情夫渥伦斯基,会批判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其实,潘金莲的命运遭遇同这位俄罗斯上流贵妇人是大同小异大同所在,就是要拼力挣脱传统和时代强压在自己身上的理性重负而去追求自己向往的也是自己应该有的情欲

小异则主要表现在各自的表现方式或谋求目标的手段上安娜·卡列尼娜是以她特有的上流贵妇人的典雅和有修养的姿态,以上流社会特许的情人方式去获得自己暂时的幸福与满足

潘金莲不同,她既有自己与其他女性不同的聪明和才智的特长,也带着中下层市民的庸俗和粗陋,聪明使她更有心计,粗陋则令她不惜一切手段,她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来实现自己对目标的追求

潘金莲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之处也许正是她遭到现代的人们唾骂的根本原因

《安娜 · 卡列尼娜》

二、嫉妒是流不是源,忧心忡忡导致痛苦的挣扎

不知是谁讲过这样的话:嫉妒是万恶之源

于是人们对潘金莲在西门庆家做的一切恶事,进行了一番推理分析,归结到她那火一般的妒心上于是,潘金莲又有了个令人们憎恶的称谓——妒妇’

其实,作为一种人物分析的过程,这只走了一半路程因为嫉妒并不是报复或破坏或竞争诸行动的本源嫉妒也是另一种心理基源的产物,嫉妒只不过是人的内心情欲外化为行为的中转站

人性之中的情欲在未有外化之前就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它的生理特征之外,还具有心理特征,而这种心理特征一旦以社会关系为条件,人的情欲便出现了一向与多向、集束与放射交合错综的现象

情欲中的爱一旦有了一向目标而集束施放,那么情欲中的恨便会产生多向目标而放射施放

所谓爱孕育了恨,恨是为了爱嫉妒是什么?嫉妒不仅仅是恨,嫉妒也不仅仅是爱,嫉妒正是爱和恨的关系之和的表现

从这个基础出发,我们去看西门庆家中的潘金莲,去看这个潘金莲身上的嫉妒,才有可能更准确地把握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关系,才有可能去了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潘金莲在西门庆家生活了六七年,作品不时地抖落出潘金莲如烈火般的嫉妒以及在妒心驱使下做出来的伤天害理之恶行

其实,在嫉妒下面,我们还必须看到作者真实地描绘出来的嫉妒之源——深切的忧虑而这种种忧心,都是以担心自己失去西门庆之爱为核心的

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所感到的自在感觉随着武大的死很快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忧心一片,她对西门庆说:我的武大,今日已死,我只靠着你做主,大官人休是网中圈儿打靠后并且在西门庆答应不做负心人后又追问一句:你若负了心怎的说?(第五回)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潘金莲的忧心越加沉重,不时地提醒西门庆休忘了奴家

有一次,西门庆过了两天才来,金莲就骂:负心的贼,如何撇闪了奴,又往那家另续上心甜的儿了?把奴冷丢,不来揪采(第六回)

后来,西门庆娶玉楼,嫁女儿,有一个多月不曾往金莲这边来,潘金莲是每日门儿倚望,眼儿望穿,遣王婆,骂迎儿,要她们去西门庆家请,去大街上寻;又做好一笼夸馅肉角儿,专等西门庆来吃,又脱绣鞋打相思卦,一直到在门口截住路过的玳安(西门庆的贴身小厮)求得消息

当得知西门庆迎娶了孟玉楼,由不的那里眼中泪珠儿顺着香腮流将下来(第八回)

这些都是潘金莲进西门庆家门之前的心理活动,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里许多女性在没有任何保障的前提下追求自由婚恋时所持有的普遍的恐弃心理

这种心理,正史上自然是没有一席之地的,然而文学作品中倒是记载不少

最早我们可以在《诗经·卫风·氓》中发现全诗是女主人公叙述自己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这里没有像潘金莲式的担忧,可能作者是写女主人公被弃后的反思,但字里行间充溢着的对男子的悲愤之情足可以证实女主人公在男家三年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受到丈夫的抛弃

带有纪实性的颇有影响的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所著据考证,小说中的张生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

女主人公崔莺莺也同千千万万少女一样,怀有一颗热烈的心,蕴蓄着纯真的爱情

她与张生相见,在爱情的驱使下打开了自己感情的闸门,献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心但她凭着自己的直感,爱上张生的同时也觉察到张生不是可托终身之人,被遗弃的悲剧迟早会发生

后来,这位名门千金面对自己果然被弃的命运,以她特有的矜持庄重、洁身自爱的个性不去乞求对方的爱怜,而是自己暗泣受苦

如此女性被弃的记载在唐以后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如诗、词、曲、小说、戏曲之中,而且也出现在众多的笔记野史之中,作者已不仅是记叙某人某事,还描绘出被弃女子矛盾与痛苦的内心弃与被弃的双方,主动者总是男子,被动对象则为女人

《莺莺传》

古代对已婚夫妇的离婚条件,首要的便是所谓的七出,也就是丈夫可以将妻子赶出家门的七项条件,一是无子,二是淫佚,三是不事舅姑(公婆),四是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嫉妒,七是恶疾

这七出,最初只不过是一组严格的伦理规范,而自唐始,在《唐律疏义》、《宋刑统》、元代《通制条格》、《大明律》、《清律辑注》等这些国家制定的法律条文中则正式写定这是封建社会给男子的特权

这七项条件其伸缩性是极大的,男人要抛弃自己的妻子,完全可以从中找到根据行使自己的特权,这也就必然给那些喜新厌旧的丈夫大开为所欲为的方便之门

已婚夫妇尚且如此,未得到社会承认的男女性关系问题则更大那些追求自由婚恋的青年男女结合之后,如果真能遵守山盟海誓,确实是幸福和满足的

一旦男子喜新厌旧或随着所处时代的风尚,如门第观念、地位变化等产生感情上的变异,那么女子随时有被抛弃而独吞苦果的下场问题还远不止这些,更可悲的是这种现象被冠以始乱终弃

所谓乱,是说男女婚恋不依礼制而为作于战国盛行于东汉的《诗序》是这样指责《氓》诗中的人物的:《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

初看上去,这一通贬词是对男女主人公各打五十大板,但细看一下,并非如此华落色衰,指的是女主人公,背弃婚约的正是喜新厌旧的男子,诗中女主人公不是怨恨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么?这复相弃背四个字实是对女子的一大冤狱

到了后来,男子完全被排除于被告与审判之外,可见女子地位每况愈下了南宋思想家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评点这首诗是这样说的: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而元稹写《莺莺传》更是有一鲜明目的,那就是希望读者为他帮腔,指莺莺为尤物、妖孽,以支持他的始乱终弃的观点可见,始乱终弃完全是冲着女子的,是压在女子身上的伦理重负

这样,本来就无地位无人生权力的女子在追求自己的婚恋、享受人生的幸福时不仅不能受到任何保障,不仅时刻有被遗弃的危险,而且一旦被终弃还要背上始乱的道德责任女子婚姻命运之悲,其大莫如此也!

当然,已经将社会道德规范弃置一旁的潘金莲不会去考虑始乱之罪名的归属,如果她有此顾虑,她的内心是承担不住的,她不仅是乱,而且为乱而毒杀亲夫她的全部身心虑及的只是弃

面临着周围的社会环境,此时此刻如果被弃在武大家中,那是潘金莲最可怕的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积淀到这个时代而构成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规范对一个色胆如天的女子有多么大的压迫感

这样,潘金莲每日盼着西门庆的到来,每时企望早早纳进西门庆家的大门,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潘金莲对西门庆的向往,也就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性爱情欲,而是在谋求一种解脱,寻找着最恰当的归属

而这种谋求与寻觅越急切,她的忧心也就越重这种忧心在她进了西门庆家门之后依然存在着,而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越来越深,越来越重,一旦与她的欲望、目的和个性相撞,就形成了外化的嫉妒之火而付诸行动

潘金莲进了西门庆的家门,遇到了先前她不曾预料过的困难她是带着谋害亲夫的名声和漂亮的脸蛋进来的,这二者足以引起举家女眷们的不欢迎

求生存的本能和生活经历使她首先在月娘身上下功夫过三日之后,每日清晨起来,就来房里与月娘做针指,做鞋脚凡事不拿强拿,不动强动指着丫头,赶着月娘一口一声只叫‘大娘’快把小意儿贴恋,从而很快得到了这位正房大娘的欢心,潘金莲的脚跟才稳定下来(第九回)当然,更重要的是要笼住西门庆的心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是男子的附庸,丈夫是妻子的生命支柱何谓妇人,伏于人之人;何谓夫人,扶人而已《白虎通·嫁娶篇》所谓阴卑不得自专,就阳而成之,其实就是说女子离开男子则一事无成所以,女子一生的三部曲便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白虎通》【汉】

西门庆当然就是潘金莲此时的生活保障

潘金莲要想在西门庆家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便要施尽全身的解数得到西门庆的宠爱,尤其是面对妻妾成群的家庭局面,一个后来的小妾想要取得宠爱甚至专宠的地位,除了自己的相貌天赋之外,还需要精明能干的应变本领

她对西门庆可谓是百依百顺,即使是西门庆的行为给她带来不利,虽有口角,最终还是顺从西门庆

她腾出机会,让西门庆收用身边的丫环春梅;她帮助西门庆逾墙与李瓶儿赴约幽会;她忍受屈辱剪下一缕头发给西门庆(西门庆以此满足妓女李桂姐报复潘金莲闭门拒客之辱),目的在于只愿你休忘了心肠!

随你前边和人好,只休抛了奴家(第十二回)在夫妻性生活上,金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要求,也是要通过频繁而又和谐的性生活拴住西门庆,枕畔之情,百般难述,无非只要牢笼汉子之心,使他不往别人房里去(第三十三回)

这种心理,从潘金莲进西门庆家门到西门庆死去,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一部100万字的《金瓶梅》有2万字的性行为描写,大部分是属于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这些描写的确有令人肉麻和遗憾之处,但若从全书来看,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来看,不也令人感到心沉么?

夫妻间和谐的性生活是发展夫妻恩爱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若以性生活为手段来维系夫妻关系甚至牢笼汉子之心,足见夫妻关系之脆弱,也见潘金莲因忧虑而引起的心理变化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

对于其他人,潘金莲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你只不犯着我,我管你怎的(第七十四回)这很有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味道,再说下去,便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了

潘金莲所谓的不犯实质上就是不准许在我和西门庆之间插上一杠子但是,众妾如伍、娼妓出入、仆妇可欲的家庭和见花便沾、有柳即依的西门庆所构成的环境,是不可能不犯金莲之利的于是,在潘金莲与这些人中间,发生矛盾与冲突便不可避免了而这些矛盾又无一不牵动着潘金莲忧虑的心弦,嫉妒之言行便从她的口中流出来、眼中冒出来、手上做出来

最尖刻、最激烈的嫉妒,莫过于潘金莲对李瓶儿产生的嫉妒然而,也正是在这两个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上,更可以清楚地看到潘金莲内心深处的忧虑

西门庆与李瓶儿幽会,潘金莲是最早发现者,心中自然十分气恼瓶儿的长相、身材,并不亚于金莲,皮肤还比金莲白几分,又是个有一笔大财家私的女人

潘金莲心中很清楚,这位未来的六娘的一切都将成为夺取自己目前受宠爱的地位的有利条件,但是直接阻止西门庆再次纳妾又是不可能的,同样也会失去西门庆对自己的欢心,她只得见机行事走着瞧了

所以当她接过西门庆拿出的说是瓶儿送给自己的两根寿字金簪儿之后,趁势转恼为喜,还答应为他们幽会观风其实这是潘金莲退一步,进两步的手段,你看,她立即接着提出了三个条件:头一件,不许你往院(妓院)里去;第二件,要依我说话;第三件,你过去和他(瓶儿)睡了,来家就要告我说,一字不许你瞒我(第十三回)

三个条件,无一不是以我为核心,也无一不是嫉妒的表现然而,这三个条件的实质,都是在只许男子娶妻纳妾玩娼妓、不许女子违贞节的社会里,富有个性的潘金莲不满和挣扎的特殊形式

可是事情并没有按金莲的意志轨道发展瓶儿一进入西门庆家便把先前好不容易维系下来的平和与妻妾之间的平衡打乱了,大大冲击了金莲受宠的地位

瓶儿不仅在外表上有长于金莲之处,在经济上有优于金莲之势,而且在待人处事上与金莲的刁滑和刻薄截然相反,显现出温和与大方、伶俐与真诚;在夫妻关系上,也不只是以性行为的快感来拴住西门庆的心,更多的却是劝夫为业行正

这一切都使西门庆感到李瓶儿有特别的可人心之处(在瓶儿即将离别人世时,西门庆更是体会到瓶儿的这些好处)这样,瓶儿至少是分去了西门庆一半的心思

更令潘金莲头痛的是瓶儿偏偏和自己一同住在花园里,住房相连,声息相闻,这简直就是和她刀枪对阵了对西门庆的爱,也就是对李瓶儿的恨,潘金莲起初还是伺机找岔寻衅,或是冷言热讽,后来干脆就是寻机闹事,挑拨离间、指桑骂槐、无事生非了

然而偏偏逢上瓶儿宽宏大量,忍气做笑来应付这一切,潘金莲终是竹篮打水,毫无效果,反而挨了西门庆好几次的臭骂

李瓶儿在西门庆心中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而且随着怀孕、生官哥儿,越发高升起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人被休弃的七出中,首要一条便是无子’,反论之,女人生了儿子,荣誉与地位也便跟着来了

戴敦邦绘 ·李瓶儿

瓶儿生子,一鸣惊人,人们夸赞瓶儿,还有人来拜瓶儿做干娘,月娘敬待瓶儿,西门庆则丢下潘金莲连日在瓶儿房中歇宿

在金莲的眼中,瓶儿已经占了绝对优势她深感过去一直担忧的事情——被弃——迟早会发生,自己将来的命运很可能会像孙雪娥那样,摘去头面,打入厨房做粗活,再也不可能近西门庆的身

这种内心的担忧与恐惧随着无情的时间的推移和冷寂的空间的压迫越来越膨胀起来,终于使她再也不能容忍瓶儿的得势而采取一系列的手段

她意识到用过去的那些手段来对付瓶儿是没有用的,必须用新的办法来对李瓶儿得宠受尊的最重要条件——刚满周岁的官哥儿下手果然,潘金莲这一着棋不仅吃了车,也将死了帅

官哥儿惨死于潘金莲用心训练的雪狮子猫爪之下,瓶儿也因此夭折而逝潘金莲终于除去了眼中钉、肉中刺她的这一嫉妒确实残忍,任何一位读者读到这几回故事,都会感到心颤,血气方刚者会怒发冲冠,道德家会斥其为恶妇

但我又想,这些感受又是远远不够的既然嫉妒是流而不是源,那么我们可以在恨定之后来思恨寻源,则会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感受

自从瓶儿进了西门庆家做了他的第六房之后,潘金莲内心的忧虑便日益深重起来,而官哥儿出世后,西门庆已是不大到金莲房中来了,她的内心世界便被笼罩在痛苦、内疚的黑暗之中

这种痛苦,这般内疚,是一个受到冷落、感到孤凄的女子才有的,当然,也是她这个有自己的追求、有正当的欲望(如果把这种欲望仅仅看作是性欲要求也并非过分和有罪)、有个性的女子难以忍受而又不得不忍受的

作者在第三十八回潘金莲雪夜弄琵琶的情节中把她的内心世界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这里两个吃酒,潘金莲在那边屋里冷清清,独自一个儿坐在床上,怀抱着琵琶,桌上灯昏烛暗待要睡了,又恐怕西门庆一时来;待要不睡,又是那盹困,又是寒冷不免除去冠儿,乱挽乌云,把帐儿放下半边来,拥衾而坐……又唱道:懊恨薄情轻弃,离愁闲自恼

又唤春梅过来:你去外边再瞧瞧,你爹来了没有,快来回我话那春梅走去,良久回来,说道:娘还认爹没来哩,爹来家不耐烦了,在六娘屋里吃酒的不是!

这妇人不听罢了,听了如同心上戳上几把刀一般,骂了几句负心贼,由不得扑簌簌眼中流下泪来一径把那琵琶放得高高的,口中又唱道:

论杀人好恕,情理难饶,负心的天鉴表!(好教我题起来,又是那疼他,又是那恨他)心痒痛难搔,愁怀闷自焦(叫了声贼狠心的冤家,我比他何如?盐也是这般盐,醋也是这般醋砖儿能厚?瓦儿能薄?你一旦弃旧怜新)让了甜桃,去寻酸枣(不合今日教你哄了)奴将你这定盘星儿错认了合想起来,心儿里焦,误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梢来没下梢……

常记的当初相聚,痴心儿望到老(谁想今日他心变了,把奴来一旦轻抛不理,正如那日)被云遮楚岫,水淹篮桥,打拆开鸾凤交(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意散了,如盐落水,如水望沙相似了)情疏鱼雁杳(空教我有情难控诉)地厚天高,(空教我无梦到阳台)梦断魂劳俏冤家这其间心变了!(合)想起来,心儿里焦,误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梢来无下梢

当西门庆与瓶儿听到琴声来到金莲房中,西门庆以嬉笑开她的心后,潘金莲顺着香腮抛下珠泪来,我的苦恼谁人知道,眼泪打肚里流罢了

这一大段生动的描摹,通过潘金莲的心理活动、外在动作、唱的词、念的白,无一不透出她那无限的爱怜、哀怨、焦急与悔恨,完完全全是一个被遗弃的怨妇思妇的心里话

而其中流露出来的欲望和要求又有多高呢?不正是一个正常的妇女的基本的欲望和要求吗?

与其他的妻妾比起来,像正房大娘吴月娘,妾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还有李瓶儿,潘金莲更多的具有对个性与人性的觉醒,更敢于不顾一切,包括严格的伦理规范,去追求自己的情感欲望

因此,她对自己的遭遇更加敏感,对痛苦和内疚的黑暗更加不满她的怨愤和忧虑外化为嫉妒而做出来的一切恶行,应该说是她这样的一个女子在黑暗中拼力挣扎的结果,她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她在沉陷中捞抓救命之草,挣扎的人求生的本能又使她不顾一切,包括善和恶、美和丑、好和坏的准则及对这些准则的理性思考,只要能获得应有的生存,她便能干出缺德和十恶的事来

张青松藏《清宫皕美图》

笔者之意,不在于把潘金莲的内心痛苦去抵消她的恶行而使她成为一个不好也不坏的形象,这办不到,也没有必要去努力这样办,形象本身具有极强的客观性

这里要说明的就是,正如本文开篇所说的那样,只从道德层次去评价潘金莲其人,无论说她如何坏,或者反过来,说她如何好,都是远远不够的,甚至给这个人物来个三七开、四六开、对半开,也是不够的,由此去得出结论对于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来讲,都是片面的,也是偏激的,它的致命错误就是往往会丢掉人这个文学的根本,而仅仅得到道德的象征

我们应该把潘金莲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女人,在人的文化背景下去分析文化的人,在传统的文化和时代的文化旋流中去剖析这个文化的女人,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握这部文学杰作的价值,才有可能发现那个时代的秘密,也才有可能更好地为认识今天的我们

这并不是简单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是我们今天反思过去,评论古代文学遗产的重要任务

三、她死了,悲惨的死!是恶有恶报么?

西门庆死后不久,潘金莲因不守本分,与陈经济的奸情败露,被吴月娘赶将出来,重回王婆处,日子不长,便被大赦回家的武松杀了

潘金莲死了,其最终下场之惨,甚于她下手毒死的武大、逼死的宋惠莲、吓死的官哥儿和因此气病交加而死的李瓶儿她被为兄报仇的武松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那鲜血就邈出来那妇人就星眸半闪,两只脚只顾登踏武松口噙着刀子,双手去斡开他胸脯,扑扢的一声,把心肝五脏生扯下来,血沥沥供养在灵前后方一刀,割下头来,血流满地(第八十七回)

死后,若不是春梅收尸掩埋,将成野鬼游魂了但是,潘金莲还有更甚的悲惨,如果我们说她是个悲剧人物的话

对一个人来说,死只是片刻的痛苦,最痛苦、最悲惨的莫过于一生命运的坎坷颠簸

潘金莲,一个貌美心灵的女子,却在传统文化中的妻妾制度、伦理规范和对女子摧残歧视的诸因素中被扭曲、变形,受摆弄,遭蹂躏,被遗弃,这才是她最悲惨的;她的性格和新出现的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商业小社会的形成而带来的新的文化因素构成一种力场,促使她的个性觉醒,鞭策她敢于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然而这一切在同传统文化和时代伦理的冲撞中并没有获得成功,后者的主根太深了,根系太广了,力量太强了,在潘金莲自己身上就盘绕着这些主根和根系,就积淀着这股力量

这就好像她一方面想挣脱那根又臭又长的裹脚布而自由地生活,可是却又因为经过长年累月的紧裹而成为的畸形必须依靠紧裹才能站立

她曾为解除自己的忧虑和痛苦千方百计去算计别人,最终却又被别人狠狠地算计了一着,这便是潘金莲悲剧的主要内容

现在,我们可以把潘金莲的生和死归纳归纳了

潘金莲的时代,是要求女人裹脚并以脚小为美的时代,乃至后来有人竟将女人的脚分九品十八种来品评,这也是个产生女人悲剧的时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还有节烈、忠贞、从一而终、夫死妇随等等,一条又一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观念像那裹脚布一样紧紧地缠在女人们身上,令其窒息

妇女的个性、天性、人性都在其中完全被扭曲变形女人们只有顺从、驯服,或许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

在这个时代里,女人任何一点自己个人的要求都将被认为是出格,更不能涉及到感情、性欲这些天理不容的人情,否则便是贪,便是欲

在这个时代,只有死去的杜丽娘,而没有活着的崔莺莺潘金莲,这个女人的个性、思想、行动都直接违反了这个时代的制度、思想、规范,两者相抗,潘金莲这双想自由自在生长的脚当然是挣斗不过那封建制度又长又臭的裹脚布的顺从便畸形,反抗即无生路

Q版潘金莲

(一)极强的个性与更强大的礼教规范相冲突,必以悲剧告终

潘金莲有机变伶俐的天性,会琴棋弹唱,不仅识文断字,还会填词作诗这一切既为世道所容也为世道所不容

明末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语,其观念则弥漫了整个明代这一观念不仅是因为人们见当时妓女多以才学著名,更是因为卫道先生们总觉得才学本不是良家女子应做的事,否则便有薄幸之嫌,女子多才而后便多有不贞,女子聪慧伶俐必使其眼高心野,不如拙妇、愚女’便于驾驭,便于严守贞节

女子有才学,只是当这个女子被当作玩物时,其才学才有其价值,那就是使男子们在玩弄女子时更有兴趣、更雅致,所谓娶妻娶德,纳妾纳色

西门庆对潘金莲和孟玉楼更感兴趣之时,不仅在于钱财,不仅在于外貌,更是在于二人都有一双翘翘的小脚和弹琴演唱的才艺

封建专制社会首先体现在女性身上的愚民政治与对女性的践踏是一致的所以,潘金莲的才学天性若要让世道容忍,那就是将个性消去,顺从地成为玩物但是偏偏潘金莲就是不愿意如此

从张大户家出来到了武大家之后,她便不曾驯从过她的全部机变伶俐和才学都用在了对自己情感性欲的追求之上

正因为这样,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作为世道一分子的作者对潘金莲的性格禀赋持否定态度,他在客观地再现这个人物的同时,也把潘金莲的个性作为遭恶报的性格基础这也正是潘金莲在那个时代的最终归宿

制度不容、社会不容,潘金莲何去何从?除了死于恶报的刀刃之下,哪里还有出路呢?

(二)有自己的思想与不应该有个人思想的时代相矛盾,必然走向悲剧之舞台

潘金莲不是一个传统的知足而乐的女人,何况哪里又有可足之乐?她也不是一个传统伦理要求的不足亦乐的女子,相反,她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乐趣

如果她能够像吴月娘那样,严守妇道,无乐也足,或许也会活到古稀之年;如果她像李娇儿那样,记住自己有前科,自困于内室,无足也乐,或许也会有出头之日;如果她像孟玉楼那样,旷达而机灵,小足也乐,或许有再嫁为正室的可能;如果她像孙雪娥那样,虽然被弃于一旁,却怨而不怒,也不至于如此惨死;如果她能像瓶儿那样,以西门庆为知心而满足,将反抗的性格抹去,选择温柔顺从,她也可能有生儿子得荣己身的时候

但是潘金莲不仅不去从她们身上吸取求生之道,而且总是指她们的不是她总是不满足自己的地位和现状她不满意武大这个令她生厌的男人,也不满意西门庆这个永远也不会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男人

如果说,在武大身边,物质的缺乏和肉体的不快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迷惘与背叛,那么在西门庆身边,物质享受的充裕和肉体享受的快感,也导致了精神上的进一步要求,这种要求就是希望能永远如此而不被冷落遗弃和居人之下

潘金莲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与满足在我们今天一些文明程度较高的阶层或人群中并不会感到是变态的,是出格的因为在这里,以一夫一妻制为前提,夫妻双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使双方都更加感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但在潘金莲所处的时代,对于潘金莲这样一个女人来说,这都是非分的,是人们所不齿的而且,她还必须承担她为此而做出来的一切越轨行为的道德责任,比如挑逗武松、毒死武大、私通西门庆,引诱琴童、勾搭陈经济……

一套二十四史,类似烈女的记载,《元史》以上的史书,没有写到60人的

《宋史》最多,55人,《唐书》54人,而《元史》竟达187人,《元史》是明人修的,明朝人提倡贞节,所以搜罗较多,而到了清朝人修《明史》时,所发现的节烈传记,竟不下万余人,择最尤者,也还有308人而且,守节要守的苦,尽节要尽的烈

明朝300年,全国城乡持久地开展了以千百万妇女为对象、以男女老少为主体的贞烈运动

多少女子以一生的痛苦换取所谓的美德、芳名,可见思想观念上的摧残是十分严重的

潘金莲这种人不是不被允许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这个世界上,她在悲剧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一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潘金莲有幸是生活在商业小社会的圈圈之中,生活在西门庆这个还算开通的商人家中,这里还给了她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她还是继续在王招宣府中或张大户家中生活,或者是生活在一个封建地主或官僚家中,恐怕早就无立锥之地了

西门庆死后,接替西门庆官职的张二官不就是因为听说金莲的劣迹后中途打消了买这位西门庆遗妾的念头吗?(第八十四回)

(三)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罪犯,何止是肉体上的死

潘金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视伦理道德为子虚乌有,而行为已经超出了社会道德的规范,她是这个规范中的罪犯不仅如此,她还是个与众妇不同的不信鬼、不信神、不信命的妇道人家

举家妻妾卜卦算命,惟有金莲不算,口称算的着命,算不着行(第四十六回),言下之意,命运虽定,言行由我;举家妻妾津津有味又虔诚地听尼姑道婆演经宣卷,惟有她坐不住,被月娘说是个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第五十一回)

这样,潘金莲真可谓是个言谈举止不论旁人褒贬,不管前生后世、因果报应,也不顾世俗规范、只图今日自己享受与追求的人物

在那个社会里,行走有规,停坐有矩,事事有约束,步步有尺寸,且又是州官放火,禁百姓点灯,不知有多少官吏豪绅杀人放火,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又纳妾狎妓,然而只有潘金莲这样的小女子的死是必然的,而且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消亡

死之后,善良的百姓以为不齿,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男盗女娼的官吏豪绅更是百般唾骂,以维纲常,以表自己正经、高雅

明代中叶,新旧文化的撞击,蹦出了个潘金莲而在潘金莲的一生与惨死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则是人性(个性、本性)与社会性(道德规范)的激烈矛盾和斗争

可以这样说,16、17世纪,随着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学说的出现,随着泰州学派学说的盛行,在中国一些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以表现和追求人的个性、本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已经在市民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由此而构成的新的文化正激烈地撞击着传统文化中否定人性的方面

《金瓶梅》的作者不可能是新文化、新思想的拥护者,但他已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他以批判新思想的动机来再现具有新思想的种种人物,却极好地证明了新旧文化的这种撞击

他想通过客观地再现潘金莲来批判淫妇,却使我们知道了在封建礼教压迫最沉重的明代,不仅有汤显祖笔下为梦中之情而死的杜丽娘,有孟称舜笔下为追求同心子而死的娇娘,有周朝俊笔下为赞叹少年而死的李慧娘,还有个为自己的情感性欲而死的潘金莲

这些女子可谓殊途同归,其实途虽异,却无不为了自己内心深藏着的情和欲,而相同的归属却说明了一个更重要的、更深刻的问题,尽管新思想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新文化也发生了同旧文化的撞击,但由各种因素组成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力量依然强大,新文化不可能取得全胜而占领统治的位置,它至多只能把自己的某些因素在顺乎封建统治的需要和顺应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输入到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去丰富这个庞然大物,从而又成为后人以之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这个新文化的开拓地区只有成为偌大的封建王国的领地才是它的出路这也正是在中国,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在商业小社会中,虽然有对人性(个性、本性)的觉醒与热烈追求,但最终难以形成像欧洲14至16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那样的大势力、大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作者陈东有 教授

文章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完刊于1987年第2期《江西大学研究生学报》,1987年第2期后收入《金瓶梅——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断面》,1990,花城出版社出版又收入《陈东有<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