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金瓶梅》

评论字数 2976阅读模式

明崇祯版插图 台湾增你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版

要了解晚明生活,这本书就是活脱脱的生活百科,巨细靡遗,算是另类的社会生活史料。

最早听说《金瓶梅》,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十岁左右吧,模模糊糊的听人提起,是什么人,是同学还是亲戚长辈,不记得了。模糊的印象中,记得这是本黄色的禁书,古人写的。过了几年,上初中了,在台北厦门街夜市的地摊上,赫然看到一本《金瓶梅》冷冷清清躺在铺开的油布上。拿起来,心里有点颤抖,手也有点抖,好像黑暗的夜幕之后,还藏着诡异而惊心动魄的秘密,在刹那之间会发出电光石火,引来挥舞钢叉的撒旦。封面是彩绘的才子佳人画面,却更像传统的绣像人物,勾勒得粗糙而且庸俗,因时间的磨蚀而褪了色,书角稍有破损,上题古本金瓶梅,给我一种污秽脏浊的感觉。翻了翻,是本民国初年印刷的石印本,行距密集,字迹有点漶漫,读起来很不舒服。在昏黄的路灯下,我快速翻阅,只觉得密密麻麻的字体像沙碛中的荆棘,打得眼睛发痛。左翻右翻,也没看到任何令人血脉贲张的惊心动魄段落,只好怏怏放下,带着受骗上当的羞愧,施施然翳入夜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初次翻阅《金瓶梅》的窝囊经验,使我完全丧失了再读此书的兴趣,直到一九七零年代中期,我写博士论文,研究晚明文化,广泛阅读明代的小说戏曲,才再次接触了《金瓶梅》。这次看的版本是日本影印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应该是最初的刻本,板式大方,字体清晰,仿宋字刻得中规中矩,读起来相当舒服。万历本未经后来的删削改动,内容富赡,精彩迭出,这才一扫少年时代的误会,知道《金瓶梅》真是名不虚传。不过,同时也明白了一件事:读书,要讲究版本;读《金瓶梅》,就得读货真价实的《金瓶梅词话》,即使读不到万历原刻本,至少要读影刻万历本,不能读后来删改过的版本。题作古本,不见得就是真正的古本,就像真正老王麻子不见得就是王麻子的本尊老店。
读《金瓶梅词话》,本来只是丰富我对晚明生活的认识,因为此书不厌其详,记述了晚明生活的全相,包括吃喝玩乐细节。书中对饮食男女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兴趣,写得热情洋溢,甚至可说是全情投入,简直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端上一盘八宝攒盒,就一一记述盒里盛的每一道佳肴,让你馋涎欲滴;看到一个女子,就从头上戴的簪钗、衣裳的绸缎质地与滚边、盘扣的编织风格,一直写到脚下红绣鞋的新花样。要了解晚明生活,这本书就是活脱脱的生活百科,巨细靡遗,算是另类的社会生活史料。我读《金瓶梅词话》,从中掌握了许多晚明生活细节,得益甚多,就跟读《明史纪事本末》一样,读得兴味盎然。

没想到一九八零年代初,我居然卷进了《金瓶梅》作者谁属的争论,缘起则和当时访美的吴晓玲先生有关。吴先生作为访问学者,驻扎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书库,校订孙楷第的通俗小说书目,而我则漫无目的,每天泅泳在明代善本书海之中,与吴先生朝夕相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成了忘年好友。他认为《金瓶梅词话》的作者难以论定,真要猜测,则李开先为最可能,不过文献数据不足,也仅止于可能而已。我当时已经仔细研读过日本影印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完全赞同他的谨慎态度,更进一步说,学术研究讲求实事求是,既然没有确凿的文献证据,根本就不应该去推测《金瓶梅》的作者。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做无边无际的推测,遽下自以为是的结论,最多也仅止于瞎猜,缘木求鱼,与学术研究无关。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一位编辑朋友听说我仔细研读明版《金瓶梅》,又跟吴晓玲切磋过《金瓶梅》作者问题,却不肯放过我,说戴不凡、魏子云等人都对《金瓶梅》作者提出了伟论,证实了《金瓶梅》的作者是南方人,甚至是浙江金华人,问我怎么看。怎么看?我说,都是空穴来风,胡说八道。编辑朋友就不依不饶,逼着我写文章,不准我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因此,为了驳斥无稽谬论,我就挑了明代生活中饮酒与坐马桶的问题,把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通过明代中叶的社会生活史资料,写成《金瓶梅》中饮酒与坐马桶的问题一文,发表在台湾的《中国时报》副刊上。文章发表了,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不少师友都大感兴趣,我也就接着写了其他几篇相关的文章。普林斯顿大学的牟复礼(Frederic Mote)教授还特别青眼相看,说写得好,找我讨论了一番欧洲人饮酒与使用便盆的历史,说他的学生蒲安迪(Andrew Plaks)正在研究明代四大奇书,得好好利用我找出来的数据。

当时我颇受鼓舞,还对《金瓶梅词话》写的食物及菜肴,做了一番探讨,特别是对应《醒世姻缘传》及《歧路灯》中的食物描述,证之以晚明社会史料的饮食习惯,发现《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食品以及用餐的方式,大体上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山东的饮食习惯。虽然不能用以确证此书出自山东人手笔,但更不能以之证明作者是南方人。同时对《金瓶梅词话》涉及茶饮及茶俗也发生兴趣,打算仔细分析书中所有饮茶的场合,以及茶饮习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讨论食物及茶饮的两项研究,涉及的社会生活资料太多,展开的面向又过于宽泛,还没写完就丧失了兴趣。好在研究茶的部份,上半篇早已写有初稿,到了二十年后,经梦溪兄不断催稿,补上一些注释,在他编辑的《中国文化》上,发表为《<金瓶梅词话>与明代饮茶风尚一文。

我对《金瓶梅》研究丧失兴趣与动力,主要是参加了一九八三年在印第安纳大学召开的第一次《金瓶梅》国际研讨会。会上虽然有不少谠论,也有些细致的人物角色性格研究,以及《金瓶梅》结构及书写策略的探讨,但是,《金瓶梅》作者是谁,仍是许多人关注的重心,而我却觉得材料不足,证据不够,捕风捉影,胡乱猜测,其实是无稽而且无聊的学术游戏。当芝加哥大学的David Roy教授推论说,《金瓶梅》的作者是汤显祖,因为汤显祖写过《紫箫记》,而紫箫是什么,就是西门庆的那个。我当场反驳,从文字风格来看,汤显祖跟《金瓶梅》完全对不上号,而且说汤显祖是大文豪,大文豪才能写出《金瓶梅》,没有任何资料与证据来支持,这算什么推论?说紫箫一词可以解释为男根,以此来坐实汤显祖写过《金瓶梅》,岂不是天大笑话!我那时年轻气盛,得理不饶人,让芮教授下不了台,实在不好意思。从此,对《金瓶梅》作者谁属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度反感,不想再浪费时间讨论了。后来又有人接二连三发表论文,说作者是屠隆、是贾凫西、是某某某,居然可以拟出三十多个人名,不过,全是凭空臆造,一无可取。
三十年过去了,《金瓶梅》作者到底是谁,还是无解。朋友问,你觉得是谁?我说,不知道,没有新材料,不值得研究。
本文作于2012年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郑培凯教授,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等校。1998年于香港城市大学创立中国文化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现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2016年获颁香港政府荣誉勋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著作所涉学术范围以文化意识史、文化审美、经典翻译及文化变迁与交流为主。著有《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索》、《赏心乐事谁家院》(《多元文化与审美情趣》《历史人物与文化变迁》《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全三册)、《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国文化变迁》、《茶道的开始——茶经》、《茶余酒后金瓶梅》、《雅言与俗语》等三十余种。主编《近代海外汉学名著译丛(百种)》、《史景迁作品系列》、《春心无处不飞悬——张继青传艺记录》、《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A Documentary Collection》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428.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