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琴童儿藏壶构衅,西门庆开宴为欢 (琴童藏壶觑玉箫,西门庆开宴吃喜酒)

评论字数 4620阅读模式

一、帮闲之技

在一大笔生辰纲的贿赂下,蔡京随心所欲送给西门庆一个五品大官,陪着来保一起上东京的吴典恩,因为诡称是西门庆的小舅子也捡了一个小官。只是做官虽好,却也非容易的事,新官上任,领导同事派个红包请个酒饭,横竖花的都是钱。吴典恩囊中羞涩,只好求应伯爵帮他向西门庆借个七八十两,许诺的报酬是惊人的十两银子(可见借钱自古以来就是难事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多谢他的中介费,让我们也看看应伯爵无孔不入的马屁功夫和翻云覆雨的帮闲之技吧——千万别自命清高鄙视他,或许在生活中,你犹恐学之不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应伯爵带着吴典恩来到西门庆的家里,目标是借钱。那么是开门进山,还是旁敲侧击?都不是,应伯爵的方式是太公钓鱼,静观其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第一步:借带拍马。无论西门庆现在在做什么,必须先找一个理由让他高兴。这时候西门庆正在钉带子——即系在外衣上的腰带,上面会有一些华丽的装饰品。应伯爵就着一条水犀牛带开始胡乱马屁,一番真伪难辨的经纶学问(需要说明的是,那些看似信口雌黄的吹嘘本事在古籍如《山海经》之类中多半是有传说典故记载的)硬是将一条腰带夸成无价之宝,然后询问价格——给主人一个继续炫耀的梯子,显然这时候不论西门庆回答什么,应伯爵的台阶自然下好——难得如此好看。然后呢?因为好看,所以这条带子系出去,一来显得阔绰,有钱,二来同僚见了也有面子——新官上任,同僚二字拍得可谓是如沐春风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第二步:妙语借债。他带了吴典恩来却一句话不说,就顾着跟西门庆闲聊带子,显然是等西门庆自己来问。我认为应伯爵此时的小心思是这样的:毕竟吴典恩是冒充了西门庆的小舅子,对此,来保有没有出卖告状呢?西门庆知道不知道呢?介意不介意呢?假如西门庆介意,应伯爵是绝口不提的,假如西门庆不介意,主动问起他身边的这个闲人,那事情就好办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应伯爵这样说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蒙你照顾他往东京押生辰担,虽是太师与了他这个前程,就是你抬举他一般,也是他各人造化。说不的,一品至九品都是朝廷臣子。但他告我说,如今上任,见官摆酒,并治衣服之类,共要许多银子使,那处活变去?一客不烦二主,没奈何,哥看我面,有银子借与他几两,率周济了这些事儿。他到明日做上官,就衔环结草也不敢忘了哥大恩!休说他旧在哥门下出入,就是外京外府官吏,哥也不知拔济了多少。不然,你教他那里区处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这段话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好得不能再好了——应伯爵大概后来得后悔,早知如此,就应该借个大几百两,这样中介费起码也能多捞几番!现在我们来细细品鉴一下这段话到底好在哪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一、吴典恩这个职位不是借你的关系名声骗来的,是你照顾他作这个事,抬举了他这个前程。所以你别觉得他滑头,说是太师赏给他,归根结底还是你赏给他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二、他眼下要做官,他缺钱使,除了你,他也找不到别人帮忙,毕竟有了个职位,他也是朝廷命官了,以后他记着你的大恩大德,还是你的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969.html

三、你当年放官吏债,照顾了多少县内外的公务员,现在再照顾一下自己兄弟,也是小可之事嘛。

可以说,应伯爵妙语如珠字字珠玑,马屁全拍在腰眼上,西门庆春风得意大大方方地借出了一百两,连利息都不要,吴典恩领着银子千恩万谢地走了,应伯爵呢,凭着三言两语的功夫吃得酒足饭饱了才离开西门家去找吴典恩收中介费——若不是我那等取巧说着,他会胜不肯借与你。(当然,公平的说,将应伯爵出神入化的同时,吴典恩显得太过卑微了,在西门庆面前说不上一句话的他,心中的不爽和憋屈恐怕一言难尽吧,这多少说得上是将来背信弃义的一段伏笔)。

或许有人会认为应伯爵的马屁功夫只要不要脸就可以了,殊不知其能力不仅在于言辞的绝佳与场合的把握,更在于能够把握主人的心理,创造出合适的场合。这一回后面,应伯爵又表演了一把。

那时正逢西门家新生儿子官哥满月之日,酒宴之上,应伯爵起哄要西门家抱孩子出来看看。于是,赴宴的堂客们免不了当面送点见面礼份子钱,可应伯爵却偏偏只给了几吊钱,显得连谢希大都不如,看起来是要丢脸了,然而这本是应伯爵的主意,他怎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显然他早已锚定主意,正要创造一个拍马的良机——相貌端正,天生的就是个戴纱帽胚胞儿。对于新官上任的西门庆,有比这句更贴切更甜蜜的马屁吗,结果是西门庆大喜,作揖谢了。如此一对比,那些给银子的其他人,反而成了应伯爵卖乖的陪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段有着极强文学趣味的文字乃是绣像本的独特改造,词话本此段表述不清,只提应、谢二人给了见面礼,西门庆作揖谢了的对象是他们二人的重礼,这显然无趣得多)

应伯爵就是这样的一个能人儿,无怪乎田晓菲力排众议独抒己见:我就是喜欢伯爵!

二、战争之壶

这一回题目里出现的琴童不是最初孟玉楼带来的琴童,那个琴童因为和潘金莲私通被赶出了西门家,这个琴童是李瓶儿带来的小厮天福儿改个名字。为什么要改名字呢?

本来西门家有一个小厮叫画童儿,后来有一个琴童,只是走了。西门庆升官以后,清河县的老大——知县太爷又送了一个小郎来,能写能唱,所以改名叫书童儿。又凑了一个小厮,叫棋童儿。现在再改一个琴童,正好琴棋书画凑一副是不是?有钱就能有文化,装也能装出一担子来。琴棋书画四童对应梅玉春香四大家乐(无法简称成梅兰竹菊我很遗憾,一笑),从此伴着西门家众妻妾,串起了后宫无数风云故事……

按上回所提的四段结构,第二个三十回里,《金瓶梅》文本出现了一个双线叙述的小结构,一方面是西门庆为中心的官场活动和户外活动,西门庆权势煊天日益膨胀,一方面是众妻妾为中心的家庭活动,潘金莲歇斯底里日益病态,双方交织进行。自从西门庆加官以后,小说的气氛逐渐变热,场面越来越大,而生子之后,争宠的故事逐渐生冷,文字越来越尖锐,宏观世界与微观情感相互背离又相互渗透,使得画面变得更加波澜,而思想也更富有张力。

本回亦是如此,西门庆开宴为欢,是从加官以后裁衣做带,选良辰吉日上任,直到家中大摆满月酒,连原本毫无交往的老太监也前来趋奉;琴童儿藏壶构衅,是指李瓶儿生子后,原本在西门家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小厮琴童也跟着主子成为红人,因为藏壶而引发了潘金莲的争宠战争。显然这是一个相对而出的双线结构,虽然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内涵

琴童藏壶构衅的基本故事是这样的:

书童刚来不久,就和玉箫好上了。

玉箫趁酒席繁忙之际,偷偷藏下点水果和一壶酒(银制酒壶),送与书童吃。

书童不在现场,却被琴童发现了。

琴童偷偷将藏好的壶和水果拐回李瓶儿房里,交给迎春藏起来。

酒席之后收点餐具,发现少了一把银壶,玉箫找不着,就赖在小玉身上。

小玉不能背黑锅,两人互相推,吴月娘知道了,西门庆知道了,潘金莲也知道了。

李瓶儿知道了迎春收壶之事,怕生事端,让其交出去,甚至琴童偷壶之事也交待了。

显然这事的起源在玉箫,玉箫不但偷情还偷酒,但这两个偷在西门家的大环境里,并不算什么大错,前者不过是点道德问题,后者不过是低级的渎职贪污;而琴童的偷壶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他的目标不但是昧了玉箫偷的酒和水果,更是直接偷下整个银壶——我猜想能当回不少银子吧?

所以,要秉公执法的话,李瓶儿房里的人供出琴童,人证物证俱在,琴童难辞其咎,但他可以出卖玉箫和书童获得一些立功表现,因为他偷的是玉箫藏的壶,不是桌子上的壶。所以,正常的结果是琴童会被严厉的责罚,挨打甚至驱逐,玉箫、书童也难免担些责任。然则这事囫囵吞枣直接就过去了,因为琴童是李瓶儿房里的人,西门庆生子加官还在兴头上,更何况这是官哥满月的好日子,何必不得安宁呢?于是,看着李瓶儿和官哥的面子,也就不予追究了。

然则,西门庆不追究罢了,潘金莲怎么能善罢甘休呢?她那几乎令人生厌的聪明拆穿了西门庆的心思,于是开始了一段忙里添乱的吃醋过程。

潘金莲:琴童儿是他家人,放壶他屋里,想必要瞒昧这把壶的意思。要叫我,使小厮如今叫将那奴才来,老实打着,问他个下落。不然,头里就赖着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西门庆依着你恁说起来,莫不李大姐他爱这把壶?既有了,丢开手就是了,只管乱甚么!

潘金莲:谁说姐姐手里没钱。

这三句对白非常有趣,但思维实在过于跳跃,等闲一看很难理解其中内涵。

潘金莲的意思是直戳琴童的犯罪动机,他就是要昧这把壶,这种偷窃行为怎么可以姑息纵容呢?如果没有人告发他,岂不是让玉箫小玉帮他背黑锅吗?

潘金莲要叫将那奴才来,老实打着,问他个下落,是问壶的下落,但壶已出来了,所以这个根本就是要老实打着——给李瓶儿难堪。

一个他家人,一个他屋里,西门庆当然听出来潘金莲就是要李瓶儿负领导责任,所以西门庆很生气,要为她开脱。难道李瓶儿爱这把壶?她那么有钱难道看得上这玩意?所以不可能是她让琴童去偷的,琴童大概也就是闹个玩,你那么计较干什么?只管乱甚么的潜台词就是今天是好日子,你别瞎添乱!

潘金莲到说第三句话的时候,已经是把脸羞的飞红了,西门庆也戳中她的痛处——她就是来添乱的!所以她只好逆推回前面的问题,李瓶儿是不是爱这把壶。所以谁说姐姐手里没钱就等于是最后的气话——知道你有钱,你有钱了不起,你有钱所以你不爱这壶,所以不是你让琴童偷的(可他还是偷了啊)……

很简单的三句话,后面暗藏着许多的潜台词,当事人的各种心理状态都蕴含在字里行间,这是《金瓶梅》作者特别擅长的一种笔法,将心理描写融入到语言描写之中,而语言和对白则是《金瓶梅》作为小说文本最出色的地方之一。

没事惹了一身骚的潘金莲找孟玉楼抱怨,到后来听过路的春梅说西门庆已经去到了李瓶儿房里,她心上如撺上把火相似地破口大骂。她根本不管西门庆之前是怎么在她的房里颠鸾倒凤的,聪明的她已经察觉出这不是一瞬间的失宠,而是长长久久的危机——恁抬一个灭一个,把人踩到泥里。的确,妒忌光用语言是嘲讽不出胜利的,随着李瓶儿荣宠日增,潘金莲的出招也将越来越凶狠了。

三、太监之戏

西门庆当上了五品大官,全县的权要都来庆贺,连两个退休的老太监也来附庸了。

太监是一个奇异的存在,尤其是皇宫之外的太监。中国许多朝代都发生过宦官专权的故事,其中以明朝犹盛。众所周知《金瓶梅》的写作时代正是明朝,所以当时的太监多半更有权势和派头(看看李瓶儿从她的太监公公那里继承了多少遗产就知道了)。然则在《金瓶梅》的故事背景里,太监是深受鄙夷的,所以,周守备尽管奉承说三岁内宦,居冠王公之上,但一口一个直呼老太监还是表达了作者的本意(尽管对太监的蔑称有无数,但一定有一些敬称,如文本里的内相,词话本里西门庆说的公公,都应该是敬称,直呼太监肯定不是敬称)。这两个老太监来点戏,点的都是带着不祥之名的戏,一方面是嘲弄太监们既没学问又不懂人情世故,但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借着点戏写出三个暗含深意的戏题:叹浮生有如一梦里、《陈琳抱妆盒》、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就在短短的一年多之后,李瓶儿、西门庆身死,权势喧天炙手可热的西门家逐渐受人欺凌,甚至连这回开头来借钱的吴典恩(谐音无点恩)也欺负头上来,这不是离别么(当六十五回李瓶儿身死后,我们会听到一曲《普天乐》:想人世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了。人去了,何日来也?),不是浮生如梦么。

至于《陈琳抱妆盒》,说的是狸猫换太子之故事也。如果它有什么特殊内涵的话,是不是恰恰对应了上一回潘金莲对官哥出生时间的怀疑呢?潘金莲这回跟孟玉楼抱怨恰似生了太子一般,不是也等于逆指官哥系狸猫血统不正吗?

正如上一回我们提到西门庆不知翡翠轩的李瓶儿已经怀孕是全书最大的破绽,会不会这个隐喻暗含着对这个破绽的解答呢?当然,到目前为止我是无法从文本中找到足以自圆其说的解答的,所以,点到为止,其中趣味还是留给索隐派学者们去慢慢挖掘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