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何以演义之一:天下大势

评论字数 3517阅读模式

【按】三国的话题总是老生常谈,有时却也常谈常新,因为总把新桃换旧符,也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过作为读书人,我发现三国话题高度体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譬如读易中天的瞧不起读三国演义的,读吕思勉的瞧不起读易中天的,读三国志的又瞧不起读吕思勉的,读三国志集解的又瞧不起读三国志的,最后转回来,读三国演义的却又瞧不起白首死章句研究三国志集解的……一个完整鄙视生态圈……

其实细分起来,其中纠结的无非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附会的演义,绝大部分人都以掌握真实的历史为荣,然则史书所载到底几分真又几分假?即便同一史实,专家学者往往意见分歧,更何况,即便是所谓的正史,还得看史家到底收集多少材料,辨识能力如何,站在什么立场等等,更何况,历史本是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牵一发而能全身,失之毫厘往往差之千里,岂是只言片语就能盖棺论定的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历史难言真实,演义改编历史更是穿凿附会。然而演义因为审美的缘故,还是吸引了太多底层爱好者——正如金庸武侠世界代表了市民文学的一个高峰一样——老百姓管他孰是孰非,只要帝王将相的故事热闹好看就行了。这虽然很俗,但作为一个专业读小说的,我认为这正是演义的最大价值,因为创作者本是以史书和传说为剧本,却随着老百姓的爱好将故事愈演愈烈——每一则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三国故事后面都饱含了无数说书人和听书人的努力和取舍,其中固然有哗众取宠,但更多的是底层认同的价值观与人性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所以,在无数人读过、说过、玩笑过三国故事之后,我打算这样做我的文章:在偷懒不谈正史对错之余,挖掘演义改编与创作的内涵,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因为有趣;故事之所以流传,因为价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三国演义》以纵观历史的高屋建瓴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然而,合久为何必分?分久又为何必合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前者容易理解,历史的螺旋进步证明没有哪种政治能永葆青春、永保先进;后者则是《三国演义》真正要说的,分了一定要合,这是一个英雄梦,一个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大一统的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为什么中国人的天下大势总是向往统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这一方面是地理的需要。中国四周非海即山,环境相对封闭,地理西高东低,长江黄河横跨大陆,文明必然依水而兴,只有一个强大的统一政府才能协调治理好大江大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培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的那一刻起,中原就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虽然周朝合久必分成战国模样,但蓬勃兴发的诸子百家却几乎都是主张大一统的。儒家宣扬礼乐文化,实际意在等级伦理、君君臣臣;法家更不待言,势、术、法浑身解数只为了君权集中。到了汉武帝,表面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外儒内法,王霸杂用。天下大一统的观念至此根深蒂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6108.html

到了汉末皇权式微,又是合久必分的时候。黄巾起义,诸侯纷起,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并且更吊诡的是,整个国家几乎被两个损人不利己的馊主意颠覆了。

其一是袁绍,邀请董卓入京,结果董卓毁了洛阳,又挟持皇帝入长安,天下终于大乱;其二是贾诩,建议李傕、郭汜杀回长安,结果皇帝再次流离失所,奔回洛阳,天下从此更乱。

天下大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味着五德终始的政治学说又有机会派上用场。于是智勇之士如龙入海,各路诸侯独霸一方,看看地图,汉献帝逃离长安时,天下是这样的:

后来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百姓期待统一,天地呼唤英雄。

面对如此的割据局面,三国英雄只有两类榜样。其一是刘邦、刘秀,先站稳一块富庶的根据地,再凭借地利优势远交近攻,蚕食四方发展壮大,直至统一天下,创造史诗般的完美逆袭;其二是齐桓、晋文,一手尊王,一手称霸,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能匡扶汉室,再来一次光武中兴固然好,实在不能如齐桓、晋文雄踞一方,也足堪千载留名;同样,才华横溢的文武英才们也再次获得了战国纵横般的乱世良机,为天下规划重归一统的王霸宏图,也为自己谋求封侯拜相的万世功名。

于是,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开始,我们看着三国群英们陆陆续续粉墨登场,直到公元280年三分归晋,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历史,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话题。

一千多年后,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经过千年沉淀的三国故事终于有了集大成,《三国演义》问世了,并且,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角逐渐脱颖而出,这就是诸葛亮。

为什么偏偏是诸葛亮?

为什么不是纵横寰宇的曹操?不是开创蜀国的刘备?不是三分归晋的司马懿?

因为历史不是文学。历史是帝王随意编排的家谱,而文学是老百姓心中的神龛。于是,在一代又一代的说书人口里,在罗贯中、毛宗岗们的笔下,诸葛亮逐渐神化,并最终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贤相、智慧的化身,文人心中理想的帝王师。而这一切,都得从诸葛亮的惊世之作《隆中对》说起。

和沮授、荀彧、鲁肃等三国最优秀的政治家一样,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不外乎形势、根据地、发展、结盟、争夺天下几方面,但远比别人更准确、更具体、更深入。对于一辈子以王霸之业为梦想、却一直无用武之地的刘备,这篇对策绝不枉其三顾茅庐,如鱼得水;而对于三国的说书人、演义的作者,这篇对策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治世宣言。

首先,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曹操的自负,也是诸葛亮的共识,跟曹操相比,所谓的豪杰并起简直是历史的玩笑。在上面那张地图里,刘表、刘璋、刘繇,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袁术、吕布、公孙瓒,自以为是、志大才疏……甚至,袁绍,前三国时代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也不过是大英雄曹操的背景板。

袁绍本来是很有前途的,还在讨伐董卓时就曾立志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并且真的连吓带骗地夺了韩馥的冀州。冀州者,南据河,北阻燕、代,乃是光武帝刘秀最初的根据地,也是汉末最富庶、最强大的地区。以冀州为基本盘(荀彧建议曹操以兖州为基本盘),不到数年,袁绍就扫平了黄河北岸,与曹操隔河对峙。

到了官渡之战前夕,双方各据四个州。尽管没有采纳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的发展意见,袁绍在军事和经济诸方面,对曹操还是有碾压性的优势。即便战争开打,双方对峙整整十个月,也将曹操逼到了崩溃和绝望的边缘。只是,最终一个偶然性的许攸叛逃,成全了曹操的绝地翻盘,也成全了曹操的英雄之名。

成王败寇,盖棺论定,消灭了袁氏,曹操已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地区,齐桓、晋文霸业已成。对于刘备,此时曹操当然不可与争锋;而对于拥刘贬曹的读者,在诸葛亮出山以前,故事的大反派就这样炼成了。

其次,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家的江东是孙策打下的,但将基业坐稳做大做强的是孙权。

最初张纮就建议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北方无论谁胜谁败,迟早要归一统,孙氏最好的结果就是荆州、扬州,划江而治。

到了鲁肃,这一战略更加明确,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今之计,应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灭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此王业也。后人称此为榻上策,东吴版的隆中对。区别于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以齐桓、晋文自居,刘备顶着皇叔头衔,以中兴汉室自命,孙氏作为彻头彻尾的地方军阀,只能表示放弃汉室,自立为王;而面对强大无比的曹操,无论想独霸江东还是争衡天下,孙氏所能依仗的砝码,只有长江天险。

而对于刘备,从建安十二年这张地图清晰可见,在所剩无几的几大巨头包围下,新野小县显得特别扎眼——怎么看都不是枭雄的模样。

曹操、孙权,刘备根本不敢匹敌,而西凉、辽东、岭南这些不毛之地也难入法眼,能选的软柿子就只剩下刘表、刘璋了;同理,曹操占据了江北,要想活下去唯一的策略就是霸占易守难攻的两川之地,跟孙权合作,共同拥有长江。

再次,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霸占荆州、西蜀,则齐桓、晋文的霸业可成;若再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可能重演光武事业,汉室可兴。进可争天下,退可称霸王,对于困在新野小城的刘备,这简直比他心中的梦想还伟大。

正是在隆中对这一天才战略的指引下,刘备集团从此脱胎换骨,从当年的徐州小沛辗转半个中国,终于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尽管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之势不可避免,但三方谁也没有放弃一统天下的野心。三国故事正是按着隆中对的节奏,演义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历史是没有主角的,但故事不能没有主角。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建不朽功勋,开万世太平,是每个接受儒家教育的读书人与生俱来的人生梦想。这一梦想投射到三国故事中,就是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的诸葛亮,就是对万里江山指挥若定的诸葛亮。世事常不能尽如人意,无数人生不逢时,无数人怀才不遇,于是只好借历史故纸堆编织一个个虚幻的分合世界,在茶余饭后高谈阔论图个快意热闹,以此告慰自己永远逝去的无聊时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