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那个时代的风物与世情

评论字数 7417阅读模式


金瓶梅》那个时代的风物与世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作者|卜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金瓶梅》应是一个特例:作者对身世行迹的刻意隐藏,传抄者对流播渠道的欲言又止,出版商对全本和真本的追踪搜求,评点者的改写重编、肯定否定……很少有一部小说如《金瓶梅》携带着这样多的悬疑谜团,很少有一部小说如《金瓶梅》承载着这样多的疵议恶评,亦很少有一部小说像它这样深刻厚重、刺世警世、勾魂摄魄,吸引和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不少学者都把它与后来的《红楼梦》相比较,论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两座高峰,而作为先行者的《金瓶梅》,更显得命运多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又是一部哀书。作者把生民和社会写得嘘弹如生,书中随处可见人性之恶的畅行无阻,可见善与恶的交缠杂糅,亦随处可体悟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将悲悯哀矜洒向所处时代的芸芸众生,也洒向巍巍庙堂赫赫公门,洒向西门庆和潘金莲这样的丑类。这里有一个伟大作家对时政家国最深沉的爱憎,有其对生命价值和生存形态的痛苦思索,也有文人墨客那与世浮沉的放旷亵玩。这就是兰陵笑笑生,玄黄错杂,异色成彩,和盘托出了明代社会的风物世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一、《金瓶梅》的流传、刊刻与批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早期的《金瓶梅》抄本,是在一个文人圈子里秘密传播的。有关该书传世的第一条信息,今天所确知的是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写给董其昌的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这时的袁宏道在吴县知县任上,而董其昌以翰林院编修任皇长子讲官,是年的春与秋曾两次因事返乡,二人的借书与传抄大约在此期间[2]。董氏在书画和收藏方面负有盛名,拥有《金瓶梅》的抄本应不奇怪。而袁宏道在文坛亦是声名渐起,短短信札,流露出急于得到下半部的渴望,以及对该书的高度评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金瓶梅》从何处得来?我们看不到董其昌的回答。这位后来的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对自家文字当做过一番严格清理,因而看不到任何有关《金瓶梅》的记载。同样,两位较早藏有《金瓶梅》抄本的大人物——嘉靖隆庆间内阁首辅徐阶和嘉靖大名士、后来的南刑部尚书王世贞,文集中也不见蛛丝马迹。这种情形是可以理解的,那些个当世名公,有谁愿意担当收藏和传播秽书的恶名呢!袁中郎之弟小修曾忆写了与董其昌闲话《金瓶梅》的情景,董先说极佳,又说决当焚之[3],则前说出自真实感受,后来便是意在遮掩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徐阶和王世贞皆活跃于嘉靖晚期,对小说中人物自有一种熟稔,其籍里相去不远,交往史亦复杂曲折,若推论其藏本来源相同,应是可能的[4]。有意思的是董其昌、王稚登、王肯堂等早期传抄者也都在苏松一带,而袁氏兄弟听董其昌讲说和借抄亦在此地。后二十年,该书的流播之迹时隐时现,而《金瓶梅词话》也正式在苏州问世,揭开了本书由传抄转为刊刻的历史一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595.html

今天所能见到的明清两代《金瓶梅》刻本,因袭之路径甚明,仍可分为三个系统:

词话本又称万历本,全十卷一百回,序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为今知该书的最早刻本。今存有四个藏本,经研究者比较,其在行格、字样、内容以及卷首序跋的顺序上均有差异,可知有原刻、翻印、再刻之别。该版本付刻仓促,校勘不精,许多回目仍处于备忘阶段;沈德符所称原本实少五十三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5],亦可于书中明显见出。然则词话本保留着大量的精彩描述,最接近作者原创,因而也最为读者和研究者关注。

绣像本又称崇祯本,全二十卷一百回。其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了较多的文字加工,回目大为整饬。因文中多处避朱由检之讳,加以所附绣像画工多当时名手,一般认为刊行于崇祯间[6]。曾有研究者根据首图藏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一百回插图的回道人题,认为该版本的改定者为李渔,但此说尚待考定[7]

第一奇书本又称张评本,序刻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评者张竹坡(1670-1698),徐州铜山人,名道深,字自德,竹坡其号也。竹坡以标标特出之才而数困场屋,暇中发愿评点《金瓶梅》,凡十余日而完成,题为第一奇书,见识与才情均异于常人。竹坡评点当以皋鹤草堂本为原本,初刻于徐州,而其底本则是崇祯本[8]。第一奇书本一经问世,即盛行坊间,甚而至遮蔽了词话本和崇祯本。

《金瓶梅》还在传抄阶段,对它的点评即行出现,如袁氏兄弟和屠本畯、沈德符所记,如被转录的董其昌、汤显祖诸人话语,均绝妙评语也;词话本卷首三序,皆重在揭扬一部大书的主旨,而品陟不一;崇祯本之夹批眉批超过千条,精彩处更多;至竹坡评本出,不独添加回前评和回末评,卷首更有总评、杂录和读法诸项,便于读者多多;以后评者如清末南陵知县文龙,亦有佳绝处,引起研究者注意。

二、宋朝的故事,明代的人物,恒久鲜活的世情

《金瓶梅词话》当产生于明代嘉靖晚期的山东一带。

今天虽不能确定《金瓶梅》诞生的具体年月,不能确知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成书过程,但论其主体部分写作于明嘉靖间应无大错;同样,虽不敢肯定作者究竟为何方人氏,不敢肯定书中所记为何地风俗,但论其方言习俗为山东地区也比较可信。

作为由《水浒》一枝再生成的森森巨木,《金瓶梅》似乎在续写着赵宋的故事。既是武松杀嫂的放大样,又是水浒三杀的精华版,而时隐时现的梁山好汉、嬉玩国事的大宋皇室、徽钦两朝的重臣尤其是奸臣、北宋军队的不堪一击和帝国沦亡,也都出入其间,穿插映衬。若细细阅读,又觉得这个宋朝故事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觉得那皇帝更像明朝天子,将相亦略如明朝大臣,至于那州县官吏、市井商贾、各色人等,无不被点染上中晚明的色泽。抄撮和蹈袭是不会产生伟大作品的。兰陵笑笑生在拣用前书时文之际毫无迟疑,正在于他强烈的文学自信,在于他丰厚的艺术积累,在于他必定曲折的人生经历,叙事中若不经意,解构重构,已将他人之作和他作之人化为写作元素,化为小说的零部件。于是故事仿佛还是那宋朝旧事,人名也多有《水浒》故人,而声口腔范、举手投足已是明代人物所特有。

兰陵笑笑生展示的是一幅中晚明社会的全景式的生活画卷。

作为英雄演义的《水浒传》,叙述了一个接一个好勇斗狠的故事,其场景常常是血沫遍地,却也无以避免地要写到世相和世情。而《金瓶梅》则以主要笔墨摹写市井,以全部文字凸显世情民风。西门庆在世之日何等赫赫扬扬,相交与追随者亦多矣,而一旦长伸脚子去了,立刻就见出样儿来。第八十回引首诗有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一联,引录的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元人刘埙尝为之怅然慨叹:

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9]

世情,又称世风,向有三十年一变之说,是所谓移风易俗也;而自有文字记载至于今日,趋时附势为世人所厌憎,更为世人所遵行,又何时何地真能脱出这十字俗谚?

《金瓶梅》以种种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纷纷繁繁的世相,呈现了流淌在市井和庙堂的冷暖高低,也摹写出世人的看与逐,真可称乐此不疲、兴味无穷啊!鲁迅论《金瓶梅》:描写世情,尽其情伪。[10]一个伪字,穿越世情表层那常见的温馨热络,而点出其最本质的内涵。笑笑生不动声色地叙写和嘲讽世人和市井,嘲讽那万丈红尘和虚情假意,伪情笼罩,包蕴着熙来攘往的人们,包蕴着那个时代的风物和世相。那是明代人的生活,是他们的悲哀;或有很多很多,也是今人的生活,是我们仍不能摆脱的文化和精神痼疾。

阅读《金瓶梅》,当然要唾弃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恶行和丑事,但若仅仅如此,便降低了该书的整体价值和深长意蕴。

;

三、兽性、虫性与人性

自打《金瓶梅》流传问世,便有人将该书主人公西门庆喻为禽兽。他的巧夺豪取,他的贪赃枉法,他对女性的纠缠、占有与侵凌残害,尤其是他那毫无节制的性行为,在在都显现着类乎禽兽的特征。

这种情形又不是一种个例,也不限于男性。如潘金莲的乱伦和群奸,她还有春梅那过于亢进无法抑制的性欲;如遍及整个社会、跨越僧俗两界的贪婪,那对大小财富无耻无畏的追逐;如冷酷与嗜杀、追欢与狎妓、忘恩负义与无情反噬,都能见出禽兽的影子。《金瓶梅》展示的应是一种末世景象,而末世和乱世最容易见到兽性的泛滥:劫财杀人的艄子陈三、翁八,谋害恩公的家奴苗青,构害旧主的吴典恩,拐财背主的伙计韩道国、汤来保、杨光彦……他们的行径,又哪一种不粘连着兽性呢?文龙评曰但睹一群鸟兽孳尾而已,亦别有一种精辟。

古典小说戏曲中常有一些禽兽的化身:白猿、黑猪、鹏鸟、燕子,甚而至木魅花妖,皆可有人间幻相,亦多不离禽兽本性。吴月娘曾多次用九尾狐指斥潘金莲,大约出典于传衍已久的商纣故事,那奉命祸乱天下的千年狐精,一登场便令人印象深刻,从此便成了恶毒妇的代称。而第十九回拿了老西银子去打蒋竹山的两个捣子——草里蛇鲁华和过街鼠张胜,其行止心性,也是更像兽类的。

与兽性相伴从的还有虫性。像武大郎活着如虫蚁般忍辱偷生,死亦如虫蚁般飞灭,若非有一个勇武的二弟,有谁为他报仇呢?而其女迎儿,亲父被害不去伸冤,父亲死后屈身侍奉仇人,虽有一个勇武的叔叔,也绝不敢说出真相,的是一蝇儿也[11]。《金瓶梅》以一个小县城为主要场景,而市井中人最多虫性十足之辈,如老西会中兄弟常时节和白来创,如游走于妓馆间的架儿光棍,如当街厮骂的杨姑娘和孙歪头,如哭哭咧咧的李瓶儿前夫蒋太医,或也有风光得意的时候,但从整体上论定,怕也是更像一条虫。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虫性也是人性的基本内容之一。有意思的是《大戴礼记·易本命》曾以虫概指宇宙间一切生灵,曰: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麟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倮之虫,即是指人。缘此便有了虫人一词,虫人万千……相互而前[12],写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抗争与微末存在。唐玄宗将爱女寿安公主呼为虫娘,溺爱与珍惜固在焉,而后世诗文中多以之代称歌姬舞女,谑而虐也。虫娘举措皆淹润,每到婆娑偏恃俊[13],柳永词句,不正似为《金瓶梅》中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儿之辈赋形写意么?

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念来看,则虫性、兽性都应是人性嬗变蝉蜕之蛹,其在人性中的残留亦在在有之。三者固大不同,然又常常纠结缠绕,与时消长,统一于人的生命过程中。《金瓶梅》卷首酒、色、财、气《四贪词》,哪一项不粘连着兽性或虫性?又哪一条不弥散着人性的弱点呢?

许多事情是很难清晰界划的。一双玉腕绾复绾,两只金莲颠倒颠,究竟写的是情还是欲?是兽性还是人性?对于兽来讲,兽性当然是无罪的;对于人而言,人性与兽性常又相互转换包容。世情如斯,民风如斯,夫复何言!这就是《金瓶梅》的价值所在。作者肯定是痛绝西门庆、潘金莲之类的,摹画时却非全用冷色。通读该书,我们仍能从一派淫靡中发见人性之善:老西对官哥儿的慈父情怀,他对李瓶儿之死的由衷痛殇,读来令人动容;而潘六儿以小米酱瓜赠磨镜叟,她在母亲死后的伤心流泪,当也出于人之常情。

作为一部世情书,兰陵笑笑生写了大量的恶官、恶民、恶念和恶行,也写了恶人偶然或曰自然的善举,以及普通人大量的麻木与作恶,而丧尽天良之人,书中却一个未写,不是吗?

四、市井中的爱欲与风情

兰陵笑笑生显然是一个精擅戏曲的人,尤能见出他喜欢《西厢记》,在书中大量引用剧中曲文和意境,用以渲染西门庆以及陈经济的密约私会,以至于令人产生疑问:作为古典爱情典范的《西厢记》,究竟是一个爱情故事?还是一个风情故事?

《金瓶梅词话》开篇即声称要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说的是老西与潘金莲的那档子事。若仅仅如此,又怎么能成就一部大书?主人公还有一连串大大小小的风情故事,与李瓶儿的隔墙密约,与宋惠莲的雪洞私语,与王六儿初试胡僧药,与林太太的两番鏖战……其他还有春梅、迎春、如意儿、贲四家的、来爵媳妇等,或长或短,皆有过春风一度或数度,亦皆有一段情事或性事;老西死后,西门大院一度成了金莲与女婿及婢女的丽春院,画楼中,星月下,风朝月夕,胡天胡地,直至事情败露被逐离;春梅在守备府渐成气候,其与陈经济经过一段曲折,也终于重新聚合,赫赫帅府很快便演为风月场,经济与春梅、春梅与周义,还有那些个年轻养娘,又怎能不出些幺蛾子呢?

书中也有人不解风情,如吴月娘是也,否则碧霞宫与殷太岁一番遇合,清风寨当几天压寨夫人,则入于风情之中;有人不擅风情,孟玉楼是也,三次嫁人岂能说不解风情,却不称擅也,否则也不会有严州府与前女婿一段公案,搞得灰头土脸,有口难辩。

书中有一些男女情事亦不宜称风情,如老西狎妓多多,故事亦多,在他是花钱买欢,桂姐和爱月儿等则是谋生手段,去风情亦隔一尘;而孙雪娥先与旧仆来旺儿携财私奔,后为虞候张胜情妇,又蠢又倔,殊少意趣,应也当不起风情二字。

风情是市井的亮色,是一道生命的异彩。风情多属于承平时日,然在走向末世的路上常愈演愈烈。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帝妃之恋,正是因为离乱和悲情传扬千古。《金瓶梅》中,几乎所有的风情故事都通向死亡:李瓶儿、宋惠莲、西门庆、潘金莲、陈经济、春梅、周义……一个个正值青春,一个个死于非命。哦,红尘无边,风情万种,其底色却是宿命与悲凉。

陷溺于爱欲之中的人多是无所畏忌的,死亡常又意味着一个新的风情故事正式登场。武大其死也,灵牌后西门庆与潘金莲如颠狂鹞子相似;子虚其死也,李瓶儿一身轻松,送奸赴会;老西其死也,金莲与小女婿嘲戏,或在灵前溜眼,帐子后调笑;金莲其死也,陈经济一百两银子买了冯金宝,载得武陵春,陪作鸾凤友;经济其死也,春梅勾搭上了家生子周义;春梅其死也,周义盗财而逃,被捉回乱棍打死。此时大势番兵已杀到山东地界,民间夫逃妻散,梅者没也,春梅,也就成了全书最后一回的风情绝唱。

风情常是缠绵和华丽的,也是飘忽无定、转瞬即逝的。我们读《金瓶梅》,真该手执一柄风月宝鉴,一面是男欢女爱的恣纵,另一面则望见死神扑棱着黑翅膀降临。永远的喧嚣,必然的寂寥,显性的欢快,底里的悲怆。世情涵括着风情,风情也映照传衍着世情;世情是风情的大地土壤,风情则常常呈现为这土地上的花朵,尽管有时是恶之花。正因为此,所有的风情故事都有过一种美艳,又都通向一个悲惨的大结局。

五、《金瓶梅》的启示

兰陵笑笑生写的是五百年前的风物世情,然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金瓶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重的——

其一,情色、情欲常常是难以分割的。世界上有没有纯粹的情?有没有简单直接的兽欲?有,但应是少量的。大量的则是二者一体化,难以切割地交缠杂糅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肯定情,否定欲,便有些矫情,有些荒唐。

其二,情和欲都要有度,都要有节制,都不可以放纵。不光是不可以纵欲,也不可以纵情。因为情一放纵便成了欲。情分七色,色色迷人。过分的情,就是滥情,也就是淫纵。

其三,末世中的芸芸众生,情天欲海中的男男女女,其常态是欢乐的,其命运是悲凉的,是让人悲悯的。书中西门庆等人生活的背景是一个末世,它是以北宋的末期展开故事,而以北宋之覆灭收束全书。《金瓶梅》作者也生于一个末世即将来临的时代,腐败朽敝的明王朝正一步步走向沦亡,他以耳闻目睹的人和事遥祭北宋,也以这些人和这些事为大明设谶,为数十年后的明清易代一哭。作者以一部大书证明:所有的末世都不仅仅是当政者和国家机器的罪过,而呈现出一种全社会的陷溺与沉迷,呈现为一种物欲和情欲的恣肆流淌。

其四,古典小说和戏曲中常用的复仇模式,那种溅血五步、快意恩仇的解决方式,比较起来,远不如生命自身的规律更为深刻。《水浒传》中,作恶与报应相连,西门庆死在武松拳头之下;而在本书,西门庆则是一种自然死亡,他已经灯干油尽了啊!哪一种描写更为深刻?当然是后者。读者自能悟出,西门庆的死更是一种暴亡,三十三岁这么年轻就死了,能自然吗?于是便产生了叙事的复杂,产生了阅读的悚惕,产生了审美的沉重与间离。

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从来都是见仁见智的,从来都是在探讨和论辩诘难中加深的。《金瓶梅》尤其如此,其是一部精彩的书,也是一部芜杂甚至常常流于写作迷狂的书,是一部的确应作个别删节的书。从作者和成书年代,到产生地域、流传过程、人物分析、审美取向,这部书都存在着观点完全对立的争论。或也正因为这样,才彰显了《金瓶梅》历久弥新的文学成就和社会价值。评者所言,仅作为一点个人私见,请读者和专家给予指正。

注释

[1]袁宏道《锦帆集·尺牍》,上海古籍出版社《袁宏道集笺校》卷六,1981年版。

[2]任道斌《董其昌系年》载:世传董氏于是年春返回江南;又,七月董氏作为持节使臣赴长沙封吉藩,冬月暂返江南。袁氏兄弟与其昌相会讲论并借抄《金瓶梅》之事,当在秋冬之际。

[3]袁中道《游居柿录》:往晤董太史思白,共说诸小说之佳者,思白曰:‘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追忆思白言及此书曰:‘决当焚之!’……

[4]徐阶,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嘉靖晚期深得信重,以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性颖敏,有权略,而阴重不泄。王世贞,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仕至南刑部尚书,为隆万间文坛领袖。两人家乡相近,关系则颇为复杂。世贞的父亲因边事被逮治,徐阶畏忌严嵩不敢救助,必然留给世贞巨大的心灵怆痛;而隆庆初年又是徐阶为之平反昭雪,世贞兄弟二人也随之复官。

[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曲·金瓶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6]王汝梅《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前言》在做了详细比勘之后,认为:大量版本资料说明,崇祯本是以万历词话本为底本进行改写的,词话本刊印在前,崇祯本刊印在后。崇祯本与词话本是母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所论极是。文中对崇祯诸本均避崇祯帝朱由检讳,考证亦有力。《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89年版。

[7]刘辉《金瓶梅版本考》根据首都图书馆藏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一百回插图后回道人题,推论李渔可能是《金瓶梅》的改定者,也是其刊刻和批评者。

[8]吴敢《张竹坡与金瓶梅》考证甚详,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元刘埙《隐居通议·世情》。

[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之人情小说》,《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迎儿,源出《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为潘巧云之使女,与主母同时以奸情败露被杀。词话本中多处将迎儿写作蝇儿,或亦有意为之。

[12]清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圣贯天地,宙合百家,虫人万千,内外精粗,如左右腓,相互而前。

[13]宋柳永《木兰花》其三,见于《增订注释全宋词》第一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摘选自卜键著《摇落的风情:第一奇书<金瓶梅>绎解》序)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