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丧葬礼俗反映了哪个地区的特点?

评论字数 2017阅读模式

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和《红楼梦》的人,应该会对剧中丧葬场面的繁文缛节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你如果看了《金瓶梅》中如何写李瓶儿死后的丧事,你一定会惊叹小说的叙述比荧屏上的表演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金瓶梅》这部小说小说足足用四、五回的篇幅,铺张扬厉地描绘了殡葬场面,这在中外古今小说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若要问此中的礼节仪注代表哪个地区的风俗?这是一门大学问,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我国的婚丧礼俗,在汉族地区,基本上有一个定格,南方与北方大致相同,只是在局部的细节上有些差异。以《金瓶梅》的丧葬礼仪而言,基本上属于北京型即与电视剧《四世同堂》和《红楼梦》中的表演大致相同,试举数例如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点随身灯(第六、六十二回),随身灯又叫长命灯,引魂灯点在死者脚旁,直到下葬为止。迷信以为可助赴阴间照明,这是各地很普遍的旧俗,北京亦然。《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旧或丧礼,人死更衣、停尸于床,合家举哀,焚纸锞,曰领魂纸,庆前燃灯,曰引魂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请阴阳先生看批书(第六十二回),此俗南北皆同,北京也不例外。《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请阴阳生开殃书,以定入殓、出殃、发引、破土、下葬之日时,及一切忌犯,然后赴告戚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写殃榜(第六十二回),《清稗类钞》中记载:京师人家有丧,无论男女,必请阴阳生至,令书榜书,盖为将来尸柩出城时之证也。阴阳生并将死者数目呈报警厅。《民社北平指南》也有记载:平市之业堪舆者,大都兼业阴阳,……人死后开死者之生年月日,谓之开殃书,又名'殃榜’,书上率为'择于某日时入殓,停柩,某月某日安葬,并禁忌某相(即属相,例如死者属马则属马的人在死者棺殓时不可在侧,否则有种种灾殃发生,迷信之深可笑亦复可怜),亲丁不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搭彩棚(第六十二、六十三回),此俗亦各地皆然,惟北京尤为工细。《道光都门记略》中记载:京师搭盖丧棚,工细绝伦、点缀有花木鸟兽之形,起脊大棚,有瓦陇、柁头、稳兽、螭头之别,以及照墙、辕门、钟鼓楼,高插云霄。又《草珠一串》也有诗注曰:京师棚匠之巧,当为天下第一。以芦席做成玲珑窗槅、舍宇、牌坊,无不逼真,可称妙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念倒头经(第六十三回),《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富者延僧诵经、谓之'倒头咒’,焚纸糊车马,谓之'倒头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三日做斋诵经(第六十三回),《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死三日,为'接三’,……戚友悉赴奠。夜延僧唪经,送纸糊车马扛箱于相近之旷地而焚之,曰'送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5242.html

挑钱(第六十三回),《宛署杂记》中记载:初丧三日,出表牌挂钱门外,计死者之寿,岁一张,曰'挑钱’。

放七星板(第六十三回),入殓时,垫尸于七星板上,此俗由来已久,各地略同。《北平风俗类征》引《北平晨报》:还有在棺之底用铜钱(当中有空的制钱)摆成北斗七星形式。把死尸放好之后,再摸出几枚来,据说几枚给小孩带在身上,胆量会大,有说准可成人。

题铭旌(第六十三回),铭旌是竖在柩前以表死者姓名的旗幡,有的地方叫魂幡。《蓟邱杂抄》中有云:京师丧家出葬、浮费最多。丧车或至百人舁之,铭旌有高五丈者,缠之以帛,费百余匹。

伴宿(第六十三回),《听雨丛谈》中云:京师有丧之家,殡期前一夕举家不寐,谓之'伴宿’俗称'坐夜’,即古人终夜燎之礼也。南方也有此俗,但称伴夜、陪夜。

柩前摔盆(第六十五回),此乃北京地区旧俗。《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柩出堂,孝子手执纸幡导于前,诸晚辈随之,均齐声号哭。及门外,上小杠;至大街,上大杠。上大杠时,孝子跪摔丧盆(形如扁缶,底正中有一孔,置砖上,砖糊以纸,作书套形,摔时必使粉碎)。既起扛,复号哭如前。

仵作人敲响板,指拨抬材人上肩(第六十五回),这也是北京风俗。《中华全国风俗志》引《北京辎轩录》:京师凡有死丧之家,抬棺安葬,先期由杠房召集抬棺人。抬扛头目,皆经众工选举。其人必年高望重,为侪辈所莫及,尤须熟于北京地理者,方能膺选。抬棺出门,首领执响尺,敲之,在前引导,众工听其尺声,以为进止,步履秩然,无敢逾越。

燎火而入(第六十五回),《宛署杂记》中记载:送葬归,以盂盛水,置刀其旁,积薪燃火于宅门之外,丧主执刀砺盂者三,即跃火而入,余从者如之,不知何义。《民社北平指南》:丧眷戚友,均磨刀于街门外之小盆中,始入。汉俗更焚草于门前,每人给冰糖一块而含之。跨草而入,意避外鬼也。南方也有燎火而入的风俗,是否来自北方,不得而知。

谢孝(第六十七回),丧家举办丧事毕,登门答谢亲友曰谢孝。《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其谒谢亲友,在暖墓日后,或释缟素服后,始举行之。

暖墓(第八十回),《万历顺天府志》中记载:京师丧礼,殡不逾时,殡三日具祭墓所,曰'暖墓’,亦《礼》虞祭之遗意也。《民社北平指南》亦云:葬三日祭墓,曰'暖墓’,俗谓之'圆墓’。此俗南方也有,但不叫暖墓,而叫复山或复三。

上述资料说明,《金瓶梅》中所写丧葬礼俗,无论仪式或者名称,都与北京地区相似,可见作者取材于北方较多。但也应该看到,民俗同语言一样,也有它的复杂一面。南人讲北方话,北人有南方风俗,也是可能的。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