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没有到过均州武当山的记载,为了解释为什么世德堂本《西游记》中有均州武当山,有人猜测说,吴承恩曾经在湖北蕲州荆王府担任八品纪善,荆王去武当山朝拜,所以把他也带去了。——这纯属猜测,却没有切实证据。而且,这个猜测经不起推敲,后面将详细论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由于治世门修建于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所以,李安纲提出的作者是唐新庵(1469年-1526年)可以被排除。马武山、丁建强提出的杨慎(1488年 —1559年)也可以排除,因为杨慎在嘉靖三年(1524年)被罢官发配至云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偷偷迁往四川,但因被人检举揭发,又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押回云南,根本没有机会去武当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⑶ 猪八戒自述的修行过程出自张三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柳存仁、李安纲、陈洪等先后发现,世德堂本《西游记》很多诗词和片段出自全真道冯尊师、张伯端、马丹阳、何道全。笔者想到,阎希言长期在武当山修行,不可能不熟知在武当山享有盛誉的张三丰及其著作。如果阎希言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校订者,那么,必然会引用张三丰著作的片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按照这个思路顺藤摸瓜,笔者果然找到证据!请看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猪八戒道:“是你也不知我的手段!上前来站稳着,我说与你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再看清代汪锡龄《张三丰先生全集·玄关交媾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71083.html
上至昆仑泥丸顶,下至重渊涌泉穴。
以及《张三丰先生全集·玄关一窍歌》
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
4. 阎希言独特的日常言论在书中多处体现
笔者接着想到,如果阎希言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校订者,那么阎希言日常的言论,一定能够在《西游记》中发现。
果然,按照这个思路顺藤摸瓜,笔者再次找到新证据!先请看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弇州续稿·阎道人希言传》载:“……道人绝不为人道其所由得,叩之以延年冲举之术,亦不应。唯劝人行阴骘,广施予,勿淫、勿杀、勿忧、勿恚(发怒的意思)、勿多思而已。……”
再请看世德堂本《西游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若干种性本来同,海纳无穷。千思万虑终成妄,般般色色和融。
有日功完行满,圆明法性高隆。休教差别走西东,紧锁牢肸。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有缘洗尽忧疑病,绝念无思心自宁。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这一去顿脱群思,潜心正果。才是:无虑无忧来佛界,诚心诚意上雷音。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修禅何处用工夫?马劣猿颠速剪除。牢捉牢拴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
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那贼闻言,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一齐上前乱嚷道:“这和尚无礼!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
上面提到“无忧无虑会元龙”、“但要三思戒怒欺”、“千思万虑终成妄”、“ 有缘洗尽忧疑病”、“绝念无思心自宁”、“这一去顿脱群思”、“无虑无忧来佛界”、“喜怒忧思须扫净”、“无爱无思自清净”以及孙悟空打杀喜怒爱思欲忧六贼,与阎希言“唯劝人……勿忧勿恚(发怒的意思)、勿多思而已”高度吻合!这是道教大修行人的修行心得体会。
再请看世德堂本《西游记》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德行要修八百,阴功须积三千。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三藏滴泪道:“徒弟啊,你是一个不慈悯的!我出家人,积功累行,第一要行方便。
诗曰:释门慈悯古来多,正善成功说摩诃。万圣千真皆积德,三皈五戒要从和。比丘一国非君乱,小子千名是命讹。行者因师同救护,这场阴骘胜波罗。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行者道:“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正是:积功须在慈悲念,佛法兴时僧赞僧。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莫说!莫说!若说千金为谢,半点甘雨全无。但论积功累德,老孙送你一场大雨。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如来讲罢,对众言回:“……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言曰:“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
上面提到的“古来阴骘能延寿”、“ 阴功须积三千”、“ 我出家人,积功累行”、“ 万圣千真皆积德”、“这场阴骘胜波罗”、“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积功须在慈悲念”、“但论积功累德,老孙送你一场大雨”,以及如来指出南赠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多贪多杀,多淫多诳,”与阎希言“唯劝人行阴骘,广施予,勿淫勿杀”高度吻合!
吴承恩一生仕途不畅,还曾经被诬陷入狱,晚年郁郁寡欢,放浪诗酒,以酒解愁。他的《对酒》诗可见其心境:
客心似空山,闲愁象云集;前云乍飞去,后已连翩入;回环杳无端,周旋巧乘隙。劳劳百年内,未省何时毕。闻古有杜康,偏工扫愁术。问愁何以扫?杯斝能驱除。年时不能饮,对酒成长吁。剥琢闻叩门,良友时过余。延之入密室,共展千年书。顾愁忽已失,花鸟同欣如。
一个整日忧思不断、以酒解愁的人,怎么可能在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劝人“无忧无虑会元龙”、“但要三思戒怒欺”、“千思万虑终成妄”、“有缘洗尽忧疑病”、“绝念无思心自宁”、“这一去顿脱群思”、“无虑无忧来佛界”、“喜怒忧思须扫净”、“无爱无思自清净”?他靠什么无忧无虑?像《对酒》诗中那样“闻古有杜康,偏工扫愁术。问愁何以扫?杯斝能驱除”?那为什么世德堂本《西游记》中通篇没有劝人以酒解愁、以达到无忧无虑的语句呢?如果“绝念无思心自宁”出自吴承恩,那他还需要以酒解愁吗?
以上考证可以看出,阎希言在茅山修复荒废的乾元观,身份最符合华阳洞天主人,如果他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不但可以很好解释书中为什么蕴含大量全真道高道的语录和修行义理以及高深的《易》理,而且还可以很好解释书中出现的山西方言、五台山秘魔岩、终南山、何道全《般若心经注解》片段、刘全为什么是均州人、为什么有武当山的准确描述、为什么猪八戒自述的修行过程出自张三丰、为什么书中多处与阎希言独特的日常言论高度吻合。其他候选人如吴承恩等都无法同时解释这些谜团。
尤其是书中几处出现何道全《般若心经注解》片段、多处与阎希言独特的日常言论高度吻合,基本上确定了阎希言必定是世德堂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其他候选人如吴承恩等都很难甚至无法解释这两点。
那么,阎希言为什么要校订世德堂本《西游记》?
这个问题胡义成曾经撰文数篇指出过:全真道主导的“西游故事”创作,以平话、杂剧、队戏、宗教画等各种艺术形式推进,最后由茅山道士阎希言师徒定稿。
杨悌《洞天玄记》前序也揭示了,道家编作戏文《西游记》阐道,杨升庵作《洞天玄记》,与《西游记》同一意图:
……世之好事者……编作戏文……而亦有感人之道焉,波及瞿昙氏,亦有《西游记》之作……
其曰唐三藏者,谓己真性是也。其曰猪八界者,玄珠谓目也。其曰孙行者,猿精谓心也。其曰白马者,谓意,白则言其清静也。其曰九度至流沙河,七度被沙和尚吞噉,沙和尚者,嗔怒之气也。其曰常得观世音救护,观世音者,智慧是也。其曰一阵香风还归本国者,言成道之易也。人能先以眼力看破世事,继能锁心猿、拴意马,又以智慧而制嗔怒、伏群魔,则成道有何难哉?
什氏之用意密矣,惟夫道家者流,虽有韩湘子蓝关记、吕洞宾修仙等记,虽足以化愚起儒,然于阐道则未也。吾师伯兄太史升庵,居滇一十七载,游神物外,遂仿道书,作《洞天玄记》,所谓《西游记》者同一意。其曰行山者,身也。昆仑者,头也。六贼者,心意眼耳口鼻也。降龙伏虎者,降服身心也。人能如此,则仙道可冀矣。此书当与《西游记》并传可也。……嘉靖壬寅(1542年)冬十月吉旦门下弟飞云山人紫庭真逸杨悌用安序
陈洪也曾经撰文指出:一、从今本《西游记》可以发明大量全真教的痕迹,阐明在《西游记》成书的过程中有教门中人物染指颇深;二、百回本成书之前,西游故事已在多种民间宗教中流传,而其情节及人物都与教义特殊是内丹术发生了关系;三、这些民间宗教多受到全真教或深或浅的影响。因此,断定《西游记》在成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全真教化”的环节当非牵强。
陈洪还发现:山东快书高(元钧)派的《弟子名录》(抄本)有序一篇,内云:“高派山东快书系(全真道)邱祖龙门派山东老张门,……创建门户时,从《太山全真晚坛作业经》中,取开头三十个字,作为本门辈字排列次序:'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和教永圆(元——原书如斯,陈按)明。至理宗诚信,高尚嗣法兴。’……据此可知,山东快书的来源与全真道有关;反过来讲,全真道曾与说唱艺术有亲密的关联。翻检中国文学史,宗教与说唱关系甚密。佛教的俗讲,道教的道情,都是初为传教之工具,后渐掺入故事,成为绝对独破的文学式样。……○24
不仅山东快书来源于全真道,笔者也发现,流传各地的道情戏,无一不源自道教。还有流传于各地的大鼓、渔鼓、琴书、坠子等,其传人都承认源自邱祖龙门派。不难看出,至少在元明两代,民间说唱艺人的主体就是全真龙门派道士。
世德堂本《西游记》中有三处提到道士唱道情词,请看: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好大圣,按落云头,去郡城脚下,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左臂上挂着一个水火篮儿,手敲着渔鼓,口唱着道情词……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行者)摇身一变,又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抓髻,身穿百衲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行者道:“怎的大王却着恼呵?”小妖道:“正在那里着恼哩。你去与他唱个道情词儿解解闷也好。”
王世贞《弇州续稿·阎道人希言传》载:阎道人者,名希言,不知何许人。……喜饮酒,量不过三四升,酣畅自适则歌道情曲以娱坐者……
明代薛大训《历代神仙通鉴》卷五十八载:阎希言……或班荆歌道情……
可知阎希言也爱唱道情。
那么全真道士唱的道情词有哪些呢?
明代李诩(1506年-1593年)《戒庵老人漫笔·禅玄二门唱》卷五载:道家所唱有道情,僧家所唱有抛颂,词说如《西游记》、《蓝关记》,实匹休(媲美、比配的意思)耳。
清代李斗(1749年-1817年)《扬州画舫录》载:……大鼓书始于渔鼓简板说孙猴子……
大鼓、渔鼓都源自邱祖龙门派,既然大鼓书始于渔鼓简板说孙猴子,那么,《西游记》肯定是元明两代全真道士说唱的曲目之一!
所以,作为丘处机全真道龙门派传人的阎希言,平日很可能就经常说唱《西游记》!
笔者注意到,山西各地流传的道情戏《刘全进瓜》,也应该是阎希言平常说唱曲目,有可能是他从山西带到武当山,并添加进世德堂本《西游记》。因为罗懋登《西洋记》中提到的另一个版本《西游记》,其中唐王游地狱有相老儿故事,但是没有刘全进瓜故事。
阎希言为什么要校订世德堂本《西游记》?因为《西游记》本身就是全真道士几百年间为了阐道不断创作、修改、完善、传播的,他不过是继续做这件事情而已。
那么,世德堂本《西游记》中,有哪些内容是阎希言添加的呢?由于没有之前的完整版本的《西游记》对比,所以很难准确确定哪些内容是阎希言添加的。
以笔者看来,回目多含丹道术语,是阎希言添加的。每回首尾的点明此回表达寓意的简短诗词,如上面提到包含“无忧无虑会元龙”、“但要三思戒怒欺”、“千思万虑终成妄”、“有缘洗尽忧疑病”、“绝念无思心自宁”、“这一去顿脱群思”、“无虑无忧来佛界”、“喜怒忧思须扫净”、“无爱无思自清净”等内容的诗词,应该是阎希言添加的。借书中人物之口讲修行道理的语句,应该是阎希言添加的。还有大量抄袭自道教经典和以前全真道高道的诗词,也应该是阎希言添加的。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可能是阎希言独创的。总之,涉及到道教和高深修道奥秘的内容,都可能是阎希言添加的。


作者的观点比较新颖,需要慢慢研读